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复方红景天制剂对高正加速度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及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2014, 24(5):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1

      摘要 (2200) HTML (0) PDF 686.36 K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红景天制剂对高正加速度(positive acceleration,+Gz)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及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10 Gz应激组以及药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均灌胃给药14 d,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分别按0.75 g/kg、1.5 g/kg和3.0 g/kg给予复方红景天中药制剂,其余3组动物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5天进行+10 Gz离心机暴露,ELISA方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皮质酮浓度,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动物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相比,+10 Gz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而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P< 0.05)。复方红景天制剂预处理可以降低+10 Gz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上调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药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10 Gz应激组(P< 0.05),而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0 Gz应激组(P< 0.01)。结论 复方红景天制剂可以调节+Gz应激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及其心肌受体表达水平,可能与该制剂对持续正加速度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有关。

    • ApoE基因敲除对小鼠B、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14, 24(5):5-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2

      摘要 (2248) HTML (0) PDF 826.02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Apo E基因敲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抗体标记Apo E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短期造血干细胞均有改变,骨髓前体B淋巴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长期造血干细胞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Apo E基因敲除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淋巴细胞减少,骨髓短期造血干细胞增加,但B及T淋巴细胞发育,以及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淋系共同祖细胞都没有显著变化。

    • 90K/Mac-2BP基因沉默增强HIV-1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凋亡

      2014, 24(5):10-1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3

      摘要 (1495) HTML (0) PDF 780.42 K (1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的90K/Mac-2BP 基因沉默后其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对HIV-1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人单核巨噬细胞株 U937作为细胞模型,用R5嗜性的HIV-1全长感染性质粒包装并获得HIV-1病毒,待HIV-1感染U937细胞5 d后,细胞经PE-Annexin V,PerCP-7-AAD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基因沉默技术,将U937细胞中的90K/Mac-2BP基因沉默后,再经HIV-1感染,5 d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经HIV-1感染后细胞凋亡率为(16.27±0.30)%,而90K/Mac-2BP 基因沉默后的U937细胞,经HIV-1感染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至(31.26±0.35)%、(25.76±0.30)%、(23.69±0.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90K/Mac-2BP的表达水平能调节HIV-1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凋亡。

    • 速眠新Ⅱ复合水合氯醛对实验兔全麻效果的比较

      2014, 24(5):15-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4

      摘要 (2009) HTML (0) PDF 662.54 K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B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L/kg)和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1~1.5 mL/kg)复合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3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及动物麻醉死亡率。结果 诱导期及苏醒期时长C组介于A,B两组之间(P< 0.05);而麻醉期时长C组与A组相当(P> 0.05)并均高于B组(P< 0.05)。结论 速眠新Ⅱ与水合氯醛复合麻醉诱导及恢复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死亡率低,是整形外科家兔动物实验中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的相关性

      2014, 24(5):19-2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5

      摘要 (1857) HTML (0) PDF 1.33 M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石杉碱甲片组,正常对照组选用同龄C57/BL6J小鼠14只。连续治疗150 d,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大小鼠步态分析仪(GAS-2)检测实时步态行为,并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模型组小鼠有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 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游泳路程显著降低(P< 0.05),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P< 0.05),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 0.05);在步态行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平均步行速度显著降低(P< 0.05),平均步行周期、绝对值平均体转角和侧向移动均显著升高(P< 0.05),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左后足(left foot,LF)、右后足(right foot,RF)支撑时相显著延长(P< 0.05),摆动时相显著缩短(P< 0.05),左前足(left hand,LH)、右前足(right hand,RH)、右后足推进指数均显著增加(P< 0.05),制动指数显著降低(P< 0.05)。石杉碱甲片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步态行为的变化。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得出学习记忆能力与双前足的制动指数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379,P值分别为0.039、0.079),其他方面的相关性不大。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在8月龄时有显著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和步态行为的改变,并且两种行为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C57小鼠LATl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Neuro-2a细胞的影响

      2014, 24(5):25-3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6

      摘要 (1634) HTML (0) PDF 875.80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C57小鼠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euro-2a肿瘤细胞进行表达,探讨LAT1对Neuro-2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扩增出LAT1全长目的基因,定向克隆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pcDNA3.1-LAT1重组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将阳性克隆转染Neuro-2a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LAT1的表达情况。通过MTT法检测各组Neuro-2a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LAT1对Neuro-2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pcDNA3.1-LAT1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并成功转染Neuro-2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TT法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LAT1的Neuro-2a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对Neuro-2a细胞具有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结论 转染 pcDNA3.1-LAT1质粒的Neuro-2a细胞能成功表达LAT1蛋白,且LAT1对Neuro-2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均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研究LAT1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 戊巴比妥钠诱导的亚低温对雄性BALB/C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14, 24(5):31-3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7

      摘要 (1790) HTML (0) PDF 660.56 K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的亚低温对雄性BALB/C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亚低温组(M);亚低温组用戊巴比妥钠(100 mg/kg)腹腔注射诱导雄性BALB/C小鼠体温下降至28℃~30℃,维持4 h后自然复温,动物亚低温干预后2 h、24 h和72 h测定其肛温并取血测定血凝、电解质和血液细胞学指标;对照组给予等容体积的生理盐水,保持常温。结果 本方法诱导的亚低温对雄性BALB/C小鼠体温和血凝三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和N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WBC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白细胞分类比值发生变化,RBC、HGB、MCH、MCHC一过性降低(P<0.01或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诱导的亚低温可对雄性BALB/C小鼠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 恒河猴婴猴离乳阶段行为观察及分析

      2014, 24(5):35-4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8

      摘要 (1798) HTML (0) PDF 841.49 K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婴猴离乳期的行为特点及规律,初步探讨婴猴早期断奶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意取样和时间记录法对2012年出生的290只婴猴离乳后的行为进行6个月的观察记录。结果 离乳后1个月内出现团抱、吸手指、吸同伴身体3种行为,团抱、吸手指行为在第2、3月显著上升(P< 0.05),吸同伴身体行为在第2月显著上升(P< 0.05);第2个月,新增的踱步、吸生殖器的行为于第3个月显著上升(P< 0.05),爬跨行为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第3个月新增吸脚趾行为的比例未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雌性同笼发生团抱的比率显著高于异性及雄性同笼(P< 0.05);雄性婴猴较雌性婴猴更易发生踱步行为;雄性婴猴吸手指及吸同伴身体的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雌性(P< 0.05);吸脚趾行为雌、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观察婴猴离乳后的行为,观察到团抱、踱步、吸脚趾、吸手指、吸生殖器、吸同伴身体和爬跨7种行为,且各行为均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团抱行为反映了恐惧心理;吮吸行为代表了生理需求及防卫心理;踱步行为初期是无目的,逐渐变成焦虑心理的体现。为研究人类婴幼儿早期断奶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开展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评估实验提供研究思路和模型。

    • BALB/cA-nu小鼠主要脏器参数、血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细胞的测定

      2014, 24(5):42-46,4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09

      摘要 (2530) HTML (0) PDF 1.41 M (1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SPF级BALB/cA-nu小鼠的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值和免疫细胞比例。方法 选取5周龄和10周龄的BALB/cA-nu小鼠,测定主要脏器重量,并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取6周龄的BALB/cA-nu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ALB/cA-nu小鼠的T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9+或B220+)、NK细胞(NK1.1+)和粒细胞(CD11b+)。结果 同周龄的BALB/cA-nu小鼠,雄鼠的体重、肝脏、双肾重量高于雌鼠(P< 0.05),同时雄鼠的血生理指标HGB、MCH、HCT也明显高于雌鼠(P< 0.05)。同性别的BALB/cA-nu小鼠,5周小鼠的肺脏、肝脏、双肾重量低于10周小鼠(P< 0.05),5周小鼠的血生化指标TP、GLOB、CHO、TBIL、UN也低于10周小鼠(P< 0.05)。BALB/cA-nu小鼠无T细胞(0.18±0.06)%、CD4+T细胞(0.26±0.08)%、CD8+T细胞(0.13±0.04)%,B细胞的CD19+B细胞的比例为(30.10±2.74)%、B220+B细胞的比例为(30.55±2.77)%,NK细胞比例为(1.35±0.29)%,粒细胞比例为(47.90±5.48)%。结论 BALB/cA-nu小鼠表现为明显的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周龄和性别因素对其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BALB/c小鼠品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与国外生产的相同品系一致。

    • NOD/SCID小鼠主要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细胞的测定

      2014, 24(5):47-5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0

      摘要 (1739) HTML (0) PDF 765.15 K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NOD/SCID小鼠的主要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细胞比例。方法 选取5周龄和10周龄的NOD/SCID小鼠,测定主要脏器重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取6周龄的NOD/SCID小鼠,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9+或B220+)、NK细胞(NK1.1+)和粒细胞(CD11b+)。结果 同性别NOD/SCID小鼠,不同周龄的双肾、肝脏、心脏和肺脏重量,血生理指标RBC、HGB、HCT、MCV、MCH和RDW,血生化指标TP、ALB、ALP、CHO和TBIL具有显著差异;同周龄的雌雄相比,血生理指标HCT,血生化指标GLOB、A/G、CHO、TG、TBIL和UN有显著差异。NOD/SCID小鼠无T细胞(0.37±0.26)%、CD4+T细胞(0.35±0.13)%、CD8+T细胞(0.47±0.10)%、CD19+B细胞(0.13±0.05)%、B220+B细胞(1.20±0.44)%),有低水平NK细胞(6.90±0.82)%,粒细胞比例为(47.88±15.54)%。结论 NOD/SCID小鼠表现为为T、B、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周龄和性别对其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的NOD/SCID小鼠品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与国外生产的相同品系基本一致。

    • KK/Upj-Ay/J小鼠主要脏器重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观察

      2014, 24(5):52-5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1

      摘要 (2564) HTML (0) PDF 664.15 K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KK/Upj-Ay/J小鼠的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 选取5周龄和10周龄的KK/Upj-Ay/J小鼠,测定主要脏器重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周龄和性别的KK/Upj-Ay/J小鼠部分脏器重量和血生理生化有差异性。KK/Upj-Ay/J小鼠禁食血糖值在10周龄时达到7.0mmol/L以上。结论 周龄和性别对KK/Upj-Ay/J小鼠的脏器重量和血生理生化值有影响。KK/Upj-Ay/J小鼠在10周龄左右空腹血糖值达到糖尿病发病水平,是可用于Ⅱ型糖尿病研究的自发型动物模型。

    • Rag2敲除小鼠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细胞的研究

      2014, 24(5):56-6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2

      摘要 (2742) HTML (0) PDF 812.16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SPF级Rag2敲除小鼠的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性指标和免疫细胞。方法 分别选5、10周龄的Rag2敲除(knockout,KO)小鼠测定主要脏器重量,并测定主要血生理、生化指标。选取6周龄Rag2 KO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4+、CD8+)、体液免疫(B细胞-CD19+、B220+)、NK细胞(NK1.1+)和粒细胞(CD11b+)进行检测。结果 同性别NOD/SCID小鼠,10周小鼠脑、肺脏、脾脏、肝脏、心脏、双肾脏重、TBIL、WBC高于5周龄。同周龄的雌雄相比,雄性小鼠心脏、双肾脏、肝脏、脾脏重量、AST、ALP、A/G、GLU、PLT、PCT、WBC、LYM%高于雌性。Rag2 KO小鼠无T细胞(0.36±0.15)%、CD4+T细胞(0.21±0.06)%、CD8+T细胞(0.23±0.07)%、CD19+B细胞(0.28±0.04)%和B220+B细胞(2.03±0.42)%)。NK细胞比例为(24.13±3.62)%,粒细胞比例为(57.20±3.85)%。结论 Rag2 KO小鼠与C57BL/6J小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周龄和性别因素对其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Rag2 KO小鼠T、B淋巴细胞缺失。

    • 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2014, 24(5):62-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3

      摘要 (1681) HTML (0) PDF 1.29 M (1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 30 mg/mLD-氨基半乳糖和2μg/ mL脂多糖混合溶液,腹腔注射,每2天1次,连续8周。监测小鼠饮食和体重变化;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肝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模型组ALT水平升高,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组织纤维化明显增生。结论 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可诱导小鼠的慢性肝损伤模型。

    • >设施设备
    • 悬尾实验实时检测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2014, 24(5):66-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4

      摘要 (1470) HTML (0) PDF 827.56 K (2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悬尾实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系统 方法 结合计算机、机械工程和实验动物行为学,研制悬尾实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系统。应用动物实验进行运动阈值确认和数据准确性验证,并用抗抑郁阳性药丙咪嗪和帕罗西汀进行不动时间和“功”指标的验证。结果 悬尾测试箱由8个悬尾箱组成。采用四周封闭、顶面开放的形式。通过旋转固定手柄,调节横梁高度,实现多样本同时悬挂。8个传感器固定于横梁两侧,分别对应8个悬尾箱。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增益调整、滤波处理送至采集传输盒。采集传输盒采集输出信号,数字化后送往PC机。动物的运动时间、不动时间及功值可实时显示。运动阈值为26.8时,人机相关系数最大,为0.94。应用本系统,与对照组比较,帕罗西汀和丙咪嗪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 0.01),帕罗西汀还可显著增加小鼠“功”值(P< 0.01),即增强小鼠悬尾的挣扎强度。结论 悬尾实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系统实现了悬尾实验的自动化,客观性强,重复性好,可推广应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研究。

    • 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手术室建设及使用探讨

      2014, 24(5):72-7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5

      摘要 (2656) HTML (0) PDF 751.08 K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人灵长类动物已广泛应用于与人类相关的生殖模型研究,而生殖和转基因操作相关手术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是保证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结合我中心的实际建设情况,就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相关手术室的合理建设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为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无菌隔离技术在悉生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4, 24(5):76-7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6

      摘要 (1390) HTML (0) PDF 686.51 K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悉生生物学领域的无菌隔离技术,并将传统的洁净室技术与限制进出屏障系统技术和无菌隔离器技术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无菌隔离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阐述了无菌隔离器在悉生生物学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 >海外交流
    • 第60届日本实验动物年会重点科研内容介绍与分析

      2014, 24(5):80-82,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5.017

      摘要 (1359) HTML (0) PDF 1.29 M (1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