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27(7):1-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野生型小鼠(WT)和Fkbp51基因敲除(KO)小鼠心脏与肝RNA表达谱系之间的差异,研究Fkbp51基因在心脏和肝组织代谢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Fkbp51 KO和WT小鼠的心脏和肝进行mRNA表达谱测序,将心脏测序的数据结果用DEGseq进行差异分析,肝脏组织测序结果用BRB-Array Tools进行分析,分别筛选出小鼠心脏和肝的差异基因,利用在线工具DAVID对差异基因进行GO本体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BioinfoGP数据库的Venn工具分析两种组织的共差异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对蛋白质的互作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1)Fkbp51的缺失导致心脏中血管平滑肌收缩、趋化因子信号、视黄醇信号和MAPK信号等相关通路的mRNA表达发生改变;(2)Fkbp51的缺失导致肝组织中胆固醇合成及代谢、脂类代谢以及氧化还原等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变化;(3)在心脏和肝组织中,Fkbp51缺失造成了4个共差异基因,其中Rnaset2b、Hmga1和Fkbp51下调,而Cyp2b10在心脏组织中下调,在肝组织中上调。这些蛋白均可与HSP90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心脏和肝组织中的代谢。结论 Fkbp51在心脏和肝中参与不同的代谢及基因表达调控通路,其作用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
连大卫 , 扶丽君 , 许艺飞 , 任文康 , 操红缨 , 黄萍
2017, 27(7):6-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2
摘要: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评价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 灌胃H.pylori SS1菌株建立在体感染,感染后第2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PCR法检测感染成功率;确认感染成功后再分别继续饲养至6周和12周,建立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胃腺体组织别进行HE和硼酸美兰染色,分析胃炎程度及H.pylori感染程度;生化法检测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变化;RT-qPCR法检测胃组织中COX-2、iNOS、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6周和12周组胃组织内可见H.pylori定植,并且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化生情况;同时组织中CAT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MPO和MDA的水平和COX-2、iNOS、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均有显著上升(P< 0.05或P< 0.01)。结论 通过灌胃给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将H.pylori定植于小鼠体内,并在定植的6周和12周后均可引起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使增强胃腺体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和促炎基因的表达,但12周模型感染程度更深,出现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的情况。
2017, 27(7):13-16,3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3
摘要:目的 探讨富氢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富氢液处理组(HRS组),每组10只;各组于再灌注后24 h,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及IL-1β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变化,TUNEL法观察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p-PI3K、Akt、caspase-3和FoxO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锥体细胞排列疏松,大量锥体细胞死亡,海马凋亡细胞增多,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增加(P< 0.05),脑组织中p-PI3K、Akt、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FoxO1蛋白降低,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I/R组相比,HRS组炎症因子显著降低;p-PI3K、Akt、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oxO1蛋白升高(P< 0.05)。结论 富氢液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相关。
2017, 27(7):17-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4
摘要:目的 本文报道一种基于复合酶消化法进行改良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胰肽酶复合酶对胸主动脉进行初步消化去除内外膜、再对中膜进行二次消化释放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 细胞分离后贴壁生长,多具梭形形态,呈现典型的“峰-谷”生长状态,1周可进行传代;多种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子标记基因均在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中高表达;超过95%的细胞为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myosin-Ⅱ显著阳性。结论 本分离方法简捷易行、重复性好,所得细胞活性佳、纯度高,可确保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
马澜婧 , 张浩浩 , 丁美玲 , 张成博 , 倪耀宗 , 田祖宏 , 唐光波 , 窦建华 , 聂勇战
2017, 27(7):24-2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5
摘要:目的 探寻稳定、可靠替代传统热量限制的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对葡萄糖内稳态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16周龄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随机按性别及喂养方式分为四组。自由饮食组给予基础饲料自由取食,间断禁食组正常饮食和禁食各24 h交替进行,禁食日可自由饮水。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情况,并与建模前和建模12周行经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和经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 小鼠间断性禁食12周后,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未见明显变化。腹腔注射葡萄糖后血糖上升幅度减轻,腹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下降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上述耐量实验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减低(P< 0.05)。结论 小鼠间断性禁食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耐量改善,且该造模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替代传统热量限制模型的有效选择。
2017, 27(7):29-3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6
摘要:目的 猴B病毒(monkey B virus,BV),也称猴疱疹病毒I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根据国家标准,猴B病毒作为抗原检测抗体,但由于生物安全问题,抗原制备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使用替代抗原进行抗体血清学检测并进行比对验证。方法 应用2种ELISA方法(抗原分别为BV和HVP2)和1种免疫酶法EIA方法(抗原为HSV-1)对本实验室135份送检恒河猴血液样品进行筛查,对阳性及可疑样品再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抗原为HSV-1)以及以HSV-1 gC1纯化糖蛋白为抗原的免疫印迹方法验证。结果 HVP2-ELISA、BV-ELISA和HSV-1-EI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6%、37.8%和34.8%;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的样品占91.1%(123/135),阳性结果可被IFA和WB确证;可疑样品12份,33.3%(4/12)的样品经验证检验为阳性。结论 与BV抗原相比,替代抗原HSV-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HVP2更为接近;阳性样品及可疑样品的确证检验应使用多种方法,避免漏检。
王宏 , 付学魏 , 陈智岗 , 宗发梁 , 李鹤龄 , 韦秋奖
2017, 27(7):34-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7
摘要:目的 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昆明某规模化实验猕猴饲养基地饲养的150只恒河猴繁殖群(20只雄猴,130只雌猴)和900只食蟹猴繁殖群(120只雄猴,780只雌猴)全年12个月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昆明地区恒河猴种群产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食蟹猴种群产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恒河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6.15%、69.23%和90.70%;食蟹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8.98%、74.87%和94.81%;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8.80±2.33)d和(165.87±7.52)d;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9.35±3.05)d和(157.93±5.42)d;恒河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425.00±100.50)g和(1491.67±172.35)g;食蟹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314.33±61.18)g和(1013.50±115.50)g。结论 明确了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详实地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性能参考值,为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繁殖及开展实验猴生殖生物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7, 27(7):40-4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8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pH饮用水对SPF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21日龄SPF小鼠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三类水,即酸化水(pH 3.0),中性水(pH 7.0)和碱性水(pH 9.0),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饲养。每组分别在饲养4周、8周、12周末各处死10只动物,取血清按SPF国标项目检测了细菌、病毒、寄生虫,取回盲部内容物,根据细菌16S rRNA的保守性设计引物,构建文库,进行高通量(Illumina)测序,获得10 G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聚类分析。结果 以pH 3.0处理的小鼠肠道微生物丰富度适中,稳定性高。结论 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选取pH 3.0饮用水小鼠能较长时间维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达到一个平台。本研究为长期稳定维持动物质量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也是胃肠道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动物质量控制领域的一个具体应用。
张凤兰 , 杨璐军 , 朱红梅 , 张南炀 , 沙学芳 , 朱柯颖 , 肖志成
2017, 27(7):48-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09
摘要:目的 详细了解并比较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所占比例,为后期优化分离培养NSCs提供直接量化数据。方法 分离不同胎龄小鼠全脑(胎龄12.5、14、16和18 d)和大脑皮层(胎龄14、16和18 d)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贴壁培养3~4 h,细胞免疫荧光标记NSCs特异性标记物Nestin,统计分析各组中NSCs所占比例。另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estin mRNA在不同胎龄(12.5、14、16和18 d)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均有Nestin阳性细胞。在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组织中胎龄12.5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53.42%±1.57%;胎龄18 d组NSCs所占比例最低,为25.96%±1.31%,而胎龄14 d组和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在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胎龄14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33.65%±0.29%;胎龄18 d组比例最低,为25.29%±0.28%,胎龄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26.82%±0.3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当把胎龄12.5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表达水平设定为1,胎龄14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3±0.04,胎龄16 d组为0.77±0.05,胎龄18 d组为0.44±0.05。因此,随着小鼠胎龄增加,小鼠大脑皮层中的Nestin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随着胎龄增加,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比例逐渐降低。
2017, 27(7):53-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0
摘要:目的 观察公路运输对新西兰兔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用12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兔进行2 h公路运输,分别在运输前,运输后0、24、48、72、96 h采集血液获得检测样本。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肾功能指标:尿素氮(UREA)、肌酐(CREA)、尿酸(UA);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OHL);糖代谢指标:葡萄糖(GLU);炎性指标:超敏感C-反应蛋白(CRP);血清酶:α-淀粉酶(AMYL)、肌酸激酶(CK)。结果 与运输前比较,运输结束后:血常规指标中,WBC先升高(P< 0.05或P < 0.01)后降低,RBC、HGB、HCT、PLT均先降低(P< 0.05或P< 0.01)后升高,MCV在运输结束96 h时显著高于运输前(P< 0.05);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先升高(P < 0.05或P< 0.01)后降低,TP、ALB先降低(P< 0.05或P< 0.01)后升高;肾功能指标中,BUN先升高(P< 0.05或P< 0.01)后降低,CREA先降低(P< 0.01)后升高;脂代谢指标中,TG先降低(P< 0.01)后升高;糖代谢指标GLU在运输结束24 h时显著低于运输前(P< 0.01);除MCV外,各项指标均在运输结束96 h时与运输前无明显差异。结论 公路运输会引起新西兰兔血液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肌酸激酶指标的变化,且各指标在96 h内基本恢复至运输前水平。
2017, 27(7):59-6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1
摘要:目的 对北京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DB11/T828.3-2011中空缺的12号染色体标记进行筛选,并通过比较不同标记对同种群的遗传评价对地标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选取12号染色体上的4对微卫星标记,利用2个中国农大小型猪群体进行筛选;选取高度多态的12号染色体标记合并标准方法的18对染色体标记,形成全染色体法,通过不同方法对同批次群体的遗传质量评价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结果均使用Popgen32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筛选到的4对12号染色体标记PIC值均大于0.5,为高度多态;现行标准在染色体覆盖率、扩增稳定性、结果评价三项指标结果分别为94.7%、96.0%、农大I系不合格而农大Ⅲ系合格,增加12号染色体后评价的三项指标的结果分别为100%、96.6%和两群体均合格。结论 本研究筛选的4对12号染色体标记具有高度多态性,为完善DB11/T828.3-2011提供数据支撑。
王阳 , 陈建立 , 陈俊卯 , 曹文斌 , 刘洋 , 张国志
2017, 27(7):64-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2
摘要:目的 运用结扎法建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模拟该疾病的病理过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准备。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假手术组)、B组(绞窄型组)和C组(单纯型组),每组大鼠32只。A组大鼠仅打开腹腔,不阻断血运,术后8、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B组和C组大鼠分别运用结扎法建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绞窄型和单纯型模型,建模后8、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损伤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结果 HE染色和病理评分结果示,与A组大鼠相比,B组和C组大鼠肠道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瘀滞和损伤,B组逐渐加重,C组逐渐减轻,且血液瘀滞和损伤程度与结扎范围呈正相关。血清ELISA法结果示,与A组大鼠相比,B组和C组大鼠血清中IFABP和α-GST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 0.05),且升高程度与结扎范围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运用结扎法成功建立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简单易行,且手术成功率高,可在相关研究中使用。
2017, 27(7):70-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3
摘要:目的 观察低氧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增殖并维持其多向分化潜能的作用。方法 分离10例骨髓血标本BMMSCs,分别进行低氧(低氧组)及常氧(常氧组)培养,观察BMMSCs的形态、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低氧组BMMSCs保持其长梭形,鱼群样分布,增长状态良好,常氧组BMMSCs形态呈多角形或扁平状,低氧组BMMSCs数量及生长速率较常氧组增加(P< 0.05),且低氧组BMMSCs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论 低氧能促进BMMSCs的体外增殖且维持其多向分化潜能。
2017, 27(7):75-80,9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4
摘要: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FRS)大鼠鼻窦黏膜组织Maspin、IKKα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40只SD级大鼠建立真菌性鼻窦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组、FRS组、免疫抑制剂组、侵袭性FRS组,每组各10只,另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正常喂养;鼻塞组仅鼻腔塞入止血棉,腹腔与鼻腔内给予等体积0.9% NaCl注射液;FRS组腹腔注射等量0.9% NaCl注射液,鼻腔注射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免疫抑制剂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鼻腔内注射等量0.9% NaCl注射液;侵袭性FRS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鼻腔注射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建立侵袭性FRS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鼻腔组织Maspin、IKKα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鼻腔组织Maspin mRNA、IKK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其中FRS组血清I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组、免疫抑制剂组和侵袭性FRS组[(69.3±10.9)ng/L vs(45.2±7.1)ng/L,(46.4±6.7)ng/L,(21.3±4.5)ng/L,(20.9±4.3)ng/L;(30.4±4.8)ng/L vs(14.8±2.7)ng/L,(13.9±1.4)ng/L,(7.9±0.6)ng/L,(7.8±0.4)ng/L](P < 0.05),对照组血清IL-6、TNF-α又显著高于免疫抑制剂组和侵袭性FRS组(P<0.05),免疫抑制剂组、侵袭性FRS组间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RS组、侵袭性FRS组Masp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鼻塞组、免疫抑制剂组,IKK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组、免疫抑制剂组(P < 0.05);其中侵袭性FRS组Masp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FRS组,IKKα蛋白表达则显著高于FRS组(P< 0.05)。FRS组、侵袭性FRS组Masp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鼻塞组、免疫抑制剂组,IKK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组、免疫抑制剂组(P< 0.05);其中侵袭性FRS组Maspin mRNA表达显著低于FRS组,IKKα mRNA表达显著高于FRS组(P< 0.05)。结论 IKKα活化后下调Maspin表达是导致FRS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一过程可能也是侵袭性FRS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2017, 27(7):81-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5
摘要: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在人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并观察下调表达CCAT1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及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中CCAT1的水平,在TPC-1细胞中转染CCAT1 siRNA质粒,利用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观察下调表达CCAT1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RAF、MUC15、RKIP蛋白的变化。结果 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中CCAT1的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在TPC-1细胞中下调表达CCAT1后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显示下调表达CCAT1组TPC-1细胞的穿膜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划痕实验中下调表达CCAT1后细胞间距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提示细胞运动能力减弱。同时下调表达CCAT1可明显降低细胞中BRAF、MUC15的表达,增高RKIP蛋白的表达。结论 人乳头状甲状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CCAT1较正常甲状腺细胞明显升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下调表达CCAT1可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运动能力,并且可能通过影响BRAF、MUC15、RKIP蛋白的表达发挥上述功能。
郭羽 , 王洪 , 魏杰 , 王锡岩 , 李晓晖 , 闵凡贵 , 岳秉飞
2017, 27(7):87-9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6
摘要: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A单位NIH小鼠和B单位NIH小鼠的遗传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利用30个微卫星位点对2个NIH小鼠种群进行PCR扩增和STR扫描,借助统计软件Popgene 1.32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A单位NIH群体获得74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10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637;B单位NIH群体获得76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257,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77。群体间比较显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3932,遗传一致性指数0.3971,遗传距离为0.9235,群体差异显著。结论 两个NIH小鼠群体间存在严重的遗传分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封闭群群体。
2017, 27(7):93-9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7
摘要: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妊娠家兔胚胎及胎仔的影响,以确定诱导胎兔畸形最佳的给药方式。方法 孕兔分为生理盐水对照C组、静脉注射Y1组(15 mg/kg)、皮下注射低剂量Y2组(20 mg/kg)和皮下注射高剂量Y3组(30 mg/kg),各组均在GD10~13(受孕当天为GD0)分别按相应途径给药。GD28解剖,检查黄体数、着床数、连胎子宫重、吸收胎率;取胎仔,检查胎仔性别、身长、尾长、活胎数、死胎数,并按要求进行外观畸形、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的检查。结果 环磷酰胺静脉注射组及皮下注射低剂量组孕兔胎仔均出现了畸形,两组外观畸形率分别为30.77%和95.65%,骨骼畸形率分别为7.69%和73.91%,内脏畸形率分别为20.51%和47.83%。皮下注射高剂量组吸收胎发生率为100%。结论 孕兔在GD10~13皮下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可用作家兔胚胎-胎仔毒性发育试验的阳性给药方法。该方法给药周期短,操作方便,吸收胎少,胎仔畸形率高,可为同行选择合适的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阳性模型提供依据。
2017, 27(7):98-10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8
摘要:虽然大鼠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在许多文献记载中描述比较详细,实用价值比较高,并被诸多学者选择作为研究人类疾病及药物药理作用的动物疾病模型,但其操作性和可行性仍有一定不足。本文通过实验重新选择冠脉结扎部位、简化操作步骤、改进实验方法重新造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大鼠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制备方法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评述,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提供参考。
2017, 27(7):102-10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19
摘要:不孕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辅助生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获得长足进步。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对此类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已势在必行。2016年行业标准YY/T 1434-2016《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体外鼠胚试验》已经发布,本文就体外鼠胚试验中的关键节点和试验体系要素进行简要综述。
2017, 27(7):107-1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7.020
摘要: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是兔实验操作成功的必备条件。文献报道了大量兔麻醉方案,但并没有一种公认成熟的方法。本文就近十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兔的单纯麻醉与复合麻醉进行综述,旨在为兔的麻醉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