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那达翔 , 马壮 , 罗阳 , 李琦 , 谭伟峰 , 王兰兰 , 张国英 , 尹昂 , 黄河 , 吴晓彤 , 王露
2014, 24(7):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1
摘要:目的 建立人CTRP4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为脂肪细胞因子CTRP4的体内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首先构建人CTRP4的转基因小鼠线性化表达载体,再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载体注射入小鼠受精卵,从而构建人CTRP4的首建鼠(Founder)并与野生型小鼠交配繁殖得到F1代阳性小鼠,再通过近亲繁殖与测交的方法,得到CTRP4转基因纯合子小鼠,并通过PCR和western blot 的方法对纯合子小鼠进行鉴定。 结果 得到人CTRP4转基因小鼠纯合子小鼠两个品系,western blot鉴定该转基因小鼠心脏,肝脏,脑,肾脏等多种组织中均呈现CTRP4高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TRP4转基因小鼠纯合子小鼠。
2014, 24(7):7-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2
摘要:目的 构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相关的Cchl1a3基因R528H敲入小鼠模型。方法 将Cchl1a3-knock-in打靶载体电转染ES细胞,经过G418和Ganciclovoir筛选阳性ES细胞克隆并用PCR和DNA测序法鉴定。将阳性ES克隆注射到小鼠囊胚,获得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获得的杂合子小鼠与FLP小鼠交配繁育获得去neo杂合子小鼠,并用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将去neo杂合子小鼠交配得到纯合子后代,进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观察。结果 打靶载体成功转染ES细胞,PCR和DNA测序法证实9个ES细胞克隆发生正确的同源重组。通过显微注射获得7只嵌合体小鼠。将嵌合体小鼠交配繁育的杂合子小鼠和FLP小鼠交配获得9只去neo杂合子小鼠,最终得到15只去neo纯合子小鼠。该小鼠在发育至性成熟阶段,精神、饮食及活动状态良好,但是在4个月龄时逐渐出现脱毛,皮肤破溃甚至死亡。结论 成功构建Cchl1a3基因R528H突变的纯合子小鼠,为研究人类CACNA1S基因功能和阐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宝璐尔 , 张林 , 周晓慧 , 孟庆姝 , 占贞贞 , 范慧敏
2014, 24(7):14-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3
摘要:目的 利用99m锝-葡糖二酸(99mTc-Glucarate)和小动物SPECT/CT评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1 d后尾静脉注射99mTc-Glucarate,注射30 min后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分析99m锝-葡糖二酸标记的心肌组织的位置和范围,并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标记的缺血坏死心肌比较。结果 小动物SPECT/CT结果显示手术组心肌坏死部位的99m锝-葡糖二酸的放射性摄取率(心肝比值 1.90±0.33)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 0.05),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定位的缺血坏死心肌范围和TTC染色法的测量结果呈线性相关(R2=0.964)。结论 通过99m锝-葡糖二酸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急性缺血坏死心肌,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可以无创性地分析急性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
刘树民 , 崔晓旭 , 陈平平 , 王可心 , 汪娜 , 柳长凤
2014, 24(7):19-2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4
摘要:目的 复制两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它们成型性及可持续性的异同,为研究治疗甲亢的药物提供良好的评价载体。方法 优甲乐模型:大鼠灌胃给予优甲乐50 μg/100 g鼠重共21 d,于末次给药后第1、7、14天分别于眼底取血和接取尿液,检测相关指标;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模型:大鼠尾静脉注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于第0、5、10、15、20天共注射5次,并于末次注射后第5、15、25天大鼠眼底取血和接取尿液,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优甲乐模型:造模后T3、T4、FT3、FT4显著升高,但造模型后1周即恢复正常,尿液代谢的PCA图中显示模型组整体代谢网络偏离空白组,2周后恢复正常;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模型:造模后第15天和25天时T3和T4升高,第25天时TSH显著升高,尿液代谢的PCA图中模型组偏离空白组,而第15天和25天时未回到空白组位置。结论 优甲乐甲亢模型成型性好但恢复迅速,作为药效评价时适合预防给药;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甲亢模型成型性好并且持续性较好,作为药效评价时可采取治疗给药方式。
梁成 , 庄跃宏 , 郑和平 , 吴剑威 , 马雷 , 谢志平
2014, 24(7):25-2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5
摘要:目的 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 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耳前血管蒂跨三个血管体、二个choke区的耳瓣模型。将小鼠侧卧置于二维图像采集系统的动物承载台上,调节体视显微镜物镜并固定为25倍,设置步进参数,“弓”型路线渐次、局部采集造模后0,1,2,3,5,7,10,14,21,30 d的时间点图像,合成鼠耳全景图。重点观察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内choke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ICR小鼠耳有三个恒定的血管体来供养,从内到外依次为头侧血管体、中间血管体及尾侧血管体。术后5 d,耳瓣坏死面积趋于稳定,坏死率为(15±7)%。内侧血管体与中间血管体之间的choke动静脉的管径出现快速扩增,两者都在第10天左右达最大,choke静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9±0.5)倍,choke动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5±0.7)倍。10 d后,choke静脉管径开始减小,21 d后逐渐平稳,而choke动脉管径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平稳,之后无明显减小。结论 ①跨区皮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②跨区皮瓣切取后血流动力学供区与潜力供区之间的choke区参与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解剖供区与血流动力学供区之间的choke血管; ③小鼠耳瓣模型为研究血管扩张机制及遴选促皮瓣存活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
陈亮 , 潘永明 , 朱科燕 , 陈方明 , 徐孝平 , 陈民利
2014, 24(7):30-3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6
摘要:目的 应用遥测技术观察巴马小型猪在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指标昼夜波动变化。方法 取雄性6月龄巴马小型猪6只,行浅表股动脉VAP血管通路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EMAK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指标监测,并用EMAK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月龄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都有昼夜节律变化,白昼心率显著高于黑夜心率(P< 0.01),且白昼PR间期、QRS间期与QT间期均显著低于黑夜(P< 0.05,P< 0.01),白昼平均心率为76.22次/分,黑夜平均心率为67.03次/分,白昼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分别为109.97 ms、42.72 ms、380.37 ms,黑夜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为112.32 ms、44.01 ms、389.24 ms。巴马小型猪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都显著高于夜间(P< 0.01),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9.57 mmHg、96.75 mmHg、111.73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2.81 mmHg、92.65 mmHg、106.19 mmHg,且黑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下降率分别为19.89%、19.05%、19.35%。另外,巴马小型猪在白昼的活动情况与呼吸频率都要显著高于夜间(P< 0.01)。结论 利用遥测技术可以对清醒自由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进行连续监测,能真实的反应小型猪在24 h内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巴马小型猪在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刘香梅 , 赵维波 , 袁文 , 王静 , 吴玉娥 , 张钰
2014, 24(7):37-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7
摘要:目的 了解小鼠肝炎病毒(MHV)污染的设施内,ICR小鼠自然感染后MHV抗原抗体存在情况。方法 选择50只ICR小鼠,通过更换“脏垫料”的方式进行饲养,分别在实验第2,4,8,14,21,28,35,42,56和84天各剖杀动物5只,采集血清、盲肠内容物、粪便、肝脏以及肺脏检测抗原抗体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开始第2天,肺脏中检出小鼠肝炎病毒,检出率为20%(1/5),第4天开始,肝脏、肺部、盲肠以及粪便中均可检出小鼠肝炎病毒; 84天后,肺脏、盲肠、粪便和肝脏阳性检出率降为0。实验第8天,血清中抗体检出阳性,阳性率为100%(5/5),直至第84天实验结束,抗体阳性率仍维持在100%(5/5)。结论 血清学方法可作为日常监督主要诊断方法,而抗原检测方法只能应用于早期诊断。
2014, 24(7):41-4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8
摘要:目的 观察低浓度84消毒液对小鼠生殖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0.5% 84消毒液组(A组)、2.0% 84消毒液组(B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每天1次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9周。阴道涂片镜检观察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9周后,观察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并取睾丸(或卵巢)、心、肝、肺、肾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C组比较,A和B组小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05);雌性小鼠动情周期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与C组比较,A组小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B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P=0.041 <0.05)。结论 0.5% 84消毒液对小鼠的生殖生理无明显影响,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控制消毒液浓度。
刘甦苏 , 左琴 , 周舒雅 , 王辰飞 , 贺争鸣 , 李保文 , 范昌发
2014, 24(7):45-5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09
摘要:目的 建立简便、快捷、经济的模式小鼠总DNA提取方法,以快速鉴定大批量模式小鼠基因型。方法 采用苯酚抽提法、异丙醇沉淀法、鼠耳煮沸法提取同种模式小鼠总DNA,对比DNA纯度、得率、耗费时间,并比较基因型鉴定结果。结果 苯酚抽提法得率最高,异丙醇沉淀法最低;而纯度则按照苯酚抽提法、异丙醇沉淀法、鼠耳煮沸法顺序递减;在耗时上鼠耳煮沸法最短。三种方法提取的DNA均可做模版用于基因型鉴定。结论 鼠耳煮沸法操作简单、成本最低,快速、基因型鉴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规模化的基因型鉴定实验中。
2014, 24(7):51-53,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0
摘要:目的 肿瘤移植裸鼠粪类圆虫病诊断。方法 肿瘤移植裸鼠的尸体解剖显微镜检查发现类圆线虫作形态学鉴定并采用二重PCR进行分子诊断。 结果 尸检发现肿瘤移植裸鼠样本中出现大量粪类圆线虫,初步确诊粪类圆线虫病,二重PCR检出样本中粪类圆线虫特定DNA进一步确诊。结论 防止这种严重后果是早期诊断。肿瘤移植受体和供体应进行寄生虫感染包括类圆线虫病筛查。本研究第一个广泛报道了肿瘤移植裸鼠粪类圆虫病诊断。
付永瑶 , 吕悦 , 王继宏 , 姚皓 , 赵文杰 , 宋志琦 , 薛志新 , 袁振 , 刘春法 , 彭云 , 李超 , 赵德明 , 杨利峰
2014, 24(7):54-5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1
摘要:目的 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验用鼠的健康质量,自从2009年起本实验室对北京市多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实验用鼠进行了病理学抽检,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调查北京市部分实验鼠的主要脏器的情况。方法 我们主要对实验鼠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取材,通过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实验用鼠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根据病理学的调查结果,部分实验动物在以肝脏和肾脏为代表的器官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结合对实验鼠的微生物学检测,分析认为,北京市的啮齿类实验动物中几乎无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阳性感染个体,对人、动物及周围环境无明显危害;但是少部分实验鼠在临床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学异常。
鲁珽 , 陈方明 , 朱科燕 , 蔡月琴 , 寿旗扬 , 潘永明 , 陈民利
2014, 24(7):57-6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2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 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P< 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1, P< 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 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2014, 24(7):63-67,6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3
摘要:正加速度(positive acceleration,+Gz)作用下机体的心脑功能防护是航空航天医学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 Gz作用致机体心脑等重要生命脏器损伤的特点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有关+Gz作用致实验动物心脑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2014, 24(7):68-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4
摘要: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手术操作对模型的成功制作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大鼠颈部主要动脉的解剖位置、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手术左右侧别的选择,以及插线位置的选择进行了综述。
2014, 24(7):72-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5
摘要:随着基因修饰小鼠的广泛使用,在饲养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文章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中饲养的基因修饰小鼠为对象,着重探讨其在饲养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为建立基因修饰小鼠的管理规范奠定基础。
2014, 24(7):75-7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6
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检测动物挂杠持久度的实验装置,用于相关医药研究中的动物静态抗疲劳实验。 方法 采用51系列单片微机控制和记忆,光耦传感器、电磁水阀等组合控制电路和技术。 结果 成功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医学及药学研究领域的带微机控制和自记忆功能的动物挂杠持久度实验装置, 经28例小白鼠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结论 该实验装置为动物抗疲劳实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2014, 24(7):79-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 2014.007.017
摘要:本文讨论了动物生物安全隔离装置的定义、分类、选用、监测和评价。动物生物安全隔离装置的评价指标顺序遵循动物生存需要—生物安全需要—动物福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