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陈丽香 , 周晓静 , 刘文文 , 周文江 , 任晓楠 , 于士颜 , 周晓辉
2015, 25(1):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1
摘要:目的 构建可调控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诱导表达系统并进行相关鉴定,可为进一步构建可诱导型肝脏人源化uPA-SCID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可调控性uPA诱导表达系统即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下通过tet-on系统调控uPA表达.为此,需要构建两个重组质粒,分别为pLNHXO1O2-Alb-GLUC-FMN2A-rtTA和pLNHXO5O6-TRE2-uPA-IRES-ZsGreen,前者引入Gaussia荧光素酶(gaussia enzyme fluorescent element,Gluc)与四环素反式激活因子(reverse tetracycline transactivator,rtTA)偶联表达,以便于监测rtTA表达水平;后者同时偶联表达ZsGreen,以便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表达.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表达功能鉴定后,将构建质粒与病毒包装衣壳蛋白VSV-G质粒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系后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利用该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并用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期间各取部分细胞,使用PCR方法鉴定其基因组内是否含有相应基因转录调控本.结果 成功构建pLNHXO1O2-Alb-GLUC-FMN2A-rtTA和pLNHXO5O6-TRE2-uPA-IRES-ZsGreen克隆.功能鉴定显示,pLNHXO1O2-Alb-GLUC-FMN2A-rtTA克隆可表达rtTA;pLNHXO5O6-TRE2-uPA-IRES-ZsGreen克隆转染HepG-Tet-on细胞,加Dox可诱导uPA表达.包装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通过PCR方法鉴定表明其基因组内含有相应转录本,从而成功构建uPA诱导表达稳定细胞株.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可调控性uPA诱导表达系统,从而为可诱导肝损的uPA-SCID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在此基础上的肝脏人源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15, 25(1):9-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2
摘要:目的 探讨HIF-1及下游SDF-1α/CXCR4和VEGF/VEGFR 通路在介导DMOG动员MSCs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MOG组、YC-1组、AMD3100组、SU5416组.分别采用CFU-F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MS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及外周血清中SDF-1α及VEGF蛋白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髓细胞中HIF-1α、SDF-1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同NS组比较,DMOG组CFU-Fs 数量显著增加,且CD45-CD90+细胞群比例增加(P< 0.05);同DMOG组比较,YC-1组、AMD3100组、SU5416组CFU-Fs数量均显著减少,且CD45-CD90+细胞群比例降低(P< 0.05);同DMOG组比较,YC-1组HIF-1α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AMD3100组SDF-1α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SU5416组VEGF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 结论 DMOG可能通过上调HIF-1α,从而调控其下游SDF-1α/CXCR4通路与VEGF/VEGFR通路诱导MSCs 的动员.
张利棕 , 潘水珍 , 周卫民 , 潘永明 , 徐孝平 , 寿旗扬 , 陈民利
2015, 25(1):15-1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3
摘要:目的 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不同周龄和性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取16只雌雄各半SPF级3月龄SHR大鼠,进行TL11M2-C50-PXT植入手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 在SHR大鼠3、5、7月龄时分别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和心电监测,计算24 h的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结果 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24 h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升高,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3、5、7月龄雄性SHR大鼠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但雌性SHR大鼠随着月龄增加而RR间期、SDNN、TP、VLF和HF明显升高,且雌性SHR大鼠TP、VLF和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雄性.结论 随着SHR大鼠周龄增加而血压、血压变异性升高,且雌性SHR大鼠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雄性.
薛涛 , 邬丽莎 , 陈善广 , 李莹辉 , 曲丽娜 , 刘新民 , 王琼
2015, 25(1):20-2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4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模拟航天失重尾吊21 d大鼠自主活动的改变,为航天失重引起功能改变提供评价方法以及为航天防护措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尾吊组、尾吊组,每组10只.将所有动物置于模拟失重尾部悬吊实时监测装置中进行造模21 d,造模期间每周检测动物摄食饮水量和体重变化,同时,每天8:00pm提取当天被监控动物(8:00am~12:00am)、(2:00pm~6:00pm)、白天(8:00am~8:00pm)、晚上(8:00pm~8:00am)、24 h等5个时段自主活动数据. 结果 正常大鼠上、下午运动量无显著差异,晚上活动量显著高于白天活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路程是白天的2~3倍;尾吊组大鼠在造模10 d后昼夜节律开始紊乱,昼夜运动量越来越接近,假尾吊组大鼠造模10 d内运动状态不稳定,个体差异较大,10 d后趋于稳定,昼夜运动量比值接近对照组大鼠.结论 正常大鼠为夜行性动物,晚上活动量为白天活动量的2~3倍,假尾吊组大鼠经21 d造模后昼夜节律不改变,而尾吊21 d后大鼠昼夜节律逐渐消失.
2015, 25(1):30-3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5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炎性痛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μ型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表达的变化及炎症局部注射MOR激动剂和拮抗剂对痛阈的干预作用,探讨MOR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 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G MOR阳性细胞的表达;经大鼠足跖背部分别注射MOR激动剂、拮抗剂,采用辐射热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痛阈的变化. 结果 足底注射CFA诱导出大鼠慢性炎性痛,在造模后第18天,痛阈依然低于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FA大鼠DRG MOR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 0.01);足跖背部注射MOR激动剂减轻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足跖背部注射MOR拮抗剂加重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 结论 DRG神经元MOR在慢性炎性痛时表达上调,参与慢性炎性痛的外周调控,可能有助于防止慢性痛的进一步加重.
杨钦钦 , 马全鑫 , 奚晓青 , 张利棕 , 方明笋 , 朱科燕 , 陈方明 , 陈民利
2015, 25(1):35-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6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注射维生素D3 (VD3)1、2、3周后实行球囊手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探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优化方法.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3在实验开始时饲喂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VD3 40万IU/kg,分别于1、2、3周后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术后第0、2周再注射VD3 10万IU/kg.手术4周后,处理动物,测定TG、TC、HDL-C、LDL-C水平,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含量,观察HE染色的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分析血管壁厚度、斑块面积(PA)、血管横截面积(CVA)及校正斑块面积(PA/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3中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1、2、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1(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1、2、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S斑块,血管壁厚度及PA/CV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3有大量脂质泡沫沉积,而且PA、CVA及PA/CVA相比于模型组1、2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在高脂饮食和VD3腹腔注射基础上于3周后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理想优化方法.
蔡兆伟 , 潘永明 , 陈亮 , 朱科燕 , 陈方明 , 蔡月琴 , 徐孝平 , 陈民利
2015, 25(1):40-4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7
摘要:目的 探讨睾酮缺乏对高脂饮食小型猪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取6~7月龄性成熟后的雄性五指山小型猪1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三组,即不去势组,去势组和去势加睾酮处理组,每组6只.三组动物均采用高脂饲料饲喂12周,每周测定动物体重.采血检测血清睾酮、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12周后动物处死,采集肝组织,检测肝脏TG和TC含量.肝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 (1)高脂饮食诱导后,三组小型猪体重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不去势和去势加睾酮处理组小型猪的体重略高于去势组小型猪,但三者差异不显著;(2)去势小型猪血清睾酮含量显著减少,但给予外源性睾酮后,睾酮水平恢复;(3)去势显著增加高脂饮食小型猪血清TC,LDL-C和TG水平,但对血清HDL-C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睾酮处理后,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4)去势组小型猪肝脏TG和TC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去势组小型猪,睾酮处理后TG和TC含量显著减少;(5)与不去势组小型猪相比,去势组小型猪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增加,睾酮处理后,去势小型猪肝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睾酮缺乏加剧高脂饮食诱导小型猪的血脂代谢紊乱,增加肝脏脂质沉积.
左琴 , 范涛 , 张翠平 , 杨文东 , 王劲松 , 范昌发 , 刘佐民 , 贺争鸣 , 李保文
2015, 25(1):45-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遗传工程小鼠精子冷冻、复苏及体外受精率的效果,建立简便、经济的遗传工程小鼠保种体系.方法 采用精子冷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比较了精子获能培养液、雄鼠周龄及精子冻存液等因素对于遗传工程小鼠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 用CPA精子冻存液冷冻保存精子,精子复苏后用PM精子培养液获能培养,体外受精率在82.49%~91.43%,而HTF精子培养液的体外受精率为14.46%~27.38%,同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10~35周龄的雄鼠精子均能成功冷冻、受精,移植后产仔;使用R18S3,CPM,CPA三种不同精子冻存液冷冻遗传工程小鼠精子,复苏后采用PM精子培养液体外受精,受精率分别是75.85%、88.89%和94.27%,移植后得到阳性小鼠;体外受精后的胚胎成功冷冻保存,移植后产仔.结论 采用CPA精子冻存液冷冻保存精子,精子复苏后用PM精子培养液体外受精,能够更有效地保存遗传工程小鼠.
2015, 25(1):50-5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09
摘要:目的 对西藏小型猪GH基因(部分序列)进行SNP分析,筛选体型较小的基因型. 方法 采用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08头西藏小型猪GH 基因5'端部分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结果 通过比对发现GH基因共有5个变异位点,其中T45C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不同基因型生长性状比较的结果显示:在GH基因中T45C突变位点上TC基因型6~8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腹围值较小,G84A突变位点上AA基因型3~5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体重、体长值较小,G93A 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6~8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体长、体高值较小.结论 在GH基因中T45C、G84A、G93A位点突变的TC、AA、GG基因型可能与体型较小有关.同时发现西藏小型猪在以上位点遗传变异程度大,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可以为选育工作提供比较丰富的素材.
沈艳华 , 王麒龙 , 代兴亮 , 陈金 , 董军 , 兰青 , 黄强
2015, 25(1):55-58,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0
摘要:目的 建立一个能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ence protein,EGFP)的裸小鼠近交新品系,供包括人脑胶质瘤在内的所有人类肿瘤移植实验用.方法 将雌性C57BL/6-Tg(CAG-EGFP)转基因小鼠和雄性Foxn1nu裸小鼠,按同源导入方法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荧光手电筒和匹配的眼镜、多功能活体成像仪、荧光显微镜对是否表达EGFP进行鉴别,传至F10后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 所建品系命名为 Foxn1nu.B6-CAG-EGFP/SU (Soochow University),14个遗传生化位点中13个表型与BALB/c(Foxn1nu)吻合,唯Pep3(肽酶-3)的电泳为b型,而标准的BALB/c近交系为a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15%,T淋巴细胞仅占0.3%,与亲本的Foxn1nu一致.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既与亲本C57BL/6-TgN(CAG-EGFP)-样稳定表达EGFP,又与Foxn1nu裸小鼠(BALB/c背景)一样具有T细胞缺乏的荧光裸小鼠新品系- Foxn1nu.B6-CAG-EGFP|SU,Pep3为b型是有别于Foxn1nu裸小鼠的生化遗传标记位点.
2015, 25(1):59-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1
摘要:目的 建立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其实时步态行为.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50 d进行实时步态行为训练与测试,记录步行速度、步行周期、步幅、步基、支撑时长、摆动时长等指标共计96项.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有19项步态指标出现了显著地统计学差异,模型动物步态行为异常主要体现在前肢步宽增加(P < 0.05),各足步行周期延长(P < 0.05),各足支撑时长增加(P < 0.05,P < 0.01),摆动时长缩短(P < 0.05),同源协调性降低(P < 0.05),各足足迹平均面积和平均强度增加(P < 0.05,P < 0.01).结论 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实时步态行为异常与临床患者所见症状相似,可为该模型的建立和判断提供借鉴.
王淑菁 , 付瑞 , 李晓波 , 王吉 , 卫礼 , 巩薇 , 岳秉飞 , 贺争鸣
2015, 25(1):66-7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2
摘要:目的 建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和鸡减蛋综合症病毒(EDS)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参照GenBank提供的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CELO长纤突蛋白和EDS六邻体蛋白的基因序列,建立检测CELO和EDS的多重PCR方法,考察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使用该方法检测流感疫苗主种子批病毒是否存在外源性禽腺病毒的污染.结果 该多重PCR方法成功扩增得到了两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并经测序验证.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显示核酸最低检测量可达10-4μg/mL.使用该方法检测12批次流感疫苗主种子批病毒,外源性禽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和鸡减蛋综合症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流感疫苗主种子批病毒的外源性禽腺病毒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曹春艳 , 康宁 , 严笠 , 胡正云 , 申志惠 , 肖苒
2015, 25(1):71-7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3
摘要:目的 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P<0.01).结论 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2015, 25(1):76-7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4
摘要:目的 蓝氏贾第鞭毛虫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贾第虫病的病原,其对SPF实验动物质量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快速诊断方法,并对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用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对蓝氏贾第鞭毛虫进行检测. 结果 在SPF实验动物中检出数量众多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鉴定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8S rDNA、β-giardin、TPI和GDH基因.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均能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阳性检出率22.9%(586/2562). 结论 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快速诊断.17个生产厂家516批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结果未能全部符合规定.
2015, 25(1):80-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5.001.015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留置时间. 方法 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3M透明敷贴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厚约0.1 mm的铝合金皮套管环形包裹在留置针外侧,分别记录留置时间. 结果 实验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 (166.86±9.03)h,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20.24±5.04) h,两组留置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改良的固定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