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孙舒然 , 朱万龙 , 陈金龙 , 曹能 , 高文荣 , 左木林 , 叶芳艳 , 付家豪 , 杨涛 , 王政昆
2015, 25(11):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1
摘要:目的 探讨冷驯化不同时期中缅树鼩脂肪细胞形态变化,为冷驯化是否可以诱导白色脂肪组织中米色脂肪细胞(beige adipocytes)的产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切片进行对比。结果 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白色脂肪细胞和褐色脂肪细胞形态都明显变小,且褐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表达增加,同时腹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可能已发生褐变,产生一些具有UCP1表达的浅褐色脂肪细胞,即米色脂肪细胞。结论 不同染色切片不仅能够清晰观察到脂肪细胞的形态改变,还能从抗体阳性颜色中观察出UCP1表达变化,为中缅树鼩脂肪组织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
2015, 25(11):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2
摘要:目的 对树鼩体内的鞭毛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基因分析鉴定。方法 取树鼩回盲部内容物和粪便经过滤离心处理直接涂片和碘液染色镜检,传统方法提取虫体总DNA,PCR扩增该鞭毛虫的18S rRNA,测序后经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5.1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树鼩体内的鞭毛虫为三毛滴虫;测序分析表明树鼩鞭毛虫序列18S rRNA与已报道的胎儿三毛滴虫18S rRNA(AY754332.1)同源性高达99%。结论 树鼩体内可感染胎儿三毛滴虫,研究结果为树鼩的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韩奕诗 , 任桓 , 孙小雪 , 李岩峰 , 孙一丹 , 张月 , 胡品 , 包文雅
2015, 25(11):9-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3
摘要:目的 探讨山羊鼻窦(上颌窦及额窦)黏膜的可承受压强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为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所需大小黏膜,以推拉力计及自制夹具、压具测得可承受压强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确定参数之间的关系,P<0.05被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山羊上颌窦顶黏膜可承受压强为260.08±80.12 Kpa,窦底黏膜为306.90±94.37 Kpa,额窦黏膜为121.72±31.72 Kpa。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窦顶与窦底黏膜可承受压强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顶黏膜较额窦可承受压强大,上颌窦底黏膜较额窦可承受压强大,上颌窦底黏膜较窦顶黏膜可承受压强也大。结论 额窦、上颌窦顶、上颌窦底黏膜可承受压强之间存在差异,且依次增大。
2015, 25(11):13-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4
摘要:目的 调查人工饲养条件下树鼩皮肤真菌携带情况,为实验树鼩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刮取79只树鼩皮肤表皮碎屑,包括野生来源的51只和人工繁殖的F1代28只,采用沙氏青霉素瓶斜面法和沙氏平皿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对长出的每株真菌进行取样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观察真菌形态,用酚氯仿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基因,测序后经BLAST进行核酸同源性比对,进一步鉴定分析。结果 野生来源树鼩有9份样长出真菌,F1代有3份样长出真菌菌落,携带率分别15.69%和10.71%。所有真菌DNA最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后发现为7个种属的真菌,但均无致病性。结论 人工饲养的树鼩种群中皮肤真菌携带率较低,并且随繁殖代次增加而下降,未检测到皮肤病原真菌。
马丽 , 曾贵荣 , 张妙红 , 邓青 , 张丹 , 罗术佳 , 潘善庆 , 姜德建 , 王小青
2015, 25(11):17-2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5
摘要:目的 研究鹌鹑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及脂代谢。方法 采用高脂饲养鹌鹑30 d后,灌胃给予腺嘌呤(50 mg/只),连续7 d,建立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22 d后,取血检测血尿酸、黄嘌呤氧化酶、肌酐(CRE)、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CHO)、黄嘌呤氧化酶(XOD)、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PL)、腺苷脱氢酶(ADA)脂质代谢指标,取关节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对照组动物血尿酸均明显升高(P<0.01),CRE、BUN、TG、LDL、XOD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CHO、LPL、ADA、HDL含量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动物足趾关节明显肿大,周围软组织肿胀。X光显示足趾骨密度减低,部分关节面破坏呈溶骨性破坏。病理学检查可见关节滑膜增生,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肾脏组织肾小管及间质可见尿酸盐结晶,部分小管轻度扩张,肾间质纤维增生,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该模型具有关节肿大、肾脏尿酸盐沉积等肾脏损伤,且伴有脂代谢紊乱,其病理机制与XOD、ADA相关脂代谢酶活性有关。
刘学武 , 王小青 , 赵丞 , 张丹 , 李晓晖 , 姜德建
2015, 25(11):21-2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6
摘要:目的 建立甲醛诱导的兔窦房结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40%甲醛溶液损伤兔窦房结,检测心率、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和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不同损伤方法、损伤程度、损伤持续时间等,并采用阳性药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损伤方法:湿敷法可通过时间及面积大小控制损伤程度;滴注法创伤小,可通过甲醛量来控制损伤程度,但易造成窦房结周围组织损伤;(2)损伤程度和维持时间:心率下降百分率小于基础心率的30%时,模型维持时间小于7 d;下降至基础心率的30%~60%时,模型维持时间可达70 d;下降大于60%基础心率的模型动物死亡率较高;(3)阳性药物的验证:阿托品和心宝丸均增加窦房结损伤模型心率,改善窦房结功能的作用。结论 甲醛湿敷法建立兔窦房结损伤模型较滴注法可靠性更高,损伤程度宜将心率下降百分率控制在基础心率30%至60%之间,模型维持时间长且动物死亡率低。
梁磊 , 马畅 , 刘捷 , 董敏 , 方天 , 胡文娟 , 陈莉 , 贾春梅 , 恽时锋
2015, 25(11):28-3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7
摘要:目的 研究制动导致的福利损伤大鼠肝细胞内NF-κB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170 g SD大鼠,雌雄各半,使用制动的方式造成其福利损伤,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体增重和饲料消耗,而后分别使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内NF-κB p65的mRNA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制动组大鼠的体增重和饲料能耗比均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肝细胞中NF-κB p65的mRNA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大幅提升,同样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制动组雄性大鼠的NF-κB p65的mRNA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对照组大鼠的雄性与雌性之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结论 大鼠福利受损时,肝细胞中NF-κB表达水平大幅提升,提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表明NF-κB参与了大鼠福利损伤过程。
马畅 , 梁磊 , 张旭亮 , 尤金炜 , 刘捷 , 恽时锋
2015, 25(11):32-36,2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8
摘要:目的 探究常规实验操作对动物福利的损伤程度以及音乐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3周龄雄性ICR小鼠,实验操作组分别给予保定(E-r)、灌胃(E-g)、腹腔注射(E-p)和眼眶静脉丛采血(E-o)处理,音乐干预组采取相同处理后给予1h音乐干预(M-r,M-g,M-p,M-o)。连续处理7 d后,测定与福利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生化、生长指标和饲料能效比。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操作四组体增重和饲料能效比均显著降低;E-r组TG、HDL-C、WBC、IL-2、β-EP和脾脏、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CORT、ACTH、EPI显著升高;E-g组的TG、WBC、IL-2和β-EP显著降低,CORT、ACTH和EPI显著升高;E-p组IL-2显著降低,CORT、ACTH和EPI显著升高;E-o组脾脏指数和WBC显著降低,CORT显著升高。②与实验操作组相比,M-r组体增重、饲料能效比、脾脏指数、IL-2显著升高,CHOL、CORT、ACTH和β-EP均显著降低;M-g组WBC显著升高,CORT显著降低;M-p组WBC显著降低;M-o组饲料能效比显著升高。结论 四种常规实验操作均对小鼠的健康福利造成了不同程度损伤,而音乐干预能够改善小鼠的操作应激和福利损伤程度。
2015, 25(11):37-4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09
摘要:目的 测定与比较雌、雄普通级FMMU白化豚鼠血液指标、心率、颈总动脉压及心室压、脏器参数。方法 取250~350 g普通级FMMU白化豚鼠30只,雌雄各半,饲养一周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及血气指标;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动脉压,呼吸支持情况下开胸进行心室压测定;解剖并精确称量各脏器重量。结果 雄性与雌性豚鼠比较:血液指标中,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颈总动脉舒张压、平均压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平均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各主要的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普通级雌雄FMMU白化豚鼠血液生理生化、血气及心血管功能指标存在差异。
李晓娟 , 白云峰 , 王睿林 , 邬顺全 , 侯俊 , 李瑞生
2015, 25(11):42-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0
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化积方(FZHJF)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FZHJF低、中、高剂量组(4.55、13.65、40.95 g/kg)和5-氟尿嘧啶组(0.2 mL/10 g),连续给药12 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同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FZHJF剂量组的瘤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FZHJF的抑瘤率随剂量升高而增加,高剂量组的抑瘤率(49.02%)接近5-FU组(51.51%);肿瘤外观图显示FZHJF从低剂量至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小于模型对照组。FZHJF各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与5-FU组(P<0.05)。结论 FZHJF对H22肝癌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
邵荣学 , 全仁夫 , 张亮 , 谢尚举 , 杨迪生 , 韦习成
2015, 25(11):46-5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1
摘要:目的 评估新型梯度复合HA/ZrO2(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多孔支架材料在修复比格犬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采用泡沫海绵体浸渍成型法、联合梯度复合及高温烧结法制备新型梯度复合HA/ZrO2多孔支架材料;(2)将18只普通级比格犬(体重10~13 kg、5~8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A组12只、B组6只),通过手术复制椎体骨缺损模型,A组予以植入梯度复合HA/ZrO2多孔支架材料、B组植入自体髂骨;(3)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新型梯度复合HA/ZrO2多孔支架材料与自体髂骨对修复比格犬椎体缺损的效果。结果(1)新型HA/ZrO2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为25 ppi(每英寸25个孔)、孔隙均匀,孔径为100~300μm。(2)术后6周、12周、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新型梯度复合HA/ZrO2多孔支架材料植入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术后24周,人工材料与自体新生骨融为一体;B组,在术后6周显示移植骨的吸收与塑形,至术后24周移植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无明显界限。(3)组织形态学显示:支架材料孔隙内骨量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步增加,部分材料降解、被新生骨替代。(4)生物力学测试:术后24周极限抗压试验,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梯度复合HA/ZrO2多孔支架材料可诱导骨组织长入孔隙内部、促进松质骨缺损愈合,有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松质骨缺损的治疗。
郝璋森 , 梁红玉 , 侯聪聪 , 佟苗苗 , 刘帅 , 蒋建东 , 赵丁
2015, 25(11):52-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2
摘要: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离体器官肌张力分析方法,以电场刺激及激动剂诱发胃各部位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功能的改变。结果(1)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小于正常大鼠(P<0.05),且收缩幅度紊乱,参差不齐;(2)正常大鼠及1型糖尿病大鼠胃体平滑肌收缩反应、胃窦自发收缩活动均无明显改变;(3)与正常大鼠相比,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舒张反应明显增加,而幽门环形肌收缩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STZ造模4周的1型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中,胃各部位敏感性不同;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明显减小且紊乱,舒张反应明显增强;幽门环形肌舒张反应明显减小。提示在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胃平滑肌功能改变中,胃底和幽门可能最先发生病变,且主要源自神经调节的改变。
刘海青 , 范微 , 张静宵 , 刘巴睿 , 张发荣 , 加洛 , 陶元清
2015, 25(11):59-6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3
摘要:目的 对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性能及仔獭的哺育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实用、规模化的繁殖方法,取代以往从野外获取试验用旱獭的方式。方法 提供适合的饲养环境和条件,由母喜马拉雅旱獭自然哺育新生喜马拉雅旱獭,统计怀孕率、产仔数、成活率、观察仔獭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了56对旱獭繁殖群,成功离乳92只F1代旱獭,自然繁殖成活率为90.76%。目前已建立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群50对,F1代繁殖群20对,为建立达到标准要求的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奠定了基础。结论 该方法的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率和成活率较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
2015, 25(11):76-8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6
摘要:OPG/RANK/RANKL系统是调节骨代谢的主要信号通路,在维持骨形成和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OPG/RANK/RANKL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骨代谢疾病、药物和相关营养因素干预效果评价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将其引入实验动物骨骼发育营养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
2015, 25(11):81-8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7
摘要:HIV/SIV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造成严重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引发艾滋病相关的神经认知性障碍(HAND)。尽管有效地使用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ND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发病率仍然很高。通常认为,HIV/SIV在感染早期即可通过感染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破坏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穿透血脑屏障进入CNS,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几种比较公认的假说,包括病毒直接入侵假说、单核/巨噬细胞入侵假说、T细胞诱导假说和液相入胞假说。本文将就HIV/SIV入侵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2015, 25(11):86-8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11.018
摘要:运输是实验动物行业的必要环节,运输过程的装卸、装载密度、运输时间、禁食禁水、运输笼盒、环境温度等因素如控制不当,均会使实验动物产生应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动物运输福利法规,从运输过程中对被运输动物产生应激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实验动物运输中减少动物应激的措施和方法。
2015, 25(11):90-9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