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骨折树鼩血液生理和脏器系数的影响

      2017, 27(11):1-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1

      摘要 (2154) HTML (0) PDF 756.50 K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恒古骨伤愈合剂对去势树鼩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的血液生理指标和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树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组树鼩切除双侧卵巢6个月证实骨质疏松后再造成胫骨骨折。于骨折次日起,治疗组用恒古骨伤愈合剂灌胃,每两天1次;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个月后,检测各组树鼩血液生理指标和脏器系数。结果 在16项血液生理指标中,模型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也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显著升高(P< 0.01),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以及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脾脏系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的免疫力。

    • 非洲绿猴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2017, 27(11):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2

      摘要 (2999) HTML (0) PDF 744.08 K (2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50只健康非洲绿猴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青幼年组:1~3岁,成年组:4~6岁)非洲绿猴的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清醒状态下健康非洲绿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血液学指标中青幼年组与成年组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粒细胞百分比(MON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 0.05)。青幼年组中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白细胞数(WBC)、RBC、HGB、HCT、NEUT%、LYMPH%、MONO%(P< 0.05),成年组中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HCT(P< 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血清生化指标中青幼年组与成年组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P< 0.05),青幼年组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CREA(P< 0.05),成年组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总蛋白(TP)、胆固醇(CHOL)(P< 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文初步建立了非洲绿猴的常规生物学数据,为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可供参考。

    • 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认知发育与海马区多巴胺、二羟苯乙酸的相关性

      2017, 27(11):10-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3

      摘要 (2881) HTML (0) PDF 759.42 K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认知发育与海马区多巴胺(dopamine,DA)、二羟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旁观电击法建立恐伤肾孕鼠模型,通过对80日龄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认知发育;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右侧海马区采集脑透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HPLC-ECD)法测定仔鼠脑透析液中DA、DOPAC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80日龄模型组仔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游泳速度减慢、20%边缘区域停留时间增长、跨台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80日龄模型组仔鼠海马组织细胞外液中DA、DOPAC的水平在各个灌流时间点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 0.05);80日龄仔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DA与其平均逃避潜伏期、跨台次数存在正相关,与20%边缘区域停留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性显著(P< 0.05);DOPAC与其平均逃避潜伏期、跨台次数存在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 0.05)。结论 恐伤孕鼠可影响其80日龄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DA、DOPAC含量,其认知发育水平与海马区DA、DOPAC的含量降低密切相关。

    • 普通环境长爪沙鼠种群中病原体携带情况普查

      2017, 27(11):15-18,3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4

      摘要 (2389) HTML (0) PDF 822.15 K (1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普通环境饲养的长爪沙鼠病原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为制定长爪沙鼠病原体检测地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小鼠、大鼠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方法,对普通环境饲养的30只长爪沙鼠进行16项细菌、11项病毒和8项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饲养于普通环境的30只长爪沙鼠有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呼肠孤病毒Ⅲ型、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支原体、泰泽病原体、螺杆菌抗体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6.7%、3.3%、100.0%、6.7%、10.0%、6.7%、6.7%和56.7%,同时检出嗜肺巴斯德杆菌感染率为3.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为10.0%,大肠埃希菌O115 a,C,K(B)感染率为6.7%,鼠三毛滴虫感染率为100.0%,鞭毛虫感染率为100.0%。结论 本研究为制定长爪沙鼠等级标准提供了参考数据。

    • 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2017, 27(11):19-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5

      摘要 (2264) HTML (0) PDF 8.40 M (3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的多肽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25 mL/kg的CKLF1-C19(100 μg/mL、1 mg/mL、10 mg/mL三种浓度)剂量注射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隔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密切观察实验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结束实验后留取小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脾、肺组织观察外观、做HE染色及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缓慢增长,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05),14 d后均无死亡情况;两组小鼠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生化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05);肉眼观察两组小鼠心脏、肝、肾、脾、肺等脏器正常,肝、肾、脾、肺组织HE染色后结构清晰,未见异常。结论 CKLF1-C19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

    • 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抗癌药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2017, 27(11):24-3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6

      摘要 (3176) HTML (0) PDF 14.99 M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人类肺癌、胃癌和肝癌细胞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分别评价5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的体内敏感性。方法 分别建立斑马鱼肺癌A549、胃癌SGC-7901和肝癌HepG2异种移植模型,顺铂、紫杉醇、长春瑞滨、恩度和贝伐单抗设计3个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肺癌A549移植模型,紫杉醇、伊立替康、羟基脲、顺铂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设计3个浓度或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胃癌SGC-7901移植模型,阿霉素、吉西他滨、羟基脲、顺铂和5-氟尿嘧啶设计3个浓度或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肝癌HepG2移植模型。实验结束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内肿瘤定量图像分析,计算药物对斑马鱼体内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受试的抗肿瘤药物在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均有效,并且基本都呈剂量依赖性。在抗肺癌A549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低分别为贝伐单抗(65%) > 顺铂(55%) > 长春瑞滨(40%) > 恩度(39%) > 紫杉醇(27%);在抗胃癌SGC-7901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底分别为羟基脲(46%) > 5-FU(31%)=伊立替康(31%) > 紫杉醇(26%) > 顺铂(24%);在抗肝癌HepG2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底分别为顺铂(64%)>羟基脲(56%) > 吉西他滨(46%) > 阿霉素(45%) > 5-FU(38%)。结论 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适合用于抗癌药体内药敏试验。

    • 豚鼠个体及品系间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筛选

      2017, 27(11):32-3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7

      摘要 (2382) HTML (0) PDF 3.95 M (2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豚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鉴定豚鼠遗传结构及基因定位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从国外网站筛查得豚鼠基因组DNA资料,选择AC、GT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根据其旁侧序列用软件设计400对引物。经过二轮PCR及电泳等实验,以电泳条带作为遗传标记,通过豚鼠微卫星结构的评价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果 第一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1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400对引物中筛选出约110对具有多态性的豚鼠引物,其产物电泳条带数为1~3条。第二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6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上述110对引物中筛选出51对电泳条带分辨率高的多态性引物,其中10余对引物在品系间呈标记一致或多数一致的差异。结论 筛选出的51对引物在个体及品系间呈多态性,未见其他报道,可用于常规检测研究,部分可能用于豚鼠性状基因定位。

    • 芍药苷对增殖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7, 27(11):38-4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8

      摘要 (2327) HTML (0) PDF 5.43 M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芍药苷对增殖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0(对照组),200,400,800 μmol/L的芍药苷作用HS成纤维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13表达。结果 200,400,800 μmol/L芍药苷能显著降低HS成纤维细胞活力(P< 0.01),使细胞核发白,皱染,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1),能显著降低细胞中COLⅠ、COLⅢ含量(P< 0.01),下调MMP1、MMP13、TGF-β1、p-Smad2及p-Smad3表达(P< 0.01)。结论 芍药苷能明显抑制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 IL-37b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相关的免疫应答缓解感染性休克

      2017, 27(11):44-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09

      摘要 (2618) HTML (0) PDF 1.42 M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表达IL-37b重组蛋白,研究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IL-37b,诱导表达的IL-37b重组蛋白由Ni2+-NTA凝胶进行纯化。将IL-37b作用于C57BL/6 J小鼠,注射LPS诱导感染性休克,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IFN-γ的表达水平。分离并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用IL-37b处理,经LPS诱导活化,检测细胞表面CD40、CD80、MHCⅡ等标志物分子表达情况,以及培养上清中IL-1β、IL-10、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分离小鼠CD4+ T细胞,检测IL-37b对LPS诱导的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10的抑制作用。结果 IL-37b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小鼠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CD4+T细胞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结论 纯化的IL-37b具备生物学活性,能够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活化及相关的T细胞免疫应答缓解机体感染性休克。

    • 沙棘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

      2017, 27(11):50-5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0

      摘要 (2551) HTML (0) PDF 6.05 M (3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沙棘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中低3个剂量沙棘油外用组(100%,50%和25%)及阳性药对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组10只。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ACD模型,耳部皮损情况评分作为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指标,在激发后48 h测定各试验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脾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小鼠耳肿胀度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油高剂量组(9 mL/kg,外用)可明显抑制DNCB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小鼠脾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油各剂量组可能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来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沙棘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耳组织表皮增厚程度减小,表皮及真皮水肿明显减轻,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真皮血管扩张充血现象缓解,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沙棘油对DNCB诱发的小鼠AC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考察。

    • 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

      2017, 27(11):56-59,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1

      摘要 (2210) HTML (0) PDF 4.68 M (2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和影响,对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 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并建立大鼠的膀胱肿瘤模型,将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照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将其分为5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卡介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灌注的15只大鼠中,2只大鼠在灌注2次后死亡,3只大鼠灌注3次后死亡,解剖死亡大鼠均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再对其余10只大鼠完成膀胱灌注后,其中8只大鼠解剖后发现有明显的肿瘤。MTT结果显示: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卡介苗的浓度呈现正相关。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在B组为(160.654±5.775) ng/L,D组为(124.443±4.972) ng/L的浓度,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L-10浓度在B组为(16.973±3.428) ng/L,E组为(20.327±2.721) ng/L,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细胞均未发现细胞凋亡。对原代膀胱肿瘤细胞的鉴定显示:利用HE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增高,有的可发现细胞核仁数目增加,有的细胞核呈现墨水滴样,核仁比较明显。结论 卡介苗对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没有发生细胞凋亡,且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L-10、TNF-α可以参与调节。

    • >调查报告
    • 2016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2017, 27(11):60-6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2

      摘要 (2599) HTML (0) PDF 1.45 M (2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实地调查和微信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地区164家实验动物机构基本情况、实验动物废垫料的处理、实验动物排泄物的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的处理、废弃动物实验耗材的处理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较全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结论 为编写北京市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管理规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技术方法
    • 不同亮度环境下犬荧光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 27(11):64-6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3

      摘要 (2566) HTML (0) PDF 2.14 M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在暗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模拟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分别对犬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对比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 在晨昏光亮度组和低光亮度组应用2种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在晨昏光亮度和低光亮度的环境下使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的优点。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7, 27(11):68-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4

      摘要 (2177) HTML (0) PDF 5.01 M (2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用于牛源样本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已发表的BVDV 1型和BVDV 2型包含5'UTR区高保守区域基因作为靶基因,分别设计合成引物,建立双重BVDV 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了小牛血清、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脾多肽注射液等41批次牛源性样本和64份牛血浆样本。牛源样本和64份牛临床样本。结果 建立的BVDV RT-PCR检测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猪瘟病毒(CSFV)、乙型脑炎病毒(JEV)均无交叉反应;检测BVDV 1型和BVDV 2型DNA模板最低浓度分别为每微升8.87×102拷贝和6.31×102拷贝,BVDV 1型和2型cDNA在-30℃冰箱放置12个月仍可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BVDV RT-PCR方法检测41批次牛源样本和64份牛血浆样本,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4.6%和29.7%。结论 建立的BVDV 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牛源样本携带BVDV核酸的检测。

    • >经验交流
    • 一种易操作的小鼠肝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2017, 27(11):75-7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5

      摘要 (2802) HTML (0) PDF 5.13 M (3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传统肝细胞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一种易操作、快速实用获取小鼠肝细胞的方法,为从事肝脏功能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改良的实验方法参考。方法 以肝脏分离液逆向灌注小鼠肝脏后,剪碎,肝脏酶消化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细胞,转入培养基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计算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肝细胞,具备肝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结论 通过逆向灌注,降低了灌注的难度,同时获得较高纯度、较高活力的肝细胞,经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确实是一种易操作、高效适用的肝细胞提取方法。

    • 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改进

      2017, 27(11):80-8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6

      摘要 (1829) HTML (0) PDF 4.51 M (5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改进制备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方法。方法 动物分为3组,第1组和第2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对小鼠全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第3组采用改进方法:使用自制注射器对小鼠全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每只动物灌洗3次,每次0.5 mL,并计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分离上清液准确测量其体积。结果 灌洗液收集时间比较,第1组和第2组每只小鼠用时约10 min,第3组每只小鼠用时约4 min,差异有显著性(P< 0.05);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体积测量比较,第3组分别多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可简便、经济、高效地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特别适合初学研究者使用。

    • 移液枪在小鼠内眦取血中的应用

      2017, 27(11):84-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7

      摘要 (2433) HTML (0) PDF 4.62 M (2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移液枪用于小鼠内眦取血的方法。方法 2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移液枪组和毛细管组,分别用移液枪和毛细管进行小鼠内眦定量取血3次,记录两组采血完成时间和采血成功率。结果 两组采血成功率为100%,但移液枪组采血完成时间快于毛细血管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直接应用移液枪为小鼠内眦取血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 >“3R”
    • 做好医院实验动物福利保障工作的初步探讨

      2017, 27(11):87-90,9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8

      摘要 (2005) HTML (0) PDF 889.03 K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常被用作研究对象,而动物福利和良好的科研结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医院环境下,培养科研人员树立保护动物福利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尝试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近年来在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审查工作的实际,对医院动物实验的重要性、维护实验动物福利的意义、如何开展福利伦理审查工作等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医院科研人员做好实验动物福利工作提供参考。

    • 发表文献中小鼠安死术方法的分析研究(2015—2016)

      2017, 27(11):91-9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19

      摘要 (1908) HTML (0) PDF 769.11 K (3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小鼠处死方法使用的情况,为实验动物管理部门掌握"安死术"在国内执行情况、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至2016年间正文中含有检索词"小鼠"和"处死"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小鼠处死方法的有351篇,仅占39.44%。处死方法涉及颈椎脱臼、断头、麻醉后放血取材、过量麻醉剂、腹主动脉放血和二氧化碳窒息六种,其中颈椎脱臼法使用率最高,占75.78%。结论 目前小鼠"安死术"实施状况不容乐观,且小鼠处死方法在论文撰写中被忽视,且其描述存在不规范现象。促进"安死术"相关法规标准的切实执行,还需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人员的培训。

    • 在精准医学背景下,完善我国动物实验质量与福利伦理评价体系建设

      2017, 27(11):95-9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20

      摘要 (2062) HTML (0) PDF 744.02 K (1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的精准医学研究正迈向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实验动物作为重要的临床研究"贡献者",将成为推进精准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动物实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尤其在精准医学领域。在国内研究基础与政策驱动背景下,相关从业人员应借鉴国外经验,把握发展机遇,着力推进和完善适用于我国的动物实验评价体系。

    • >研究进展
    •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K与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7, 27(11):100-10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21

      摘要 (2455) HTML (0) PDF 801.22 K (3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十年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直是肿瘤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然而对于一些基因却很难将其归类。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HNRNPK)是一个核酸结合蛋白,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等很多细胞进程。近些年发现HNRNPK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其过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这些肿瘤中发挥癌基因的功能。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研究报道中发现HNRNPK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因此,本文对HNRNPK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2017, 27(11):106-1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11.022

      摘要 (2117) HTML (0) PDF 831.71 K (3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结核病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结核病易感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成为热点,但与易感性有确切关联的基因和SNP报道较少,并且某些易感基因有种族、人群、地域分布的差异,不同种群或地区的局部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常不一致,甚至相反,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能广泛适用的、有确切关联的易感基因。鉴于此,需要在具备基因多样性的实验动物中进行初筛,然后在动物或人群中验证。协同杂交(Collaborative Cross,CC)小鼠具有遗传多样性并且有清晰的背景基因数据库,可为结核易感性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本综述总结已报道的结核易感基因及其SNP的研究进展,展望CC小鼠在此研究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