-
杨根梦,彭艳霞,张鑫杰,侯雨含,许 婧,李利华,杜 琦,洪仕君
2024,34(12):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1
Abstract: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甲基苯丙胺(METH)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体外实验以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人小胶质(HMC3)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内实验以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体内外METH诱导的毒性模型,应用免疫荧光(IF)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给予METH后,BV2和HMC3细胞表达小胶质细胞M1表型标志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荧光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表达小胶质细胞M2表型标志蛋白精氨酸酶1(Arg1)的荧光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小鼠皮质内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皮质内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i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0.05),Arg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野生型METH组相比,Nrf2基因敲除后给予METH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同时IBA1和iNOS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01,P<0.01),Arg1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1)。 结论 Nrf2对METH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rf2有望成为治疗METH诱导神经炎症的潜在干预靶点。
-
刘高源,彭梦薇,罗紫龙,匡洛逸,陈玉龙,杨铁柱,吴耀松,刘 燕
2024,34(12):8-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2
Abstract:
目的 观察前额皮质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干扰和过表达对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造模方法、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筛选出可敲降大鼠前额皮质脑区Creb表达的腺相关病毒株(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然后将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Control)组、束缚(CRS)组、束缚干扰(CRS+AAVI)组、束缚过表达(CRS+AAVO)组,造模期间监测各组大鼠体重和摄食量。造模结束后采用糖水消耗、高架十字、强迫游泳和旷场对大鼠行为学改变进行监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前额皮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含量。 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干扰2(shRNA2)组Creb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均显著降低(P<0.05),RT-qPCR实验结果显示干扰2组Creb mRNA表达较其余3组显著降低(P<0.01),因此选择AAV-Creb1-shRNA2病毒株用于后续敲降Creb造模。大鼠经脑立体定位注射Creb敲降和高表达AAV后,束缚干扰组大鼠摄食量较其他组自束缚应激第2周开始出现显著降低(P<0.01),体重增长缓慢,新环境探索欲望和快感下降,绝望和紧张行为明显增加,前额皮质5-HT、NE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CORT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注射AAV-Creb1病毒株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以上抑郁样行为和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 结论 前额皮质Creb表达降低可加重大鼠的抑郁程度,而其表达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的抑郁程度,进一步确证前额皮质Creb是参与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靶点之一,可为今后抑郁症动物基因模型构建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2024,34(12):19-2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3
Abstract: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s,GCs)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肉苁蓉总苷(GCs)组和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I)模型。通过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贴纸去除实验、平衡杆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感觉和运动能力,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探究各组大鼠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Sham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5),撕掉贴纸和通过平衡杆时间显著增加(P<0.05),运动能力减退,梗死面积增大,神经元减少,凋亡细胞增多,Bax、Caspase-3表达升高(P<0.05),Bcl-2/Bax表达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GCs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行为学表现,减小梗死面积,抑制细胞凋亡,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Bcl-2/Bax的表达(P<0.05)。 结论 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作用。
-
2024,34(12):29-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4
Abstract:
目的 探究宣肺解毒方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肺炎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宣肺解毒方低、中、高剂量(XFJDF-low/medium/high dose)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组以及NF-κB抑制剂(PDTC)组,每组12只。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MDR-PA肺炎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宣肺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进行灌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予IPM腹腔注射,而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连续7 d;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组在模型构建前1 h、模型建立后12 h和24 h给予PDTC腹腔注射。观察大鼠的行为状态、体重变化、脾和胸腺指数、肺湿重/肺干重比例。通过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中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等测定大鼠血清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RT-qPCR技术分析肺组织IKKβ和NF-κB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肺组织中IKKβ、p-IKKβ、NF-κBp65、p-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毛发缺少光泽、反应迟钝、活动度降低、呼吸频率加快,并伴有杂音,体重显著降低(P<0.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肺湿重/肺干重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肺泡腔分泌物增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血清中IL-1β、TNF-α、TGF-β、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增加、MPO活性增强、GSH水平与T-AOC能力降低(P<0.01);肺组织IKKβ、NF-κBp65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p-IKKβ/IKKβ和p-NFκBp65/NF-κBp65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P<0.05,P<0.01),其中以宣肺解毒方高剂量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较为显著。 结论 宣肺解毒方可能通过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改善MDR-PA肺炎大鼠肺损伤。
-
2024,34(12):41-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5
Abstract:
目的 miR-207在许多疾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探究miR-207过表达对调控结核分枝杆菌(H37Ra)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机制研究,为结核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Ana-1细胞)、对照组(感染H37Ra的细胞)、mi组(感染H37Ra并转染miRNA-207 mimics)和mi-NC组(感染H37Ra并转染mimics NC)。使用H37Ra感染Ana-1细胞建立结核感染模型,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NA-207 mimics和mimics NC转入Ana-1细胞。结核菌落形成单位计数评估miR-207对胞内分枝杆菌负荷的影响以及对胞外残留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207、细胞凋亡基因、焦亡基因、炎症基因及自噬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焦亡蛋白、自噬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荧光显微镜及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以及检测细胞内LDH的含量。 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成功建立感染模型,qPCR检测发现对照组miR-207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1),表明miR-207在空白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性表达,mi组miR-207表达量显著高于mi-NC组(P<0.0001),表明成功建立转染模型。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发现mi组的菌落数高于mi-NC组和对照组(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mi组总凋亡高于mi-NC组和对照组(P<0.05)。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对照组凋亡基因和凋亡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 mi组高于mi-NC组(P<0.05)。对照组炎症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01),mi组高于mi-NC组(P< 0.05),对照组焦亡基因和焦亡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1),mi组高于mi-NC组(P<0.05)。自噬正调节基因LC3和Beclin1在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001),mi组低于mi-NC组(P<0.05)。负调节自噬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自噬正调节基因趋势相反。自噬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自噬基因趋势一致。ROS荧光强度检测发现对照组的荧光强度高于空白组(P<0.05),mi组高于mi-NC组(P<0.001)。LDH检测发现对照组细胞内LDH含量高于空白组(P<0.01),mi组与mi-NC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R-207过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及炎症、抑制自噬,有利于H37Ra的存活,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2024,34(12):50-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6
Abstract:
目的 比较艾灸“关元”和“肾俞”穴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修复作用。 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模型(MOD)组、关元(GY)组和肾俞(SS)组,使用95%无水乙醇造模处理。关元组和肾俞组分别艾灸“关元”和“肾俞”穴,其余两组相同固定。测量艾灸前后穴区温度变化;HE染色法观察子宫病理形态;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和容受性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表达。 结果 艾灸后即刻和5 min后肾俞穴温均高于关元(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均减少(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 升高(P<0.01),孕酮(progesterone, PROG) 降低(P<0.01);子宫中增殖标志物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整合素β3(integrin β3, ITG-β3) 表达降低(P<0.01),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 ANG-1)、CD34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关元组和肾俞组内膜厚度、腺体和血管数均增加(P<0.01),IL-1β降低(P<0.05),雌二醇(estradiol, E2) (P<0.05)和PROG增加(P<0.05),肾俞组还提高了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 水平(P<0.05);两组Ki67、PCNA、LIF、ITG-β3表达增强(P<0.01),关元组PCNA强于肾俞组(P<0.05),肾俞组LIF、ITG-β3强于关元组(P<0.01,P<0.05);两组CD34、VEGFA表达升高(P<0.01),关元组ANG-1高于肾俞组(P<0.01),而肾俞组CD34表达更高(P<0.05)。 结论 艾灸“关元”和“肾俞”穴均能修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关元组降低大鼠血清IL-1β水平提高E2水平、促进增殖因子表达优于肾俞组,肾俞组提高PROG水平、促进内膜容受性因子表达优于关元组,两穴均能提高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但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
2024,34(12):59-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7
Abstract:
目的 以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为模型,探究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2(RSPO2)对卵巢颗粒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在COV434细胞中瞬时转染RSPO2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干扰效率,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水平,qPCR、Western blot测定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免疫共沉淀检测互作蛋白。 结果 成功实现RSPO2的过表达和干扰。过表达RSPO2显著抑制颗粒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P<0.05),极显著抑制颗粒细胞早期凋亡(P<0.01),干扰RSPO2可得到相反的试验结果。过表达RSPO2能显著上调SOD1、SOD2、C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Caspase 3、Caspase 8表达水平(P<0.05)。相反,干扰RSPO2显著下调SOD1、CAT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Caspase 3、Caspase 8表达水平(P<0.05),并发现RSPO2和SOD1、CAT、Caspase 3存在明显的蛋白互作现象。 结论 干扰RSPO2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下调SOD1和CAT的表达,从而促进氧化应激;干扰RSPO2上调Caspase 3和Caspase 8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凋亡,提示RSPO2在卵巢颗粒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2024,34(12):70-7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8
Abstract:
目的 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方法 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腹水采集的方式生产并纯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SET8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构建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ET8单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 人SET8单抗在50 μg/ mL和100 μg/mL浓度下显著抑制Huh-7和Mahlavu肝癌细胞活力(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SET8单抗、紫杉醇及二者联合处理均显著提高Mahlavu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组效果最佳(P<0.05)。同时,SET8单抗诱导Mahlav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期,减少G1期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单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SET8单抗单独或联合紫杉醇均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 结论 制备的人SET8单抗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在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
2024,34(12):77-8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09
Abstract:
《实用小鼠解剖与比较医学概论》选修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实验小鼠相关解剖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综合性技术课程。随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及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室的需求日益增长,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实验小鼠的八大系统解剖及局部解剖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专业化的学习平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革,确保教学内容紧跟科研前沿,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其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探讨了课程在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成效,旨在为类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
2024,34(12):85-9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0
Abstract: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历经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拥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内在平衡达到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制备与人类失眠症状相似的动物模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总结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包括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阴血亏虚型4大类,对其具体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模型表现进行探讨,推进中医药认识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疗效评估和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
2024,34(12):96-10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1
Abstract: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平衡障碍等特征。小檗碱是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生物碱。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研究报道了小檗碱在一系列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发现了小檗碱通过不同的途径在PD发生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小檗碱防治PD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为未来小檗碱在PD临床应用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 超,李继安,田朝阳,蒲菁菁,李嘉钰,韩茹杰,张碧溦,王 萌
2024,34(12):102-1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2
Abstract: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局限,阐明其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激素和激素操纵化合物已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治疗作用不仅归因于外围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还归因于激素对非内分泌脑回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HPA-HPT-HPG轴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广泛,对3条轴的调节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基于激素和激素操纵子化合物参与抑郁症的病理学和治疗的新证据,对当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
2024,34(12):111-1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3
Abstract:
低氧/缺血预适应(hypoxic/ischemic preconditioning,H/IPC)可诱导内源性保护机制使神经细胞增加对低氧/缺血的耐受,这种保护机制是细胞在生死抉择时基因表达的变化。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在低氧/缺血耐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通过调控DNA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对神经保护产生重要作用。因此,DNMTs在低氧/缺血预适应诱导的神经保护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对DNMT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以DNMTs为靶点的神经保护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
-
2024,34(12):117-1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4
Abstract: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N)作为一种被广泛滥用的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其中枢兴奋作用途径涉及一系列中枢高级功能,包括与滥用相关的奖赏与动机、学习与记忆、决策与执行等。METH不仅会引发机体神经毒性,长期使用会造成成瘾者认知功能障碍、人格缺失并引发严重的社会暴力行为。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新载体,参与毒品成瘾的发生和发展。外泌体miRNAs不仅是METH成瘾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还参与METH神经毒性反应的各个环节,与其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可以为METH滥用和依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2024,34(12):127-13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5
Abstract: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发病率居高不下, microRNA(miRNA)介导的肠屏障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低度炎症、菌群失调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靶向miRNA调控多通路、多靶点协同治疗IBS-D。该文系统回顾梳理了microRNA参与IBS-D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传统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与中医“肾”“脾”先后天相互资生的关系,为深入发掘中医藏象理论的微观物质基础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为中医药有效治疗IBS-D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2024,34(12):136-14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6
Abstrac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CI后出现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如氧化应激,会促进损伤部位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种与氧化应激高度关联的因子,因此,靶向调控Nrf2缓解氧化应激可能是SCI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从SCI后氧化应激的发生和氧化应激与Nrf2的关系着手,论述Nrf2在SCI后氧化应激中的应用,并且总结了靶向调控Nrf2的策略,如基因、非编码RNA和药物,希望为SCI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2024,34(12):143-15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12.017
Abstract:
自噬,作为细胞一项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维持细胞稳态与调控细胞存活的重要机制。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作为一种病因不明、预后极差的间质性肺病,其病理特点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活化,并伴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类型和信号通路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自噬功能的缺陷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该综述旨在探讨细胞自噬在IPF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复杂性和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
2024年第34卷第12期
2024年第34卷第12期
-
2023,33(7):17-2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3
Abstract: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肾衰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TCMSP 数据库、Herb 本草组鉴数据库(http:/ / herb. ac. cn/ )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信息,然后通过Uniprot 数据库筛选出人类靶点和规范基因名;使用Cytoscape 3. 7. 2 软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选用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 1 建立“肾衰方”抗CKD 心肌损伤的基因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主要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导入Cytoscape 3. 7. 2 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构建PPI 网络图,最后用DAVID 平台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P<0. 05)和Gene Ontology(GO)生物学功能注释。 结果 经过筛选,肾衰方活性化合物为252 个;肾衰方与CKD 心肌损伤共同靶点649 个,其中AKT1、TNF、MAPK3、VEGFA 可能是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的重要靶点;进行GO 分析,得到Biological precess(BP)1485 条目,Celler component(CC)176 条目,Molecular function(MF)386 条目,其中富集基因数量最多的条目为plasma membrane、cytosol、cytoplasm,分别分布了313、304、276 个基因;进行KEGG 分析,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参与的通路可能有HIF-1α 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 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通路、PI3K-AKT 通路、Insulin resistance 通路等。 结论 肾衰方可能通过参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等多重机制发挥心肾保护作用,其中PI3K/ AKT 和MAPK 可能是重要的调节通路。
-
王 兴, 陈子琪, 李 林, 廖金花, 王晓琳, 刘江源, 廖东华
2022,32(7):27-33,5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7. 004
Abstract:
目的 观察真武汤对冠脉结扎心衰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心衰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凋亡相关蛋白及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术后 4 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大鼠分为 6 组,每组 7 只:(1)假手术组:术后 4 周给予生理盐水灌胃 28 d;(2)模型组:造模 4 周后予生理盐水灌胃 28 d;(3)阳性对照组:造模 4 周后予氯沙坦钾 5 mg / kg 灌胃 28 d;(4)真武汤低剂量组:造模 4 周后予真武汤生药量 6 g / kg 灌胃 28 d;(5)真武汤中剂量组:造模 4 周后予真武汤生药量 12 g / kg 灌胃 28 d;(6)真武汤高剂量组:造模 4 周后予真武汤生药量 18 g / kg 灌胃 28 d。 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心电图、彩超变化、心肌细胞凋亡、心肌形态学变化、心肌组织 PI3K、AKT1、p-AKT1 蛋白水平变化、免疫组化 Bax、Bcl-2、Caspase3、8、9 变化及腹主动脉血 BNP 变化。 结果 (1)心电图显示经过冠脉结扎心衰模型制备大鼠心电图 ST 段抬高,提示造模成功;(2)心衰大鼠左心质量指数、BNP 水平显著升高,彩超提示 LVEF、LVFS 均明显下降,其余各组左心质量指数、BNP 水平、LVEF、LVFS 均有改善(P<0. 01);(3)HE 染色提示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同时并伴随着心肌细胞肿胀、肥大,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缓解。 TUNEL 染色提示模型组凋亡现象严重,经真武汤及阳性药干预后凋亡现象减轻;(4)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 Bcl-2 升高,Bax、Caspase3、8、9 下降,其中真武汤中剂量组各蛋白表达与假手术无明显差异;(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PI3K、p-AKT1、AKT1 表达均升高,真武汤可抑制 PI3K、p-AKT1、AKT1 蛋白量的表达(P<0. 05)。 结论 真武汤可能通过调控 PI3K-AKT 通路减轻 HF 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病理改变,增强 HF 大鼠心肌收缩力,进而延缓大鼠心衰进程。
-
2024,34(7):175-18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20
Abstract: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以细胞内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累积为主要特征。 目前对铁死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领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核病及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中均发现铁死亡参与。 本文就铁死亡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铁死亡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2024,34(6):151-16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20
Abstract: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 MHC 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 人类的 MHC 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小鼠 MHC 则被称为 H-2。 构建人源化 MHC 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突破 MHC 种属差异并模拟人体免疫应答特征的重要策略。 MHC 转基因小鼠主要分为 MHC Ⅰ或 MHC Ⅱ单转基因小鼠模型和 MHC Ⅰ与 MHC Ⅱ双转基因小鼠模型。 HLA Ⅰ类转基因小鼠模型发展经历了 3 个阶段,目前采取敲除 H-2Kb 和 H-2Db 或者敲除鼠源 β2m 的策略来消除内源的 H-2 Ⅰ类分子对 HLA Ⅰ类分子的竞争性抑制;HLA Ⅱ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则是将鼠源 β 链敲除,转入 HLA Ⅱ类基因。 随着构建策略的优化,MHC 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应用于表位疫苗研发、肿瘤治疗及疾病遗传关联研究中,成为临床前试的有力工具。 本文对 MHC 转基因小鼠模型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概述了 MHC 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疫苗研发、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
2024,34(7):110-12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13
Abstract: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其预后不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是肿瘤抑制因子又是致癌因子。 CAV1 对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药物耐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调节 CAV1 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策略之一。 因此,本综述就 CAV1 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调节消化道肿瘤上皮-间充质转换(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及其耐药性等方面分析CAV1 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2024,34(6):18-2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3
Abstract:
目的 分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疾病活动度、结肠炎症和组织病理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 2. 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饮用水(缓解)各 5 d 自由饮用为 1 个周期,重复 3个周期。 记录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损伤等,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血清和结肠 IL-1β 等细胞因子含量。 结果 在 3 个周期中,小鼠疾病活动度和结肠长度缩短现象在诱导期加重、缓解期减轻。 第 2 和 3 周期便血时间提前,便血小鼠数量增多,体重短暂低幅度降低后迅速回升。 第 1 和 3 周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 MPO 含量在诱导期升高、缓解期降低,升降幅度低于 DAI 值变化幅度;在第 2 周期缓解期升高。 在诱导中,脾指数、血清 IL-1β、IL-6 和 IL-17A 含量持续升高,实验结束时均高于正常组;TNF-α 水平在诱导期升高、缓解期降低,IL-10 变化趋势与 TNF-α 相似;TGF-β 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第 3 周期结束后高于正常组。 结肠 IL-6、IL-1β和 IL-17A 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NF-α 含量无明显变化;IL-10 含量在诱导期降低、缓解期升高。 结论 在慢性 UC 诱导过程中,小鼠便血症状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在死亡率、体重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发生和缓解滞后于症状变化,结肠炎症逐渐转变为以 PMN 活化为主的模式。
-
2024,34(7):121-13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14
Abstract: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 MAMs 功能障碍介导的 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关键的发病机制。 本文围绕 MAMs 结构与功能、参与 AD 病理环节、药物干预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 MAMs 在 AD 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 AD 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王 蕾,宋辉欠,李 斌,梁 超,陈 敏,田玉淑,吴旭颖,张文明,刘云波
2024,34(7):29-3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04
Abstract:
目的 为了研究西方饮食饲料快速建模及对 APOE- / - 小鼠生物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方法用 48♀ 48♂APOE- / - 小鼠、48♀ 48♂C57BL/ 6J 进行了试验,分为 8 组,分别为 APOE- / - 普通繁殖料组(24♀ 24♂)和 APOE- / - -西方饮食饲料组(24♀ 24♂)、C57BL/ 6J 普通繁殖料组(24♀ 24♂)和 C57BL/ 6J 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 从 3 周开始饲喂,直到 20 周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分离主动脉做大体油红 O 染色及分析,主动脉根部做石蜡切片和 HE 染色。 结果 西方饮食没有显著增加 APOE- / - 体重,但可以显著提高APOE- / - 鼠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雄鼠适合主动脉大体斑块的造模,雌鼠适合主动脉弓根部斑块造模。 结论 西方饮食饲料可以促进 APOE- /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比,缩短建模时间,提高建模的均一性。
-
2024,34(7):101-10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12
Abstract: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I/ R)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有效防治手段,而铁死亡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oury,CIRI)过程,为治疗 IS 提供了希望。文章通过检索 PubMed、万方、维普及 CNKI 等数据库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后纳入 50 篇文章,从铁代谢、铁死亡的概念、机制和调控、铁死亡在 CIRI 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抑制铁死亡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为探讨通过抑制铁死亡寻找潜在治疗 IS 的新策略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
2024,34(6):1-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1
Abstract:
目的 分析小鼠海马组织中 ICAM5 对小鼠饮酒偏好、运动能力等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 8 周龄 C57BL/ 6J 雄性小鼠,随机将小鼠分为饮水组和饮酒组,建立双瓶饮酒模型。 检测ICAM5 在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海马及杏仁核脑区的表达改变。 构建 ICAM5 过表达腺相关病毒,通过脑立体定位方法注射至海马脑区。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 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 ICAM5 的蛋白表达水平。 通过旷场实验、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和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小鼠对酒精的偏好性以及 ICAM5 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分析树突棘 F-actin / G-actin 比值,高尔基染色方法检测树突棘形态。 结果 在双瓶饮酒模型中,与饮水组相比,饮酒组小鼠海马脑区 ICAM5 的表达显著下降(P<0. 001)。 结果显示,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 ICAM5 在小鼠海马脑区特异性表达。 在旷场实验中,AAV-ICAM5 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旷场中心位置停留时间(P<0. 01)和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0. 001)。 在 CPP 实验中,测试期 AAV-ICAM5 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P<0. 001)。 在 LORR 实验中,过表达 ICAM5 可以明显降低小鼠镇静潜伏期(P<0. 01),但同时显著缩短镇静作用的持续时间( P<0. 001)。 与 AAV-mCherry +Water 组相比,饮酒后小鼠海马 F-actin / G-actin 比值显著升高( P<0. 01),而 ICAM5 过表达后这一比值显著降低(P<0. 001)。 与 AAV-mCherry+Water 组相比,饮酒后小鼠海马 CA1区树突棘密度增加(P<0. 001),但是 AAV-ICAM5+Alcohol 组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P<0. 01)。 结论 海马 ICAM5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形成树突棘结构可塑性改变,最终引起小鼠饮酒和运动行为的改变。
-
郭孝静,王 艳,张 立,裴 飞,张 博,秦 欢,王淑瑾,李晓童
2024,34(6):144-15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19
Abstract: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 线粒体质量控制(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 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 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 MQC 的关系尚未明确。 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 3 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 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
2024,34(7):157-16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18
Abstract:
白血病的化疗耐药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治疗难题。 铁死亡是铁依赖性的磷脂过氧化作用驱动的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 由于白血病的特征是氧化应激增加和铁超负荷,因此可以推测白血病细胞容易受到铁死亡的影响,这表明铁死亡具有治疗潜力。 近年来,铁死亡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类白血病的治疗中。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铁死亡的调控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存在关联,通过不同途径诱导铁死亡可有效降低各类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详细分析了铁死亡相关氧化应激通路及铁代谢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的关联,并梳理了铁死亡在各类白血病治疗耐药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旨在为研究铁死亡与耐药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唐梓宁,陈相池,刘学武,周志敏,厉 巧,肖 洒,姜德建,彭冬冬
2024,34(6):63-7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8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将 6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动物。 每天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分别于造模第 3、7 天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并检测外周血 CD4+、CD8+ 细胞比例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含量,同时观察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和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 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自主活动减少及竖毛,且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伴有呼吸急促,可闻及肺部湿 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对照组大鼠血中 CD4+、WBC、Neu、IgG、IgM 水平均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P<0. 05,P<0. 01);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 IgG、IgM、CD4+水平均显著减少(P<0. 05,P<0. 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 WBC、Neu 水平均显著减少(P<0. 05,P<0. 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 CD8+水平显著升高(P<0. 05,P<0. 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 GM 水平及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均显著增加(P<0. 05,P<0. 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菌丝分布和肺泡上皮破坏、肺泡内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炎症细胞浸润,其病变程度与造模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 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病程与菌液浓度和造模时间呈正相关,证实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机制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球蛋白也可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疾病的发展过程,推测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机制可能与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关。
-
2024,34(6):172-17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22
Abstract: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塑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 目前对 PH 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迫切需要更好地解读潜在的病理机制以便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miRNA(microRNA)是转录后机制中的关键元件,主要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来介导细胞功能。 大量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 miRNA 及其调节因子参与 PH 发生发展。 然而,关于 miRNA 调控肺血管重塑的机制尚没有统一定论。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miRNA 在 PH 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杨震杰,萨出拉,于天源,张英琦,张润龙,陈金平,刘家玥,张汉钰,孙佳伟
2024,34(7):1-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7.001
Abstract:
目的 探究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 minor CCI 模型大鼠的镇痛启动机制。 方法 将 56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8 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 1 组、模型 2 组、推拿 1 组、推拿 2 组、推拿 1+TRPV1 拮抗剂组和推拿 2+TRPA1 拮抗剂组。 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建立 minor CCI 模型。 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在造模后 7 d进行 1 次三法(点法、拨法、揉法)三穴(殷门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抓握束缚,正常组不予干预。 干预结束后各组先后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不同性质痛觉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观察各组造模侧 DRG 中 NO 含量,ELISA、Western blot、qPCR 等方法观察各组造模侧 DRG内 TRPV1 / TRPA1-NO-cGMP-PKG 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行为学检测显示推拿 1 组、推拿 2 组 MWT、TWL 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推拿 1 组、推拿 2 组、推拿 1+TRPV1 拮抗剂组、推拿 2+TRPA1拮抗剂组 DRG 内 TRPV1、TRPA1、NO、sGCβ、cGMP、PKG1 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结论 推拿干预 1 次后即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温度觉、机械痛觉过敏症状;推拿可通过 TRPV1 / TRPA1-NO-cGMP-PKG 信号通路发挥即刻镇痛和持续镇痛作用。
-
2024,34(6):113-1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15
Abstract: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 肝纤维化发生是一个高度整合的、动态的病理过程,是诸多细胞相互串扰以及细胞因子彼此作用的结果。 Notch 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在调节多细胞动物发育和组织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Notch 信号通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肝纤维化形成。 本研究旨在综述 Notch 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期为肝纤维化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2024,34(6):73-8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9
Abstract:
目的 建立长期饮喂低剂量莠去津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并评价莠去津引起的肝毒性作用。 方法C57BL/ 6-N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 1. 5 mg / L 和 150 mg / L 剂量(ATR-L、ATR-H)组,于饮喂后第 35 天和 63天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计算肝体比并对肝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检测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以及主要Ⅰ相代谢酶和Ⅱ相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莠去津组 AST/ ALT 比值,促炎性因子 CCL2、TNF-α 和 IL-6,H2O2 含量以及代谢酶 NCR、CYT b5 和 UDPGT 活性均有显著变化(P<0. 05);150 mg / L 剂量组肝功能 GGT 含量,过氧化物 MDA 水平及 CYP1A2 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 01),而 GSH 含量显著降低(P<0. 05),观察肝细胞损伤和线粒体空泡化更严重。 结论 在建立低剂量莠去津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时,1. 5 mg / L 和 150 mg / L 莠去津饮用水暴露均能够引起小鼠肝损伤,其中 150 mg / L 莠去津暴露 63 d 后引起的肝代谢毒性更强。
-
2024,34(6):40-4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5
Abstract:
目的 构建胰腺癌类器官( patient-derived tumor organoid,PDO)并进行药物治疗评价,评估 PDO 模型的有效性。 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用于 PDO 培养;分析 PDO 模型与原发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特征;利用 PDO 模型开展临床化疗药物的疗效评价,测试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 成功建立一例胰腺癌 PDO 模型,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 PDO 模型基本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PDO 在基因突变类型和特征方面与原始肿瘤保持一致。 药物筛选试验显示,PDO 模型对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例胰腺癌 PDO 模型,该模型能够反应原始肿瘤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并可以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证明了 PDO 模型的有效性,有望应用于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
马凌桔,迟宏扬,吴昕雪,马福军,田彦成,赵彩齐,何天宇,彭红建,姜怡邓,杨 力,黄 晖,马胜超
2024,34(6):11-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02
Abstract:
目的 探讨泛素结合酶 9(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9,UBC9)介导 SUMO 化修饰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方法 首先采用细胞计数试剂( 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浓度(0 μmol / L、50 μmol / L、100 μmol / L、150 μmol / L 和 200 μmol / L)同型半胱氨酸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的活力及焦亡的影响;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组细胞中 UBC9、SUMO 化修饰蛋白 SUMO-1、炎症因子 IL-1β 的表达水平;qRT-PCR 检测干扰前后 UBC9 的 mRNA 表达,同时检测干扰 UBC9 后,UBC9、焦亡相关蛋白、IL-1β 及SUMO-1 相关表达。 结果 当采用 100 μmol / L 的 Hcy 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活力影响最小且焦亡蛋白 NLRP3、Caspase-1 表达最明显(P<0. 001);与 Control 组相比,Hcy 组 IL-1β 的表达水平升高(P<0. 01),SUMO-1 表达升高(P<0. 01);与 Control 组相比,Hcy 组中 UBC9 蛋白水平及 mRNA 水平表达均增高(P<0. 05);转染 si-UBC9 后,与 si-NC+Hcy 组相比,si-UBC9+Hcy 组 NLRP3、Caspase-1、IL-1β、UBC9、SUMO-1 表达降低(P<0. 01)。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发生,其机制与上调泛素结合酶 9 发生 SUMO 化修饰有关。
-
2024,34(6):106-1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6.014
Abstract:
脓毒性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SIC)是脓毒症中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与患者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SIC 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 SIC 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机体发生 SIC 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时,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MQC)的异常调控可使心肌细胞损伤加重。 最近的研究显示,MQC 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 裂变和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 因此,本文就 MQC 在 SIC 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