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4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2014, 24(8):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1

      摘要 (1444) HTML (0) PDF 860.46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 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 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 恒河猴p53基因沉默靶点在细胞水平的验证

      2014, 24(8):7-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2

      摘要 (1868) HTML (0) PDF 813.30 K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建立恒河猴p53基因沉默模型,首先在细胞水平筛选和测定恒河猴p53基因有效沉默靶点。方法 测定非洲绿猴肾来源成纤维细胞COS-7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恒河猴p53 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优选靶序列设计shRNA,克隆入慢病毒载体FUGW-TDT,转染COS-7细胞,以real-time PCR检测p53 mRNA抑制水平,以 Western blot 检测 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在COS-7细胞检测到p53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筛选到3个靶片段,分别位于p53 mRNA的238~258 bp,681~701 bp,169~189bp,均在开放阅读框内; p53三个靶位点的沉默效率在mRNA水平分别为(87.17±4.03)%,(72.62±4.11)%,(76.22±0.98)%;在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4.44±2.18)%,(71.04±1.18)%,(74.17±0.95)%。结论 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到3个有效的p53基因沉默靶点,可用于后续的恒河猴基因沉默研究。

    • 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分析

      2014, 24(8):11-15,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3

      摘要 (1374) HTML (0) PDF 1.48 M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两种动物免疫状态的变化,建立适合感染寄生虫的动物模型。方法 用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通过检测血细胞生理值、脾脏 IL-2蛋白浓度和脾脏 IL-6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动物在感染旋毛虫前后免疫应答水平及免疫调控状态的变化。结果 黑线仓鼠在感染旋毛虫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白化突变系,反应程度更加剧烈。结论 黑线仓鼠是旋毛虫感染的较为适宜的模型动物。

    • 2,4-滴丁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

      2014, 24(8):16-18,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4

      摘要 (1842) HTML (0) PDF 1.32 M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4-滴丁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玉米油)和低(10 mg/kg)、中(20 mg/kg)和高剂量(40 mg/kg)2,4-滴丁酯染毒组,每组12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染毒6 d,实验周期为5周。染毒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睾丸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ase及Ca++Mg++-ATPase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T-AOC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剂量的升高逐渐下降,高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LDH活力值较低,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SDH活力随着2,4-滴丁酯染毒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和低剂量2,4-滴丁酯染毒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睾丸组织中Na+K+-ATPase活力值较低,且差异显著;实验组Ca++Mg++-ATPase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2,4-滴丁酯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 兔股动脉狭窄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2014, 24(8):19-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5

      摘要 (1383) HTML (0) PDF 813.59 K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兔股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制备兔股动脉硬化模型: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分别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胆固醇水平的变化,采用18 MHz超高频超声探头观察股动脉的狭窄情况,测量造模处直径狭窄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病理检测动脉管腔的面积狭窄率。结果 (1)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血中胆固醇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造模前(0周)相比较,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时股动脉造模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加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病理组织的面积狭窄率增加,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2)超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可用于动物外周血管疾病模型的检测。

    • 异常黏液质成熟剂(Munziq Balgam)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

      2014, 24(8):24-27,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6

      摘要 (1722) HTML (0) PDF 1.34 M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测维吾尔医经典方剂异常黏液质成熟剂(Munziq Balgam)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用盐酸普萘洛尔建立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察异常黏液质成熟剂对小鼠模型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以及该模型病理状态影响; ELISA法检查各组小鼠血清IL-10、IL-17、IL-23水平;同时,观察对小鼠模型的疗效。结果 异常黏液质成熟剂(2、4、8 g/kg剂量)对实验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8 g/kg剂量能降低小鼠胸腺指数(P<0.05);2、4、8 g/kg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IL-10、IL-17、IL-23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但促进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的形成、改善盐酸普萘洛尔致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异常黏液质成熟剂对实验性银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不同来源树鼩的弓形虫感染调查

      2014, 24(8):28-30,4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7

      摘要 (2125) HTML (0) PDF 1.40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为建立树鼩寄生虫学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从野外来源、人工驯化一年和人工繁殖的子一代三个树鼩群体中,随机采集动物全血样本各4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PCR方法检测其核酸,根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IH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120份树鼩血样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本次调查三个群体来源的树鼩均未感染弓形虫,树鼩对弓形虫的易感情况还需要通过扩大样本量和感染性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 应用PCR方法对三种新型实验动物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4, 24(8):31-35,6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8

      摘要 (1864) HTML (0) PDF 1.90 M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有效的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并对树鼩((tree shrew,Tupaia belangeri))、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Mongolian gerbil)和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等三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感染情况调查。方法 针对NCBI公布的钩端螺旋体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PCR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并运用优化PCR方法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序列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普通级树鼩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8.33%,普通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为100%,清洁级长爪沙鼠和清洁级灰仓鼠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调查了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三种新型实验动物的感染情况,为这三种实验动物的研究和使用奠定基础。

    • 外环境湿度和换气次数对独立通风笼盒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影响

      2014, 24(8):36-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09

      摘要 (2604) HTML (0) PDF 880.03 K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在独立通风笼盒(IVC)所处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IVC不同换气次数时,大、小鼠IVC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方法 屏障环境内,以7 d为换笼周期,分别设定室内环境低湿(40%)、中湿(50%)、高湿(60%),IVC换气次数为40次/h、60次/h时,对3个品牌大、小鼠IVC微环境进行测定,观察笼盒内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结果 当室内环境为低湿条件,小鼠和大鼠IVC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时;当室内环境为中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大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时;当室内环境为高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时,笼盒内微环境均基本能够满足GB14925-2010对湿度和氨浓度的要求。而在高湿情况下,即使大鼠IVC换气次数置为60次/h也不能满足要求。结论 室内环境湿度和IVC换气次数是影响IVC微环境的关键指标,只有依据室内环境条件合理设置IVC换气次数才能较好地维护IVC微环境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 屏障内独立通风笼与敞口笼饲养雄性Balb/c小鼠的比较

      2014, 24(8):41-4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0

      摘要 (1620) HTML (0) PDF 920.42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独立通风笼(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IVC)饲养实验小鼠,积累运行经验和背景数据。方法 80只5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在屏障内同室分别饲养在换气参数为70、50和30次/h的IVC系统及敞口笼内8周,各设置5只/笼和10只/笼2种饲养密度;每周逐只称重、第8周进行大体剖检,主要脏器称重;以Excel软件绘制体重曲线,以SPSS软件统计各饲养组两两间差异。结果 ① 5只/笼饲养的动物体重曲线优于10只/笼;②与设置为30和70次/h换气的IVC相比,无论是5只/笼或10只/笼饲养,换气50次/h的IVC饲养动物体重曲线平滑度及趋势均更加接近5只/笼传统敞口饲养;③组间体重未因饲养设施或密度因素造成显著差异(P>0.05);④IVC在30次/h换气5只/笼饲养比敞口10只/笼饲养时的肝脏系数显著高(P<0.05),该参数的其它组间、及其它脏器系数值均未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推荐该型号IVC换气次数设置为50次/h,饲养Balb/c小鼠密度5只/笼为佳。

    • >综述与专论
    • 扩张型心肌病造模方法及机理

      2014, 24(8):47-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1

      摘要 (1350) HTML (0) PDF 676.51 K (3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迄今不明,预后不良,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故建立DCM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疗效等必要而迫切。目前DCM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诱导、免疫诱导、分子生物学方法诱导等。本文就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成熟的DCM模型的几种造模方法及其机理作一综述。

    • 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

      2014, 24(8):53-5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2

      摘要 (2231) HTML (0) PDF 659.58 K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CNS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S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CNS疾病,MS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MS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做一综述。

    •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4, 24(8):57-6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3

      摘要 (1466) HTML (0) PDF 657.21 K (2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的严重肝损伤疾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因此制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以进行治疗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适用于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 豚鼠遗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14, 24(8):62-6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4

      摘要 (1403) HTML (0) PDF 749.42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豚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其遗传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它的发展和应用。遗传检测目的是为了证实各品系动物应具有的遗传特性,检查是否发生遗传污染和遗传突变等,确保被检对象符合该品系的要求。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实验豚鼠基因纯合度、遗传类型检测、遗传质量监测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研究手段。本文就生化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豚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为豚鼠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帮助。

    • 大鼠、小鼠微生物学质量监测中的哨兵动物设置

      2014, 24(8):67-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5

      摘要 (1823) HTML (0) PDF 648.30 K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并执行全面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对于确保人员、动物健康和福利,以及实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动物中设置相应的哨兵动物能有效监测实验动物质量。本文对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中哨兵鼠选择,哨兵鼠与被监测动物接触方式、时间,哨兵鼠放置位置,每笼哨兵鼠代表被监测群体的鼠笼数,以及检测数量、检测频率和项目做一综述。

    • CRISPR/Cas9系统:构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新技术

      2014, 24(8):70-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6

      摘要 (2086) HTML (0) PDF 799.71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疾病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药物筛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与人类更为接近,在探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人类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可成为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疾病模型。然而,由于缺乏大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系,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难于用来建立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最近发展的基因编辑新技术CRISPR/Cas9系统在定向对基因进行修饰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介绍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非灵长类动物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优势和意义。

    • >经验交流
    • 实验用斑马鱼养殖地方标准的初步探讨

      2014, 24(8):75-7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8.017

      摘要 (1599) HTML (0) PDF 654.38 K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马鱼因其特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药物筛选、环境保护等领域,但斑马鱼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既无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斑马鱼作为实验用鱼的广泛应用,也不利于管理部门颁发实验用斑马鱼的行政许可证书。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斑马鱼的环境与设施、养殖用水、饲料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促进实验用斑马鱼的浙江省地方标准的形成。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