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4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胃癌相关mir-148a靶向调控胃泌素受体CCKBR

      2014, 24(9):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1

      摘要 (1750) HTML (0) PDF 793.63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相关miR-148a与胃泌素受体CCKBR的调控关系,并分析其调控结合位点。方法 生物信息学预测人CCKBR 3'UTR上miR-148a的结合位点;利用PCR扩增miR-148a前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Northern Blot检测miR-148a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构建CCKBR 3'UTR 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分析miR-148a对CCKBR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结合位点;Western Blot检测miR-148a过表达对CCKBR蛋白表达的作用。 结果 在人CCKBR 3'UTR上找到3个miR-148a的潜在结合位点;miR-148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可显著过表达;miR-148a通过人CCKBR 3'UTR上423bp处的结合位点抑制CCKBR的基因表达;miR-148a过表达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中CCKBR的蛋白表达。 结论 CCKBR是胃癌相关miR-148a的靶基因,miR-148a通过其3'UTR上的结合位点抑制CCKBR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提示miR-148a可能通过调控CCKBR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 Alpha-亚麻酸对HepG2细胞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影响

      2014, 24(9):5-8,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2

      摘要 (1725) HTML (0) PDF 1.41 M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Alpha-亚麻酸(ALA)对硬脂酸培养后的HepG2细胞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NC)以及含有0.5 mmol/L硬脂酸的培养液培养高脂组(HF),培养36 h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FASACC表达;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后分别用10%、20%、50%、70%、100%ALA替代硬脂酸培养36 h,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基因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结果 硬脂酸处理后HepG2细胞SREBP1CFASACC基因显著升高(P< 0.001),ALA替代组SREBP1C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组(P< 0.001),0.5 mmol/L ALA组及0.35 mmol/L ALA组FAS显著低于高脂组(P< 0.001),各替代组ACC基因mRNA水平与高脂组无统计学差异;替代组SREBP1C及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而ACC蛋白表达量与高脂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脂酸促进HepG2细胞脂肪酸合成,ALA通过抑制SREBP1C及FAS基因表达来减弱脂肪酸合成。

    •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Wnt7a和APC表达的影响

      2014, 24(9):9-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3

      摘要 (2012) HTML (0) PDF 761.26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Wnt7a和APC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50只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30 mg/kg、90mg/kg、270 mg/kg)。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7a和APC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7 d,模型组大鼠皮层Wnt7a的表达比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PC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大剂量组Wnt7a表达明显升高;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APC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莫诺苷可以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Wnt7a表达,抑制APC表达,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

    • 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格犬心电图的影响

      2014, 24(9):14-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4

      摘要 (1555) HTML (0) PDF 662.63 K (1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格犬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15 mg/kg)、中剂量组(75 mg/kg)、高剂量组(250 mg/kg),每组6只,雌雄各半。每天一次,连续28 d静脉点滴喜炎平注射液,给药体积是20 mL/kg,并设置恢复期14 d。测定不同时期Ⅱ导联心电图。计算心率、P-R间期、Q-T间期、P波振幅、Q波振幅、R波振幅、S波振幅、ST振幅、T波振幅等指标,并同期取血测定血清生化学指标,观察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检疫期,24犬心电图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高剂量组P-R间期时间延长。给药中期,给药结束后及恢复期各项指标未见异常。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格犬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 肥胖对小鼠十二指肠DMT1和FPN1表达的影响

      2014, 24(9):18-2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5

      摘要 (1962) HTML (0) PDF 758.73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肥胖对小鼠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mRNA、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1,FPN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肥胖影响铁吸收的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每组6只,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饲养,实验干预期14周。建模完成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DMT1、FP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十二指肠FPN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模型组小鼠十二指肠DMT1、FPN1 mRNA表达以及FP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肥胖会下调机体十二指肠DMT1、FPN1的表达,导致铁吸收不良,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引起铁缺乏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LLNA:BrdU-ELISA改良法的建立及其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2014, 24(9):23-2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6

      摘要 (1780) HTML (0) PDF 679.53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可快速检测化学物致敏性和刺激性的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BrdU-ELISA)改良法,并对化妆品产品进行评价。方法 3种化学物(2,4二硝基氯苯(DNCB)、丁子香酚、己基肉桂醛)和3种化妆品产品作为受试物,雌性BALB/c小鼠连续染毒3天,测量小鼠耳缘厚度,第5天腹腔注射BrdU,第6天称耳廓重,分离颌下淋巴结称重并制取单细胞悬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结果 DNCB(1.0%)、己基肉桂醛(25%、50%)和3号粉底霜引起耳肿胀和耳廓重显著增加(P < 0.05或P < 0.01),可能为刺激物,其他均无刺激性;3种化学物和3号粉底霜致敏检测阳性,其他均为阴性。结论 结合小鼠耳肿胀和耳廓重的LLNA:BrdU-ELISA改良法可较好地评价化学物和化妆品产品的致敏性和刺激性,有望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复方薰衣草油膏治疗实验性豚鼠烫伤、抗炎及镇痛的效果观察

      2014, 24(9):28-3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7

      摘要 (1366) HTML (0) PDF 663.94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外用复方薰衣草油膏对烫伤豚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观察其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 建立浅Ⅱ度烫伤豚鼠模型,将6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京万红组、复方薰衣草油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外用生理盐水、京万红软膏、复方薰衣草油膏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取治疗后的创面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浓度;采用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和扭体法观察复方薰衣草油膏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外用复方薰衣草油膏使创面肿胀、渗出减轻,可能与局部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P< 0.01),并显著促进豚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愈合(P< 0.01),未见任何副作用;高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P< 0.01);扭体法实验显示高剂量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 0.01)。结论 复方薰衣草油膏对烫伤皮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 佳助结扎血管夹对胆囊切除术后兔的安全性研究

      2014, 24(9):32-3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8

      摘要 (1544) HTML (0) PDF 698.47 K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佳助结扎血管夹对胆囊切除术兔机体的影响,为临床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Hem-o-lok)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分别用佳助结扎血管夹和Hem-o-lok结扎夹,在开腹胆囊摘除术中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观察术后12个月内实验兔的血液生化、电解质、血液学、凝血指标、结扎效果和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试验组兔体重在术后3 d时明显降低(P< 0.01),ALT在术后1周时明显升高(P< 0.05),CREA和ALB水平均在术后1~2周时显著降低(P< 0.05,P< 0.01),NEUT数目和TG含量在术后2周时明显升高(P< 0.05),GLU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1);LYM和RBC数目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1周时降低显著(P< 0.05),PLT数目在术后1~2周时均明显升高(P< 0.01);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在术后3 d~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5,P< 0.01),血浆ALT、NEUT和PLT数目在术后1周时亦明显升高(P< 0.05,P< 0.01),ALB和GLU含量在术后2周时均明显降低(P< 0.01),TC含量在术后1~2周时则明显升高(P< 0.05);其它时间段,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参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影响(P> 0.05);术后各组电解质指标、凝血指标和脏器系数亦均无明显差异(P> 0.05)。 结论 佳助结扎血管夹在兔夹闭胆囊管残端和血管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其安全性与Hem-o-lok结扎夹基本一致。

    • 近交系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建立及对比分析

      2014, 24(9):40-4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09

      摘要 (1795) HTML (0) PDF 660.72 K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建立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品系。方法 选取C57、C3H和BALB/c各10只小鼠分别作为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于注射后第15天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测量腹水量和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 三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15天后三组小鼠均产生腹水,但三组腹水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Ⅰ小鼠肝癌移植成功率为100%,高于模型组Ⅱ的60%和模型组Ⅲ的30%。模型组Ⅰ小鼠肝脏肿瘤全部为大块紧实灰白色病灶,其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P<0.05)。病理结果证实三组小鼠肝脏的灰白色病灶均为原位肝细胞癌。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今后研究原位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 树鼩乳汁的主要成分检测及其意义

      2014, 24(9):44-4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0

      摘要 (1834) HTML (0) PDF 727.27 K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树鼩乳汁的基本成份,并和其它乳制品成份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10只分娩后(1~21)d期间的哺乳期母树鼩,用人工被动母乳喂养方法让仔树鼩自由吮吸母乳,立即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注射器直接采取仔树鼩胃内的乳汁,1次/2 d,连续3~5次,每只母树鼩采取18 mL乳汁,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进行成分检测。结果 树鼩乳汁总固形物为43.63%、脂肪为26.01%、蛋白质为10.41%、乳糖为0.45%、灰分为0.99%。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牛乳的3.36、1.24、2.74、6.67、0.09倍;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婴幼儿配方乳的1.44、0.20、0.58、1.53、0.06倍;与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矿物质成分含量相比,树鼩乳的矿物质成分钙、磷、钾、钠、镁、铁、锌含量均大于牛乳,分别为1.83、2.73、1.25、1.93、1.28、1.48倍,而均小于婴幼儿配方乳,分别为0.66、0.85、0.34、0.26、0.85、0.24、0.49倍。结论 树鼩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呈现高脂高蛋白低糖的类型,可为树鼩人工育幼和饲养工作提供依据。

    • 玩具对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4, 24(9):48-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1

      摘要 (1680) HTML (0) PDF 684.62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玩具对实验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7~8周龄ICR小鼠,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玩具进行干预,观测其对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方面指标的影响。 结果 除产仔数外,实验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并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差异的显著性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实验组小鼠的生长发育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变化,且表现出有随干预时间延长而产生差异的趋势,但目前尚无统计意义(P> 0.05)。 结论 玩具对ICR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在小鼠的生产和饲育过程中值得借鉴。

    • 2月龄和4月龄大鼠制备心肺复苏模型后神经功能评价及亚组评分的比较

      2014, 24(9):53-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2

      摘要 (1748) HTML (0) PDF 736.52 K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选择适合的大鼠,对比2月龄大鼠与4月龄大鼠CPR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亚组评分,摸索利用不同月龄的大鼠CPR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严格监测SD大鼠制备模型过程中的心电、血压生理指标、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及神经功能亚组评分、对比制备4月龄和2月龄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的稳定性。 结果 电刺激致室颤,4月龄组大鼠的成模率为87.5%,远高于2月龄组大鼠,而死亡率无差异;在电刺激诱发CA过程中造成的血压变化,4月龄组大鼠明显低于2月龄组大鼠,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4月龄组大鼠与2月龄组大鼠CPR后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4月龄组大鼠与2月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亚组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P< 0.05),4月龄大鼠与2月龄大鼠对比,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程度加重。结论 4月龄大鼠更适合制备心肺复苏模型,该月龄组的大鼠制备模型成模率高,脑损伤程度重,更适合于用于心肺复苏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评价。

    • 白毛黑眼兔等四种实验兔黑色素分布的组织学观察与比较

      2014, 24(9):59-6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3

      摘要 (1565) HTML (0) PDF 652.28 K (1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包括白毛黑眼兔在内的四个品种实验兔的虹膜和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分布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通过组织切片和硫酸亚铁染色,对四个品种实验兔的虹膜和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 与其背景白化品种相比,白毛黑眼兔不仅在虹膜组织中出现了类型完整的黑色素,而且在其表型为白色的皮肤的毛囊中也出现了低含量的黑色素。结论 本结果为白毛黑眼兔突变表型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线索。

    • 开放翼腭动脉改良制备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比较

      2014, 24(9):62-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4

      摘要 (1579) HTML (0) PDF 678.30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大鼠自体血栓,在开放翼腭动脉(pterygopalatine artery,PPA)的情况下堵塞其大脑中动脉,造成大脑中动脉远端供血区的脑梗死模型。方法 开放PPA,结扎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将栓子通过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血流将栓子冲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远端,造成梗死模型,按Bederson 评分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确定梗死体积。结果 两手术组模型比较,评分均升高,且出现白色梗死区,经统计检测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开放PPA大鼠自体血栓制造脑梗死模型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

    • >综述与专论
    •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2014, 24(9):66-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5

      摘要 (1966) HTML (0) PDF 684.11 K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认知障碍的常见原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常被作为血管性痴呆模型加以研究。本文将对此类模型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建议。

    • 宏基因组学与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

      2014, 24(9):72-7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6

      摘要 (2361) HTML (0) PDF 682.46 K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宏基因组学(metagenome)是直接从土壤、海水、人及动物胃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等环境中获取样品DNA,利用载体将其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文库,以高通量检测为主要技术来研究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及筛选活性物质和基因的新兴学科。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特定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发展了新兴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丰富了生物信息学内容。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优势,对近年来相关领域、方法及其在人及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将此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的调查分析及动物疫情、生物安全的监测。

    • >管理科学
    • 不同层次需求的实验动物学教学特点

      2014, 24(9):78-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9.017

      摘要 (1611) HTML (0) PDF 661.54 K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学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安排、考核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同层次的实验动物学教学特点,以供广大实验动物教学工作者参考。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