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
    • 动物行为实验方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8, 28(3):1-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1

      摘要 (3673) HTML (0) PDF 824.13 K (8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次系统对动物行为实验方法学发展历史?主要行为实验方法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给出了相关定义和术语,并对动物行为实验方法学在神经精神领域?军事领域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基于动物行为实验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影响因素

      2018, 28(3):8-14.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2

      摘要 (2549) HTML (0) PDF 1.39 M (2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颜色光刺激?刺激时长及昼/ 夜训练三种因素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为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学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分为三批实验:实验一,选择8 周龄Wistar 大鼠分为3 组,红光刺激组?黄光刺激组?蓝光刺激组;实验二,选择8 周龄Wistar 大鼠分为3 组,灯亮持续10 s 组?灯亮持续30 s 组?灯亮持续60 s 组;实验三,选择8 周龄Wistar 大鼠分为白天组(白天9:00 训练)和夜晚组(晚上21:00 训练)?所有实验动物均进行奖励性条件反射训练,统计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鼻触正确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一:三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运动路程?平均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二:与灯亮10 s 组相比,灯亮30 s 组和灯亮60s 组的正确鼻触次数显著升高( P < 0.05);与灯亮10 s 组比,灯亮30 s 组在训练的第13 天和第14 天时的鼻触正确率显著增高( P < 0.001)?实验三:两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和鼻触正确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奖励性条件反射中,红?黄?蓝光刺激所起到的奖励预测作用相似?同样的灯光刺激时,刺激时间的长短对其学习成绩有影响,适当延长灯光刺激时间有利于大鼠条件反射的形成?昼/ 夜训练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的获得无影响?

    • 高频电磁辐射对小鼠情绪-认知行为的损伤作用

      2018, 28(3):15-20.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3

      摘要 (2540) HTML (0) PDF 887.11 K (2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高频电磁辐射造成小鼠情绪-认知行为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辐射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高频电磁混响室可产生持续而均匀的电磁辐射波,小鼠分别暴露于高频电磁辐射箱1 d?3 d 和7 d,进行系列行为学检测,观察辐射组小鼠在自主活动?焦虑样行为?抑郁样行为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 高频电磁辐射(频率3 GHz,SAR 值为4 W/ kg)暴露每天4 h,连续暴露7 d,不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却可导致辐射组小鼠进入开场中央区的次数( P < 0.05)和时间( P < 0.05)显著减少;与未暴露组相比,辐射组小鼠显著降低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的次数( P < 0.05)和时间百分比( P < 0.01);同时此剂量的电磁辐射暴露也显著增加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 P < 0.01, P < 0.05);并且辐射暴露组比未暴露组小鼠显著降低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对新物体的区分指数( P < 0.001)?结论 持续高频电磁辐射(频率为3 GHz,SAR 值为4 W/ kg)可时间依赖地导致小鼠焦虑样-抑郁样行为以及认知功能损伤,这为相关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物体认知—基于动物自发行为的一种学习记忆评价方法的研究

      2018, 28(3):21-2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4

      摘要 (1920) HTML (0) PDF 8.30 M (1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物体认知实验方法中的新物体识别实验?物体位置识别实验?时序记忆实验和情景记忆实验四种模式中实验步骤和评价指标,为学习记忆研究提供一种基于动物自发行为,多模式?精细敏感的行为实验方法?方法 选择KM 和ICR 两种品系小鼠,采用四种实验模式,研究其测试期?熟悉期及间隔时间等?结果 四种实验模式中,熟悉期5 min,熟悉期与测试期间隔10 min,测试期为3 ~ 5 min 时可较好地评价动物记忆能力?结论 本研究系统明确了物体认知四种模式的检测步骤?间隔时间和评价指标,为物体认知用于学习记忆障碍发生发展机制?新药和保健品研发提供了稳定可靠?规范的操作方法?

    • 先天性白内障Rncat 小鼠行为学检测与分析

      2018, 28(3):28-31.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5

      摘要 (2107) HTML (0) PDF 749.41 K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先天性白内障Rncat 小鼠行为学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 以正常的BALB/ c 小鼠和KM 小鼠为对照组,以近亲交配和随机交配的先天性白内障Rncat 小鼠为实验组,分别进行小鼠的行为学检测(旷场实验?衣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结果 与近亲交配的Rncat 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相比,BALB/ c 小鼠?随机交配的先天性白内障Rncat 小鼠?KM 小鼠的旷场实验停留时间?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Rncat 小鼠与其他小鼠相比行为学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可为实验人员提供参考?

    • 孤养对单次延长应激建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2018, 28(3):32-35.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6

      摘要 (1773) HTML (0) PDF 764.29 K (2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观察孤养对SPS 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36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PS 模型组及SPS 联合孤养组,SPS 模型组?SPS 联合孤养组给予SPS 造模,SPS 联合孤养组造模后进行单独饲养?造模7 d 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数,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僵立行为测试中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SPS 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明显减少( P < 0.01),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减少( P < 0.05),僵立行为测试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明显增加( P < 0.01);SPS 联合孤养组大鼠体重增长数减少( P < 0.05),僵立行为测试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增加( P < 0.05)?与SPS 模型组比较,SPS 联合孤养组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增加( P < 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通过单次延长应激复制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7 d 孤养使得SPS模型焦虑状态得到改善?

    • >1
    • 聚羟基脂肪酸和聚乳酸膜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和角膜层间移植手术中的探索应用

      2018, 28(3):36-42.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7

      摘要 (1898) HTML (0) PDF 4.72 M (2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膜性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中的应用维持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效果,评价膜性聚羟基脂肪酸在角膜层间植入后的形态学?方法 选新西兰兔28 只,其中24 只随机分为6 组,GFS 中植入高分子材料者为实验组,实验组按植入材料辐照剂量不同又分为4 个亚组:PHA-low 组?PHA-high 组?PLA-low 组和PLA-high组,对应的膜性材料植入巩膜瓣和结膜瓣下;GFS 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使用者设为阳性对照MMC 组:巩膜瓣和结膜瓣下使用MMC(0.2 mg/ m)3 min;单纯行兔GFS 而不用任何材料者设为空白对照组?三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14?28?84 d 分别测量术眼眼压?4 只角膜层间植入PHA 膜,观察术后84 d 角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84 d,PHA-low 和PLA-high 组眼压比空白对照组眼压低( P < 0.05),PHA-low 和PLA-high 实验组眼压与MMC 组眼压近似( P > 0.05)?形态学见滤过通道未被胶原纤维充填,植入材料周围胶原纤维大致平行排列?角膜层间植入PHA 膜的周边胶原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膜性PHA 和PLA 应用于兔GFS 可能促进眼压维持,效果与MMC 类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机械性阻隔纤维组织长入滤过通道实现的?

    • 慢性胃肠黏膜损伤树鼩模型建立的探索

      2018, 28(3):43-4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8

      摘要 (2608) HTML (0) PDF 11.23 M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字目的 探索建立树鼩慢性胃肠黏膜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文字方法 将12 只成年雄性树鼩随机分成3 组,实验1?2 组分别按2 mg/ (kg·d)?1 mg/ (kg·d)的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的剂量,对照组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腹腔注射实验树鼩56 d,观察树鼩体重变化,检测脑脊液多巴胺含量,观察镜下胃肠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文字结果 模型组体重和脑脊液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胃窦?胃体?十二指肠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但2 mg/ kg?1 mg/ kg 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区别,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文字结论 采用长期,小剂量腹腔注射MPTP 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慢性胃肠黏膜损害树鼩模型的造模方法,最理想注射剂量为2 mg/ (kg·d)?

    • 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性清除外源性内毒素有效性的研究

      2018, 28(3):48-51.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09

      摘要 (1932) HTML (0) PDF 871.22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外源性内毒素的有效性?方法 15 只比格犬静脉输注内毒素制造内毒素血症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 =10)和对照组(n = 5),治疗组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一次性血液灌流器进行干预,对照组不用该灌流器?在灌流开始?120 min 测定犬血液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灌流过程中监测犬的生命体征?结果 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对照组灌流开始血液中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18.63 ±27.98)?(117.16 ±22.95) EU/ mL,灌流120 min 分别为(0.039 ±0.01)?(131.98 ± 7.01) EU/ mL,治疗组灌流后内毒素清除率达94.07%?灌流开始治疗组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 水平分别为(1.53 ±0.27)?(12.82 ±1.66)?(54.77 ±3.98)?(0.25 ± 0.32) ng/ mL,对照组分别为(1.53 ± 0.06)?(13.05 ± 0.18)?(54.58 ± 0.19)?(0.28 ± 0.06) ng/ mL;灌流后120 min 治疗组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 水平分别为(0.13 ±0.06)?(0.70 ±0.36)?(1.62 ±0.80)?(0.01 ±0.00) ng/ mL,对照组分别为(2.26 ±0.15)?(15.12 ±0.18)?(62.54 ± 0.93)?(0.73 ± 0.93) ng/ mL,两组灌流开始与120 min 各指标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 该亲和吸附材料能有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的内毒素及炎症介质,清除率达94.07%?

    • 瑞舒伐他汀对胶质瘤U87 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

      2018, 28(3):52-56.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0

      摘要 (1919) HTML (0) PDF 3.63 M (2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胶质瘤细胞U87 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0?5?10?20μmol/ L 的瑞舒伐他汀作用U87 细胞24?48?72 h,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及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 μmol/ L 组?10 μmol/ L 组?20 μmol/ L 组U87 细胞活力降低( P < 0.01),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 P < 0.01),MMP2?MMP9?Wnt1?Wnt3a?Wnt7a?β-catenin 表达量下调( P < 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U87 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与阻断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 灭活仙台病毒体内外诱导顺铂耐药性肺腺癌A549/ DDP 细胞凋亡

      2018, 28(3):57-62.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1

      摘要 (2064) HTML (0) PDF 5.28 M (2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顺铂(DDP)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化疗?然而,顺铂抵抗性代表着临床有效治疗的最主要障碍?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证明灭活仙台病毒(HVJ-E)具有诱导黑色素瘤细胞(B16)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的作用?该研究主要用于探讨HVJ-E 对于顺铂抵抗性肺腺癌A549/ DDP 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将HVJ-E 与A549/ DDP 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VJ-E 对A549/ DDP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内实验,将HVJ-E 注射到肿瘤内,通过组织切片TUNEL 法以及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观察HVJ-E的溶瘤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在12 h?24 h?36 h,A549/ DDP 晚期凋亡率分别为7.7%?12.6%?18.9%,且12 h 与24 h?24 h 与36 h 的晚期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体内实验TUNEL 法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多的肿瘤细胞凋亡;同时瘤内注射实验显示实验组肿瘤体积远小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灭活的HVJ?E 在体内外均具有诱导A549/ DDP 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通过瘤内注射能够显著减小肿瘤体积?

    • Brown-Norway 大鼠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2018, 28(3):63-66.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2

      摘要 (1956) HTML (0) PDF 764.06 K (2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卵蛋白(OVA)致敏Brown-Norway(BN)大鼠,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动物模型?方法 36 只BN 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组?第1 日大鼠腹腔内注射2 mg 卵蛋白和100 mg Al(OH) 3 凝胶,3 周后再次腹腔注射0.01 mg OVA 及100 mg Al(OH) 3 凝胶,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 周后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用1% OVA 雾化,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雾化,隔日一次,共7 次?雾化当天给药组开始灌胃给药,其余两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共14 次?最后一次给药24 h 后,进行辣椒素引咳?肺功能实验(激发实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咳嗽次数显著增多( P < 0.01),吸气总气道阻力(RL)显著上升( P < 0.05),动态顺应性(Cdyn)显著下降( P <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 P < 0.05),RL 显著下降( P < 0.05), Cdyn显著上升( P < 0.05)?结论 此种动物模型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多种临床特征相似,操作简便易行,故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动物模型?

    • 不同周龄、性别对SJ5-SPF 鸡主要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体尺的影响

      2018, 28(3):67-71.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3

      摘要 (1819) HTML (0) PDF 845.82 K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周龄SJ5-SPF 鸡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体尺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为实验动物性别选择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用4 周?20 周?25 周和40 周SJ5?SPF 鸡,分别测定体重?15 个主要脏器重量?5 个主要肠道长度和6 个主要体尺,计算脏器系数,并对各周龄雌?雄SJ5?SPF 鸡体重?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体尺进行比较?结果 体重在不同周龄雌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01),所测得的脏器系数各周龄雌?雄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在肠道长度中,空回肠和直肠在以上四个周龄中雌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余肠道长度在部分周龄雌?雄之间有明显差异?在所测定的体尺中,体长?胫长?骨盆宽?胸深和胸宽雌?雄之间在上述四个周龄中有2 个或3 个周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周龄和性别对SJ5-SPF 鸡的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体尺都有影响?

    • >2
    • 树鼩腺病毒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8, 28(3):72-7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4

      摘要 (1900) HTML (0) PDF 5.00 M (2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树鼩腺病毒(tree shrew adenovirus,TAV)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树鼩腺病毒?方法 根据TAV 全基因组3,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用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标准曲线绘制,建立TAV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结果 建立的TAV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树鼩源及其他物种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每微升3.7 拷贝,灵敏性强;相关检测系数R2 为0.998,扩增效率为95.7%;扩增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性检测效果好?结论 成功建立了TAV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TAV 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

    • B 超引导下猕猴肝脏及肾脏组织的活体穿刺方法

      2018, 28(3):78-83.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5

      摘要 (1762) HTML (0) PDF 5.89 M (4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B 超引导下安全有效的猕猴活体穿刺以获取肝脏?肾脏样品的方法?方法 4 只猕猴,雄性,8 ~12 kg,10 ~12 岁,经5 ~10 mg/ kg 肌肉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麻醉后将其保定于手术台,侧仰卧位,于腹肋间区域?侧腰部肋缘下腹部区域剃毛及常规碘伏消毒?安装B 超引导架于3.5 Hz 彩色电脑声像仪探头上,于猕猴右上腹肋间区域?侧腰部肋缘下腹部区域进行探查寻找所要穿刺的肝脏或肾脏器官,MyLab 30CV B超进一步调节探头位置以便确认目标,注意避让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将活检枪的射程调为15 mm,将穿刺针在穿刺引导架的引导下垂直经皮肤插入腹部约1 cm,观察B 超实时影像,使穿刺目标与穿刺针位置在引导线内,即穿刺目标与穿刺针为垂直部位,按动穿刺枪扳机按钮进行穿刺,穿刺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将所获得的肝?肾组织进行RNA 提取?结果 每只动物每次穿刺均获取的肝或肾组织样品量经换算约13 mg,提取的RNA 纯度高?完整性好,本法操作快速?可靠?安全,所有实验猴术后恢复良好,无大出血及死亡?结论 本方法对建立超声引导下安全?有效获取恒河猴肝?肾组织样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方法能降低研究成本,并提高实验室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动物福利,同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微量采血法较常规采血法的技术与优势

      2018, 28(3):84-90.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6

      摘要 (2632) HTML (0) PDF 4.69 M (3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为了减少动物的使用量(3R-Reduction)以及减轻动物的痛苦(3R-Refinement),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小鼠后肢隐静脉进行微量采血的方法,利用较以往灵敏5 ~ 10 倍的生物分析技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给予雄性CD-1 小鼠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灌胃模型化合物A?B?C?D,通过隐静脉微量采血法(所需动物数量少?采血量少?动物承受痛苦轻微)以及常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所需动物数量多?采血量较多?动物承受痛苦较严重)两种采血方法,分别在给药后的相同时间点进行采血,测定各组的小鼠血浆药物浓度,并对计算所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所有模型化合物,隐静脉微量采血与眼眶后静脉丛常规采血法所获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中隐静脉微量采血法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常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动物使用量?减轻了动物所承受的痛苦,采血量减少了80%,动物使用量减少了65%,更加符合动物福利3R 原则?

    • >8
    • 树鼩尾静脉注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

      2018, 28(3):91-94.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7

      摘要 (2069) HTML (0) PDF 8.54 M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 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L 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 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动物依从性好?给药成功率高?结论 本方法与其他的尾静脉注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单人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实验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物美价廉;显著提高了树鼩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成功率?

    • 逆神经走行方向探寻并摘取大鼠背根神经节的改进方法

      2018, 28(3):95-9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8

      摘要 (1818) HTML (0) PDF 1.85 M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寻一种快捷?便利?高效的摘取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新方法—逆神经走行方向探寻并摘取DRG?方法 分别采用通过打开椎间孔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摘取DRG,比较两种取材方法所消耗的时间和摘取的完整DRG 数量?结果 采用传统方法每只大鼠摘取L3 ~5 节段完整背根神经节数量为(3.08 ±1.31)个,平均每个DRG 耗时(5.58 ±1.21) min;采用新方法每只大鼠摘取L3 ~5 节段完整背根神经节数量为(4.29 ±1.08)个,平均每个DRG 耗时(1.69 ±0.91) min,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 逆神经走行方向探寻并摘取DRG 这一新方法可更高效地摘取得完整的大鼠背根神经节,为实验后期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和形态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组织材料?

    • >21
    • 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8, 28(3):98-102.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19

      摘要 (2730) HTML (0) PDF 787.59 K (4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学分子影像以其非侵袭性?实时?分辨率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作为重要的光学分子影像探针,由于其波长被组织吸收少,组织穿透力强,正在逐步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人们通过偶联肿瘤靶向配体?纳米修饰以及采用多模态近红外荧光成像等方式,开发出一批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NIRF 染料,显著提高了该类染料用于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NIRF 染料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抗DNA 病毒信号通路cGAS-STING 的研究进展

      2018, 28(3):103-107.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20

      摘要 (3002) HTML (0) PDF 793.14 K (3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快速地识别病毒并作出应答反应,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细胞识别和检测病毒主要通过受体完成,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 是一种新发现的DNA 识别受体,它将信号传递给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蛋白,诱导产生I 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从而启动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cGAS-STING 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相关研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8, 28(3):108-113.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21

      摘要 (2161) HTML (0) PDF 810.69 K (2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与缺血缺氧条件下,在原有血管丛基础上经出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管腔形成?血管网络稳定及成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病理特点是心肌血管的狭窄和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因此,促血管新生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之一?多种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参与到血管新生的过程中,如多肽类生长因子和脂类介质?本文就缺血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做一综述?

    • 辅助生殖技术对小鼠表型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8, 28(3):114-118. DOI: 10.3969. j. issn. 1671 -7856. 2018. 03. 022

      摘要 (2129) HTML (0) PDF 780.39 K (3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产生的后代同自然受精后代在遗传物质上几乎无差异,但是研究发现两者在某些表型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通过总结辅助生殖技术对小鼠在性别?生长发育?行为学?寿命?器官和组织代谢以及分子表型等的影响,以期对辅助生殖技术在基因修饰小鼠制作?快速繁殖?净化?保种等一系列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