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四物合剂对缩宫素所致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研究

      2022, 32(4):1-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1

      摘要 (1609) HTML (0) PDF 5.31 M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四物合剂对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 SPF 级 KM 雌性小鼠 60 只,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痛经宝颗粒组、四物合剂组。 采用雌激素联合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适应性喂养 3 d 后,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2 mg / kg,连续给药 10 d。 第 4 天开始, 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阳性药痛经宝颗粒组按 4 g / kg 给药,四物合剂组按 8 mL/ kg 给药,连续给药 7 d。 以注射缩宫素后 30 min 内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主要观测指标,考察四物合剂的镇痛作用,测定血清中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PGF )、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制备子宫病理切片观察腺体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环氧化酶 2(COX-2)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30 min 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扭体潜伏期显著缩短(P<0. 01), 血清 MDA 水平显著增加(P<0. 01),子宫组织 PGF 、TNF-α 水平明显增加(P<0. 01),IL-6 含量增加(P<0. 05);子宫内膜腺体扩张呈乳头状增生,间质水肿,炎性细胞增生、浸润,COX-2 表达增强。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四物合剂组 30 min 内扭体次数降低(P<0. 05,P<0. 01),四物合剂组扭体潜伏期增加(P<0. 05),阳性药组、四物合剂组 血清 MDA 水平降低(P<0. 01),子宫组织 PGF水平降低(P<0. 01,P<0. 05),IL-6、TNF-α 含量降低(P<0. 05),腺体增生减少,间质紧密,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OX-2 表达降低。 结论 四物合剂能显著减少原发性痛经小鼠 30 min 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 MDA 含量、子宫组织中 PGF 、IL-6、TNF-α 水平以及 COX-2 表达,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黑质 LAMP2A 过表达运改善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运动功能

      2022, 32(4):7-1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2

      摘要 (1381) HTML (0) PDF 4.56 M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恒河猴模型上观察黑质过表达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2A ( lysosome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A,LAMP2A)上调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 对实验猴运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应用立体定位注射仪向 7 只恒河猴的右脑纹状体区注射 PD 患者死亡后脑组织 (自愿捐献)的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s)提取物,同时在左脑纹状体区注射非 PD 病人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愿捐献)提取物来构建 PD 恒河猴模型。 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LAMP2A 过表达组(4 只)在其黑质区双侧注射过表达 LAMP2A 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对照组(3 只)在黑质区双侧注射对照病毒载体。 通过阶梯实验、平板取食实验评价 PD 恒河猴模型运动能力和 LAMP2A 对该 PD 模型运动功能的影响。 利用 ELISA 法对实验猴脑脊液、血清的总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磷酸化 α-syn 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阶梯实验和平板取食实验中对照组恒河 猴的左侧上肢的精细动作水平相较于其右侧出现下降;LAMP2A 过表达组恒河猴的左右两侧上肢的精细运动水平没有出现明显差异;ELISA 测定对照组术后 12 月脑脊液、血清的总 α-syn 水平及磷酸化 α-syn 水平显著增高; LAMP2A 过表达组脑脊液磷酸化 α-syn 水平和血清磷酸化 α-syn 水平在 8 月之后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 结论 过表达 LAMP2A 可能通过增加 α-syn 的 CMA 清除改善 PD 恒河猴模型精细运动能力。

    • 多柔比星致小鼠慢性心脏毒性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2022, 32(4):14-2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3

      摘要 (1338) HTML (0) PDF 14.75 M (1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病理变化评估不同浓度多柔比星致小鼠心脏毒性模型的成模效果。 方法 采用 8 周龄 SPF 级雄性 C57BL/ 6J 小鼠 36 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 组)、3 mg / kg 多柔比星组、4 mg / kg 多柔比星组、5 mg / kg 多柔比星组、6 mg / kg 多柔比星组、7 mg / kg 多柔比星组,每组 6 只。 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每 3 d 1 次,共 10 次,观察小鼠的状态,对小鼠心重、体重、心重比、心胫比、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并检测心脏组织中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脏中段横截面积与单个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大小等来评价多柔比星诱导的小鼠慢性心脏 毒性模型。 结果 统计整个实验周期中小鼠的生存情况,3~ 5 mg / kg 各给药组小鼠均存活 6 只,生存率为 100%,6 mg / kg 给药组小鼠存活 5 只,生存率为 83. 3%,7 mg / kg 给药组小鼠存活 1 只,生存率约达 16. 7%。 与 NS 组相比, 给药组小鼠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多柔比星给药浓度呈负相关,而小鼠的心重、体重、心胫比则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当多柔比星浓度达到 4 mg / kg 时,相较 NS 组,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多,且发现心脏整体缩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应缩小,有统计学差异(P<0. 05)。 结论 小鼠心脏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萎缩及生存率等指标随着体内多柔比星蓄积量增加而恶化,造模时选用 4 ~ 6 mg / kg 浓度的多柔比星构建小鼠慢性心脏毒性模型较为合适,超过该剂量则小鼠死亡率较高,不利于后期实验。

    • 基于自噬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22, 32(4):22-2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4

      摘要 (1133) HTML (0) PDF 8.55 M (1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自噬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 R)损伤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 SPF 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芬太尼治疗组、丙泊酚治疗组和芬太尼+丙泊酚治疗组。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芬太尼治疗组、丙泊酚治疗组和芬太尼+丙泊酚治疗组在造模前分别用 20 μg / kg 芬太尼、50 mg / kg 丙泊酚以及 20 μg / kg 芬太尼复合 50 mg / kg 丙泊酚预处理。 实验结束后 30 min 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做后续检测。 通过 HE 和 TUNEL 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损伤,TTC 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塞面积,电镜观察心肌自噬泡的形成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ATG5 和 LC3B 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病理变化损伤严重,心脏细胞凋亡与梗死面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发生肿胀及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ATG5 和 LC3B-II 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20 μg / kg 芬太尼、50 mg / kg 丙泊酚以及 20 μg / kg 芬太尼复合 50 mg / kg 丙泊酚预处理均显著减少了 I/ R 大鼠心肌病理损伤,降低了心脏细胞凋亡与梗死面积百分比,并减轻了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及降低了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ATG5 和 LC3B-II 的 表达,20 μg / kg 芬太尼复合 50 mg / kg 丙泊酚预处理在其中的表现最好,而芬太尼和丙泊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芬太尼和丙泊酚均能抑制心肌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肿胀,同时减轻心肌 I/ R 损伤,20 μg / kg 芬太尼与 50 mg / kg 丙泊酚对心肌 I/ R 损伤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此外,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使用对心肌 I/ R 损伤有协同作用。

    • 三点金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 32(4):29-3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5

      摘要 (1647) HTML (0) PDF 11.64 M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民族药三点金总黄酮及其中单体化合物毛蕊异黄酮和刺芒柄花素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用 3% DSS 构建 UC 小鼠模型, 将 30 只 C57BL/ 6 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点金总黄酮组(500 mg / kg)、毛蕊异黄酮组(100 mg / kg)以及刺芒柄花素组(100 mg / kg)。 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小鼠血清中 IL-1β 和 IL-6 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结果 三点金总黄酮、毛蕊异黄酮以及刺芒柄花素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菌群测序结果显示三点金总黄酮、毛蕊异黄酮以及刺芒柄花素使得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提高,科水平上主要表现为致病菌群螺杆菌科比例降低,Muribaculaceae 和毛螺菌科比例升高; 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乳酸菌属的增加和条件致病菌拟杆菌的减少;种水平上主要表现对机会致病菌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减少。 结论 三点金总黄酮、毛蕊异黄酮以及刺芒柄花素对 UC 小鼠的体征及炎性因子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对肠道菌群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 阿尔茨海默病-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22, 32(4):39-4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6

      摘要 (1265) HTML (0) PDF 5.26 M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探索建立一种可靠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目的,为中医药防治 AD 提供相应的动物模型以及为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以 APP / PS1 双转基因小鼠为 AD 模型动物,并以冰水浴模拟“瘀”的病理状态;给予高脂饮食饲喂模拟“痰”的病理状态;二者结合以模拟“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不同组小鼠给予不同的处理,分别建立 AD-疾病模型组、AD- 痰证组、AD-瘀证组、AD-痰瘀互结组。同系非转基因 C57BL/ 6J 小鼠为对照组。 造模 14 d 后检测不同组小鼠的 AD 样行为学改变、舌象的客观变化、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改变,以及海马组织中相关蛋白含量的差异。 结果 造模 14 d 后,与对照组比较,AD 各组小鼠行为学均存在明显改变、相关蛋白含量均升高。 与 AD-模型组比较,AD-各病理状态组小鼠舌色偏暗红、AD-瘀证组血液流变指标及 AD-痰证组血脂指标均升高,其中 AD-痰瘀互结组相关指标均显著升高。 结论 通过冰水浴联合高脂饮食饲喂处理 APP / PS1 双转基因小鼠 14 d,可以成功建立 AD-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此方法建模成型率高、与临床症状相贴合,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稳定的动物实验载体。

    • 小鼠第 13. 5 天胚肝细胞诱导 HepG2 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2022, 32(4):47-5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7

      摘要 (1424) HTML (0) PDF 7.34 M (4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鼠第 13. 5 天胚肝细胞是否通过抑制 β-Catenin 诱导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记分子-白蛋白(ALB)的分布,以鉴定小鼠第 13. 5 天胚肝细胞。 小鼠第 13. 5 天胚肝细胞与 HepG2 细胞株共培养 24 h、48 h 后,采用 qRT-PCR方法检测 HepG2 细胞株中肝癌标记分子-甲胎蛋白(AFP)、肝细胞分化调控因子-肝细胞核因子 4α(HNF-4α)和成熟肝细胞标记分子-细胞色素 P450 家族成员 1B1(CYP1B1)和乙醇脱氢酶 1C(ADH1C)的 mRNA 表达。 共培养 48 h 后,观察 HepG2 细胞株形态变化,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AFP、HNF-4α 和 β-Catenin 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 β-Catenin 蛋白在细胞的分布。 应用 β-Catenin 抑制剂处理后,观察 HepG2 细胞株形态变化并且检测 AFP 蛋白表达。 结果 原代培养细胞 ALB 荧光显示阳性。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 HepG2 细胞株中,AFP 相对 mRNA 表达量在 24 h 和 48 h 均显著降 低,HNF-4α、CYP1B1 和 ADH1C 的相对 mRNA 表达量在 24 h 和 48 h 均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 48 h 后, HepG2 细胞株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肝细胞的六边形,AFP 和 HNF-4α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 48 h 后,β-Catenin 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同时 HepG2 细胞株中 β-Catenin 的荧光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 抑制剂处理可明显改变 HepG2 细胞株形态,引起共培养组 HepG2 细胞株形态更剧烈的变化,显著抑制 AFP 的蛋白表达。 结论 小鼠第 13. 5 天胚肝细胞可能主要通过抑制 β-Catenin,诱导 HepG2 细胞株分化。

    • 慢病毒介导的 HNRNPK 下调对肝癌细胞 HepG2 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2022, 32(4):54-59,11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8

      摘要 (1448) HTML (0) PDF 6.48 M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慢病毒介导 HNRNPK 下调的 HepG2 细胞稳转株,研究 HNRNPK 沉默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构建的慢病毒感染 HepG2 细胞并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检测 HNRNPK 表达效率。 通过 CCK-8 法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 HNRNPK 下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划痕实验与 Transwell 实验研究 HNRNPK 下调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介导 HNRNPK 沉默的 HepG2 细胞稳转株,HNRNPK 沉默显著抑制了 HepG2 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 结论 HNRNPK 下调能够在体外抑制 HepG2 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 基于植入式渗透泵经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模型大鼠条件的改进及评价

      2022, 32(4):60-6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09

      摘要 (1096) HTML (0) PDF 10.34 M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是导致心衰的独立风险因素。 已有报道显示,经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其给药途径和诱导剂量差异很大,模型动物病理表型发展进程不均一。 方法 综合以往方法的先进性、模型表型的均一性、方法稳定性及复制的难易性等因素,本文利用皮下植入渗透泵的方式,采用低剂量长时程给予 ISO(4 mg / kg,持续 28 d)诱导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 Real-time PCR 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 结果 模型大鼠病理表型典型。 整体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脏体积、心室壁厚度及心重指数;细胞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肌细胞,严重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线粒体脊消失、空泡化,心肌 Z 线、M 线以及闰盘扭曲模糊等;分子表型,包括心肌肥厚标志物心钠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显著升高。 结论 本文建立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方法稳定易复制,表型特征典型,更适于基因功能分析及相关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

    • 阿托伐他汀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髓鞘修复及 RhoA/ Rock1 通路的影响

      2022, 32(4):68-7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0

      摘要 (1355) HTML (0) PDF 12.60 M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髓鞘修复及 RhoA/ Rock1 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 MOG35-55 免疫建立 EAE 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组,每组 6 只,阿托伐他汀每只小鼠每天按 0. 5 mL 混悬液灌服,连续 28 d。 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HE)、固蓝(LFB)染色、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及髓鞘再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一氧化氮(NO)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 RAS 同源基因家族成员 A(RhoA)、Rho 相关蛋白激酶 1(Rock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检测脊髓组织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髓鞘碱性蛋白 (MBP)及脑组织 RhoA、Rock1 mRNA 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发生明显脱髓鞘改变、部分髓鞘崩解、断裂、脱失;模型小鼠血清中 TNF-α、IL-6、NO 的含量及脑组织 RhoA、Rock1 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升高(P<0. 01),脊髓组织 NG2、MBP 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0. 01)。 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程度明显好转,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 TNF-α、IL-6、NO 的含量及脑组织 RhoA、Rock1 蛋白和 mRNA 表达(P<0. 05),明显升高 MBP、NG2 蛋白和 mRNA 表达(P<0. 05);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 RhoA、Rock1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NG2 mRNA 表达。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 EAE 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程度,降低高脂饮食 EAE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其中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RhoA/ Rock1 通路改善脱髓鞘程度,从而发挥对 EAE 小鼠的治疗作用有关。

    • 基于 miR-34a / SIRT1 轴研究柚皮素对 H2O2 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2, 32(4):77-8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1

      摘要 (1106) HTML (0) PDF 11.79 M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 miR-34a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轴探讨柚皮素对 H2O2 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柚皮素对 H2O2 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ARPE-19 存活率的影响以选取适宜柚皮素浓度为后续实验浓度。 取对数期生长的 ARPE-19 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 组(200 μmol / L)、20 μg / mL 柚皮素组、20 μg / mL 柚皮素+mimics NC 组、20 μg / mL 柚皮素+miR-34a mimics 组。 采用 RT-qPCR 检测细胞中 miR-34a 和 SIRT1 mRNA 的表达,MTT 法及 Annexin V-FITC/ PI 双染分别检测细胞 存活与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 ROS 水平,生化法检测 SOD 活性、MDA 和 GSH 水平,并采用 JC-1 法检测线 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 检测 SIRT1 及 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2O2 组 ARPE-19 细胞中 miR-34a 表达、ARPE-19 细胞凋亡率、ROS、MDA 含量、Bax 和 Caspase-3 表达显著升高(P<0.05), SIRT1 mRNA 表达、ARPE-19 细胞存活率、SOD、GSH 含量、MMP 水平、SIRT1 和 Bcl-2 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 H2O2 相比,柚皮素可改善 H2O2 诱导的 ARPE-19 细胞损伤,下调 miR-34a 表达,降低 ROS、MDA、Bax 和 Caspase-3 含量(P<0. 05),上调 SIRT1、MMP、Bcl-2 表达,增加 GSH、SOD 活性(P<0.05);上调 ARPE-19 细胞 miR-34a 的表达, 可逆转柚皮素对 H2O2 诱导的 RPE 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柚皮素可能通过下调 miR-34a,促进 SIRT1 的表达,抑制 RPE 细胞凋亡,保护 H2O2 诱导的 RPE 细胞氧化损伤。

    • 和厚朴酚通过 Not 小 ch 信号通路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鼠免疫失衡并提供肺保护作用

      2022, 32(4):86-9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2

      摘要 (1327) HTML (0) PDF 3.62 M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厚朴酚(HNK)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免疫失衡及肺功能的影响,并考察 Notch 信号通路是否介导该过程。 方法 将 30 只 6 ~ 8 周龄雄性 BALB/ c 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正常对照组 (Normal)、COPD 组和 COPD+HNK 组,每组 10 只。 通过香烟烟雾诱导 COPD 小鼠模型,然后对 COPD+HNK 组小鼠隔日腹腔注射 HNK(10. 00 mg / kg),共 30 d。 采用法国 EMKA GYD-003 型动物肺功能测试系统检测吸气峰流速 (PIF)和呼气峰流速(PEF)。 苏木精-伊红(HE) 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 T 细胞 Th1 / Th2 和 Th17 / Treg 亚群的比值。 Western blot 检测 T 细胞中 Notch 1 / 2 / 3 / 4、Hes1、Hes5 和 Hey1 的蛋白表达。 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 IFN-γ、IL-4、IL-17 和 IL-10 水平。 结果 与 COPD 组相比,COPD+HNK 组小鼠的 PIF 和 PEF 均显著升高(P<0. 05)。 COPD+HNK 组小鼠肺组织病变较 COPD 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数增多,肺泡腔缩小。 与 COPD 组相比,COPD+HNK 组小鼠的 Th1 百分比、Th1 / Th2 比值、Th17 百分比和 Th17 / Treg 比值均显 著降低(P<0. 05)。 与 COPD 组相比,COPD+HNK 组小鼠脾 T 细胞中的 Notch1、Notch2、Notch3、Notch4、Hes1、Hes5、 Hey1 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 05)。 与 COPD 组相比,COPD+HNK 组小鼠血清中的 IFN-γ 和 IL-17 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而 IL-4 和 IL-10 水平显著升高(P<0. 05)。 结论 和厚朴酚通过抑制 COPD 小鼠脾 T 细胞 Notch 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纠正了 COPD 小鼠 Th1 / Th2 和 Th17 / Treg 细胞的失衡,从而改善了肺功能。

    • 人参皂苷 Rg1、Rb1、Rg1+Rb1 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比较

      2022, 32(4):94-10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3

      摘要 (995) HTML (0) PDF 4.43 M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人参皂苷 Rg1、Rb1、Rg1+Rb1 改善东莨菪碱模型小鼠短期空间与非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建立东莨菪碱所致认知障碍模型,采用物体认知实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 MS)法、比色法观察人参皂苷 Rg1 或 Rb1(60 μmol / kg),Rg1+Rb1(各 30 μmol / kg 相加)对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和神经递质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小鼠的短期空间学习记忆和非空间学习记忆都受到严重损伤(P<0. 001,P<0.001);而石杉碱甲和人参皂苷 Rg1、Rb1、Rg1+Rb1 给药能显著逆转模型小鼠所引起的短期非空间学习记 忆损伤,但人参皂苷 Rg1+Rb1 改善短期空间学习记忆的能力弱于人参皂苷 Rb1(P<0.01)。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小鼠海马 ACh、5-HT、Glu 水平都显著下降,石杉碱甲和人参皂苷 Rg1、Rb1、Rg1+Rb1 给药能使模型小鼠海马 ACh、5- HT、Glu 水平显著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小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而石杉碱甲和人参皂苷 Rg1、Rb1、 Rg1+Rb1 给药能使模型小鼠血清 SOD、CAT、GSH 活力显著增加和 MDA 水平显著下降,虽然人参皂苷 Rg1+Rb1 调节 GSH 活力水平的能力弱于人参皂苷 Rb1(P<0.01,P<0.05),但在调节 MDA 的能力上,人参皂苷 Rg1+Rb1 强于人参皂苷 Rg1、Rb1。 结论 尽管人参皂苷 Rg1+Rb1 在各自有效剂量减半组合的情况下,改善空间短时学习记忆的能力有所下降,但三者在改善短时非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效果是一样的。 其差异可能与剂量的选择、调节脑内不同类神经递质 ACh、5-HT、Glu 和氧化应激水平 SOD、CAT、GSH、MDA 的能力有关。

    • 小型猪肺部三维重建与脉管 3D 打印模型

      2022, 32(4):102-10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4

      摘要 (1313) HTML (0) PDF 7.30 M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型猪肺部三维重建模型建立方法及 3D 打印模型的应用。 方法 4 头巴马小型猪行全身麻醉做肺部 CT 血管成像,获取数据采用 MIMICS 软件重建肺段组织结构,3D 打印肺部脉管的实体模型。 结果 基于 CT 血管成像数据重建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现小型猪肺部血管和支气管 3 ~ 4 级分支的解剖结构,并显示叶裂和部分段间平面,可任意旋转和缩放。 结论 利用三维重建和 3D 打印技术可成功创建巴马小型猪肺部解剖结构模型,为比较医学研究和胸外科手术培训材料提供基础。

    •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

      2022, 32(4):107-11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5

      摘要 (1756) HTML (0) PDF 1.28 M (1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已经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支撑条件,本文拟从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设计建设一般原则、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布局及功能区划、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 相应配套设施设备、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施工建设要求方面系统论述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以期为小动物神经行为学专业化实验室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规划设计参考及施工建设规范。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体系调查分析

      2022, 32(4):116-119.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6

      摘要 (1130) HTML (0) PDF 756.05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医学与药学等诸多领域发展的支撑学科,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水平,不但关系到实验动物行业规范发展,还影响到生物医药等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甚至涉及生物安全与社会文明, 因此对从业人员培养与资格的认定体系十分重要。 本文作者调研了欧洲、美国、日本和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养现状,包括从业人员标准、分类、等级、培训内容及水平评价现状等,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和医师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国内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培训体系有待建立,国际普遍缺乏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培养与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对建立适合实验动物研究人员自我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建议。

    • 去甲基化酶 JARID1D在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2(4):120-12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7

      摘要 (913) HTML (0) PDF 823.14 K (1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高度异质性是它的主要临床特征,其不仅表现在不同患者之间肿瘤组织学的特征差异,还表现在同一患者不同肿瘤细胞在生长、侵袭、转移速度上的差异。 近年来,研究发现,编码于 Y 染色体上的去甲基化酶 JARID1D 可特异性结合侵袭转移相关基因,如 MMP1、MMP2、 MMP3 等,并通过 H3K4 这样一种基因激活标记,在启动子处进行去甲基化,抑制某些侵袭性化合物的产生,从而降低前列腺癌的侵袭能力。 同时,敲低去甲基化酶 JARID1D 的表达会提高前列腺癌的转移潜能,甚至促发包括骨转移在内的多器官转移。 因此,本文将结合最新的文献报道,从去甲基化酶 JARID1D 的结构基础、酶属种类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期望为 PCa 的治疗探索出新的干预靶点。

    • TAAR1,CNS 单胺神经元调控新靶点

      2022, 32(4):126-13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8

      摘要 (1312) HTML (0) PDF 847.14 K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痕量胺相关受体 1(TAAR1)是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的新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研究发现,TAAR1 的作用发挥除了跟传统配体痕量胺有关,还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密切关联。 本文从 TAAR1 的表达、相关配体、作用机制通路和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几个方面,介绍了 TAAR1 在 CNS 中通过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谷氨酸能神经元,从而影响细胞内外相关物质水平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且其激动剂在药理实验中也表现出巨大潜能。 TAAR1 的研究在神经精神类疾病上展现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 细胞焦亡在肝损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2, 32(4):133-13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19

      摘要 (1246) HTML (0) PDF 782.06 K (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焦亡( pyroptosis)是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特征是活化的消皮素 D( gasdermin D, GSDMD)在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发生改变,最终细胞肿胀破裂,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及胞质内容物,从而参与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的细胞焦亡将会导致肝损伤的加剧,危害机体的健康。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不同激活途径及其在肝损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 病原体感染角膜炎机制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2, 32(4):137-14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20

      摘要 (1371) HTML (0) PDF 878.34 K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染性角膜炎是世界范围内的眼科常见疾病,是导致视力丧失和失明的重要原因。 对微生物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全面认识、建立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宿主感染的免疫应答和感染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及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及致病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对此有一个全面了解。

    • Nrf2-ARE 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2022, 32(4):145-15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4. 021

      摘要 (1421) HTML (0) PDF 838.02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2,Nrf2) / 抗氧化反应元件( 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是一种受氧化还原信号调节的重要抗氧化通路,其通路的激活在调控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功能、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铁死亡及恢复神经元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近几年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有关 Nrf2-ARE 通路的结构、功能及其在 PD 治疗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明确其与氧化应激在 PD 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开发新的靶向 Nrf2-ARE 通路的 PD 相关治疗药物提供思路。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