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耿子涵 , 包 蕾 , 郭姗姗 , 时宇静 , 鲍岩岩 , 赵荣华 , 孙 静 , 高英杰 , 崔晓兰
2022, 32(1):3-12,6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1
摘要: 目的 建立人冠状病毒 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观察其中医证候、疾病表现与病毒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的一致性,验证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 方法 将 BALB/ c 幼龄小鼠置于具有寒湿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并叠加 hCoV-229E 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小鼠模型,以仅进行感染、仅置于寒湿环境、正常饲养的小鼠分别作为对照。 评价模型小鼠的中医证候相关外观行为表征,以及肺指数、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及活病毒存在情况、肺部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改变、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使用能够治疗寒湿疫毒袭肺证的复方中药“寒湿疫方”,评价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 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表现出与寒湿证以及与病毒性肺炎疾病相一致的外观和行为,包括摄食和饮水量减少、活跃程度下降、便溏、毛发油腻(P<0. 05 或 P<0. 01),以及肺部病毒核酸阳性、肺指数增加(P<0. 01)、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P<0. 05 或 P<0. 01)、胃动素水平上升(P<0. 01)、胃泌素水平降低(P<0. 01)、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 01)、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 01)。 给予复方中药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 05 或 P<0. 0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 hCoV-229E 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与临床疾病表现具有一致性,为治疗该证候肺炎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杨紫玉 , 巩仔鹏 , 王娅杰 , 董 宇 , 董李晋川 , 陈 颖 , 杨 庆 , 蔡维艳 , 李 琦 , 翁小刚 , 郭雨轩 , 朱晓新
2022, 32(1):13-2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2
摘要: 目的 测定戊己丸中 10 个活性成分单次给药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 方法 采用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制备 CVH-IBS 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价。 单次或多次灌胃给予戊己丸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从颈静脉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 MS)同时检测血浆中 10 个戊己丸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比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 CVH-IBS 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 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正常与模型大鼠达峰时间(tmax)均提前。单次给药后模型与正常大鼠的差异可正向验证前期实验结果。 多次给药后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体内戊己丸活性成分血药浓度峰值(Cmax)、曲线下面积(AUC0-t)、总清除率(Cl)发生显著改变。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 Cmax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 Cmax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 AUC0-t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二氢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 AUC0-t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吴茱萸内酯 Cl 明显升高,表小檗碱 Cl 显著降低。 盐酸巴马汀、芍药内酯苷 t1/ 2明 显降低;盐酸药根碱 Vd 显著升高。 模型大鼠多次给药和单次给药相比较,黄连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 Cmax明显降低;盐酸药根碱 Cl 明显降低。 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 t1/ 2明显下降,Cl 明显上升。 结论 戊己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CVH-IBS 大鼠、戊己丸治疗后期的 CVH-IBS 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 IBS 治疗早期肠道屏障被破坏和治疗后期肠道屏障修复、药物肝肠循环蓄积作用以及肝酶的活性等代谢功能改变相关。
裴海月 , 姜 宁 , 王孟迪 , 王凤忠 , 敖冬梅 , 王 琼
2022, 32(1):24-3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3
摘要: 目的 研究槟榔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别建立行为绝望模型和利血平拮抗模型,雄性 ICR 小鼠分为槟榔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mg / kg)和阳性药组(氟西汀,20 mg / kg),连续灌胃给药 14 d。采用行为学检测小鼠旷场实验(OFT)、悬尾实验(TST)及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价槟榔的抗抑郁活性;采用利血平拮抗实验评价槟榔的抗抑郁作用和槟榔对单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 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 LC-MS / MS 分析方法测定小鼠神经递质含量;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反映槟榔抗氧化应激水平。 结果 各组间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槟榔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情况无影响。槟榔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P<0. 05,P<0. 01),低、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 05)。 在利血平拮抗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槟榔低、高剂量组可拮抗利血平导致的小鼠体温降低(P<0. 01),且 3 个剂量组均可显著拮抗利血平引起的小鼠眼睑下垂 (P<0. 05)。 与利血平拮抗模型组相比,槟榔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 5-HT 含量(P<0. 01),槟榔低、高剂量组 DA 含量(P<0. 05,P<0. 01);槟榔低中剂量组 GABA 水平(P<0. 05)均有显著性升高;槟榔中、高剂量组 5-HIA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1)。 槟榔 3 个剂量组 SOD 和 CAT 活性均显著增强(P<0. 01,P<0. 01);槟榔中、高剂量组 MDA 含量显著下降(P<0. 01)。 结论 槟榔在应激类绝望模型和利血平拮抗药物模型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疗效且未影响运动活性及体重。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内单胺神经能系统水平及抗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郝 志 , 胡明会 , 邢 影 , 刘 坤 , 张 浩 , 杨焕新 , 李自发 , 耿希文 , 魏 盛
2022, 32(1):33-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4
摘要: 目的 通过系列行为学测试,比较中药白香丹胶囊(BXD)、5-羟色胺 3 受体(5-HT3R)特异性激动剂及其拮抗剂、大麻素受体 1(CB1R)特异性激动剂及其拮抗剂对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焦虑症大鼠的干预效应。 方法 大鼠经卵巢摘除、激素诱导动情周期和居住入侵 3 种复合因子构建 PMDD 焦虑症动物模型。后续实验分两批进行:第 1 批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HT3R 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 PBG)组、CB1R 激动剂(WIN55212-2, WIN)组、PBG+WIN 组、BXD 组;第 2 批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HT3R 拮抗剂(Granisetron, GRA)组、CB1R 拮抗剂(Rimonabant, RIM)组、GRA+RIM 组、BXD 组。 药物干预结束后,利用旷场行为测试(OFT)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EPM)评价各组大鼠焦虑样行为。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的居住入侵(RIT)混合攻击行为得分显著升高(P<0. 01)、OFT 中央区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 05)、EPM 开放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 05);相较于模型组,PBG 组、RIM 组、BXD 组的 RIT 混合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 01)、OFT 中央区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 05)、EPM 开放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升高(P<0. 05)。 结论 中药 BXD、5-HT3R 特异性激动剂 1-phenylbiguanide、CB1R 特异性拮抗剂 Rimonabant 可有效纠正 PMDD 焦虑症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张 青 , 李梦婷 , 李 梅 , 鲍红松 , 黄 勇 , 郑 林 , 李月婷 , 陈颖 , 巩仔鹏
2022, 32(1):41-4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5
摘要: 目的 研究杜仲提取物多次给药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pin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 PDG)、京尼平苷酸(genipinic acid,GA)、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acid,NCA)、隐绿原酸(cryptochlorogenic acid,CCA)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pinoresinol 4’-O-β- D-glucopyrano-side,PG)7 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方法 采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 5. 4 g / kg 的给药剂量灌胃杜仲提取物,每天 1 次,连续 7 d,比较杜仲提取物中的 7 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与 SHR 模型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蓄积情况差异。 结果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CCA 和 NCA 在 SHR 模型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 SHR 模型组体内 PDG 的 t1/ 2 为正常组的 0.26 倍;GA 的 t1/ 2 、tmax、AUC0-t在 SHR 模型组中分别为正常组的 2. 20、0. 04、0. 50 倍;PG 在 SHR 模型组体内的 t1/ 2为正常组的 0. 55 倍;PCA 在 SHR 模型组内的 t1/ 2为正常组的 2. 04 倍;CA 的 t1/ 2 、AUC0-t分别为正常组的 1. 93、0. 64 倍。 蓄积实验结果发现,GA 等 7 种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胃、小肠、心、肝和肺中。 除 CCA 外,CA、 NCA、PCA、GA、PDG 和 PG 在 SHR 模型体内与正常组相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组织器官数量分别为 2 ~ 7 个不等。 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病理状态下的机体能够显著改变杜仲降压活性成分在血浆中药动学行为以及组织中的蓄积情况,而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尤为重要,本研究可为杜仲在临床上的长期使用剂量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孟迪 , 魏山山 , 姜 宁 ,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 刘新民 , 王 琼
2022, 32(1):48-5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6
摘要: 目的 探究金钗石斛提取物(Dendrobium nobile Lindl,DNL)在 1-甲基 v-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1-methyl-4-phenyl-1, 2, 3, 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多芭组(阳性药组)、DNL(100、200、300 mg / kg)组,通过腹腔注射(i.p)MPTP(30 mg / (kg·d),7 d)建立亚急性小鼠 PD 模型,进行步态分析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等评估 DNL 对 PD 小鼠运动异常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区和皮层区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 caspase-3 和 caspase-9 的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推进指数、支撑时相的步态指标有显著变化(P<0. 05);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DNL(100、200、300 mg / kg)组在左后、右前、右后推进指数,左后、右前、右后支撑时相均有明显改善(P<0. 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爬杆上半段和总时间增加(P<0. 01、P<0. 001),调头时间和下半段时间无明显变化(P>0. 05);与模型组相比,DNL (300 mg / kg)组可以改善上半段时间(P<0. 05),美多芭和 DNL(100、200 mg / kg)组无明显改善(P>0. 05);与对照组 相比,模型组的悬挂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DNL(300 mg / kg)可以增加悬挂评分(P<0. 05),美多芭和 DNL(100、200 mg / kg)无明显改善(P>0. 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纹状体中 TNF-α、IL-1β、IL-6 含量增加(P< 0.05),caspase-3 和 caspase-9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 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DNL(300 mg / kg)组炎症因子指标均降低(P<0. 05),皮层中各组含量无差异(P>0. 05);caspase-3 和 caspase-9 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0. 05)。 结论 DNL 能够改善 MPTP 诱导的 PD 小鼠行为变化,减轻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在治疗 PD 药物及功能食品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
2022, 32(1):57-6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7
摘要: 目的 探索参味宁郁片对三种药物诱发动物模型的抗抑郁机制。 方法 建立了三种药物诱发的动物模型,均在给药 1 周后进行造模,在加强单胺作用试验中,各组动物进行腹腔注射盐酸帕吉林( pargyline hydrochloride),再尾静脉注射 5-羟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 5-HTP),观察 25 min 内的甩头次数。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 重吸收实验中,各给药组皮下注射 NE 后统计死亡率。在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抑制实验中,各给药组尾静脉注射盐酸色胺并逐只观察大鼠“蹬踩”运动。 结果 加强单胺作用实验:各给药组的甩头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抑制 NE 重吸收实验: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其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MAO 抑制实验:模型组可出现明显的“蹬踩”运动,各给药组动物造模后的“蹬踩”运动次数较模型组虽有明显增多,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参味宁郁片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强 NE 神经功能及五羟色胺(5-HT)两个方面有关。
梁志健 , 严家荣 , 陈桂煌 , 张建军 , 陈润红 , 邝少松
2022, 32(1):62-6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8
摘要: 目的 研究蒺藜淫羊藿复合物对大鼠性功能及精子活力的影响。 方法 5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 5 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摘除右侧睾丸,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或纯净水,连续 40 d。 灌胃第 30 天,与发情处理的雌鼠进行交配实验。 灌胃第 35 天,进行阴茎勃起潜伏期检测。 灌胃第 40 天,动物安乐死后取称重睾丸、包皮腺、精囊腺和前列腺并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中睾酮含量,计数精子数量、精子活动率,并观察精子活力。 结果 低剂量和高剂量的蒺藜淫羊藿复合物能升高半去势雄性大鼠交配过程的的捕捉率、射精率和射精次数(P< 0. 05)。 与半去势的模型对照组比较,蒺藜淫羊藿复合物低剂量组动物血清的睾酮含量升高(P<0. 05)、精囊腺和前列腺系数增加(P<0. 05);高剂量组动物的精子活动率升高(P<0. 01),呈快速直线前向运动的精子增多(P< 0. 05),死精子数量减少(P<0. 01)。 结论 蒺藜淫羊藿复合物可促进睾酮分泌、具有一定的雄激素样作用,可改善睾酮分泌减少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增加精子活率及活力。
2022, 32(1):68-74,9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09
摘要: 目的 研究紫草素(shikonin,SK)的抗骨肉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的 SK 处理人骨肉瘤 U2OS 和 MG63 细胞及人成骨细胞 HFOB1. 19 24 h 或用 SK 1 μmol / L 分别处理 24、48 和 72 h 后,CCK-8 检测细胞活性;SK 0、0. 01、0. 1、1 μmol / L 处理 U2OS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U2OS 细胞分为对照组,SK1 μmol / L 组,PI3K 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1)组和 SK1 μmol / L+ IGF-1 组,Western blot 检测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 B(AKT)磷酸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3, cas3)、cleaved cas3、Ki67 及干细胞标记物 SOX-2、OCT-4 和 Nanog 的表达;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成球能力。 右侧腹皮下注射 U2OS 细胞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并进行体内验证。 结果 不同浓度的 SK 对 HFOB1. 19 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而对 U2OS 和 MG63 细胞有显著毒性作用(P<0.05),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紫草素 0. 1 和1 μmol / L 可显著抑制 U2OS 细胞增殖和干细胞样特征,诱导细胞凋亡(P<0. 05),并抑制 PI3K 和 AKT 蛋白的磷酸化(P< 0.05)。 IGF-1 明显逆转紫草素对 PI3K/ AKT 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以及对 U2OS 细胞增殖、凋亡,干细胞样特征的影响(P<0.05)。 体内实验表明,紫草素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 05),并下调瘤组织中 p-AKT 的表达(P< 0.05)。 结论 紫草素对骨肉瘤 U2OS 细胞生长和干细胞样特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 PI3K/ 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2, 32(1):75-8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0
摘要: 目的 分析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 60 只出生 7 d 的健康新生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嘧啶组,每组 10 只。 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 NEC 模型。 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 20、40、80 mg / kg 苦杏仁苷,柳氮磺嘧啶组给予 300 mg / kg 柳氮磺嘧啶,连续给 药 5 d。 末次干预 12 h 后,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 HE 染色,并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通 过 TUNEL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 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NOD 样受体蛋白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TNF-α、IL- 6、IL-1β、SOD、MDA、GSH-Px 水平以及 NLRP3、ASC、Caspase-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体重显著上升,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TNF-α、IL-6、IL-1β、SOD、MDA、GSH-Px 水平、NLRP3、ASC、Caspase-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 05)。 结论 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肠组织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肠组织细胞凋亡率,但具体的反应机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2022, 32(1):82-88,1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1
摘要: 目的 观察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早期进行通心络干预能否延缓其进展。 方法 小鼠造模 1 周后通过随机区组法分成 5 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小剂量组,通心络干预 6 周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测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变化;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和总胆固醇(TC)的浓度;病理学观察主动脉瓣膜组织病理变化和钙盐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瓣膜小叶内巨噬细胞浸润,瓣膜间质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情况。 结果 通心络干预 6 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瓣膜的峰值流速(P<0. 05),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 MPO 活力(P<0. 01);与通心络干预各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瓣小叶厚度明显增加(P<0. 05)并表现出钙盐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通心络干预各组巨噬细胞募集减少,α-SMA 和 OPN 阳性细胞表达降低。 结论 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早期通心络能够通过降低血清 TC 浓度,抑制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和降低 MPO 活性减少病变内氧化应激,进而影响瓣膜间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延缓瓣膜钙化的进展。
2022, 32(1):89-9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2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遍及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肺炎是 COVID-19 的主要症状,研究发现将近 20%的 COVID-19 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而几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凝血功能 常和血栓形成成为 COVID-19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 COVID-19 与凝血功能关系的探讨,对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主要从凝血异常机制的角度对 COVID-19 与凝血异常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血瘀理论进行分析,为中药用于新冠防治提供科学证据并对 COVID-19 凝血异常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魏媛媛 , 张艳楠 , 樊艺萌 , 尕 玉 , 王惠茹 , 韩俊成 , 郝智慧
2022, 32(1):97-10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3
摘要:动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中兽药在健康养殖、动物性食品安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国应用中兽药防病治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发展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需要,需要在传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养殖需要研发创新中兽药,更好的服务动物健康、保障人类健康。 在现代中兽药的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模型在开发新型中兽药和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作用机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中兽药的相关研究中,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文围绕中兽药创新研发的实验动物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2022, 32(1):104-11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4
摘要: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疗效评价及中药作用机制等研究中。本文梳理了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研究中常见的思路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谭骏岚 , 易 健 , 王飞英 , 万佳婧 , 覃 丽 , 戴爱国
2022, 32(1):111-119.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5
摘要:肺癌(lung cancer)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肺癌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实验动物模型是肺癌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构建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将中医证候纳入了评价标准,使动物模型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备中医证候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当前常用的肺癌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特点,以期为从事肺癌科学研究的中西医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2022, 32(1):120-12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6
摘要:失眠作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天王补心丹是补心安神治疗失眠的经典中医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对天王补心丹的药理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需以适当的动物模型为基础。本文对近 10 年相关文献进行汇总,针对多平台水环境模型、对氯苯丙氨酸( 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失眠模型、光照节律紊乱模型和中医证候复合模型的优缺点、造模方法、评价指标等特点进行阐述。探讨天王补心丹及组方单味药材改善睡眠的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内在联系,为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失眠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天王补心丹用于失眠治疗提供借鉴。
2022, 32(1):127-13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7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该疾病虽归为西医难治性疾病,但中医辨证治疗 IBD 优势显著。 因此,针对探索中医药治疗 IBD 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如何选择动物模型十分重要。化学诱导的小鼠 IBD 模型是研究 IBD 发病机制的最常用模型,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从模型特征、致病机制、研究思路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 IBD 基础研究设计提供帮助。
苗明三 , 彭孟凡 , 刘思哲 , 张媛鑫 , 刘思琪 , 石 琪 , 罗茂丽
2022, 32(1):132-14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18
摘要:动物模型因其在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实验中的使用可有效的帮助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防治措施。文章通过筛选 2010 年~2021 年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并分析其特点,归纳总结出常用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探讨各类模型评价分析方法的特点,以促进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观念的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22, 32(1):147-15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2. 01. 020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理,受感人群广泛。近年来,祖国医学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因此,如何精准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亟待解决。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