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1-40侧脑室注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树鼩模型的核磁共振成像特征

      2016, 26(4):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1

      摘要 (1788) HTML (0) PDF 894.59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树鼩大脑影像学特征。方法 在脑立体定位仪上侧脑室注射Aβ1-40建立AD动物模型。经视觉-空间行为学检测确定模型成功后,用MRI作脑冠状面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结果 模型组模型组参考记忆错误(3周, 4周)和工作记忆错误(2周, 3周, 4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完成任务的时间(2周, 3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3周起模型组树鼩单侧或双侧海马减小,相应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增大。12周时模型组树鼩双侧颞角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显示,模型组树鼩海马双侧表观弥散系数(ACD)大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胼胝体纤维束缺失严重。结论 侧脑室注射Aβ1-40可引起树鼩学习记忆障碍。MRI能显示AD树鼩脑部的特征性改变,颞角宽度、海马ADC值、胼胝体纤维受损对痴呆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6, 26(4):7-13,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2

      摘要 (1993) HTML (0) PDF 1.32 M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肾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6, 26(4):14-17,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3

      摘要 (2070) HTML (0) PDF 913.45 K (1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肾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组)、脓毒血症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0只。Dex组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之后泵注Dex 7 μg/kg,15 min后调整剂量为5 μg/kg·h,持续泵注30 min;模型组按同样方法给予LPS后泵注生理盐水;C组始终采用上述方法给予生理盐水。24 h后取血液分离血浆,多功能生化仪检测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模型组损伤较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球肾炎表现,而Dex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细胞异常较少,与模型组相比,损伤减轻。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各组血浆中Scr、BUN、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ex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脓毒血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紧密连接蛋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Raf-1基因重组腺病毒siRNA载体构建及其对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2016, 26(4):18-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4

      摘要 (1984) HTML (0) PDF 932.74 K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特异性抑制大鼠Ra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将其体外转导大鼠心肌细胞中进行功能鉴定。方法 合成针对大鼠Raf-1的靶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经退火形成的DNA双链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获得pAdTrack-siRaf-1质粒,PmeI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pAdEasy-1骨架质粒进行同源重组获得pAd-siRaf-1质粒,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获得pAd-siRaf-1腺病毒颗粒,继而感染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对Raf-1、NF-κB基因的抑制效率,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3H-亮氨酸([3H]-leu)掺入率,用HJ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表面积。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制备的病毒感染效率高,携带Raf-1的病毒颗粒能够在蛋白水平有效抑制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Raf-1的表达、细胞表面积及[3H]-leu的增加并下调Raf-1、NF-κB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pAd-siRaf-1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重组腺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能有效抑制Raf-1、NF-κB表达,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 恒河猴幼猴出生后生长发育参数背景数据及其行为学特征

      2016, 26(4):24-3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5

      摘要 (2540) HTML (0) PDF 1.33 M (2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恒河猴幼猴出生后12个月的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神经行为学特征,建立生长发育参数背景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单笼条件下出生的、遗传背景清晰、出生天数明确的18只(雄性11只,雌性7只)恒河猴幼猴,于出生后第1天至360天每月进行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前肢长、后肢长、冠臀长,尾长及肛门生殖器距离等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出生后第28、175和360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检测,出生后第208天进行手指迷路测试。结果 体重呈线性增长,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形态发育指标中除肛门生殖器距离雄性显著大于雌性外(P<0.01),其余指标在各检测点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液学各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生后第175和360天的RBC和HGB显著高于第28天(P<0.05);与出生后第28天相比,血液生化学中TP和BUN水平在出生后第175和360天均显著升高(P<0.01),ALP虽表现为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出生后第28天相比,淋巴细胞亚群中CD4+及CD4+/CD8+比值在出生后第175和360天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比例显著升高(P<0.01);手指迷路测试中,学习期幼猴完成任务2所需测试次数显著多于其他任务,且雌性显著少于雄性(P<0.05),其余任务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记忆期连续2天随机测试雌性幼猴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雄性幼猴(P<0.05)。结论 体重及形态发育指标与出生天数呈线性增长,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中RBC、HGB、LYMPH、TP、BUN、ALP、CD4+、CD8+及CD4+/CD8+等出现了与幼猴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相关的改变,在药物评价中应重点关注,手指迷路测试提示雌性幼猴逆转学习能力及长期记忆优于雄性幼猴。本研究建立了恒河猴幼猴出生后12个月生长发育参数的背景数据及神经行为学特征,为恒河猴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及数据支持。

    • 主动脉弓狭窄致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过程观察

      2016, 26(4):35-40,8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6

      摘要 (1958) HTML (0) PDF 1.19 M (2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主动脉弓狭窄致大鼠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变化。方法 沿胸骨剪断大鼠左侧第二根肋骨开胸,于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行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24只,另取大鼠8只行假手术。假手术组于术后12周,模型组分别在TAC术后4周、8周、12周时进行超声心动、血流动力学检测和N端前脑钠素(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测定,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在TAC术后4周时NT-proBNP显著增加、8周达到峰值(P<0.05)、12周时呈下降趋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模型组TAC术后4周时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率(fraction shortening,FS)显著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显著减小(P<0.05),8周时EF显著升高(P<0.05),12周时EF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LVESV显著增加(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在TAC术后左室最大收缩速率(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maximal rate of rise, dp/dtmax)降低、左室最大舒张速率(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maximal rate of fall,﹣dp/dtmax)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TAC术后4周时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8周时心肌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12周时心肌细胞凋亡、胶原纤维沉积。结论 主动脉弓狭窄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在TAC术后4周时心肌出现代偿性肥厚,8周时心肌出现失代偿的初期反应,12周时出现心肌纤维化,形成不可逆的心力衰竭。

    • CEMx174细胞中SAMHD1蛋白表达与SIVmac239病毒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6, 26(4):41-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7

      摘要 (2392) HTML (0) PDF 829.21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SIV在感染CEMx174细胞过程中,SAMHD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病毒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IVmac239病毒感染CEMx174细胞后,每天收集上清和细胞,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SAMH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SAMHD1蛋白与SIVmac239 P2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EMx174细胞感染SIVmac239后,细胞中的SAMHD1 mRNA基于内参基因GAPDH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前3 d分别增加了14%,16%,42%,随后开始迅速增加,第4天达到了200%,第6天更是达到了890%;细胞中SAMHD1蛋白的表达量在感染后第1、2天时变化不大,随后逐渐降低,到第5、6天时,几乎检测不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CEMx174细胞感染SIVmac239后,SAMHD1基因表达上调,与上清中病毒载量水平正相关,细胞内SAMHD1蛋白水平与SIVmac239 P27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

      2016, 26(4):46-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8

      摘要 (2211) HTML (0) PDF 839.68 K (1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发展,以更加简便稳定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评估,为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VCaP、DU145、PC-3、PC-3M-2B4和PC-3M-IE8五株人前列腺癌细胞,选用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和醋酸阿比特龙三种前列腺癌治疗药物,分别梯度浓度给药,利用RTCA检测给药前后的细胞生长情况,确定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 多西他赛对VCaP、DU145、PC-3、PC-3M-2B4、PC-3M-IE8五种细胞系24 h的IC50分别为8.81 nmol/L、11.61 nmol/L、1.78 nmol/L、1.44 nmol/L、8.69 nmol/L。卡巴他赛24 h的IC50依次为3.73 nmol/L、3.96 nmol/L、10.41 nmol/L、5.43 nmol/L、7.37 nmol/L。醋酸阿比特龙24 h的IC50依次为8.34 μmol/L、8.60 μmol/L、24.20 μmol/L、8.59 μmol/L、13.21 μmol/L。结论 PC-3M-2B4及DU145、VCaP及PC-3可作为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及醋酸阿比特龙的对照,建立体外筛选药物的细胞模型,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狨猴P53基因沉默

      2016, 26(4):53-5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09

      摘要 (1954) HTML (0) PDF 909.69 K (1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绒猴p53基因表达。方法 对狨猴p53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靶序列设计shRNA干扰序列,构建在腺相关病毒载体上,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在细胞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53mRNA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优选shRNA干扰序列,包装含shRNA干扰序列的8型腺相关病毒,静脉注射感染狨猴;手术取少量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胞水平研究发现2个有效RNA干扰靶点,mRNA干扰效率分别为(82.7±8.1)%和(80.7±7.5)%(P<0.05);蛋白表达下调(77.3±11.5)%和(73.7±10.7)%(P<0.05);2只绒猴感染病毒后,经活体荧光成像分析可见病毒在肝脏、睾丸、颈部等位置分布,狨猴肝脏P53蛋白经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实现绒猴P53基因表达下调,但整体动物水平狨猴肝脏P53蛋白表达未发现明显变化;今后需在感染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

    • 线粒体DNA D-loop区多态性与肝癌预后的研究

      2016, 26(4):58-6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0

      摘要 (2046) HTML (0) PDF 654.11 K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测序,了解其多态性及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肝癌发病机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49个乙型肝炎后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液中的线粒体DNA,用测序法测定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序列,了解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变异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发病率及2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肝癌病mtDNA突变情况与肝癌预后无明确相关,而1个SNP位点(核苷酸150 C/T)与肝癌的生存期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经COX回归分析,发现150位点为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50C的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150T的生存期(相对危险度,0.246;95%CI,0.070-0.861; P=0.028)。结论 通过分析在线粒体DNA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筛别预后不良的肝癌患者。

    • >技术方法
    • 改良的乳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2016, 26(4):62-6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1

      摘要 (2397) HTML (0) PDF 1.13 M (3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而快速的乳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用多聚赖氨酸预包被处理培养皿,采用两步法(0.25%胰酶4℃过夜,0.5 mg/mL-1.0 mg/mL II型胶原酶+5 mg/mL白蛋白的胶原消化液37℃短时多次消化),通过差速贴壁70 min +5-溴脱氧尿嘧啶的使用来纯化心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α-actinin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心肌细胞并计算纯度。结果 心肌细胞形态良好,自发搏动,细胞成活率可达到98%,纯度可达到95%。结论 本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纯度高,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 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方法与观察

      2016, 26(4):68-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2

      摘要 (2379) HTML (0) PDF 724.71 K (1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泻是猕猴常见肠道症状,相关肠道病变资料多源于猕猴尸检,尚无成功肠镜检查报告。本文旨在建立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方法及获得猕猴全结肠内镜图像。8只猕猴无>2月的慢性腹泻史,管喂芒硝后,结肠清洁度符合内镜观察需求。采用电子消化内镜对猕猴全结肠进行观察,操作时间约10~20 min/只。4只动物结肠无明显异常病变,仅部分结构与人类有轻微差异。在4只<1 d轻泻的猕猴中,内镜观察到结肠小片糜烂及溃疡,其中1只存在明显狭窄。术中及术后1周均无动物死亡。本文建立的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安全有效,对及时诊治猕猴结肠炎、评估药物干预疗效及提供优质实验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 小型猪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探讨

      2016, 26(4):72-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3

      摘要 (2160) HTML (0) PDF 736.93 K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美国Cook公司LABS 200肝内穿刺活检针套装行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TJLB)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影像学技术对5只小型猪行TJLB活检术,在术中密切观察穿刺路径,并进行肝脏组织活检样本的采集。结果 5只小型猪行TJLB术均成功地采集了肝脏组织的活检样本,且无相关并发症,均取得足够多的肝组织,可以进行相关病理学的分析。结论 采用Cook公司LABS 200肝内穿刺活检针套装在小型猪上行TJLB术安全可行,为临床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2016, 26(4):75-78,8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4

      摘要 (2466) HTML (0) PDF 802.49 K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改良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剔净后剪成碎块,用灭菌滤纸吸掉组织上附着的水分,碎片接种于培养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用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力较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波形蛋白。结论 改良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兔成纤样维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满足实验要求。

    • >综述与专论
    •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6, 26(4):79-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5

      摘要 (2544) HTML (0) PDF 639.24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症反应和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青壮年高发、致残率高等特点,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MS发病时CNS固有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向促炎态M1型极化,导致体内小胶质细胞M1/M2比率失衡,形成CNS促炎态的微环境,损害神经组织。受损神经组织进一步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构成恶性循环,最终加重病情。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失衡是启动MS的关键病因,为此,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小胶质细胞在MS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阐明MS发病机制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借鉴。

    • >继续教育
    • 基于从业人员培训的实验动物教学改革

      2016, 26(4):83-8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6.04.016

      摘要 (1800) HTML (0) PDF 690.88 K (1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到实验动物教学改革中。通过调整培训内容,完善授课方式和典型动物模型范例的应用实现培训模式的转变;采取基础理论加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式,增强学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和跟踪调查四个方面实现对对培训教学质量的过程评估,从而建立了基于从业人员培训的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

    • >标准专栏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要求

      2016, 26(4):86-90.

      摘要 (1341) HTML (0) PDF 612.97 K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