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周俏苗 , 汪洪林 , 黄海燕 , 许 晶 , 肖美芳 , 龚护民 , 吴栋才
2020, 30(6):1-9.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1
摘要:目的 探讨 miR-124-3P 通过靶向调控 MAPK 14,从而对子痫前期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与侵袭产生作用。 方法 提取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胎盘滋养层组织及原代细胞,分组转染。 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 检测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周期、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因子的表达水平。 验证 miR-124-3P< /i> 和 MAPK 14 的靶向关系。 结果 过表达 miR-124-3P 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降低,细胞阻滞在 G1 / G0 期,细胞凋亡增加;抑制 miR-124-3P 表达后,结果相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 miR-124-3P 与 MAPK 14 存在靶向关系。 抑制 MAPK 14 表达后,与过表达 miR-124-3P结果一致,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降低,凋亡增加;过表达 MAPK 14 实验组与抑制 miR-124-3P表达结果一致。 结论 miR-124-3P< /i> 可靶向负调控 MAPK 14,对子痫前期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产生影响。
章林明 , 许珍珍 , 常越辰 , 司军强 , 马克涛 , 李 丽 , 王勤章 , 李应龙
2020, 30(6):10-16,2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2
摘要:目的 探讨 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雌性 SD 大鼠去卵巢后随机分为去卵巢组 (OVX)、肾缺血再灌注组(OVX+I/ R)、雌激素干预组(OVX+I/ R+E2 )、GPER 特异性激动剂 G1 干预组(OVX+I/ R+ G1)、雌激素+GPER 特异性阻断剂 G15 干预组(OVX+I/ R+G15+E2 ) (每组 8 只)。测定各组大鼠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性形态,检测各组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肾组织 p-PI3K、p-Akt 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 OVX 组相比,OVX+I/ R 组血 Cr 和 BUN 水平升高(P< 0. 01),肾组织病理损伤(HE 染色)明显(P< 0. 01),氧化应激反应加重(P< 0. 01),p-PI3K、p-Akt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与 OVX+I/ R 组相比,E2 和 G1 干预组血 Cr 和 BUN 水平降低(P< 0. 01),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P< 0. 01),氧化应激反应减轻(P< 0. 01),p-PI3K、p-Akt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1),而 GPER 特异性阻断剂 G15 可部分消除 E2 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E2 和 GPER 激动剂 G1 可降低氧化应激反 应,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且 E2 对 I/ R 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 GPER 介导,其机制可能涉及 PI3K/ 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
刘小花 , 徐 鹏 , 张昕薇 , 欧阳婷 , 吉卫龙 , 刘晓慧 , 任林柱
2020, 30(6):17-2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3
摘要:目的 圆环病毒 2 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能否感染人类细胞一直都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分析 PCV2 感染人源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的信 号通路、生物学功能,以期为人源细胞对 PCV2 及其他病毒产生抗病毒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用 PCV2 感染 HeLa 细胞,然后进行 RNA-seq 技术分析,筛选与抗病毒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通过实时定量 PCR 进一步验证。 结果 在感染 PCV2 的 HeLa 细胞中共注释到 15402 个 UniGenes,其中有 387 个 DEGs(包括 267 个上调基因和 120 个下调基因)。对生物过程类 DEGs 进行 GO 富集和 KEGG 通路分析, 发现富集基因要参与应激反应(97 / 291 DEGs) 和免疫系统过程(80 / 291 DEGs),其中最显著两条途径的基因是 NOD 样受体信号途径(21 / 170 DEGs)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途径(22 / 170 DEGs)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结论 PCV2 感染 HeLa 细胞之后,改变了细胞的表达谱,获得的 DEGs 及其功能注释信息有助于理解其抗病毒机制,对于了解 PCV2 感染人源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及抗病毒效力提供依据。
2020, 30(6):25-30,4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4
摘要: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 ISO) 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 小鼠的作用并探讨潜在调控机制。 方法 30 只 C57BL/ 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 组),模型组(AKI 组),异甘草素药物低剂量(ISO-L)和高剂量(ISO-H)处理组,厄贝沙坦阳性对照组(Irb 组)。通过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 / kg)建立 AKI 模型。在干预 过程中,NC 组和 AKI 组予以生理盐水,而 ISO-L 组和 ISO-H 组分别予以异甘草素 7. 5 mg / kg、30 mg / kg,Irb 组予以 20 mg / kg 厄贝沙坦,药物灌胃 3 d 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检测肌酐、尿素氮,HE 和 PAS 染色检测肾病理改变,免疫 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炎症关键因子(IL-6、IL-1β)和 Smad3、NF-κB 等关键蛋白活性,Real-time PCR 检测炎症因子和长链非编码 Arid2-IR 改变情况。 结果 与 AKI 组比,异甘草素干预能明显改善小鼠肌酐和尿素氮(P< 0. 05), 且呈浓度依赖性调节;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肾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肾损伤明显改善;而炎症因子、Smad3、 NF-κB活性和长链非编码 Arid2-IR 等表达均出现显著下调(P< 0. 05),表明异甘草素可以抑制 Smad3 / Arid2-IR/ NF-κB轴的活化。结论 异甘草素可有效减轻 AKI 小鼠肾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 Smad3 / Arid2-IR/ NF-κB 轴有关。
2020, 30(6):31-3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5
摘要:目的 探究贞芪扶正颗粒对肝癌模型大鼠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Wistar 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小剂量二乙基亚硝铵(DEN)诱导法制备)、贞芪扶正颗粒组(2. 62 g / kg)、si- miR-200c 组(20 pm)、贞芪扶正颗粒+si-miR-200c 组,每组 12 只大鼠,各组连续处理 8 周。HE 染色观察大鼠肝组 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荧光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肝组织中 miR-200c 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锌指蛋白(ZEb-2)、VEGF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 ZEb-2、VEGF、微血管密度(MVD)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 与 Control 组相比,Model 组 VEGF、ALT、 AST 水平升高,肝组织中出现较多变形、坏死细胞,肝组织中 miR-200c 表达降低,ZEb-2、VEGF 蛋白表达升高,ZEb- 2、VEGF、MVD 阳性表达率升高(P< 0. 05)。与 Model 组相比,贞芪扶正颗粒组 VEGF、ALT、AST 水平降低,细胞变形程度减轻,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miR-200c 表达升高,ZEb-2、VEGF 蛋白表达降低,ZEb-2、VEGF、MVD 阳性表达率降低;si-miR-200c 组 VEGF、ALT、AST 水平升高,细胞癌变程度增加,肝组织中 miR-200c 表达降低,ZEb-2、VEGF 蛋白表达升高,ZEb-2、VEGF、MVD 阳性表达率升高(P< 0. 05)。 贞芪扶正颗粒+si-miR-200c 组 VEGF、ALT、AST 水平 低于 si-miR-200c 组,ZEb-2、VEGF 蛋白表达、ZEb-2、VEGF、MVD 阳性表达率低于 si-miR-200c 组,miR-200c 表达高于 si-miR-200c 组(P< 0. 05)。 结论 贞芪扶正颗粒能够抑制肝癌模型大鼠血管形成,缓解癌症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miR-200c 表达,进而负调控 ZEb-2 蛋白表达有关。
张 雨 , 郭中坤 , 付 彬 , 雷 战 , 聂爱蕊 , 庄峰锋 , 王可洲
2020, 30(6):39-46.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6
摘要:目的 利用 CRISPR/ Cas9 基因编辑技术高效构建 Bpi 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并继续繁殖、鉴定及建立稳定遗传的 Bpi 基因敲除小鼠品系。 方法 针对 C57BL/ 6 小鼠 Bpi 基因的第 2~3 外显子两端设计敲除靶点,筛选高活性 gRNA(guide RNA)靶点,体外转录得到 sgRNA(small guide RNA)并与 Cas9 mRNA 一起显微注射到 C57BL/ 6 小鼠的受精卵内,经胚胎移植至代孕母鼠体内,获得 F0 代小鼠后,通过基因型鉴定和 DNA 测序获得基因突变的阳性子 代鼠。 结果 筛选到高活性 gRNA 靶点并成功获得体外转录产物 sgRNA;与 Cas9 mRNA 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获 得了 64 枚状态良好的受精卵并成功移植到 2 只代孕母鼠体内;获得了 22 只 F0 代小鼠,经 PCR 鉴定和 DNA 测序后选择一只单链缺失 708 bp 碱基的阳性小鼠进行扩繁,并在 F1、F2 代检测到该突变,且 F2 代成功繁育出纯合子小鼠。 结论 成功构建 Bpi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 Bpi 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梁秋玲 , 朱叶萌 , 麦子盈 , 王凤姬 , 龙淑娴 , 王 弋 , 饶子亮 , 邝少松
2020, 30(6):47-53.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7
摘要:目的 通过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 ambroxol hydrochloride, AMB)的吸收机制,提高 其生物利用度。 方法 通过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v, TEER)、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的表观渗透系数 Papp(AP→BL)和罗丹明 123 的外排率(efflux ratio, ER)验证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考察浓度、药物相互作用、体液 pH 对 AMB 的 Papp(AP→BL) 和 ER 值的影响。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中 Caco-2 细胞单层的 TEER>200 Ω·cm2 ,阿昔洛韦的 Papp(AP→BL) <10-6 cm/ s,罗丹明 123 的 ER>2。与高渗透性对照组比较,AMB 低剂量组 的 Papp(AP→BL)显著降低(P< 0. 01),ER 值无显著差异(P> 0. 05)。 与 AMB 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的 AMB Papp(AP→BL)值显著降低(P< 0. 05),ER 值无显著差异( P> 0. 05)。 与 AMB 低 pH 组比较,AMB 中、高 pH 组的 Papp(AP→BL)显著增高(P< 0. 01)。 结论 AMB 为易化扩散转运方式,与 METO 联合给药不利于 AMB 的吸收,提高肠液 pH 可促进 AMB 的吸收。
傅增辉 , 姜 岩 , 刘 晶 , 林再红 , 杜 姝 , 张广萍 , 陈团团
2020, 30(6):54-61.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8
摘要:目的 探讨白桦脂醇对 Aβ25-35 诱导的 PC12 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 40 μmol / L Aβ25-35作用于 PC12 细胞,实验随机分对照组、Aβ25-35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 组)和白桦脂醇 5、10、20 μmol / L 组,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 V-FITC/ 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JC-1 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LDH、MDA、SOD 试剂盒分别检测 LDH、MDA 和 SOD 水平,比色法检测 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和 Cyt c 的 酶活性,Western blot 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Bcl2、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和 Cyt c 的活性和表达。 结果 与 Aβ25-35组比较,白桦脂醇和 NAC 均对 Aβ25-35诱导的 PC12 细胞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和 SOD 活性(P< 0. 01),并降低 LDH 释放率和凋亡率( P < 0. 01),抑制 caspase3、 caspase8、 caspase9 和 Cyt c 酶活性(P< 0. 01),同时下调 Bax、 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和 Cyt c 表达水平(P< 0. 01),并上调 Bcl2 的活性和表达(P< 0. 01)。 结论 通过预防给予有效剂量的白桦脂醇能够抑制 Aβ25-35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 ROS 生成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继而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2020, 30(6):62-68.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09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 CG) 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 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 JAK2 / STAT3 / SOCS3 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 50 只雌性 C57BL/ 6 小鼠随机分为 5 组:空白组、模型组和 CG 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 10 只。 模型组和 CG 各干预组建立 EAE 模型,干预组分别予以 CG 低、中、高剂量(15、30、 60 mg / (kg·d))腹腔注射,空白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 14 d。 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 理学改变及程度。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脑组织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检测脑组织 mRNA 的含 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G 各干预组最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 0. 05)及累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 0. 05)降 低,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程度减轻,JAK2、STAT3 蛋白及其 mRNA 表达下降(P< 0. 05),SOCS3 蛋白及其 mRNA 表达升高(P< 0. 05),RORγt mRNA 表达下降(P< 0. 05),Foxp3 mRNA 升高(P< 0. 05)。 结论 CG 对 EAE 小鼠发挥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负性调控因子 SOCS3 的表达上调,JAK/ STAT 信号通路的抑制以及影响 Th17 / Treg 细胞平衡有关。
莫 晶 , 杨红兰 , 刘 含 , 金 皎 , 范安然 , 张 鹏 , 周艳华 , 舒莉萍
2020, 30(6):69-7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0
摘要:目的 构建可诱导 Tet1CD 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探究 Tet1 蛋白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 pTRE-Tight_Tet1CD_IRES_RFP_RPBSA_M2rtTA_Puro,然后与表达转座酶的“睡美人”质粒通 过脂质体法共同转染到 HEK 293T 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和多西环素诱导构建诱导表达型的 Tet1CD 稳转细胞系 293T(Tet1CD)。 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Tet1 蛋白的表达;通过 DNA dot blot 检测细胞基因组中 5hmC 的含量,通过 流式细胞术检测 Tet1CD 蛋白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检测 Tet1CD 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可诱导 Tet1CD 过表达的 HEK293T 细胞系 293T(Tet1CD);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内 Tet1CD 蛋白表达上升;DNA dot blot 结果显示过表达 Tet1CD 蛋白细胞内 5hmC 含量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Tet1CD 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凋亡(P< 0. 05)及增加 G2 时期细胞比例(P< 0. 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Tet1CD 过表达 抑制细胞增殖(P< 0. 0001)。 结论 Tet1 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最终抑制细胞增殖。
2020, 30(6):76-8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1
摘要: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蛋白 1(MD1)的缺失通过激活 Toll 样受体 4(TLR4) / 髓样分化因子(MyD88) 信号通路增加肥胖小鼠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方法 对 MD1 基因敲出小鼠 16 只和雄性 WT 小鼠 16 只进行分组,分别为 WT 正常组、MD1-ko-正常组、WT 高脂组、MD1-ko-高脂组。 WT 高脂组和 MD1-ko-高脂组小鼠喂养 20 周高脂肪食物(含 60%的脂肪),WT 正常组和 MD1-ko- 正常组正常饲料(含 10%的脂肪) 喂养。测量小鼠的体重 (BW)、血糖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W/ BW 的比值。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测量 RR 间距、PR 间距、QRS 持续时间、QTc 间期、LVEDd、LVEDs、LVFS 和 LVEF。 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对分析 TLR4、 MyD88、P-CAMKII、CollagenI、CollagenIII 和 TGF-β1 蛋白水平。通过 HE 染色和 PSR 染色观察小鼠心肌肥大和纤维化。 结果 MD1-ko-高脂组中的体指数、血糖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QTc 间期、LVEDd、 LVEDs、LVFS、LVEF 明显高于 WT 高脂组(均 P< 0. 05);MD1-ko-高脂组的动作点位时程(APD20、APD50、APD90) 显著高于 WT 高脂组(P< 0. 05);MD1-ko-高脂组 APD 交替阈值显著高于 WT 高脂组(P< 0. 05);MD1-ko-高脂组心律失常比例显著高于 WT 高脂组(P< 0. 05);MD1-ko-高脂组中 TLR4、MyD88 和 P-CAMKII 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 WT 高脂组(均 P< 0. 05);MD1-ko- 高脂组 HW/ BW 比值(7. 59±0. 78) 明显高于 WT 高脂组( 6. 07± 0. 58) (P< 0. 05)。 MD1-ko-高脂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381. 23±35. 76)μm2 明显高于 WT 高脂组(190. 15±25. 23)μm2(P< 0. 05); MD1-ko-高脂组的 CollagenI、CollagenIII 和 TGF-β1 的蛋白明显高于 WT 高脂组(P< 0. 05)。 结论 MD1 缺乏增加了 高脂饮食诱导的心律失常的易感性,主要原因是由于 TLR4 / MyD88 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导致左心室的肥厚和纤维化,增加了 TLR4 / MyD88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黄甘泉 , 吴贤生 , 王凤姬 , 姚嘉琪 , 黄 锐 , 梁冠泽 , 严家荣 , 邝少松
2020, 30(6):83-8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2
摘要:目的 分析降压物质检查中家猫的血压及其对组胺的灵敏度数据,为家猫的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家猫联合麻醉后,按《中国药典》降压物质检查法测量家猫颈动脉血压和对不同剂量组胺的灵敏度并对数据进行分 析。 结果 本研究中家猫血压和对组胺的灵敏度与体重无相关性,组胺所致家猫血压反应值与血压成正比,血压值在 16~ 18 kPa 范围的家猫可重复使用次数最高。重复用于药品降压物质检查 6 次,家猫血压和对组胺灵敏度未见明显降低(P> 0. 05);与首次使用比较,第 7、8 次重复使用家猫血压显著下降(P < 0. 05),第 8 次重复使用时对组胺灵敏度显著下降(P< 0. 05),但仍满足《中国药典》降压物质检查法对家猫灵敏度的要求。 结论 家猫血压和 对组胺灵敏度较稳定,可多次重复使用于降压物质检查试验。
刘 权 , 刘 雨 , 李艳艳 , 杨凤梅 , 马 进 , 和占龙 , 禹文海 , 赵 远
2020, 30(6):88-9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3
摘要:目的 通过对引进食蟹猴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为引进的实验猴微生物检测和如何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方法 肛拭子采集食蟹猴粪样,进行细 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 结果 60 只食蟹猴中有 8 只分离到可疑细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表明该群体食蟹猴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率为 13. 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赛肟,头孢 哌酮、头孢唑啉、青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呋喃妥因等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四环 素、低度敏感、对杆菌肽、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和呋喃唑酮产生耐药性;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菌 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结论 食蟹猴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相对较高,该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可在临 床中作为首选药物来进行疾病的治疗。 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食蟹猴群体有潜在的危害性,在平时饲养管理工 作中应引起重视。
唐洁霞 , 蔡建升 , 陈全晖 , 陈世艺 , 龙冰霜 , 魏 怡 , 雷明智 , 喻国旗 , 于冬梅 , 覃 健 , 王 剑 , 张志勇
2020, 30(6):93-9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4
摘要:目的 探讨某常见市售油茶粉对高脂饮食(HFD)导致的血脂升高的抑制作用。 方法 选取 40 只 雄性 SD 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5 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对照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分别灌胃水、水和低、中、 高剂量油茶,灌胃 4 周后停止灌胃 2 周。 从第 2 周起每周末于颌下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血脂水平。 结果 在 2 ~ 6 周末,单纯高脂饮食组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01, P< 0. 05, P< 0. 01, P< 0. 01, P< 0. 05)。 2 ~ 4 周末,低剂量油茶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单纯高脂饮食组(P< 0. 05, P< 0. 05, P< 0. 01)。 3 ~ 4 周末,高剂量油茶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单纯高脂饮食组(P< 0. 05,P< 0. 01)。 结论 该油茶粉可以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
魏 永 , 李晓娟 , 姜棋予 , 张 鹏 , 冯 帆 , 李瑞生 , 王 科
2020, 30(6):98-105.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5
摘要:目的 利用患者来源( 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 的透明细胞肾癌( 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 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 ccRCC PDCs 对分子靶向药 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将 ccRCC PDCs 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使用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 ( Sunitinib)、 索拉 非 尼 ( Sorafenib)、 乐 伐 替 尼 ( Lenvatinib)、 瑞 戈 非 尼 ( Regorafenib)、 阿 帕 替 尼 (Apatinib)以及安罗替尼(Anlotinib)口服灌胃给药,确定药物对 ccRCC PDCs 在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 收集细 胞与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定量 PCR 技术检测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VEGFR 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以及 ERK、 AKT 等 MAPK 信号通路所属蛋白激酶),确定 ccRCC PDCs 在实验过程中的遗传背景是否保持稳定。 结果 成功 获得了 5 株 ccRCC PDCs 并利用上述 ccRCC PDCs 接种裸鼠获得了肾癌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在体外培养 PDCs 细胞 过程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出现下降或丢失等现象,而通过裸鼠成瘤对 PDCs 细胞进行扩增,肿瘤组 织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相对稳定;分子靶向药物对 ccRCC PDCs 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存在明确 患者来源的个体差异,在所选取的分子靶向药物中,Lenvatinib 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几种分子靶向药物。 结论 本研究利用患者来源的透明细胞肾癌细胞系成功建立了肾癌动物模型并检测了肾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 性,能够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王 茜 , 万 静 , 谭扬茗 , 罗丹丹 , 熊海英 , 姜 红
2020, 30(6):106-112.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6
摘要:目的 探究黄芪甲苷介导 TLR4-p38 MAPK 信号通路在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方法 以 7 日龄 SD 新生仔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脂多糖构建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药对照,每只幼鼠腹腔注 射 10 mL/ kg 黄芪甲苷,造模后 12 h 和 24 h 观察肺组织病变,检测 TLR4、p-p38 蛋白和 mRNA 表达量,TNF-α、IL-6、 IL-12 炎症因子的 mRNA 表达量变化。 结果 模型组在建模后 12 h 呈现肺出血,大量肺泡萎陷,24 h 呈现肺水肿, 肺泡间隔明显增宽。 和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肺组织的病变明显减轻。 另外,蛋白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 较,黄芪甲苷组 TLR4、p-p38 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 0. 05,P< 0. 001)q-PCR 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 TLR4 mRNA 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和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TNF-α、IL-6、IL-12 各炎症因子 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 IL-12 相对表达量和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 TLR4-p38 MAPK 信号通路,在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起重要作用。
李贝贝 , 张 欢 , 陆思远 , 刘小珍 , 王舒哲 , 刘永涛 , 邱云良
2020, 30(6):113-120.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7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大鼠颈静脉插管制作方法和颈静脉插管手术方法,并应用于一项大鼠自主 给药实验研究中,评估该插管设计的使用寿命和应用效果。 方法 对 29 只已完成食物训练的雄性 SD 大鼠用改良 的插管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进行丙泊酚和可卡因的自主给药模型建立,分析术后 5 个月的动物淘汰情况。 结果 丙泊酚自主给药模型和可卡因自主给药模型均建立成功,术后动物淘汰原因主要有濒死、堵管、漏液,术后 第 1~ 5 个月,每个月与插管直接相关的淘汰率分别为 7%、7%、10%、31%和 11%,在月淘汰率在 10%以内尚能接受 的情况下,该插管组件的使用寿命预计至少 3 个月,部分插管使用寿命能够长达 5 个月甚至可能 5 个月以上。动物 濒死的原因与肝肾严重损伤、电解质紊乱和体内炎症有关。 结论 改良的用于大鼠颈静脉自主给药的插管有诸多优点,本文所设计插管组件的插管大鼠最佳使用寿命可长达 3 个月,能够满足自主给药实验的基本需求,故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使用。
2020, 30(6):121-127.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8
摘要: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被广泛地应用到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随着斑马鱼研 究的快速发展,斑马鱼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斑马鱼鱼房作为斑马鱼养殖的场所,是实现其标准化的 关键。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斑马鱼鱼房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斑马鱼自动化养殖系统,斑马鱼鱼房的规划与设计,以及 室内配套工程。 斑马鱼养殖系统利用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为斑马鱼生长繁殖提供安全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 同 时,介绍了斑马鱼鱼房的结构设计和相应的室内配套工程建设等相关内容。
胡 建 , 许 敏 , 曾 燕 , 张俊涛 , 王 娇 , 杨 静
2020, 30(6):128-13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19
摘要:区域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超声等可视化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区域麻醉越来 越受到临床麻醉工作者的青睐。但在区域麻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因缺乏可靠与稳定的区域麻醉动物模型,相 应的研究进展缓慢。此外,动物的手术麻醉与镇痛也需要探索更好的区域麻醉方法。近年来,在新的可视化工具的辅助下,区域麻醉动物模型的建立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对区域麻醉动物模型的类型与建立方法,区域麻醉动 物模型如何推动区域麻醉的发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未来的发展。
2020, 30(6):135-139.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20
摘要:实验鱼个体小,口径小,而微型配合饲料因为水中稳定性、诱食性、可消化性和污染水质等诸多缺点 而应用有限。 生物饵料具有大小合适、营养丰富,不污染水质等优势,被公认为是当今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实验鱼的主要饲料。本文对大草履虫、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实验鱼常用生物饵料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可能携带的病 原和有毒有害物质、质控指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鱼饲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0, 30(6):140-144. DOI: 10. 3969 / j.issn.1671-7856. 2020. 06. 021
摘要:血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全球人口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保护因子———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作为保护血管壁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心房颤动、脑卒中、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本文主要综述内皮 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参与血栓性疾病的机制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