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束缚-应激联合辣素灌胃建立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及评价

      2017, 27(3):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1

      摘要 (1880) HTML (0) PDF 10.55 M (1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观察大鼠症状学、组织病理学、内脏敏感性、肥大细胞活化、自噬、Beclin-1及Claudin-2等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束缚-应激联合辣素灌胃建立一种新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模型研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分为正常组、模型I组、模型Ⅱ组及模型Ⅲ组,每组10只。模型组均采用束缚-夹尾应激联合辣素(I组0.125%、Ⅱ组0.250%、Ⅲ组0.500%)灌胃制备D-IBS模型,正常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连续2周。分别应用Power lab仪检测大鼠腹壁收缩次数及弓背次数变化,肥大细胞染色液(醛品红-橙黄G法)检测肥大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光镜、电镜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及其自噬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Beclin-1及Claudin-2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Ⅲ组大鼠全部死亡,模型Ⅱ组大鼠大便次数增多,内脏敏感性阈值降低,与正常组及模型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各组大鼠结肠黏膜、黏膜上皮绒毛及腺体形态正常,未见黏膜下血管扩张及弥漫性炎症浸润改变;正常组除外,模型I组、Ⅱ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间质或黏膜下层可见类圆形紫红至深紫色染色点,提示肥大细胞表达增多;模型Ⅱ组大鼠结肠肠上皮细胞自噬、Beclin-1及Claudin-2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组及模型I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束缚-应激联合0.25%辣素灌胃建立的大鼠D-IBS模型以腹泻增多、内脏高敏感、肥大细胞表达增高、肠上皮细胞自噬增加、肠黏膜屏障破坏等表现为特点,与人IBS较为相似,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 靶向性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肝癌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2017, 27(3):8-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2

      摘要 (2140) HTML (0) PDF 11.57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七甲川花菁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肝癌模型影像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该染料靶向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标记荧光素酶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皮下接种裸鼠,测试肿瘤发生部位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BIL)信号与NIRF信号的相关性。采用肾包膜下移植的方式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观察IR-783对肿瘤边界的识别能力;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确认肿瘤发生的部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肝癌肿瘤组织中CEA、AFP、HIF1α和OATP3A1的表达;使用线粒体示踪剂(Mito Tracker)和溶酶体示踪剂(Lyso Tracker)确认NIRF染料在肝癌细胞中的结合部位;测试IR-783对正常肝细胞中混合培养的肝癌细胞鉴别能力。结果 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BIL与NIRF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NIRF染料IR-783能够清晰识别肾包膜移植肝癌肿瘤边缘;IHC染色显示肿瘤组织中CEA、AFP、HIF1α和OATP3A1均高表达;IR-783主要结合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与溶酶体中;标记GFP的人肝癌细胞HepG2能够被IR-783特异性识别。结论 IR-783是一种具有肿瘤靶向和成像特征的新型近红外荧光染料,其靶向性可能与肝癌组织中HIF1α和OATP3A1的高表达相关。

    • 不同浓度Aβ25-35蛋白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的差异

      2017, 27(3):14-1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3

      摘要 (2002) HTML (0) PDF 735.08 K (2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不同浓度的淀粉样蛋白Aβ25-35侧脑室注射后,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探讨制备AD模型大鼠时Aβ25-35注射的最佳浓度。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Aβ25-35注射浓度分别为2、4和8 μg/μL。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右侧侧脑室注射聚集态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 平均游泳速度比较,各组大鼠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逃避潜伏期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 0.05);模型组中,与注射2 μg/μL的大鼠比较,注射4 μg/μL与8 μg/μL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 0.05);4 μg/μL与8 μg/μ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目标象限的活动时间与路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注射不同剂量Aβ25-35的大鼠目标象限活动时间和路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模型组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空间探索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注射不同剂量Aβ25-35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模型组中,与注射2 μg/μL的大鼠比较,注射4 μg/μL和8 μg/μL后大鼠穿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4 μg/μL与8 μg/μ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单侧侧脑室注射Aβ25-35蛋白制备大鼠AD模型时,注射Aβ25-35的推荐浓度为4μg/μL。

    • 人IL-37b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2017, 27(3):20-2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4

      摘要 (1901) HTML (0) PDF 1.67 M (2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表达重组IL-37b蛋白并去除内毒素,鉴定其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IL-37b,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由Ni2+-NTA凝胶进行变性条件下的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分析、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重组蛋白是否为目的蛋白;去除蛋白中原核表达所产生的内毒素;将蛋白作用于受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收集培养上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6的表达水平,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表达了纯度较好的重组IL-37b蛋白,降低了其中原核表达所产生的内毒素,经鉴定其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成功表达了具备良好生物学活性的IL-37b蛋白。

    • 利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

      2017, 27(3):25-3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5

      摘要 (2421) HTML (0) PDF 7.94 M (2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评估胰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SW1900、Capan-2、PANC-1三株人胰腺癌细胞系,选用盐酸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胶囊两种胰腺癌治疗药物,接种24 h后分别梯度浓度给药,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监测给药前后细胞生长曲线,计算药物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IC50)。同时,细胞培养板内给药,进行AO/EB染色和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药物作用72 h,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胞抑制率不同。盐酸吉西他滨对SW1900、Capan-2、PANC-1细胞的IC50分别为1.69、10.05、12.74 μmol/L。替吉奥胶囊对SW1900、Capan-2、PANC-1细胞的IC50分别为180.29、765.70、95.57 μmol/L。AO/EB染色验证IC50真实可靠。结论 SW1900及Capan-2细胞可作为盐酸吉西他滨及替吉奥的对照,建立细胞模型,对药物进行体外筛选,为临床利用该技术进行病人肿瘤药物筛选提供一个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E-cad在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裸鼠模型血清及移植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7, 27(3):31-35,4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6

      摘要 (2353) HTML (0) PDF 2.21 M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血清及移植瘤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接种于裸鼠直肠黏膜下,建立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12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A组(直肠癌模型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SW480种植,B组(二甲基肼对照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C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ELISA检测血清E-cad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RT-PCR法检测种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A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为(19.48±1.25)mg/L,明显高于B组裸鼠和C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2.36±0.18 mg/L和2.15±0.12 mg/L)(t=8.28,9.01,P< 0.05)。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血清E-Cad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差异有显著性(t=10.28,P< 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B组和C组(t=9.81,7.69,P< 0.05)。A组中,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表达强度较未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t=9.36,P< 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0.05)。A组中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调,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5,P< 0.05)。结论 血清E-ca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同时直肠癌组织中E-Cad蛋白和mRNA表达减弱或缺失,导致癌细胞间粘附性降低,促进癌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 自拟葛花解酒涤脂汤对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PXR表达的影响

      2017, 27(3):36-4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7

      摘要 (2457) HTML (0) PDF 11.64 M (1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自拟葛花解酒涤脂汤对酒精性脂肪肝(AFLD)小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肝组织孕烷受体(PXR)及其调控靶基因CYP3A11、CYP3A25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9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8只),高剂量干预组(8只)、低剂量干预组(8只)。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方法制备AFLD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高、低剂量葛花解酒涤脂汤水煎剂干预,连续9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组织病理学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肪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XR、CYP3A11、CYP3A25 mRNA及PX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显著减轻,呈剂量依赖性,具有比模型组和正常组显著增加的PXR、CYP3A25表达水平(P< 0.01);模型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增加(P< 0.01),其余各组相似;各组CYP3A11mRNA转录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自拟葛花解酒涤脂汤对实验小鼠AFL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PXR及其靶基因CYP3A25表达有关。

    • 试验相关因素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17, 27(3):43-4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8

      摘要 (1869) HTML (0) PDF 713.49 K (2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麻醉剂和应激反应对动物生理方面的影响,为动物福利、化合物的毒性检测方法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 选择SPF级SD大鼠为试验动物,按性别(A)、禁食时间(B)、麻醉方式(C)和采血方式(D)4个因素,根据不同因素交互影响分为24组,采集各组SD大鼠血液标本测定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等指标。结果 各因素对白细胞计数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 > C > A > B,各因素水平白细胞计数结果是雄性大鼠 > 雌性大鼠,静脉血 > 动脉血,水合氯醛 > 戊巴比妥钠 > 不麻醉。各因素对白细胞分类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 > D=A=B,各因素水平白细胞分类结果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不麻醉。各因素对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 > D=A=B,各因素水平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是戊巴比妥钠 > 水合氯醛 > 不麻醉,禁食时间各组间血液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禁食对血液学指标无影响,血液学指标存在性别、动静脉差异;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水合氯醛麻醉大于戊巴比妥钠麻醉,而对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是戊巴比妥钠麻醉大于水合氯醛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

    • 三种鸡胚绒膜尿囊膜移植瘤模型对比分析

      2017, 27(3):47-5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09

      摘要 (1689) HTML (0) PDF 3.19 M (2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癌细胞株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的生长情况,从中筛选最佳移植癌细胞株,建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将人肺癌A549株、舌鳞癌TCA8113株与人肝癌QGY7703株接种于7日龄鸡胚CAM上,对各自鸡胚成活率、瘤株成活、成瘤率和诱导血管生成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筛选移植瘤模型生长特性。结果 与人肺癌A549株和肝癌QGY7703株接种组相比,舌鳞癌TCA8113株接种组成瘤率最高(P< 0.05),为最佳移植癌细胞株,最佳接种癌细胞数量为8.0×106/个,接种后瘤体最佳生长周期为4~8 d,最佳实验时间为接种后第7天。结论 筛选建立了舌鳞癌TCA-CAM移植瘤模型,为深入研究肿瘤生长生物学特性、血管生成机制、侵袭转移机制和筛选抗肿瘤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 黄岑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影响

      2017, 27(3):52-5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0

      摘要 (1758) HTML (0) PDF 1.86 M (2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黄岑苷(baicali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模型的作用,并研究其初步机制。方法 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炎小鼠模型,免疫后第3天给予高低剂量黄岑苷灌胃,每天1次,共20 d。对小鼠活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ATP水平检测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ATP含量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leaved cas-9和cleaved ca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黄岑苷能够提高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神经功能,延后发病时间;黄岑苷干预后,Tunel染色结果显示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下降,ATP水平下降,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上升,Bax、cleaved cas-9和cleaved cas-3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黄岑苷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提高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神经功能,为预防疾病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 实验用小型猪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2017, 27(3):57-6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1

      摘要 (1928) HTML (0) PDF 7.77 M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小型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特点。方法 猪脑组织经过处理,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毒株E区段和PrM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25只猪脑组织接种BHK21细胞,有3个组织处理液能使BHK21细胞发生圆缩、集聚等病变;3个组织接种的BHK21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反应;中和实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中和效价均为1∶64;电镜下可见直径40nm左右球型病毒粒子;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疫苗株E区段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5%;3株新分离株均为GⅢ型乙脑病毒。结论 实验表明小型猪场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GⅢ型乙型脑炎病毒。

    • 实验小鼠血清中酯酶-1的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

      2017, 27(3):63-6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2

      摘要 (1665) HTML (0) PDF 9.28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小鼠血清中酯酶-1项目的检测比对,促进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实验室加强质控管理,提升检测能力。方法 按标准程序制备能力验证样品,随机编号,冷链运输发放给参加单位。参与者在规定时限提交检验结果和原始记录复印件。所得结果与样品预检结果完全一致的判为满意结果,否则为不满意结果。结果 共11个实验室报名参加本次比对试验,其中满意结果的有10个实验室,占参加比对实验室的90.9%;不满意结果1个实验室,占参加比对实验室的9.1%。结论 本次能力验证项目反映出各参与实验室在实验小鼠肾匀浆中酯酶-1的总体检测水平较高,但仍需注重标准规范和检测细节。

    • 持续糖监测系统在兔低血糖模型中的应用评估

      2017, 27(3):68-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3

      摘要 (1761) HTML (0) PDF 858.61 K (2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兔低血糖模型,并评估皮下持续糖监测系统(CGMS)在低血糖监测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 选用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为持续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动物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根据剂量不同分为胰岛素0.1 U/(kg·h)组(RI=0.1 U组)、胰岛素0.2 U/(kg·h)组(RI=0.2 U组)和胰岛素0.4 U/(kg·h)组(RI=0.4 U组)。试验期间实施监测CGMS 240 min,间隔30 min采集耳缘静脉血,由手持血糖测定仪监测血糖(BG监测值)。结果 研究期间共获得CGMS监测数据1296个,与CGMS时间匹配的BG监测数据136个。应用胰岛素后BG和CGMS均明显降低, RI=0.1U组BG和CGMS降低速度分别为每分钟0.016和0.017 mmol/L; RI=0.2U组分别为每分钟0.04和0.027 mmol/L;RI=0.4 U组分别为每分钟0.049和0.032 mmol/L。按照BG监测值是否低于4.4 mmol/L将BG-CGMS配对数据分为低血糖和正常血糖两类。低血糖时BG-CGMS的平均偏差为0.55 mmol/L(上下限:-0.98~2.08 mmol/L),绝对差值百分率(RAD)为40.2%±45.2%;正常血糖时的BG-CGMS平均偏差为-0.19 mmol/L(上下限:-1.38~1.00 mmol/L),RAD为5.8%±5.3%。误差栅格分析(EGA)显示A区占比为93.4%,B区为0.7%,D区为5.9%,且D区均分布于BG低CGMS高的区域。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当血糖降低速度增快时,CGMS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当血糖降低至4.4 mmol/L以下时,CGMS存在高估血糖的危险。CGMS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危险。

    • >技术方法
    • 活体长爪沙鼠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7, 27(3):75-8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4

      摘要 (2174) HTML (0) PDF 2.97 M (2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巢式PCR方法通过胃液活体检测长爪沙鼠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建立可以持续监测长爪沙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技术。方法 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并接种至长爪沙鼠体内,在感染后第10周使用普通PCR方法检测长爪沙鼠胃液,使用巢式PCR方法对长爪沙鼠胃液、胃组织、十二指肠内容物、结肠粪便进行检测;同时还利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ELISA方法等对比分析巢式PCR方法的准确性,上述PCR产物均经过测序验证。结果 普通PCR方法检测胃液、巢式PCR方法检测胃液、胃组织、十二指肠内容物,结肠粪便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ELISA检测方法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30%、100%、100%、90%、10%、100%和0%。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胃液巢式PCR、胃组织巢式PCR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均有100%的检测率,普通PCR检测胃液的方法、结肠粪便巢式PCR方法及血清学ELISA检测方法检测率均比较低。结论 胃液巢式PCR检测方法由于其特异性、准确性及灵敏性较高等特点可以用于长爪沙鼠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检测,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具有重要价值。

    • 动物笼具和垫料蒸汽灭菌条件的优化

      2017, 27(3):81-8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5

      摘要 (2614) HTML (0) PDF 685.81 K (2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几种动物笼具和动物垫料的高压灭菌效果,为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用三种方法高压动物笼具和垫料,用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3MT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做为指示高压灭菌效果的指标。结果 整包垫料高压,垫料干燥效果不好;直接分装到笼具中高压,灭菌效果不稳定;垫料整包高压后,分装到笼具中再次高压,灭菌效果好,垫料干燥。结论 单独高压整包垫料,之后将垫料按实际使用量铺放在笼具里进行再次灭菌的方法效果最好,且垫料干燥。

    • 一种用于局部红外线照射的大鼠简易固定装置

      2017, 27(3):84-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6

      摘要 (2056) HTML (0) PDF 791.21 K (2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简易材料制作一种用于局部红外线照射的大鼠固定装置,并观察在该装置固定下大鼠保定效果。方法 SD大鼠12只,应用固定装置固定大鼠,分别观察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的保定时间,最大以60 min为观察终点。结果 大部分大鼠(10/12)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保定时间都能达到30 min以上,其中有8只可达到60 min,不同局部温度下大鼠的保定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该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便,能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定,是一种较为方便、可靠的大鼠保定装置。

    • >研究进展
    • α-细辛脑注射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2017, 27(3):87-9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7

      摘要 (2039) HTML (0) PDF 746.21 K (3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α-细辛脑注射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概况。方法 从药理毒理、制剂及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文献搜集和综述。结果 α-细辛脑注射剂在止咳、平喘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毒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α-细辛脑注射剂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相应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其毒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说明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 >教学管理
    •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2017, 27(3):93-9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8

      摘要 (2289) HTML (0) PDF 682.90 K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支撑学科,已在多院校开设课程,尤其是医学院校。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相对拘泥传统、偏重理论,不能很好地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本文探讨从注重实践、与时俱进、定制授课等方面改革实验动物学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 细胞培养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7, 27(3):96-9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3.019

      摘要 (2161) HTML (0) PDF 682.42 K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学科。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要掌握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课题研究。因此掌握最基本的细胞培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细胞培养室的技术指导老师,在几年教学中,我不断优化和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