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尾吊小鼠感染空间诱变大肠杆菌炎症反应增强

      2016, 26(3):1-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1

      摘要 (2381) HTML (0) PDF 2.25 M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模拟失重小鼠后炎症反应变化。方法 将40只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对照染菌、尾吊及尾吊染菌组,采用ELISA和RT-q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浆和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血浆炎症因子ELISA及肠道组织炎症因子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均升高,且尾吊染菌组最为显著(P < 0.01或P < 0.001);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肠粘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尾吊染菌组最为严重。结论 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小鼠后可显著升高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导致更严重的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提示尾吊模拟失重后感染空间诱变大肠杆菌可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

    • 人工诱导树鼩乳腺肿瘤的病理分析

      2016, 26(3):6-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2

      摘要 (2477) HTML (0) PDF 4.92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树鼩乳腺肿瘤模型。方法 用DMBA联合人工合成孕激素MPA的方法,挑选45只雌性树鼩,随机分为3组。(1)DMBA 组:连续3次进行DMBA(20 mg/次)灌胃处理,每周1 次;(2)DMBA+MPA组:每3周1次,连续3 次 DMBA灌胃处理之后,于树鼩背部左侧皮下第1次植入MPA 缓释片剂(150 mg/片,90 d缓释),间隔3 个月,第2次植入MPA片;(3)正常对照组:使用花生油进行灌胃处理,每3周1次,连续3次。实验处理后,每周定期观察肿瘤发生情况,共观察45周。采用HE染色对诱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鉴定。结果 DMBA能单独诱导树鼩特异的产生乳腺肿瘤,诱发率为12%;联合MPA皮下植入可以把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提高到50%;而对照组没有观察到乳腺肿瘤的发生。诱导的肿瘤主要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程度低,仅有一例为恶性程度高的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所诱导的树鼩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浸润性导管癌均为人类共有的肿瘤病理类型。诱发肿瘤形态与自发肿瘤相似。

    • 慢阻肺大鼠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因子的表达变化及CCL20抗体的干预作用

      2016, 26(3):11-14,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3

      摘要 (1945) HTML (0) PDF 9.41 M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树突状细胞表面因子OX62、CD83在慢阻肺大鼠肺部的表达变化,并探讨CCL20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0只)、慢阻肺模型组(10只)、CCL20单抗组(10只),用气道内注入脂多糖(共2次)联合烟雾刺激(约28 d)的方法诱导慢阻肺模型。在实验初始对单抗组大鼠以CCL20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一次。在第29天取大鼠的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部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因子OX62、CD83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符合气道炎症和肺气肿的表现,CCL20单抗组大鼠肺部病理表现比慢阻肺组明显减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OX62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 < 0.05),而在CCL20单抗组低于慢阻肺组(P < 0.05)。慢阻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CD83的表达比对照组少(P < 0.05),而在慢阻肺组与CCL20单抗组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差异(P > 0.05)。结论 慢阻肺的发病可能与肺部OX62的表达增多及CD83的表达减少有关,使用CCL20单抗能部分地抑制这一效应。

    • 高脂饮食结合STZ诱导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6, 26(3):15-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4

      摘要 (2170) HTML (0) PDF 680.77 K (2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可靠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相似的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将60只SPF级5周龄KM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雌雄1:1合笼,在雌鼠阴道看到阴道栓定位妊娠第一天。妊娠成功后,按30 mg/kg间隔24 h腹腔注射,共注射3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0.1 mol/L, pH=4.2)。于造模成功后的第3、7、14及19天记录小鼠的随机血糖,体重,以及24 h的饮水量和摄食量。ELISA检测血清中INS、ADP、LEP和CRP因子的浓度。结果 孕鼠在造模成功后出现明显饮水量、摄食量、尿量增多症状,饮水量、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1),造模组血糖>11.1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GDM组INS(1.50±0.25)Mu/L,ADP(0.65±0.13)μg/L,LEP(1.60±0.12)μg/L,CRP(37.54±4.70)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 0.01)。产后,小鼠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多次诱导的方法能够建立的GDM模型且符合人类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特征。

    • 大肠埃希菌致兔慢性输卵管炎症模型的建立

      2016, 26(3):19-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5

      摘要 (2620) HTML (0) PDF 4.67 M (2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大肠埃希菌建立新西兰兔输卵管慢性炎症模型。方法 制备3×109/mL的混合菌液(大肠埃希菌:金葡菌:链球菌按2:1:1体积混合)和3×108/mL大肠埃希菌混悬液。18只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三组,其中正常组2只、混合菌液实验组8只、大肠埃希菌液实验组8只。通过经阴道宫腔插管灌注术分别将混合菌液和大肠埃希菌液注入两组实验兔体内。于菌液宫腔灌注术后第5、10、15、20天观察大体标本及光镜下输卵管炎症形成情况。结果 混合菌液组和大肠埃希菌液组兔均于灌注术第15天呈慢性输卵管炎症改变。结论 两种建模方法均具有接近人体感染途径、成模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是建立输卵管慢性炎症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

    • 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6, 26(3):24-2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6

      摘要 (2121) HTML (0) PDF 877.57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患侧皮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每组5只。造模后3 h按照30, 90, 270 mg/kg剂量每天一次灌胃给予莫诺苷。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患侧皮层HGF及vWF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7 d后,免疫印迹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H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同模型组相比,莫诺苷给药组(30 mg/kg、90 mg/kg、270 mg/kg)H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P < 0.01,P < 0.001)。免疫荧光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vWF表达显著升高(P < 0.001);同模型组相比,莫诺苷中、大剂量组(90 mg/kg、270 mg/kg)vWF表达显著升高(P < 0.01,P < 0.001)。结论 莫诺苷可以上调HGF及vWF在脑内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

    • 长爪沙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016, 26(3):29-3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7

      摘要 (2150) HTML (0) PDF 8.02 M (2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长爪沙鼠稳定、经济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深入探讨长爪沙鼠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取成年雄性长爪沙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及DNA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长爪沙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α-SMA,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结果 肝星状细胞得率为0.5~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原代培养3 d α-SMA阳性细胞达75% 以上,传代培养后,α-SMA,Desmin阳性达100%。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长爪沙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 细辛脑注射制剂异常毒性检查标准研究

      2016, 26(3):35-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8

      摘要 (2618) HTML (0) PDF 1.82 M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细辛脑注射制剂静脉给药的小鼠LD50值,同时起草本品异常毒性检查标准。方法 采用加权回归机率单位法(Bliss法)对小鼠静脉给药测定LD50值,同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确定异常毒性检查限值,起草异常毒性标准。结果 测定细辛脑注射制剂的小鼠LD50为51.9-153.1 mg/kg,为标准中拟增加异常毒性检查项,异常毒性检查项的限值建议定为 15 mg/kg,按此限值检查结果符合规定。结论 细辛脑注射制剂毒性较大,各企业生产工艺不同毒性也差异较大,为减少本品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在其质量标准中增加异常毒性检查项。

    • 尼古丁抑制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

      2016, 26(3):40-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09

      摘要 (2534) HTML (0) PDF 6.10 M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尼古丁抑制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并用10-8,10-7,10-6,10-5 mol/L尼古丁处理细胞48 h,随后实验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皆用4 μM MIA处理24 h,并给予尼古丁。MT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细胞术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激活状况及下游靶分子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10-7,10-6 mol/L尼古丁显著促进大鼠软骨细胞活力(P < 0.05),10-5 mol/L尼古丁显著降低大鼠软骨细胞活力(P < 0.05),10-8 mol/L尼古丁对大鼠软骨细胞活力无影响(P > 0.05)。10-8,10-7,10-6 mol/L尼古丁能剂量依赖性的提高MIA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活力,并抑制MIA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Caspase 3活性(P < 0.05);10-7,10-6 mol/L尼古丁能提高PI3K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并下调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P < 0.05)。结论 一定剂量尼古丁能显著的抑制MIA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肺腺癌A 549绿色荧光裸鼠模型中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初探

      2016, 26(3):46-5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0

      摘要 (2196) HTML (0) PDF 11.10 M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绿色荧光裸小鼠皮下接种肺腺癌A 549模型,研究肺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方法 建立肺腺癌A 549皮下接种GFP裸小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CD 31染色,标记肿瘤血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摄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血管中内皮细胞内GFP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GFP蛋白和CD 31蛋白可共表达于部分间质血管;部分血管表达CD 31蛋白而不表达GFP蛋白。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肿瘤组织中部分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质表达GFP蛋白。结论 组成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部分来源于裸鼠体内,部分来源于肿瘤细胞。

    • Nrf2抗氧化通路在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2016, 26(3):52-5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1

      摘要 (2325) HTML (0) PDF 5.40 M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Nrf2氧化损伤通路在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CCl4 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载体进行转基因大鼠雄原核显微注射,获得了目的基因Nrf2-tk整合与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大鼠,作为CCl4+Nrf2整合组。溶剂对照组静脉给予1%聚山梨酯-80,共4 d,CCl4组和Nrf2-tk整合组静脉给予1%聚山梨酯-80,共4 d,第4天给予1%聚山梨酯-80 30 min后,静脉给予7.5 mg/kg CCl4,24 h 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AST、ALT和LDH的水平,分别测定肝脏组织中MDA、GSH、GSSG的含量,并计算GSH/GSSG 比值。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和溶剂对照组相比,CCl4组大鼠的血清AST,ALT 和LDH 的水平明显升高(P < 0.05),Nrf2-tk转基因组大鼠的AST,ALT 和 LDH 的水平亦有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脏的MDA 含量以及 GSH/GSSG 比值显示Nrf2-tk整合组可以有效降低CCl4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谷胱甘肽的消耗,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和CCl4组相比,Nrf2-tk整合组明显减轻了CCl4造成的损伤。结论 Nrf2抗氧化损伤通路在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立普妥对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及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6, 26(3):58-6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2

      摘要 (2181) HTML (0) PDF 5.84 M (2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立普妥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凋亡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33.3 mol/L葡萄糖),立普妥组(33.3 mol/L葡萄糖+0.1,1,10 μmol/L);MTT法检测各组HUVEC活力;倒置显微镜拍照检测各组HUVEC 形态;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法检测各组HUVEC凋亡;Gries法检测各组HUVEC上清NO含量;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激活状况及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中HUVEC皱缩,变圆变亮,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显著提高,NO含量及eNOS、PI3K表达量及AKT磷酸化程度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5);与模型组比较,1,10 μmol/L立普妥组中HUVEC形态恢复,细胞活力上升,PI3K表达量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5);0.1,1,10 μmol/L立普妥组HUVEC凋亡程度下降,NO含量、eNOS表达量提高,AKT磷酸化水平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立普妥可抵抗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是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实现的。

    • 灵芝酸A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2016, 26(3):64-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3

      摘要 (2431) HTML (0) PDF 6.02 M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灵芝酸A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凋亡、侵袭及KDR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灵芝酸A,以人胶质瘤细胞细胞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培养液所含灵芝酸A的不同浓度,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细PBS)、灵芝酸A低浓度组(0.1 mmol/L)和高浓度组(0.5 mmol/L)。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KDR基因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的凋亡,细胞侵袭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灵芝酸A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较空白对照组的KDR 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下降;灵芝酸A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降低G1期细胞比例,S期和G2/M期比例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1),增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 < 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细胞相比促进凋亡和抑制KDR表达的作用更明显(P < 0.05)。结论 灵芝酸A可诱导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并能抑制Kdr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 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的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2016, 26(3):70-74,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4

      摘要 (2027) HTML (0) PDF 3.24 M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 采用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设 190、380、750 mg/m3等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0.03%吐温-80溶液),另设1个空白对照和1个附加组(750 mg/m3)。采用动式(口鼻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1次,持续4 h,每周染毒5 d,直至28 d,附加组动物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14 d。试验结束后,分别对动物作血液常规、生化、体重及脏器系数等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750 mg/m3剂量组雌雄大鼠在染毒后期出现被毛蓬松、呆滞、流涎、震颤等中毒反应。750 mg/m3剂量组雌鼠食物利用率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P < 0.01),肝脏器系数(脏体比)升高(P < 0.05),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大鼠肝细胞混浊肿胀现象;750 mg/m3剂量组雄鼠染毒第4周的体重下降,血清尿素氮(BUN)和ALT水平升高(P < 0.01),总胆固醇(CHOL)水平下降(P < 0.05)。结论 伊维菌素原药对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雌、雄性均为380 mg/m3 (4 h/d)。

    • >技术方法
    • H-1细小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6, 26(3):75-8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5

      摘要 (2469) HTML (0) PDF 3.40 M (1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H-1细小病毒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培养大鼠H-1细小病毒,制备包被抗原,采用纯化后抗原建立该病毒的ELISA检测方法;将建立的方法与国外同类试剂盒进行比对,考察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应用该方法对35份大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出稀释1280倍的阳性血清;与犬细小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和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大鼠细小KRV病毒有交叉反应;对35份大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结果一致。结论 所建立的H-1细小病毒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种属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大鼠血清中H-1细小病毒抗体检测。

    • 提高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建模成功率的新方法

      2016, 26(3):81-8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6

      摘要 (2296) HTML (0) PDF 3.13 M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64只性成熟、未孕、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于动情期在腹膜、皮下利用"刀划法"行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后4周比较两移植部位建模情况。结果 大鼠动情期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总体成功率为93.3%,其中腹膜移植成功率为51.7%,皮下移植成功率为8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部位异位病灶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刀划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较高,皮下移植比腹膜移植成功率高。

    • 微核试验的改进

      2016, 26(3):86-8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7

      摘要 (2335) HTML (0) PDF 650.50 K (2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传统的骨髓采集方法与改良的方法进行比较,明确两种方法在细胞数量、组织污染情况和涂片染色背景的差异,为以后微核试验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处死小鼠的胸骨取出,一部分,使用传统的骨髓采集方法,将小鼠的骨髓挤压于含胎牛血清的载玻片上,常规涂片;另一部分,用1 mL注射器抽取胎牛血清100 μL刺入胸骨中,将骨髓冲出,涂环形薄片。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实验要求,但是改良骨髓采集法,采集的细胞数量更多,组织污染细胞少,制片背景更加清晰。结论 与传统的骨髓采集方法相比较,改良的骨髓采集法更具优势,使微核试验的细胞计数简易。

    • >教育与科普
    • “我们”的福音——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法规与标准

      2016, 26(3):89-9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6.03.018

      摘要 (2284) HTML (0) PDF 615.56 K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