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修复大鼠外周神经缺损的研究

      2016, 26(5):1-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1

      摘要 (2184) HTML (0) PDF 1.36 M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作为无细胞人工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 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体外降解实验和流变学检测来观察复合材料的性能。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 分为单纯导管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组, 和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组共4组其中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每组10只, 造成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 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 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移植后10周, 取再生神经的中间段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形态学改变, 并对再生神经的轴突数量、髓鞘厚度、G-ratio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观察再生神经中NF200和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营养因子PTN、HGF、GDNF和VEGF的表达。结果 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是适合神经缺损的无细胞修复材料。植入10周后四组均可见再生神经, 但HE染色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神经干明显较对照组粗;透射电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再生轴突数量显著增多, 髓鞘显著增厚, G-ratio显示髓鞘化程度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再生神经中标记轴突的NF200和标记雪旺细胞的S100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且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N、HGF、VEGF和GDNF呈现高表达。结论 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明显促进神经缺损组织学的重建, 可用于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 树鼩HGF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2016, 26(5):10-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2

      摘要 (2012) HTML (0) PDF 1.09 M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获取树鼩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 以树鼩肝组织总RNA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拼接获得树鼩肝细胞生长因子全长编码序列,进而通过DNAMAN,Pymo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树鼩HGF分子结构在进化中相对保守,树鼩HGF整体结构与人相似。但树鼩HGFαNK1区域相比人HGF多出一个α螺旋,并且有两个更长的β折叠片,另外,树鼩在该区域存在一个很强的表面正电荷区域。这些差异可能会对树鼩HGF与其受体的作用方式产生影响。结论 本实验为明确树鼩HGF与其受体的作用方式和树鼩HGF的合成与制备奠定了基础。

    • Slit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2016, 26(5):19-2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3

      摘要 (2191) HTML (0) PDF 788.27 K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Slit2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LDLR-/-小鼠和LDLR-/-;Slit2-Tg小鼠,各6只,高脂喂养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TC,TG,LDL-C,HDL-C的水平,取肝脏组织做切片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提取肝组织RNA用QPCR分析LDLR-/-小鼠和LDLR-/-;Slit2-Tg小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LDLR-/-;Slit2-Tg小鼠血清中LDL-C水平明显低于LDLR-/-小鼠;与LDLR-/-小鼠相比, LDLR-/-;Slit2-Tg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肝损伤明显减轻, 且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Slit2蛋白减轻了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

    • 骆驼奶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PPAR-γ、TNF-α mRNA的影响

      2016, 26(5):25-3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4

      摘要 (2152) HTML (0) PDF 696.29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骆驼奶(CM)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PPARγ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骆驼奶低剂量(CM-L)组(3.5 mg/kg·d)、骆驼奶高剂量(CM-H)组(10 mg/kg·d),每周测定体重和血糖,第4周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给药4周后断头处死,测定血脂(TC、TG、HDL-C、LDL-C)、胰岛素水平,检测脂肪组织PPARγ和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 < 0.01),空腹血糖、糖耐量0、30、60、120 min血糖,以及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增高(P < 0.01),HDL-C含量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CM可缓解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降低高血糖,CM-H组在给药第4周达到显著降糖效果,并显著降低糖耐量30 min血糖(P < 0.05)。CM有降低糖尿病大鼠TC、TG、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胰岛素趋势,其中CM-H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G、LDL-C含量(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 mRNA显著下调(P < 0.05),TNF-α mRNA显著上调(P < 0.01),CM使糖尿病大鼠的PPARγ mRNA升高,其中,CM-H组差异显著(P < 0.05),CM可降低其TNF-α mRNA表达量。结论 CM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改善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血脂紊乱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TNF-α表达有关。

    • 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6, 26(5):31-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5

      摘要 (2048) HTML (0) PDF 1.29 M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00 μg/L)和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2.5, 5, 10 mg/L),每组10只。釆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停灌30 min,再灌45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杨梅苷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心肌三酶LDH、CK、AST的水平,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冠脉流出液中LDH、CK、AST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中SOD、CAT的活性增加且MDA的产生减少,不同程度地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杨梅苷能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同时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 杨梅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路缓解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 Fkbp5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与大脑海马区RNA表达谱系的分析比较

      2016, 26(5):40-4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6

      摘要 (2579) HTML (0) PDF 832.62 K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野生型小鼠(WT)与Fkbp51基因敲除(KO)小鼠肝脏、海马RNA表达谱系之间的差异,研究Fkbp51基因在代谢通路和神经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Fkbp51KO与WT小鼠的肝脏与海马mRNA进行表达谱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RB-ArrayTools进行分析,筛选出小鼠肝脏与海马的差异基因,然后分别利用在线工具DAVID对差异基因进行GO本体分析,STRING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并利用Genecard对基因进行注释。结果 (1)Fkbp51的缺失,在肝脏中造成类固醇生物合成及代谢、脂类物质代谢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2)在海马中造成机械刺激探测、学习或记忆、突触传递的调节、PPAR信号通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3)在肝脏与海马中,Fkbp51的缺失同时造成了11个基因的共差异表达,这11个基因的蛋白网络互作图显示:HMGCS2与INSIG1及相关蛋白形成网络,而USP2与PER、CRY、DBP等相关蛋白形成另一个网络。这两个网络既参与代谢也参与神经调节。结论 Fkbp51在代谢与神经中的作用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

    • 两种小型猪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比较

      2016, 26(5):49-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7

      摘要 (1823) HTML (0) PDF 661.26 K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小型猪作为代谢综合征模型动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巴马小型猪和西藏小型猪,测量体重、体尺以及与代谢综合征有关指标-血脂、血糖、自由基水平,在不同种和性别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西藏小型猪比较,巴马小型猪体重大,体长度短,颈围大,腹围大,肥胖指数高,而且差异在雌性巴马小型猪中更加显著。TC、HDL-C、LDL-C、TC水平在雌性小型猪高于雄性小型猪。GLU水平在巴马小型猪高于西藏小型猪,并与雌性西藏小型猪的差异显著,而FRA和HbAlc水平在西藏小型猪高于巴马小型猪,Insulin水平在雌性巴马小型猪和雄性西藏小型猪中分别高于雄性巴马小型猪和雌性西藏小型猪。MDA水平在雌性巴马小型猪中显著高于雄性巴马小型猪和西藏小型猪,SOD和GSH-Px水平在巴马小型猪中高于西藏小型猪。结论 通过体重、体尺、血脂、血糖和自由基水平等正常生理指标的分析,巴马小型猪倾向于肥胖;两种小型猪血脂雌性高于雄性;巴马小型猪空腹血糖高于西藏小型猪,但巴马小型猪的血糖控制能力优于西藏小型猪;巴马小型猪抗氧化能力优于西藏小型猪。总之,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中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不同种、不同性别的小型猪并以具体造模实践来加以验证。

    • 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2016, 26(5):53-5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8

      摘要 (1999) HTML (0) PDF 755.96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 用改良的双套管法行100 对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行套管吻合,而肝上上腔静脉采用缝合法,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 在手术成熟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4.56±5.12 min,修肝及安置套管时间为15.43±2.75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8.37±8.54 min,其中无肝期为23.66±4.47 min。手术成功率为86.67 %(术后存活6 h以上)。结论 改良的双套管法成功建立了长爪沙鼠肝移植模型,通过手术技巧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爪沙鼠存活时间。

    • 蜂巢结合针刺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6, 26(5):58-6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09

      摘要 (2342) HTML (0) PDF 983.32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蜂巢结合针刺对A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给予蜂巢结合针刺治疗10d后,以行为学观察评分、血清中组胺、IgE、IFN-γ、IL-4含量、鼻腔分泌物量、鼻粘膜中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数以及胸腺和脾脏系数为考察指标,同时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为阳性对照,全面考察蜂巢结合针刺对A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蜂巢结合针刺治疗后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血清中组胺、IgE、IL-4含量、鼻腔分泌物量、鼻粘膜中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血清中IFN-γ含量增多;胸腺系数升高,脾脏系数明显降低。结论 蜂巢结合针刺对AR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糖尿病ZDF大鼠早期微血管并发症的 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2016, 26(5):63-7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10

      摘要 (2014) HTML (0) PDF 1.09 M (1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ZDF大鼠早期微血管并发症的生化指标及病理变化。方法 取6只7~8周龄的雄性ZDF大鼠适应性饲养3 d后,开始饲喂Purina#5008饲料,另取8只同周龄的雄性ZL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在12、14、16周龄时检测血糖(GLU)、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16周龄时处死,并对眼球、肾、心、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ZDF大鼠GLU、CHOL、TG、HDL-C、LDL-C、hsCRP水平逐渐升高。16周龄时,ZDF大鼠RBP、mALB、TRF含量显著高于ZL大鼠(P<0.01)。肾小球、视网膜、心肌、脑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肾小球部分血管基膜增厚,视网膜内皮细胞增多,血管壁增厚,心脏出现少量心肌纤维化,海马区神经元异常。结论 ZDF大鼠在16周龄时出现T2DM早期微血管并发症,其中T2DM早期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变较为突出,脑神经元轻微病变。

    • 小鼠游泳耐力实验系统的建立与 红景天抗疲劳作用的验证

      2016, 26(5):71-7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11

      摘要 (2019) HTML (0) PDF 744.98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游泳耐力实验系统,挖掘评价小鼠游泳耐力的新指标,并用此系统验证红景天对小鼠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计算机视频采集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应用于小鼠游泳耐力实验中,实时获取小鼠游泳信息,提取包括力竭时间、首次下沉时间、下沉总时间、首次连续下沉时间在内的多个耐力评价指标,客观精确地在线分析小鼠耐力数据;利用正常小鼠、红景天给药小鼠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计算机记录数据与人工记录数据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系统稳定可靠。首次连续下沉时间与力竭时间的相关性系数r=0.974,其他新指标与力竭时间的相关性系数r<0.9。红景天给药组较空白组,首次下沉时间和首次连续下沉时间显著性增加。结论 该系统用于评价小鼠游泳耐力的指标客观、精确、灵敏,实现了视频采集、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统计输出一体化,寻找到了与力竭时间高度相关的新指标-首次连续下沉时间。全套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为抗疲劳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实验系统。

    • 除虫脲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2016, 26(5):77-80,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12

      摘要 (1959) HTML (0) PDF 1.34 M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研究除虫脲对大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基础上,初步探讨染毒后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用含0、25、500、10000 mg/kg 除虫脲的饲料连续喂饲染毒3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临床表现、摄食量、体重,实验结束时测定相关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期间,各剂量组雌、雄鼠进食、活动、饮水基本正常,未见明显中毒表现。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红细胞压积(HCT)降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并且雄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剂量组大鼠脾脏重量和脏器系数均增高,雌鼠肝脏重量和脏器系数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全部动物及中剂量组部分动物脾脏明显肿大,质地较硬,颜色较深。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其脾脏红髓髓窦高度扩张并充满大量红细胞,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明显。结论 除虫脲对大鼠血液系统有明显损害,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脾脏肿大、机体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表现。

    • 乌灵菌粉贯叶连翘复方制剂干预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模型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2016, 26(5):81-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13

      摘要 (1929) HTML (0) PDF 789.64 K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乌灵菌粉贯叶连翘复方制剂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氟西汀组、乌灵菌粉贯叶连翘复方制剂(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8 d,实验结束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糖水消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监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浓度,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海马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4周后,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及总路程减少(P < 0.05);血液指标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ACTH、CORT、CRH含量明显升高,海马组织单胺神经递质5-HT、NE和DA的含量明显降低(P < 0.05)。与模型组相比,乌灵菌粉贯叶连翘复方制剂490 mg/kg,245 mg/kg剂量组可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嗜度,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及总路程(P < 0.05,P < 0.01)。还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ACTH、CORT、CRH含量,升高海马组织5-HT,NE和DA的含量(P <0.05)。结论 乌灵菌粉贯叶连翘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组织中5-HT、DA、NE的含量,改善应激刺激导致的HPA轴功能紊乱状态有关。

    • 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对牛颈静脉血管的影响

      2016, 26(5):87-92,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05.014

      摘要 (2221) HTML (0) PDF 1.88 M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丹宁酸固定后续处理对改善丹宁酸交联牛颈静脉贮存液稳定性,和对血管热稳定性、抗钙化能力、生物力学性能及纤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新鲜牛颈静脉分别经戊二醛固定(戊二醛组)、丹宁酸交联(丹宁酸组)及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实验组),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测定钙含量、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所有指标均优于戊二醛组(P<0.05);与丹宁酸组比较,实验组的贮存液颜色不再变化,热皱缩温度有所降低,21 d钙含量略升、60 d钙含量略低(P<0.01),两组材料力学强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均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 丹宁酸交联后处理可提高贮存液的稳定性,使牛颈静脉血管的柔软性有所恢复,同时保持了血管抗钙化能力、组织强度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