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26(6):1-5,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1
摘要:目的 比较游离病毒感染与T细胞介导的感染方式对SIV感染内皮细胞的影响,探索SIVmac239感染内皮细胞的主要途径,从而为SIV入侵血脑屏障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游离SIV病毒直接感染内皮细胞和SIV感染的CEMx174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两种方式,通过巢式PCR、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以及ELISA检测内皮细胞的感染程度。结果 两种感染方式都能在内皮细胞内检测到前病毒DNA,感染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时,内皮细胞内前病毒DNA含量,SIV P27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27含量远高于游离病毒直接感染的方式。结论 细胞介导的感染方式相较于游离病毒直接感染方式对内皮细胞的感染能力更强,可能是SIV病毒入侵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
2016, 26(6):6-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2
摘要:目的 研究Wistar及GK大鼠巨大自发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发生巨大自发性肿瘤的Wistar及GK大鼠的生长及生存状况,手术切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 两例巨大自发性肿瘤瘤体重分别为502 g和119 g,分别为大鼠体重的64%和24%,肿瘤表面具有完整的包膜,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没有发现肿瘤含有血管的蒂状结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确定为良性纤维瘤。结论 大鼠自发性巨大肿瘤为良性纤维瘤,除瘤体过大对大鼠的活动产生影响外,对生存状况无显著影响。
肖娟 , 张瑞芬 , 黄菲 , 刘磊 , 邓媛元 , 马永轩 , 刘冬 , 张名位 , 孙远明
2016, 26(6):11-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3
摘要:目的 筛选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通过酒精灌胃或给予Lier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8周来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实验期间记录小鼠精神状态、摄食量和体重变化,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等肝损伤指标。结果 造模8周后,两种方式均导致小鼠肝脏脂质聚集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ALT、AST、AKP活性、血清和肝脏TG含量均显著提高,提示出现明显肝损伤。酒精灌胃导致小鼠精神状态差,并显著减轻体重,而酒精液体饲料对小鼠精神状态和体重影响小。酒精液体饲料模型肝脏指数和血清TC水平显著增加,而且血清ALT、AST活性、血清和肝脏TG含量及肝脏脂质聚集等组织病理学变化幅度大于酒精灌胃模型,提示前者的肝损伤程度比后者严重。结论 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模型优于酒精灌胃模型。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模型相对酒精灌胃模型更适合用于酒精性肝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和防治药物的筛选。
杨柳 , 刘晓军 , 王宏宇 , 曹永 , 马永华 , 徐春
2016, 26(6):18-2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4
摘要:目的 观察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对肝细胞磷酸化AKT (phosphorylated AKT,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CsA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分两部分:(1)体外研究:用不同浓度CsA(0.1 μmol/L、1 μmol/L、5 μmol/L)作用于人肝细胞(HL7702细胞)48 h,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2)体内研究(动物实验):建立环孢素A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P-AKT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肝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1)各浓度(0.1 μmol/L、1 μmol/L、5 μmol/L)CsA组与对照组相比,HL7702肝细胞中的P-AKT蛋白的表达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2)环孢素A引起大鼠血糖升高,在服用环孢素A的第5个月,大鼠平均血糖为9.28 mmol/L,说明环孢素A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糖尿病大鼠肝细胞中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服药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服用治疗剂量的环孢素A导致大鼠血糖升高,环孢素A抑制大鼠肝细胞中P-AKT的表达,环孢素A抑制人肝细胞HL7702中P-AKT的表达,提示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环孢素A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2016, 26(6):23-2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5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连续静脉注射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和多柔比星注射液后对大鼠产生的毒性作用及毒性异同比较。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1 mg/kg)和多柔比星注射液(1 mg/kg)组。各组大鼠每3 d静脉注射1次,连续给药13次,检测其体重、血液生化学、血液学、脏器系数等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1 mg/kg可引起SD大鼠脱毛和溃疡,体重增长明显延缓,PLT、ALT、BUN升高,ALB降低,心脏和肾脏系数增大,胸腺和睾丸系数减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脱落,各级生精细胞消失,部分间质水肿;心脏心肌纤维断裂、溶解,横纹及部分细胞核消失;肾脏出现肾小管透明管型等病理组织学病变。与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比较,相同剂量下多柔比星注射液亦可引起以上病变,但大鼠脱毛和皮肤溃疡率降低,肾脏毒性和心脏毒性明显增加。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普通注射液比较,心脏和肾脏毒性明显减轻,但皮肤毒性明显增加。
2016, 26(6):28-3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6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小鼠睡眠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喂0.5 g/kg体重、1.0 g/kg体重和1.5 g/kg体重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试验期30 d。在末次灌胃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通过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小鼠睡眠状况,并在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抗氧化性能。结果 与低、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的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可以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极显著提高GSH-Px活力(P<0.01)、显著提高SOD活力(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MDA和8-ISO-PGF2α含量有显著降低(P< 0.05)。结论 提示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有促进小鼠的睡眠、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在1.0g/kg体重剂量下效果最显著。
袁江玲 , 徐晓辉 , 张燕 , 黄蕊芳 , 熊进 , 陈欣如
2016, 26(6):32-3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7
摘要:目的 建立SPF级先天性白内障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背景资料。方法 以28日龄及56日龄正常KM小鼠为对照组,以同日龄先天白内障小鼠为实验组,分别测定小鼠体重、主要脏器重量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与28日龄KM小鼠相比较,同日龄白内障小鼠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与56日龄KM小鼠相比较:(1)小鼠体重、心、肝、脾、肺、肾、雄鼠睾丸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血液学检查数据显示:雌鼠的平均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雄鼠的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液生化学检查数据显示碱性磷酸酶、尿酸、葡萄糖、总蛋白、雄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雌鼠的尿素、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56日龄白内障小鼠与同日龄KM小鼠相比,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以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数据。
吴子环 , 胡雄兵 , 毛凤仪 , 王超 , 张彬 , 庄峰锋 , 胡克平 , 孙晓波 , 刘晓 , 匡世焕 , 金文
2016, 26(6):37-41,4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8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Fndc5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运用TALEN技术在Fndc5基因FNIII domain中造成缺失突变,并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配对建立稳定遗传系并在mRNA和DNA水平鉴定出生小鼠基因型;对不同年龄段出生小鼠进行体重、血糖分析;通过qPCR确定Fndc5在肾脏、肝脏、大脑、肌肉、心脏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并鉴定得到4种不同的Fndc5基因敲除小鼠品系;不同年龄段出生小鼠体重、血糖未见显著性差异;确定Fndc5在肌肉、心脏等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本实验在国际上成功构建了Fndc5基因敲除小鼠,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Fndc5基因在体内中的功能提供了动物模型。
刘昊 , 张岩 , 张国彬 , 邢磊 , 贾忠宝 , 田发明
2016, 26(6):42-4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09
摘要:目的 探讨和比较不同干预方案下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的干预效果。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A)组、卵巢切除(B)组、卵巢切除加辛伐他汀前半程干预组(C)和后半程干预组(D)。除A组接受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C组于术后给予辛伐他汀(5 mg/kg/d)干预10周后停药,D组于术后10周开始接受辛伐他汀干预。术后20周处死所有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端肽(ICTP)水平,取第3、4、5腰椎,双能X线法检测大鼠第3腰椎骨密度,压缩试验检测第4腰椎侧最大载荷、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第5腰椎松质骨骨量和微观结构。结果 (1)血清学检测结果:B、C、D组PINP和ICTP均显著高于A组;(2)骨密度:B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C、D组显著低于A组(P<0.05);(3)生物力学:最大载荷、弹性模量B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C、D组显著低于A组(P<0.05);4、micro-CT:A组骨容积率(BV/TV)、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高于其余3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C、D组Tb.Sp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大鼠去卵巢20周后发生明显骨量丢失和骨质量下降,选择前半程干预和后半程干预均能部分阻止该模型骨量丢失、微结构退变和力学性能下降,但骨密度均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2016, 26(6):48-52,6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10
摘要:目的 采用两种方法建立beagle犬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比较其效果。方法 将30条Beagle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条。①假手术组,开胸后剪开心包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另外两组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用钛夹夹闭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②微创直视组,在胸骨左缘第 3 肋间开3.0 cm小切口,光源和操作器械均由此孔进入胸腔。③ 胸腔镜组,采用左侧第 3肋间锁中线开孔1.0 cm,作为探测孔,电视胸腔镜由此进入胸腔,在第3肋间胸骨旁线及第 4肋间锁中线处各开0.5 cm小孔作为操作孔,手术器械由此进入胸腔。造模后,测定心电图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采用HE染色了解各组的心肌病变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从皮肤切开开始到关胸所需要的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两组动物出现明显的心肌梗塞改变(心电图st段抬高,血清CK-MB和cTnI水平增加,心肌缺血坏死纤维化,心肌细胞减少)。两种造模方法的犬存活率达90%,微创直视法所需时间明显较少,胸腔镜法切口愈合时间较短。结论 微创手术建立的心肌梗塞模型,动物创伤小,死亡率低,是一种研究心肌梗塞病理生理机制的理想模型。
2016, 26(6):53-6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11
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HBV转基因小鼠尿液中HBV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进一步认识转基因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多种实验方法确定尿液中HBV相关指标的组织来源。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转基因小鼠尿液中HBV相关指标;并通过水动力转染的小鼠实验、RNA干扰方法抑制HBV表达转基因鼠实验、乙肝患者HBV阳性血清感染正常小鼠实验等多种实验方法确定其复制表达组织来源。结果 HBV转基因小鼠尿液中存在HBsAg、HBeAg、及HBV-DNA表达,其中HBsAg的表达水平较高(6674±619.8 IU/mL),但低于血清中HBsAg的表达水平(16470±2704 IU/mL),尿液HBsAg雄性小鼠的表达水平高于雌性小鼠;而尿液HBeAg表达水平较低,且尿液中HBeAg的阳性率高于血液,HBeAg的表达水平个体间和性别间有明显差异;尿液中存在HBV-DNA含量达到103~105copy/mL;未检测到相关抗体表达。通过水动力转染等实验表明转基因鼠尿液中的HBV相关指标来源于肾脏的复制表达,而不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以尿液排出,肾脏是HBV独立的表达场所。结论 转基因小鼠尿液中存在HBV相关指标的表达,并随月龄长期表达,其中HBsAg及HBV-DNA表达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雄性小鼠尿液HBsAg的滴度高于雌性小鼠;HBeAg雄性鼠表达水平相对雌性鼠较高且比较稳定;尿液中无各类抗体表达;肾脏也是HBV独立的复制表达场所。
2016, 26(6):61-66,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12
摘要:目的 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模拟新生儿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制备不同海拔高度下高原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10日龄的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B组(2000 m组)、C组(4000 m组)、D组(6000 m组)。对照组大鼠在屏障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大鼠置于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的方法制作新生儿高原脑缺氧缺血模型,运动方式为在舱内游泳槽进行 60 min/d的游泳运动,且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生活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0 h。每组大鼠分别在第3、7、11、15 天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且于第15天采集静脉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每组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TTC染色。结果 (1)神经病学评分:实验组B组、C组、D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3)TTC染色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明显。(4)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显示:实验组B组呈帽状结构;C组呈不规则形;D组呈锯齿状。结论 本研究采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模拟高原环境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比其他方法更符合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贴近,可用于相关研究。
高正琴 , 李晓波 , 冯育芳 , 王吉 , 付瑞 , 邢进 , 王淑菁 , 魏杰 , 王洪 , 巩薇 , 李冠民 , 贺争鸣 , 岳秉飞
2016, 26(6):67-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13
摘要:目的 对鼠管状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923批5199只SPF动物(包括:1批5只猴,3批25只小型猪,28批55只兔,13批248只地鼠,37批198只豚鼠,93批459只大鼠,742批4179只小鼠,5批25只鸡和1批5只鸭)和145批1389只清洁动物(包括:1批3只兔,4批31只地鼠,16批157只豚鼠,32批268只大鼠和92批930只小鼠)来自全国50个不同的厂家。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管状线虫感染筛查。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分离的鼠管状线虫ITS(内转录间隔区)、28S rRNA(28S核糖体RNA)、nad1(NADH脱氢酶亚单位1)和cox1(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1)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确证鼠管状线虫感染。结果 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动物中检出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根据鼠管状线虫的卵细胞、幼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虫种。应用多重PCR测序技术,能从分离的单个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中鉴定出ITS、28S rRNA、nad1和cox1基因,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5199份SPF和1389份清洁动物样本中分别检出鼠管状线虫阳性样本285份和135份。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证明这些阳性样本中确实含有鼠管状线虫特异性的DNA。测序结果显示,不同动物分离的鼠管状线虫的ITS、28S rRNA、nad1和cox1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SPF和清洁动物的鼠管状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5%(285/5199)和9.7%(135/1389)。结论 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测序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检测鉴定出鼠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的人兽共患本质可以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预警。良好的动物质量控制对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和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国SPF和清洁动物的鼠管状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
2016, 26(6):75-82,8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06.014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压力-容积环(pressure-volume loop,PV Loop)评价大鼠心功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方法改进原则,分析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诱导的压力负荷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大鼠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心功能分析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方法。 方法 采用压力容积传感器从大鼠的颈动脉插入左心室,调整传感器到合适位置来改善压力-容积环的形状,结合配套软件对心功能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分别从压力及容积的定标、导管在左心室腔内的位置、呼吸机对测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应用压力-容积环测定大鼠心功能时的操作要点。结果 (1)通过颈静脉注射适量的高渗盐水定标,扣除心室壁平行电导率引起的容积,可以获得准确的左心室容积。(2)适度调节压力-容积导管,使传感器的位置完全进入心室但又不接触心室壁,可以得到更好的压力-容积信号。(3)停止呼吸机适当时间,消除非自主呼吸对测定的影响,有助于获得更稳定的数据。采用这一方法对主动脉缩窄手术(诱导心肌肥大)后1个月的大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大鼠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心功能。 结论 本研究从容积定标、导管位置和呼吸机等方面对大鼠心脏的压力-容积环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通过分析正常和心肌肥大的大鼠心功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2016, 26(6):83-8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6.015
摘要:总结和介绍了兔VX2鼻咽移植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制备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方法改进的探讨,以期为医学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2016, 26(6):88-9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06.016
摘要:近年来,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在研究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一些常用和新建立的肺纤维化模型的使用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为肺纤维化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筛选及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