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AO Lin, PENG Yanxia, WANG Feng, LI Yi, WANG Haowei, LI Lihua, ZENG Xiaofeng, YANG Genmeng
2023,33(7):1-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1
Abstract: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损伤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双链DNA 的情况。 方法 体外实验,分别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 细胞、BV2 细胞、HMC3 细胞和U-87 MG 细胞,分别给予METH 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用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表达γ-H2AX 的水平。体内实验,建立METH 腹腔注射小鼠模型,应用旷场实验进行小鼠行为学分析。HE 染色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用IF 观察两个脑区内双链DNA 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 检测两个脑区表达γ-H2AX 的水平。 结果 体外实验,给予METH 后,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 细胞、BV2 细胞、HMC3 细胞和U-87 MG 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突触变短或消失,胞体皱缩,间隙增宽。各组细胞表达γ-H2AX 水平明显升高。体内实验,给予METH 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小鼠运动极其活跃,运动轨迹和路程明显增加。HE 染色结果显示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元明显水肿,嗜酸性增强,部分神经元变性改变。IF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 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细胞发生双链DNA 损伤的数量明显增多,且荧光强度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 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表达γ-H2AX 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 METH 可损伤神经系统双链DNA。METH 可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 细胞,BV2细胞、HMC3 细胞和U-87 MG 细胞以及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表达γ-H2AX 水平明显增高。该研究可为阐明METH 诱导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ZHANG Yixing, JIANG Zhiyan, LIU Anqi, WANG Shumin, SUN Chenghui
2023,33(7):9-1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2
Abstract:
目的 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建立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并评价模拟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及滴鼻强化致敏制造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同时予氨水进行大鼠咽喉部喷雾制造慢性咽炎模型,复合成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通过动物行为学评分评估模型动物症状表现;将鼻、咽黏膜及鼻咽淋巴结组织HE 染色后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造模结束取大鼠全血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粘膜组织IL-4、IgE 水平。 结果 两组模型组动物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及组织IL-4、IgE 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P<0. 01);与模型A 组对比,模型B 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及组织IgE 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 01);两组模型组鼻、咽黏膜及鼻咽部淋巴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相关组织病理改变。 结论 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在症状表现及病理改变上与腺样体肥大类似,可以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模拟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
ZHANG Gedi, LIU Gengxin, LUO Fuli, YAN Ziyou
2023,33(7):17-2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3
Abstract: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肾衰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TCMSP 数据库、Herb 本草组鉴数据库(http:/ / herb. ac. cn/ )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信息,然后通过Uniprot 数据库筛选出人类靶点和规范基因名;使用Cytoscape 3. 7. 2 软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选用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 1 建立“肾衰方”抗CKD 心肌损伤的基因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主要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导入Cytoscape 3. 7. 2 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构建PPI 网络图,最后用DAVID 平台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P<0. 05)和Gene Ontology(GO)生物学功能注释。 结果 经过筛选,肾衰方活性化合物为252 个;肾衰方与CKD 心肌损伤共同靶点649 个,其中AKT1、TNF、MAPK3、VEGFA 可能是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的重要靶点;进行GO 分析,得到Biological precess(BP)1485 条目,Celler component(CC)176 条目,Molecular function(MF)386 条目,其中富集基因数量最多的条目为plasma membrane、cytosol、cytoplasm,分别分布了313、304、276 个基因;进行KEGG 分析,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参与的通路可能有HIF-1α 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 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通路、PI3K-AKT 通路、Insulin resistance 通路等。 结论 肾衰方可能通过参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等多重机制发挥心肾保护作用,其中PI3K/ AKT 和MAPK 可能是重要的调节通路。
-
CHENG Jinlai, ZHOU Ziyu, LIU Li, SONG Lixia, HONG Kun, TAN Yuqing, YANG Miyi
2023,33(7):26-33,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4
Abstract:
目的 模拟人类饮酒习惯,参考现有的利用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报道,探究影响模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优化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方法 将150 只SPF 级ICR 小鼠分为三个实验组讨论造模的周期和频率,造模剂的种类和用量及造模剂给予的时间间隔对实验动物的生化和生理指标所产生的影响差异。三组实验分别对小鼠进行不同剂量、不同频率、不同间隔时间的60%乙醇和53°白酒灌胃,最后计算各组小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匀浆样本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进一步对小鼠肝进行HE 染色及油红染色。 结果 1 d 造模组死亡率为20%,两次不同剂量白酒造模组死亡率为40%,4 h、6 h、8 h、12 h 白酒间隔造模组死亡率依次为40%、20%、10%、0%;对血清样本中ALT 和AST 的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MDA、GSH、TG 的含量、病理学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缩短灌胃时间间隔及增加灌胃剂量会加剧小鼠肝受损情况。 结论 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的小鼠模型时,酒精灌胃的剂量、周期和频率会影响模型的成功率,比较而言,20 mL/ kg 和10 mL/ kg 的剂量,间隔6 h 灌胃53°白酒的方法更适合用于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
-
ZHAO Changcheng, DING Huaming, LU Lunshan, ZHANG Qian, YANG Jing, DONG Ying, XUE Qunshan, ZHUANG Ke
2023,33(7):34-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5
Abstract:
目的 探讨HIV 对大脑颞叶皮层神经元中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I(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2,IMPDH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MoCA 分数和磁共振成像手段评估HIV 感染者轻度认知障碍情况。利用中国恒河猴SHIV KU-1 神经艾滋病模型,HE 染色观察猴颞叶皮层细胞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MPDH2 在猴颞叶皮层神经元内的表达;以及借助在线数据库预测IMPDH2 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 结果 HIV 感染者颞叶皮质较健康对照萎缩。与健康对照相比,SHIV KU-1 感染恒河猴颞叶皮层神经元中IMPDH2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001)。HNRNPA1 等8 个基因与IMPDH2 有潜在的相互作用。 结论 IMPDH2 在HIV 患者颞叶皮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下调,其可能参与了HIV 相关神经认知障碍发生。
-
LI Hongyan, MEI Xianyun, YANG Huiya, LI Yikang, FENG Pei, SUN Fangyun
2023,33(7):41-4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6
Abstract:
目的 探讨甘松新酮(nardosinone, Nar)通过调控PI3K/ Akt/ mTOR 通路对低氧诱导H9c2 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氯化钴(CoCl2 ) 制备心肌细胞低氧损伤模型,CCK-8 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 进行细胞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网络药理学预测Nar 治疗IHD 相关信号通路;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自噬和PI3K/ Akt/ mTOR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PI3K/ Akt/ mTOR 通路是Nar 治疗IHD 关键信号通路之一;与对照组比,CoCl2(400 μmol/ L)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碎片增多,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 表达升高、Bcl-2/ Bax 比降低,PI3K、Akt 和mTOR 磷酸化水平降低;P62 表达降低,LC3II/ LC3I 比和Beclin-1 表达升高(P<0. 05)。与CoCl2 组比,Nar(50 μmol/ L)预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胞活性、减少细胞核凋亡碎片,降低Cleaved-Caspase-3 表达,升高Bcl-2/ Bax 比值,增加了PI3K、Akt 和mTOR 磷酸化水平及P62 表达,降低LC3II/ LC3I比和Beclin-1 表达(P<0. 05)。PI3K 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预作用后抵消了Nar 对CoCl2 引起的以上凋亡、PI3K/Akt/ mTOR 通路相关蛋白和P62 蛋白的影响,但没有抵消对LC3II/ LC3I 比和Beclin-1 表达的影响。 结论 Nar 激活PI3K/ Akt/ mTOR 通路抑制了CoCl2 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低氧凋亡,但可能通过其他途径缓解了过度自噬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
CHEN Wenpei, YANG Wei, DAI Jinlong, GUO Jianmin
2023,33(7):48-5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7
Abstract:
目的 建立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Brown Norway(BN)大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并评估验证其在药效试验中的应用。 方法 BN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分别于1、3、7、9、12、14、16、19、21、23 和25 d 对模型组和他克莫司组BN 大鼠双耳涂布0. 5% 2,4-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每耳40 μL。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积的基质溶液。他克莫司组在造模期间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涂抹右耳,连续25 d。试验期间对耳部皮肤进行炎症评分和耳厚度测定;造模26 d 后取耳片进行称重;部分耳片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甲基胺蓝染色,剩余耳片匀浆测定IgE 含量。 结果 模型组自造模9 d 起耳厚度明显增加,12 d 出现明显的耳组织炎症症状,16~25 d 处于高峰阶段;造模26 d,模型组耳重量明显增加,IgE 含量明显升高,耳组织呈表皮增厚、表皮内和真皮层炎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他克莫司软膏明显改善上述指标。 结论 DNCB 诱导BN 大鼠发展出稳定的AD 样症状,适用于药物药效作用评价。
-
DENG Yu, WEI Pixi, REN Shuangshuang, LYU Guixue, WEI Wenwen
2023,33(7):55-6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8
Abstract:
目的 探究miR-486-5p 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PTEN 的靶向调节作用。 方法 qRT-PCR 检测EC 组织和细胞中miR-486-5p、PTEN mRNA 表达水平,分析EC 组织中miR-486-5p、PTEN mRNA 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86-5p 与PTEN 的靶向关系。Ishikawa细胞分为NC 组、NC inhibitor 组、miR-486-5p inhibitor 组、miR-486-5p inhibitor+si-NC 组、miR-486-5p inhibitor+si-PTEN 组,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PTEN 蛋白及PI3K/ AKT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CCK-8 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结果 EC 组织和细胞中miR-486-5p 高表达,而PTEN mRNA 低表达(P<0. 05)。EC 组织中miR-486-5p、PTEN mRNA 表达均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经验证,Ishikawa 细胞中miR-486-5p 可能负靶向调节PTEN 表达。与NC 组、NC inhibitor 组比较,miR-486-5p inhibitor 组Ishikawa 细胞的48 h、72 h 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及p-PI3K/ PI3K、p-AKT/ AKT 比值降低(P<0. 05),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 05),凋亡率升高(P<0. 05);与miR-486-5p inhibitor 组、miR-486-5p inhibitor+si-NC 组比较,miR-486-5p inhibitor+si-PTEN 组Ishikawa 细胞的48 h、72 h 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及p-PI3K/ PI3K、p-AKT/ AKT 比值升高(P<0. 05),集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 05),凋亡率降低(P<0. 05)。 结论 抑制miR-486-5p 可能通过负靶向调节PTEN 抑制PI3K/ AKT 通路活化,进而抑制EC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
JIANG Liping, WANG Xia, PENG Xinhua
2023,33(7):67-7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9
Abstract:
目的 探究miR-34a-5p 通过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 结合蛋白3(IMP3)、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 和GEPIA 在线分析TCGA 数据库和GTEx 项目中乳腺癌及正常组织IMP3、PD-L1 的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生存期;qRT-PCR、Western blot 检测16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5p、IMP3 、PD-L1 mRNA 与蛋白表达;Pearson 检验分析miR-34a-5p分别与IMP3 mRNA、PD-L1 mRNA 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乳腺癌及正常组织IMP3、PD-L1、白细胞分化抗原44 变异体6(CD44v6)的表达,分析IMP3、PD-L1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靶基因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5p 对IMP3、PD-L1 的靶向调控作用。MCF7 细胞分为control 组、miR-NC 组、miR-34a-5p 组、miR-NC+pcDNA-NC 组、miR-NC+IMP3 组、miR-NC+PD-L1 组、miR-34a-5p+pcDNA-NC 组、miR-34a-5p+IMP3 组和miR-34a-5p+PD-L1 组,采用MTT 法、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 小室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IMP3、PD-L1、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 结果 生物数据库显示乳腺癌组织IMP3、PD-L1 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P<0. 05);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miR-34a-5p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IMP3、PD-L1 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miR-34a-5p 表达分别与IMP3 mRNA、PD-L1 mRNA 呈明显负相关(P<0. 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IMP3、PD-L1、CD44v6 呈阳性表达,且IMP3、PD-L1 表达越高,TNM 分期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P<0. 05);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34a-5p 对IMP3、PD-L1 的靶向调控作用;与control 组和miRNC组相比,miR-34a-5p 组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miR-NC+pcDNA-NC 组相比,miR-NC+IMP3 组和miR-NC+PD-L1 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miR-34a-5p+pcDNA-NC 组相比,miR-34a-5p+IMP3 组和miR-34a-5p+PD-L1 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 水平升高,E-cadherin 水平降低(P<0. 05)。 结论 miR-34a-5p 能够通过靶向调控IMP3、PD-L1 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化(EMT)。
-
TIAN Lu, CHEN Ying, ZHANG Yang
2023,33(7):78-8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0
Abstract: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汤(Fuzheng kangai decoction,FZKAD)含药血清对人卵巢癌HO-8910PM 细胞增殖、凋亡与周期进程的影响。 方法 SD 大鼠4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FZKAD 低(4. 725 g/ kg)、中(9. 45 g/ kg)、高(18. 9 g/ kg)剂量组,灌胃给药7 d 后制备含药血清,用于HO-8910PM 细胞的培养。分别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膜联蛋白V(Annexin V) -异硫氰酸荧光素/ 碘化丙啶(FITC/ 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 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Western blot 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低、中剂量组处理24 h 后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降低外( P>0. 05),其余各组处理24、48 及72 h 后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性降低(P<0. 05 或P<0. 01),且各剂量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也显著降低(P<0. 0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及P53、Bcl-2 相关X 蛋白(Bax)表达水平增加(P<0. 05或P<0. 01),而B 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 0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G0 / G1 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 05 或P<0. 01),而S 期、G2 / M 期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CDK6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 05 或P<0. 01)。 结论 FZKAD 含药血清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诱导凋亡及周期进程阻滞有关。
-
LIU Yiqin, ZHU Tingting, MAO Haixia, KANG Ting, ZHANG Liling, WU Weihua, OU Santao
2023,33(7):85-9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1
Abstract:
目的 观察腺嘌呤诱导慢性肾病大鼠模型肾铁死亡相关因子的变化并探讨铁死亡参与慢性肾病进展的机制。 方法 2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模型组(CKD),CKD 组予以2. 5%腺嘌呤灌胃诱导,所有大鼠于6 周末处死。留取大鼠血样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HE 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Masson 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情况;检测肾组织铁含量、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过氧化物酶4(GPX4)以及4-羟基壬烯醛(4-HNE)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胱氨酸转运蛋白系统Xc- 亚基SLC7A11、过氧化物酶4(GPX4)以及铁代谢相关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TFR-1)、铁蛋白重链(FTH)、铁蛋白轻链(FTL)、膜铁转运蛋白(FPN)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铁含量、MDA 含量、GSH 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 与Con 组相比,CKD 组大鼠血清 BUN、Scr 均明显增加(P<0. 05),HE 染色和Masson 染色见明显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铁含量以及MDA 含量明显升高(P<0. 05),GSH 含量明显降低(P<0. 05);免疫组化显示,与Con 组相比,CKD 组4-HNE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GPX4 蛋白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 组相比,CKD 组的SLC7A11、GPX4、TFR-1、FPN 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FTH、FTL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提示铁含量、MDA含量与肾纤维化相对面积(%)呈正相关、GSH 含量与肾纤维化相对面积(%)呈负相关。 结论 在腺嘌呤诱导的CKD 大鼠模型中存在铁死亡,并可能通过GSH-GPX4 轴参与CKD 肾纤维化进展。
-
DU Chenfei, HAN Lei, FAN Wei, LI Hongqi, ZHENG Fuzeng
2023,33(7):92-99,12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2
Abstract:
目的 探讨熟地黄多糖(RGP)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培养大鼠软骨细胞,不同浓度MIA(0、1、2、4、8 μmol/L)诱导建立软骨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RGP(50、100、200、400、800 mg/ mL)处理筛选合适的实验浓度。实验分为正常组、MIA 组、RGP 组、RGP+si-NC 组、RGP+si-MEG3 组,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 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中MEG3、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α1(COL2A1)和蛋白聚糖(ACAN)mRNA 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p-PI3K、丝/ 苏氨酸激酶(AKT)、p-AKT、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IA 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软骨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并降低MEG3 和COL2A1 mRNA、ACAN mRNA 水平,升高MMP-13 mRNA 水平(P<0. 05)。100、200、400、800 mg/ mL RGP 可升高软骨细胞活力及MEG3 水平(P<0. 05)。与正常组相比,MIA 组细胞活力、MEG3、COL2A1 mRNA、ACAN mRNA 和p-PI3K/ PI3K、p-AKT/ AKT、BCL-2 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MMP-13 mRNA 和BAX、caspase3 蛋白水平升高(P<0. 05);与MIA 组相比,RGP 组细胞活力、MEG3、COL2A1 mRNA、ACAN mRNA 和p-PI3K/ PI3K、p-AKT/ AKT、BCL-2 蛋白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MMP-13 mRNA 和BAX、caspase3 蛋白水平降低(P<0. 05);敲低MEG3 可减弱RGP 对MIA 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RGP 可促进软骨细胞ECM 合成,并抑制细胞凋亡,减轻MIA 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EG3 表达,诱导PI3K/ AKT 通路活化有关。
-
LI Dongdong, LI Xiaoming, WU Xuelian, YI Lu, CHEN Guangyou
2023,33(7):100-10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3
Abstract:
目的 探讨骨痹散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钾凝胶)与骨痹散组,每组6 只,使用改良Hulth 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 周后给药4 周。对软骨组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后测量软骨厚度,番红-O 染色后进行Mankin 评分;使用Tunel 荧光染色法检测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Col Ⅱ与Col X 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p-Smad2、p-Smad3、TGF-β1 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厚度减少,Mankin 评分升高,软骨细胞凋亡率升高,Col Ⅱ、p-Smad2、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减低,Col X、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 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与骨痹散组软骨组织厚度增加,Mankin 评分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降低,Col Ⅱ、p-Smad2、p-Smad3、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ol X、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 蛋白表达降低。 结论 骨痹散对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通过减少软骨细胞凋亡,稳定软骨组织结构,促进软骨组织损伤后再生与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 P38 通路、激活TGF-β/ Smad 通路有关。
-
ZHANG Xiuyun, YANG Kun, LI Peijia, TANG Shun, YANG Siyu, CHEN Hui
2023,33(7):108-11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4
Abstract: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模型,探究小柴胡汤对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用65 只SPF 级SD 大鼠,通过骨钻制备出圆形骨缺损滴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模型。1 个月后随机抽取5 只检测造模结果。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剩余大鼠随机均分为4 组:A 组 清创术+生理盐水;B 组 清创术+小柴胡汤;C 组 清创术+头孢;D 组 清创术+小柴胡汤+头孢。给药后2、4、8 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CBCT 检测骨缺损范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IL-6、IL-1β 水平和免疫组化检测BMP-2,用统计学分析所得的数据。 结果 CBCT:与A 组比较,B 组、C 组、D 组在给药后2、4、8 周骨缺损范围均减小(P<0. 05),与C组相比,B 组、D 组骨缺损范围减小(P<0. 05),与B 组比较,D 组骨缺损范围减小(P<0. 05)。炎症因子IL-6、IL-1β水平:与A 组比较,B 组、C 组、D 组在给药后2、4、8 周IL-6、IL-1β 水平均降低(P<0. 05),B 组、D 组IL-1β 水平均较低于C 组(P<0. 05),D 组IL-6 水平低于C 组(P<0. 05),但B 组与C 组IL-6 水平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与B 组比较,D 组IL-1β、IL-6 水平均低(P<0. 05)。BMP-2 免疫组化检测:A 组、B 组、C 组、D 组均出现阳性表达,与A 组比较,B 组、C 组、D 组在给药后2、4、8 周平均光密度高(P<0. 05),B 组、D 组平均光密度高于C 组(P<0. 05),与B 组比较,D 组较高(P<0. 05)。 结论 1.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大鼠下颌骨上成功建立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模型;2. 小柴胡汤对大鼠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与头孢联合应用时治疗效果优于小柴胡汤或头孢单独治疗效果。
-
ZHANG Wei, WANG Muzi, DENG Shaochang
2023,33(7):117-12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5
Abstract: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运行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研究人员和动物健康或导致生物安全事故,干扰实验结果或导致实验中断。然而,在其长期运行中杜绝污染并非易事,可因管理和操作细节的疏漏而发生。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长期困扰实验动物管理者的难题。笔者从事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多年,深感细节管理在防止病原体微生物污染中的重要性,为此,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设施布局、人员管理等细节问题,加以总结,以供同行探讨和借鉴。
-
PENG Mengwei, LIU Yan, ZHANG Yan, HAO Linglun, CHEN Yulong, WU Yaosong
2023,33(7):123-129,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6
Abstract:
恶病质是一种涉及多个器官的多因素代谢障碍综合征,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致死因素。临床最主要的症状为肌肉萎缩和丢失,其机制与蛋白质过度降解及合成障碍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凭借副作用少以及多靶点、多通路干预疾病等显著优势,在防治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主要是从不同信号介导的肌肉蛋白降解及合成对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影响及中医药的调节作用展开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TIAN Jing, MA Yingjie, WANG Peng, LI Yang, ZENG Lu, LI Bin, SU Guohai
2023,33(7):130-1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7
Abstract: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壁表面的一类薄层扁平上皮细胞,作为一个效应器官,它可以对各种体内外刺激作出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然而,在多种致病因素的诱导下内皮细胞易发生功能障碍,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血栓形成和动脉壁增殖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VED)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效评估内皮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就血管内皮的功能、调控原理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现有内皮评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总结,助力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
WANG Baoyue, WANG Yongfu, SUN Xiaolin
2023,33(7):141-14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8
Abstract: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研究人员发现lncRNA 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失调、微血管病变以及纤维化等过程参与SSc 的发生和发展,还可能作为SSc 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疾病的发生、活性程度以及进展阶段,因此可为SSc 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SONG Yagang, TIAN Shuo, QIAO Jingyi, WU Xiangxiang, ZHU Xinghao, LIU Tiantian, MIAO Mingsan
2023,33(7):149-15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19
Abstract:
中药毒性问题成为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合理的毒性中药分级策略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现有的中药毒性分级仍沿用传统分级法,该分级法虽对中医临床用药具有合理的指导作用,但缺乏定量数据,不够精准,出现同种药物不同书籍对毒性分级记载不同的现象。毒性分级现代研究主要有以口服生药LD50 值划分、多指标综合分类法、基于“物质-功效-毒性”有毒中药评价模式分级方法、沿用现代毒理研究模式等方法,虽然实现了中药毒性分级的定量标准,但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且与临床实际相差较大,未能体现中医药临床复方用药的实质。在梳理前人中药毒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结合毒理研究的赋值评分分级法。该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毒性中药的古文献毒性记载、临床报道和体内外实验研究)综合现代毒理研究成果,对各项进行赋值加权评分,提出基于文献发掘的毒性中药分级方法,评分越高,毒性越大,并以附子为例,开展其毒性等级确定。本分级方法注重临床复方用药的优势,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反映毒性大小,但该分级方法内容仍需进一步细化。随着该毒性中药分级法的逐步完善、细化,以期为临床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及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第33卷第7期
2023年第33卷第7期
-
IGHG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TGF-β/Smad通路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γ-1重链恒定区(immunoglobulin γ-1 heavy chain constant region,IGHG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THP-1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通路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9例AML患儿的骨髓标本、8例骨折患儿的骨髓标本、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及人AML细胞THP-1、HL60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检测IGHG1蛋白表达;将THP-1细胞分组为空白(细胞未经任何处理)、si-NC、si-IGHG1-1、si-IGHG1-2、si-IGHG1-3、TGF-β、si-IGHG1-1 TGF-β、si-IGHG1-1 TGF-β LY364947(TGF-β/Smad通路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GHG1、TGF-β、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与骨折患儿骨髓比较,AML患儿骨髓中IGHG1蛋白[(0.24?.03)vs(0.87?.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S-5细胞比较,THP-1、HL60细胞中IGHG1蛋白[(0.89?.14) (0.75?.08) vs (0.21?.02)]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si-IGHG1-1组THP-1细胞OD450值(24、48、72 h),侵袭细胞数目,TGF-β、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TGF-β组对应指标呈相反变化(P<0.05);TGF-β逆转了沉默IGHG1对THP-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与si-IGHG1-1 TGF-β组比较,si-IGHG1-1 TGF-β LY364947组TGF-β、p-Smad2、p-Smad3蛋白、OD450值(24、48、72 h)及侵袭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IGHG1在AML细胞中高表达,沉默IGHG1可抑制AML细胞增殖及侵袭,并促进AML细胞凋亡,该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有关。
-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孔丽, 苏世杰, 王玉婷, 刘壮壮, 曹丹丹, 汪沛, 陈冠林, 王奇
Abstract: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DD)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疾病,以特异性神经元的大量丢失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虽然不同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病因各不相同,但大脑特定区域的迟发性神经细胞退行性病变、神经元或突触丢失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因此统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复杂性、多基因调控性,导致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这类疾病的治疗举步维艰。近年来,斑马鱼(Zebrafish)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生物,因其神经传导系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及疾病相关基因同源性与人类都十分相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斑马鱼已广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并在此领域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提高了我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识。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近年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
鸢尾素及其上下游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桑加拉, 李姗姗, 崔鑫, 任晴晴, 侯瑞铃, 潘兴芳, 王慎军, 赵美丹
Abstract:
抑郁症是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对人们带来不利影响。尽管抗抑郁药种类越来越多,但临床上仍不能充分治疗抑郁症,因此,目前仍需要探索新的抑郁机制。鸢尾素对神经系统的有益作用逐渐被阐明,研究发现鸢尾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鸢尾素或将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鸢尾素及其上下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阐释抑郁症与鸢尾素之间存在的联系,提出SIRT1/PGC-1α介导FNDC5/鸢尾素调控BDNF促进神经发生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鸢尾素及其上下游抗抑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CREB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调节记忆及与阿尔兹海默症的联系
Abstract: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表现为记忆缺失,突触可塑性受损。本文关注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总结CREB的结构,激活途径,下游基因和对记忆的调控作用,关注CREB与AD的联系,为基于神经可塑性的AD的研究提供参考。
-
淋巴管生成的调节及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Abstract:
淋巴管系统调节组织液内稳态、脂质代谢、免疫功能,在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肌梗死后,增强淋巴管生成可加快清除浸润的免疫细胞,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水肿、炎症和纤维化,促进受损心脏功能恢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是淋巴管生成通路的组成部分,在心脏损伤后维持组织液平衡和心肌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管与免疫系统之间密切相关,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对淋巴重塑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巨噬细胞是广泛分布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先天免疫细胞,在器官发育、宿主防御、急性和慢性炎症、组织稳态和重塑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需要确定淋巴管生成的更多机制,为临床刺激淋巴管生成治疗心脏疾病提供有效的靶点。本文综述了心肌梗死后心脏及淋巴管基本的病理变化,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素,以及巨噬细胞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
LncRNA FGD5-AS1靶向调节miR-129-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GD5-AS1通过靶向调节miR-129-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FGD5-AS1在OSCC中的表达。以在我院收集的3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细胞(HOK)和OSCC细胞(SCC-9、HSC-4、SCC-25、CAL-27)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FGD5-AS1和miR-129-5p表达。将FGD5-AS1表达最高的CAL-27细胞系随机分成Control组(正常培养,不转染)、si-NC组(转染si-NC)、si-FGD5-AS1组(转染si-FGD5-AS1)、si-FGD5-AS1 NC inhibitor组(共转染si-FGD5-AS1和NC inhibitor)和si-FGD5-AS1 miR-129-5p inhibitor组(共转染si-FGD5-AS1和miR-129-5p inhibitor),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AL-27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细胞凋亡水平;划痕愈合实验检测CAL-2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CAL-27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FGD5-AS1与miR-129-5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构建体内异种移植瘤模型,并分为sh-NC组、sh-FGD5-AS1组、miR-129-5p inhibitor组和sh-FGD5-AS1 miR-129-5p inhibitor组,检测肿瘤体积和肿瘤;qRT-PCR检测移植瘤组织FGD5-AS1、miR-129-5p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HMGB1、Ki67表达。结果 数据库分析显示,OSCC肿瘤组织中FGD5-AS1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织的4倍,且FGD5-AS1表达与OSCC患者分级较差相关。与正常组织或人口腔黏膜细胞相比,肿瘤组织和OSCC细胞系中FGD5-AS1表达明显升高,miR-129-5p表达明显降低(P<0.05),选择FGD5-AS1表达水平最高的CAL-27细胞进行转染实验。与Control组和si-NC组比较,si-FGD5-AS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OD值(48 h、72 h、96 h)、划痕愈合率及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miR-129-5p是FGD5-AS1的靶基因,抑制miR-129-5p表达可逆转干扰FGD5-AS1对OS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从而恢复FGD5-AS1的促癌作用。干扰FGD5-AS1后,通过显著增强miR-129-5p的表达,进而下调HMGB1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沉默FGD5-AS1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和HMGB1、Ki67表达(P<0.05),抑制miR-129-5p则相反;抑制miR-129-5p可逆转沉默FGD5-AS1对肿瘤生长和HMGB1、Ki67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FGD5-AS1在OSCC细胞中上调,干扰FGD5-AS1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29-5p/HMGB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
-
非人灵长类帕金森动物模型中的行为学评估
Abstract: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病人会出现与疾病相关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啮齿类动物模型只能部分精准模拟病人的症状,导致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存在局限性,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能够较好的弥补这种缺陷,对非人灵长类PD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量化有利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本综述中总结了不同行为学量化方式,同时对比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性,为进行PD猴模型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测试的参考。
-
自噬—运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机制
Abstract:
自噬调控神经类疾病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自噬紊乱导致Aβ、Tau、α-syn等蛋白表达、沉积和功能失调,引发AD、PD、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是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这与AdipoR1/AMPK/TFEB、AMPK/mTOR等途径被激活后上调LC3、Beclin-1、Lamp1等自噬因子表达密切相关,较高的自噬水平可清除脑中沉积的Aβ、Tau、α-syn等蛋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神经元变性、突触结构和功能紊乱等。本研究综述分析了自噬在运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运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
重度哮喘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魏丹丹, 汪丽婷, 龙洁, 陈艳焦, 王宇, 杨永清, 徐玉东
Abstract:
重度哮喘(severe asthma,SA)患者需要大剂量激素,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症状控制,或即使采用上述治疗仍不可控,是目前哮喘临床治疗的难点。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SA患者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加深对SA发病机制研究,发现潜在治疗靶点和开发靶向药物的关键基础性环节。本文通过回顾与整理国内外近10年来SA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病理表型等方面总结和分析SA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基于动物模型开展的SA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为了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归纳总结了近年肺动脉高压各种实验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分类,更为直观地将疾病的病理特征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肺动脉高压体内外模型制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啮齿类动物实验性经前烦躁症模型研究进展
Abstract:
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的一种亚型,该病症在育龄女性中具有高患病率,病症包含乳房胀痛、头痛等身体症状以及严重的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症。目前PMDD已危及全球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在第五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Fifth edition ed. DSM-5)中将PMDD判定为抑郁症五种类型之一。目前PMDD的病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激素及受体表达方面,这也是目前动物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而动物模型是联系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环,造就能够模拟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对症药物的研发都至关重要。目前,多种PMDD动物模型虽已被用于实验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MDD深层机制的研究。为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目前已知PMDD的发病机制,探讨现有用于研究的PMDD动物模型,以期为PMDD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角膜炎动物模型分析
Abstract:
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且具有较高的致盲率。本文查阅大量角膜炎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目前已有的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机制,并结合已制定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模型进行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的评价,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发现现存模型大多是以西医理论为基础的造模方法,缺少中医诊断标准;模型多以单个因素造模,不能很好的模拟出疾病真实的病变过程;模型的诊断缺少表观指标;建议对动物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进行造模。制备具有较高临床吻合度的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医学实验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角膜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疗。
-
基于UPLC-TQ-MS探究野鸦椿酸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吸收转运研究
Abstract:
摘 要:目的 本研究建立 Caco-2 单层细胞模型研究野鸦椿酸摄取和转运特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PLC- TQ-MS)测定野鸦椿酸的含量,考察不同时间、温度对其摄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P-gp抑制剂、螯合剂和pH值对其双向转运的影响。结果 在37℃条件下,野鸦椿酸在Caco-2 细胞模型上180min时的摄取量为(8.38 ?.87)μg穖g-1。野鸦椿酸低、中、高浓度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与浓度呈正相关,分别为(61.41 ?.92)?0-4、(146.90?4.91)?0-4、(167.18?.72)?0-4 cm穝-1,P-gp抑制剂和螯合剂对其Papp值无影响,弱酸性环境(pH6.00)可明显提高其Papp值,其外排率(ER)介于0.8~1.4之间。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中野鸦椿酸跨膜渗透性良好,其主要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不是P-gp的底物,且不存在细胞旁路转运。本研究可为含有野鸦椿酸的药物的体内肠道吸收提供实验依据。
-
花旗松素调控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减轻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讨花旗松素(TAX)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HR分为SHR对照组(SHR组)、TAX组(20 mg/kg)、TAX PERK激活剂CCT020312(CCT)组(20 mg/kg TAX 2 mg/kg CCT),每组8只;另选8只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持续干预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血压变化,并于干预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判断心肌肥厚程度和心脏功能,计算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NP)、B型利钠肽(BNP)、I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因子4(ATF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结束后,与WKY组相比,SHR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VSd、IVSs、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组织ANP、BNP、COL1A1和COL3A1 mRNA表达、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水平和p-PERK/PERK比值升高(均P<0.05),LVEF降低(P<0.05);与SHR组相比,TAX组SBP、DBP、IVSd、IVSs、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VF、心肌组织ANP、BNP、COL1A1和COL3A1 mRNA表达、GRP78、ATF4、CHOP蛋白水平和p-PERK/PERK比值降低(均P<0.05),LVEF升高(P<0.05);CCT020312可部分逆转TAX对心脏功能和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结论 TAX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ERS),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ATF4通路有关。
-
川芎嗪-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研究
李容, 勾健, 刘亭, 巩仔鹏, 陆苑, 刘春花, 黄勇, 孙佳
Abstract:
目的 对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进行探讨。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复制AMI模型,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单次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DGI)、川芎嗪注射液(CGI)、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后不同时间点下川芎嗪和丹参素2种活性成分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的含量差异。结果 经静脉注射后川芎嗪和丹参素在AMI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迅速达峰;配伍前后,各组川芎嗪在脑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肝组织中含量最低;丹参素在肾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脑组织中含量最低,表明川芎嗪较丹参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主要蓄积组织有所差异;而配伍用药显著增加了川芎嗪和丹参素在靶器官心脏中的AUC(P<0.001)。结论 推测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可能是通过增加主要药效成分在心脏中的分布增强治疗作用,进而使SGI能更好发挥药效。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TRALI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Shuangchun Liu, 张细江, 陈再欢, 王璐倩, 林荣海
Abstract:
目的 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TR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创伤后失血,再大量输血的方法构建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判断大鼠是否发生肺水肿。ELISA和qRT-PCR检测TRALI大鼠动物模型外周血/肺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RALI大鼠肺泡组织结构严重受损,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有粉色水肿液,炎细胞浸润,水肿明显;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在外周血和肺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活化,p-mTOR/mTOR表达明显增加,并抑制了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 3的表达,增加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结论 mTOR作为一个有潜力的药物靶点,由于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界定其发挥保护和损伤作用的确切时间靶点,选择最佳用药时间是临床防控TRALI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
IBS-D 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及丁酸钠干预作用研究
Abstract:
目的 探索 IBS-D 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以及探讨丁酸钠对该轴的影响。方法 将 17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 组,采用 4%醋酸灌肠联合束缚应激诱导 IBS-D 大鼠模型,造模期间予以丁酸钠腹腔注射,采用 16sRNA 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菌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下降,AWR 评分、粪便含水率明显升高,肠道益生菌相对丰度下降,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粪便乙酸含量显著增加,丁酸、戊酸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丁酸钠组大鼠体重增加,AWR 评分、粪便含水率明显降低,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粪便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丁酸钠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失调缓解 IBS-D 大鼠腹泻及结肠内脏高敏。
-
关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全球性的特发性疾病,病变部位累及回肠、直肠、结肠。IBD在临床早期就开始出现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便血、发热、乏力和体重减轻。IBD的诊断是通过相关的临床表现、内窥镜检查结果和病变组织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生物制剂、口服皮质类固醇、水杨酸盐和手术是IBD的主要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阐明IBD的发病机理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临床实践中认为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肠道黏膜屏障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异常的氧化应激、自噬及黏膜免疫反应。本文对遗传与环境因素、肠黏膜屏障功能、氧化应激、自噬功能异常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各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归纳和阐述,为进一步研发治疗手段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补肾健脾开心方对AD大鼠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开心方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认知功能及脑皮质区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组(3.6g/kg·d)、健脾组(4.05g/kg·d)、开心组(2.34g/kg·d)、补肾健脾开心组(9.99g/kg·d),每组10只。采用D-gal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补肾组、健脾组、开心组、补肾健脾开心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给药4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组织LC3-I、LC3-II、Beclin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皮质组织Bax、Bcl-2的表达,RT-PCR检测脑皮质组织Beclin、P62、Bax、Bcl-2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认知功能明显下降(P<0.01),Beclin、LC3-I/LC3-II比值显著下调(P<0.01),P62、Bax增多(P<0.01),Bcl-2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经补肾健脾开心方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开心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认知功能改善(P<0.01),Beclin、LC3-I/LC3-II比值显著上调(P<0.01),P62、Bax减少(P<0.01),Bcl-2及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补肾健脾开心方可以改善AD大鼠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自噬及凋亡有关。
-
基于SYRCLE工具与ARRIVE指南评价针刺干预高血压动物实验研究的质量
唐文静, 张月, 李雨谿, 钟冬灵, 金荣疆, 张丽丽, 李 涓
Abstract:
目的 评价针刺干预高血压动物实验研究的偏倚风险与报告质量,分析实验设计、实施与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以减少动物实验偏倚风险和提高报告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限制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8日,由两名研究员根据合格标准独立筛选针刺干预高血压动物的相关实验研究,并使用SYRCLE工具与ARRIVE指南2.0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与报告质量评价。运用Excel 2019提取数据,根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9篇针刺干预高血压的动物实验文献,其中有16篇文献与21篇文献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期刊上。SYRCLE评价工具显示,10个条目中有5个条目评估良好,其他条目均存在描述不充分或偏倚风险高的问题。在纳入的79篇文献中,19篇文献的偏倚风险较低,其余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ARRIVE指南2.0评价结果显示,38个亚条目中,有19个条目报告良好,而其他条目报告情况均较差。51篇文献的报告质量良好,其余研究报告不充分。结论 目前,针刺干预高血压动物实验的偏倚风险较高,报告质量普遍偏低。由于多数重要条目描述不充分,导致实验可重复性和结果转化均受到影响。建议在实验设计和报告过程中参考SYRCLE工具与ARRIVE指南2.0,以提高针刺干预高血压动物实验的规范性与整体质量。
-
滋养层细胞在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中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母胎界面微环境失衡、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阻有关。滋养层细胞是母胎界面微环境的最外层,其增值、迁移及侵袭与正常妊娠密切相关,在免疫耐受与调节、子宫螺旋动脉重塑、维持母胎界面微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滋养层细胞已经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主线,研究发现其在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滋养层细胞在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ZHANG Gedi, LIU Gengxin, LUO Fuli, YAN Ziyou
2023,33(7):17-2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3. 07. 003
Abstract: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肾衰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TCMSP 数据库、Herb 本草组鉴数据库(http:/ / herb. ac. cn/ )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信息,然后通过Uniprot 数据库筛选出人类靶点和规范基因名;使用Cytoscape 3. 7. 2 软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选用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 1 建立“肾衰方”抗CKD 心肌损伤的基因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主要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导入Cytoscape 3. 7. 2 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构建PPI 网络图,最后用DAVID 平台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P<0. 05)和Gene Ontology(GO)生物学功能注释。 结果 经过筛选,肾衰方活性化合物为252 个;肾衰方与CKD 心肌损伤共同靶点649 个,其中AKT1、TNF、MAPK3、VEGFA 可能是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的重要靶点;进行GO 分析,得到Biological precess(BP)1485 条目,Celler component(CC)176 条目,Molecular function(MF)386 条目,其中富集基因数量最多的条目为plasma membrane、cytosol、cytoplasm,分别分布了313、304、276 个基因;进行KEGG 分析,肾衰方治疗CKD 心肌损伤参与的通路可能有HIF-1α 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 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通路、PI3K-AKT 通路、Insulin resistance 通路等。 结论 肾衰方可能通过参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等多重机制发挥心肾保护作用,其中PI3K/ AKT 和MAPK 可能是重要的调节通路。
-
王雪乔, 饶宇腾, 吴伟澎, 程鹏, 李伟, 姜代勋, 陈武
2014,24(6):22-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6.005
Abstract:
目的 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犬椎间盘脱出模型,观察造模前后脊髓微循环与组织学变化,为研究椎间盘病脊髓的病理和治疗机理积累资料。方法 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半椎板切除术暴露L1段脊髓后,将6Fr硅胶双腔导尿管球囊放置在T12-T13脊髓左下方处,向导管内注入约0.5 mL的碘海醇使球囊内膨胀压迫脊髓,模拟由于髓核脱出引起的椎间盘脱出症;利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压迫前后L1段脊髓血流量 (spinal cord blood flow, SCBF )变化;术后14 d观察压迫部位脊髓组织学形态。结果 模型组两侧后肢运动机能极显著下降(P<0.01),L1段脊髓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白质出现空泡化,灰质腹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 球囊压迫法可成功建立犬椎间盘脱出瘫痪模型,并观察到脊髓局部微循环障碍和形态学变化,可作为评价针灸等治疗效果和机理的模型。
-
2017,27(5):19-2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5.007
Abstract:
本文全面客观地阐述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提炼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通过对比分析,相对欧美国家百年积累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强大经费支持,中国整体落后较多,需利用举国体制,付出巨大努力和实现跳跃性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实验动物资源仍然是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的基础和薄弱环节,需要国家重视并给予重点支持。本项研究可为各级主管部门制定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实验动物行业本身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
2012(6):65-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6.015
Abstract:
胸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B细胞及固有免疫系统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NK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与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免疫衰老主要涉及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改变,本文将从T、B细胞的数目、功能、表面分子、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等方面的改变进行总结。
-
2014,24(1):72-7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1.017
Abstract:
目的 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 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 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
2014,24(2):38-4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2.009
Abstract: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心气虚证的效应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通过负重游泳及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法获得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对各治疗组分别进行不同剂量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足三里穴注治疗。连续治疗10 d后,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和症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心钠素(ANP)及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通过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HE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疲软无力,舌质发紫,呼吸急促等明显的心气虚症状;血清ANP浓度升高,cAMP浓度降低,SOD活性降低,均具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 心肌组织病理示:炎细胞浸润明显,心肌细胞严重水肿,排列紊乱。和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症状缓解,血清ANP浓度降低,cAMP浓度升高、SOD活性增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其中参芪0.05 mL组变化最小(P<0.05),参芪0.20 mL组变化最大(P<0.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其中参芪0.20 mL组最接近正常。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治疗心气虚证,且其疗效与用药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0.05~0.20)mL内成正相关。
-
2013,23(11):0-0, DOI:
Abstract:
目的 研究D-半乳糖对成年小鼠海马神经元P—ERK 1/2表达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分为2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注射液,每天125mg/kg bw,连续35天,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实验的最后1W分别进行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提取海马组织总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RK1/2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跳台试验潜伏时间减少和电击次数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航行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p<0.01);模型组P-ERK1/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雄性比雌性效果显著。结论 D-半乳糖可能通过抑制成年小鼠海马神经元P—ERK1/2表达而损害其学习记忆能力,且雄性小鼠效果更明显。
-
2013,23(11):0-0, DOI:
Abstract:
目的 利用近交培育建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分析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间生长发育和脏器系数的突变差异。方法 选择21d、42d和63d三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量体质量、头长、体长、尾长及主要脏器质量,计算头体比、尾体比及脏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4代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已完全纯合。21d和42d突变卷毛小鼠头体比和尾体比小于正常小鼠(P<0.05);63d突变卷毛小鼠的体质量、头体比和尾体比均小于正常小鼠(P<0.05)。21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脾脏、卵巢、子宫系数均大于正常小鼠(P<0.05,P<0.01);42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胸腺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和睾丸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63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子宫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外观特征和脏器系数均存在差异,这些突变差异对于研究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俊风, 施美莲, 吴艳秋, 郭建光, 符杰, 孙宗国, 高静华, 徐平
2012(3):17-2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3.004
Abstract:
目的采用对SPF级KM小鼠进行剖宫产术,用无菌奶妈代乳方法,培育出GF级(即无菌级)KM小鼠,了解GF级KM小鼠的生长发育并绘制出生长曲线;测定其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脏器重量及血液生理生化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①分别称取60只(雌雄各半)0~112 日龄GF级KM小鼠体重,绘制其生长曲线;②随机抽取28、56、112日龄的KM小鼠60只(雌雄各半),活体称重,依次剖取心、肝等主要脏器称重;③小鼠眼眶采血,测定其血常规和生化值。结果GF级KM小鼠的体重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断奶后1~2周内增重最为迅速,4周后的雄鼠体重明显高于雌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脑等)重量随年龄增大均逐渐增加,盲肠体积增大尤其明显,而胸腺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萎缩,其重量迅速减轻;同一日龄GF级KM小鼠的雌雄间血常规和生化值指标均存在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差异的项目逐渐增多。结论GF级KM小鼠生长发育和血液生理生化的研究结果可为KM小鼠的标准化及最终成为国际标准品系提供基础数据。
-
2012(2):66-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2.015
Abstract:
目的建立热量限制的体外模型,观察不同能量培养条件下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分别采用含有低浓度(2 g/L)、正常浓度(3.15 g/L)或高浓度(4.5 g/L)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利用MTT代谢率、细胞生长曲线及LDH漏出率等指标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突起缩短,细胞胞体皱缩,MTT代谢率稍低(0.573±0.001),LDH漏出率高,细胞生长状态差;与对照组相比,低糖组细胞突起伸展,MTT代谢率较低(0.428±0.003),LDH漏出率低,细胞生长速度缓慢,但是形态良好。结论高糖培养对细胞有损伤作用,细胞代谢加速,更容易衰老死亡;而低糖培养起到保护作用,在热量限制允许范围内降低培养液的含糖量,不但不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反而对细胞的代谢及生长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细胞的总体寿命。
-
2015,25(7):69-7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5.007.015
Abstract:
脂肪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而获得足够量的、活性高的、高纯度的脂肪干细胞是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前提。本文综述近几年来脂肪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为分离纯化出理想的脂肪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
2018,28(5):21-27, DOI: 10.3969/j. issn. 1671 -7856. 2018. 05. 005
Abstract: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典型特征是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丧失以及多巴胺缺乏相关的典型帕金森运动特征?动物模型在阐明PD 的发病机制?测试新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啮齿类动物?树鼩和灵长类动物等采用不同造模方法所建立的PD 动物模型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与人类有所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选择所需使用的模型时必须仔细考虑?本文就主要神经毒素及转基因PD 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楼琦, 石巧娟, 郭红刚, 李巍, 卢领群, 周文伟, 萨晓婴
2012(3):5-1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3.002
Abstract: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连续监测4~16周模型动物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该模型在脂肪肝发病机制、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4,8,12,16周大鼠血清GLU、CHO、TG、HDL、LDL、GPT、GOT及胰岛素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进一步分析大鼠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4周后就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凋亡8 W后明显增加,肝细胞脂变及炎症为肝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且造模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结论经过高脂饲料的喂养,SD大鼠在4~16周内可形成病变程度逐步加重的NAFLD模型,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凋亡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肪变性和炎症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可应用于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
-
2013,23(11):0-0, DOI:
Abstract:
目的 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建立WHBE兔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18只WHBE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心肌缺血模型(MI)组和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PBSS-MI)组,每组6只,MI组和PBSS-MI组均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然后NC组和MI组饲喂普通饲料,PBSS-MI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4周,制备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通过测定动物的体重、心肌酶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梗死面积(MIS)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痰瘀证的病理进程,用 Pearson 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NC组比,MI组体重略有降低,但血清CK、LDH、TG、血浆粘度、卡松粘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 P<0.01),PBSS-MI组体重降低不明显,但血清CK、LDH、TC、TG、LDL-C、HDL-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 P<0.01);与MI组比,PBSS-MI组TC、LDL-C、HDL-C、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心肌梗死面积均高于MI组(P<0.05, P<0.01)。相关分析显示,MI组MIS与TC、TG和HDL-C指标密切相关(P<0.01);而PBSS-MI组MIS与TC、TG、HDL-C、LDL-C、LDH、CK、高切和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卡松粘度密切相关(P<0.05, P<0.01)。结论 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法在WHBE兔体内可成功建立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且缺血程度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反映了中医“痰瘀互结”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
2014,24(1):23-2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1.006
Abstract:
目的 探讨食蟹猴早孕期出血症状与流产的关联性。方法 观察雌性食蟹猴每月的月经及怀孕后的出血状况,统计早孕期出血的发生率及引起的流产率,分析阴道出血与流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雌性食蟹猴怀孕后的第一个月经周期出血的比例达到了总怀孕量的80%,但其中的流产率却为0%。结论 早孕期出血是食蟹猴的一项基本生理现象,对怀孕安全性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药物保胎是非必要的。
-
李日飞, 袁娜, 冶冬阳, 李日勇, 李姚涵, 左儒楠, 时晰, 陈强, 李引乾
2018,28(2):113-118,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2. 020
Abstract: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自发性恶性肿瘤,给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得以实现?理想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应与人类乳腺癌在肿瘤分子特性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共性,以便于研究各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药的开发?本文对5 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张磊阳, 贺敏, 李玥, 裘福荣, 陈文文, 吴雨, 杨蒋伟, 蒋健
2017,27(9):92-9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18
Abstract: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而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疾病状态,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根据造模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应激造模,手术造模,药物诱发造模和遗传造模。这些模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抑郁症的发生,比如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和转运蛋白、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炎症假说等,在抑郁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综述就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抑郁症模型进行概述和评价,为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
2012(3):65-6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3.014
Abstract:
目的按现行国标《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对我国商品化的无特殊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进行微生物状况检测,为生产高质量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五家主要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生产的ICR、KM、C57BL/6、BALB/c及BALB/c-nu 品系的SPF级小鼠进行随机抽检。检测抽检小鼠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情况。结果在抽检的SPF级小鼠中,病毒污染主要包括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小鼠肺炎病毒(PVM)和多瘤病毒(POLY); 主要细菌污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这些微生物病原体中,除条件性致病菌绿脓杆菌外,其他病原体对小鼠本身和实验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
2013,23(9):0-0, DOI: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 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 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及CD4 /CD8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