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及兴奋-收缩耦联表征

      2014, 24(3):1-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1

      摘要 (2682) HTML (0) PDF 883.20 K (2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细胞分离液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进一步表征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方法 Langendorff装置进行主动脉逆流灌流,分别用两种细胞分离液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无血清培养并进行腺病毒感染。显微镜下观察单个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病毒感染。采用IonOptix仪器检测心肌细胞肌节收缩-舒张指标以及心肌细胞钙离子摄入-排出指标。结果 两种分离液均可获得70%横纹清晰的长杆状心肌细胞,培养可存活7 d以上。腺病毒感染48 h,绿色荧光蛋白持续表达7 d以上。分离液一获得的心肌细胞不能很好地随电场刺激产生收缩,分离液二获得的细胞可用于检测兴奋-收缩耦联特性,心肌细胞肌节缩短分数为11.61%±2.15%,舒张时间为(0.177±0.031)s,钙瞬变幅度为30.79%±9.74%,钙瞬变衰减时间为(0.300±0.074)s。结论 两种分离液均可用于分离和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并用于腺病毒转染等长时程研究。分离液二更适用于检测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特性。

    • IGF-1、IGFBP-3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变化

      2014, 24(3):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2

      摘要 (1937) HTML (0) PDF 654.40 K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HE染色动态观察大鼠4、8、12周时肝组织病理学变化,IRMA法动态监测血清IGF-1、IGFBP-3含量。结果 正常组大鼠各时间点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异常;模型组随高脂饮食时间延长,在4、8、12周3个时相点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气球样变及NAFLD活动度积分逐渐增强,血清IGF-1、IGFBP-3逐渐明显下降,且模型组各时相点IGF-1、IGFBP-3的水平较正常组同一时相点明显降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NAFLD活动度积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IGF-1、IGFBP-3的水平则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IGF-1、IGFBP-3水平随大鼠NAFLD进展而降低。

    • 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成脂成骨诱导

      2014, 24(3):10-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3

      摘要 (1899) HTML (0) PDF 690.85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体外分离、传代及定向诱导为脂肪细和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对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成脂诱导液(DMEM/F12+10%FBS+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1.0 μmol/L地塞米松+0.2 mmol/L吲哚美辛+0.01 mg/mL胰岛素+0.5 mmol/L IBMX)和成骨诱导液(高糖DMEM +10%FBS+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50 ng/mL BMP-2)对分离的树鼩BM-MSCs分别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果 原代和传代细胞为梭形或三角形,可增殖形成克隆。BM-MSCs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BM-MSCs简便可行,获得的BM-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 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抑制裸鼠移植人胰腺癌体内研究

      2014, 24(3):14-1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4

      摘要 (2688) HTML (0) PDF 691.17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对胰腺癌体内给药的抗肿瘤活性,为hMIC-l抗体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种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各腋窝皮下接种24只Balb/c裸鼠,共计48只皮下接种荷瘤裸鼠分别随机共分为8组,每组6只荷瘤鼠。模型对照组荷瘤裸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NS,Biw,ip×8),阳性对照组荷瘤裸鼠腹腔注射键择(50 mg/kg,qw,ip×4),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分别荷瘤鼠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10 mg/kg,Biw,ip×8)共4周或(2 mg/kg,Biw,ip×8)共4周。观察荷瘤裸鼠日常表现、肿瘤生长、实验后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荷瘤裸鼠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裸鼠(10 mg/kg,Biw,iv×8)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并呈现量效关系。镜下观察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实验后肿瘤组织切片胰腺结构破坏,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细胞溶解。结论 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10 mg/kg,Biw,iv×8)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人胰腺癌PANC-1肿瘤生长,使瘤组织坏死、结构破坏。

    • 先天性白内障大鼠血液生化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2014, 24(3):20-2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5

      摘要 (2724) HTML (0) PDF 667.29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先天性白内障大鼠血液常规、生化正常值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XS-800i血常规分析仪和 OLYMPUS AV2700生化自动分析仪对185~211 g大鼠共计90只进行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及用SA-6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对血液进行流变学的测定。结果 血像检测结果是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 0.05);小眼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红细胞宽度(RDW)间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是白内障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同性间比较白蛋白(ALB)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雌性与对照组比较尿素(Ure)差异显著(P< 0.01),小眼白内障雌性与正常对照比较肌酐(Cr)差异非常显著(P< 0.01)。白内障、小眼白内障大鼠的红细胞是雄性的低于雌性(P < 0.05,P < 0.01)而血小板是雄性的高于雌性(P < 0.01),肌酐是雄性低于雌性P < 0.01),正常组雄雌间无差异;血液流变学各组间无差异显著性。结论 白内障大鼠与正常组大鼠间某些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该数据为该鼠在这领域的使用提供参考。

    •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脑线粒体钙及线粒体转运通道的影响

      2014, 24(3):25-2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6

      摘要 (1375) HTML (0) PDF 679.84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 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 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中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2014, 24(3):30-3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7

      摘要 (2647) HTML (0) PDF 640.69 K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及内皮素(ET-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地面对照组和急性低压缺氧组,急性低压缺氧组又分成缺氧1组和缺氧2组,每组8只。急性低压缺氧后10 min和24 h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肾脏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内皮素(ET-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 0.01),缺氧1组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缺氧2组GSH活性显著降低(P< 0.05),但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T-1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强,24 h后表达减弱。结论 SOD、CAT和GSH活性明显下降及ET-1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 精子特异性Sleeping Beauty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4, 24(3):34-3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8

      摘要 (2128) HTML (0) PDF 762.09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精子特异性表达Sleeping Beauty (SB)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SB转座子在小鼠中的应用提供工具。方法 克隆精子特异性启动子用以驱动SB转座酶基因的表达,建立精子特异性表达SB转座酶的载体,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建立以C57BL/6J为背景的精子特异性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PCR鉴定首建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SB转座酶基因在小鼠生殖腺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筛选睾丸中高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结果 显微注射方式获得了5只首建小鼠,其中3只能稳定传代,利用WB和IHC成功的筛选出一株在精子中高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结论 成功建立了精子特异性高表达SB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将SB转座子作为一种基因工程工具应用于小鼠基因修饰模型的建立提供非常重要的工具资源。

    • IL-33转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向髓系细胞分化的能力增强

      2014, 24(3):39-4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09

      摘要 (2477) HTML (0) PDF 1.28 M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IL-33转基因小鼠研究IL-33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33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造血干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体外成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IL-33对于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L-33转基因小鼠B细胞和T细胞在外周血中都明显降低,粒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都有明显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淋系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髓系祖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处于S-G2-M的细胞增多;体外单克隆实验发现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增加。结论 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更易向髓系细胞分化。

    • 瘦素基因敲除肥胖大鼠的血糖及病理长期观察

      2014, 24(3):45-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0

      摘要 (2355) HTML (0) PDF 813.03 K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Leptin基因敲除SD大鼠血糖变化及病理表型进行长期分析,为使用该大鼠作为糖尿病和脂代谢模型积累数据。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Leptin+/+大鼠和Leptin-/-大鼠肝脏中Leptin的表达。利用称量方法测定Leptin基因敲除的SD大鼠(Leptin-/-)1,3,6,8月龄的体重变化,利用稳豪血糖仪采尾血测定1,3,6,8月龄Leptin-/-大鼠空腹血糖值。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Leptin-/-大鼠胰腺及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Leptin-/-大鼠肝脏中表达变短的功能异常的Leptin蛋白。Leptin-/-大鼠从1月龄开始出现显著的体重增加,8月龄时雌性体重为884 g,雄性体重可以达到1200 g,是野生SD大鼠的2倍。自1月龄起,Leptin-/-雌鼠的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野生大鼠,在1月龄到6月龄之间差别明显(40%~26%),到8月龄和野生大鼠恢复到近正常水平。8月龄 Leptin-/-大鼠肝脏肝小叶中出现大量脂肪空泡,胰腺内较多脂肪细胞浸润、胰岛数量明显增多,体积增大,胰岛素阳性β细胞增多。结论 Leptin-/-大鼠表型表现为肥胖,脂肪肝,胰岛增生和早期高血糖。

    • 罗汉果和熟地增加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014, 24(3):50-5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1

      摘要 (2199) HTML (0) PDF 1.07 M (1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罗汉果和熟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文研究罗汉果和熟地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各组小鼠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3个月,流式细胞仪测量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变化;小鼠用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1个月后,流式细胞仪测量罗汉果或熟地对于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 分析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喂养罗汉果或熟地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比例降低,粒细胞的比例增加,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增加,尤其是长期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罗汉果或熟地喂养1个月,小鼠的粒细胞和T细胞都有明显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罗汉果或熟地长期服用会增加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了辐射所致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干细胞的恢复。

    • 利用CRISPR/Cas9敲除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

      2014, 24(3):55-6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2

      摘要 (4699) HTML (0) PDF 1.08 M (1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与代谢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大鼠Irs1基因,为研究代谢病提供基因敲除大鼠。方法 针对Irs1第一外显子,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构建sgRNA表达质粒。利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sgRNA和Cas9。将Cas9 mRNA和sgRNA混合物注射入SD大鼠的受精卵中,实现靶基因敲除。用T7EN1实验初步检测靶基因的修饰情况,再经过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 获得了5个在Irs1基因突变的首建鼠,突变效率为83%。结论 得到了稳定遗传的Irs1基因敲除大鼠。

    • 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4, 24(3):61-6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3

      摘要 (2839) HTML (0) PDF 820.71 K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大鼠的大脑比小鼠更大,是研究神经系统的重要模型。建立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大鼠,发展能更全面表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表型的动物模型。方法 构建人PrP-hAPP695 K595N/M596L、PrP-hPS1dE9和PDGF-TAU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大鼠。PCR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人APP、PS1和TAU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检测6月龄三转基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APP、PHF-TA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转基因大鼠脑组织APP及TAU的表达。结果 得到1个同时高表达人APP、PS1和TAU三个基因的转基因大鼠品系。转基因大鼠6月龄已经出现显著的行为学改变: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过度磷酸化TAU增多和神经元胞浆内Aβ表达异常增加。结论 成功建立了APPswe/PS1dE9/TAU三转AD大鼠,可做为新一代工具动物模型用于基础医学和AD转化医学研究。

    • 人心肌肌钙蛋白C两种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建立与对比分析

      2014, 24(3):67-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4

      摘要 (1541) HTML (0) PDF 975.77 K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建立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TnCD145E和cTnCG159D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为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建立模型。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制备人cTnC基因的cTnCD145E和cTnCG159D两个突变体,随后插入心肌特异性表达启动子α-MHC下游构建人cTnCD145E和cTnCG159D基因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C57BL/6小鼠。利用心脏超声和病理观察对比分析不同年龄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结果 建立了心肌组织高表达人cTnCD145E和cTnCG159D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cTnCD145E和cTnCG159D转基因小鼠随年龄增加,有分别向HCM和DCM发展的趋势,12月龄时,cTnCD145E转基因小鼠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左室容积(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volume and end-systolic volume,EDV and ESV)与同窝阴性小鼠相比下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le end-systolic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ESPWT)增加,而cTnCG159D转基因小鼠EDV和ESV与同窝阴性小鼠相比上升,EF和ESPWT减少。结论 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TnCD145E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表现肥厚型心肌病病理表型,而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TnCG159D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表现扩张型心肌病病理表型,二者可作为对比研究由不同发病机制导致的心肌病模型。

    • 抑制小鼠乳腺肿瘤转移microRNA的筛选

      2014, 24(3):72-7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5

      摘要 (2072) HTML (0) PDF 961.09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鉴定25种microRNA的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发挥的作用,以筛选新的抑制乳腺癌转移的microRNA分子。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将25种鼠源 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至4TO7细胞,经G418筛选结合流式细胞仪分选获绿色荧光细胞得稳定表达鼠源microRNA的细胞株。将细胞2×105个/只尾静脉注射接种于BALB/C小鼠,14 d后解剖分离肺组织,统计小鼠肺组织结节数目。结果 和接种阴性对照细胞小鼠相比,接种mir-449a稳转细胞的小鼠肿瘤肺转移减少。而接种mir-1935稳转细胞的小鼠肿瘤肺转移增多。其它23种microRNA稳转细胞接种小鼠肿瘤肺转移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结论 从25种鼠源microRNA中筛选到2种与乳腺癌肿瘤转移相关的microRNA:mir-449a抑制乳腺癌细胞肺转移,mir-1935则促进癌细胞肺转移。

    • 设施设备心脏组织特异性表达Neuregulin-2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心脏功能分析

      2014, 24(3):78-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4.003.016

      摘要 (1771) HTML (0) PDF 837.48 K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神经调节蛋白2(neuregulin-2,NRG2)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基因缺失表现早期生长延迟,NRG2在心脏中也有表达,但其在心脏发育尤其是病理刺激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目的是建立心脏组织特异性表达NRG2转基因小鼠,分析其在正常及压力负荷刺激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人NRG2基因插入到心脏特异性启动子α-MHC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NRG2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基因型,western blot鉴定NRG2蛋白在心脏中的表达并筛选高表达的转基因品系,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利用超声影像分析和病理学观察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建立了心脏组织特异性高表达NRG2转基因小鼠品系。与同窝阴性转基因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明显增加,3月龄时可达15.6%(P<0.05),经压力负荷刺激后,NRG2转基因手术小鼠心室壁增厚程度显著下降,心室腔增大,同时心肌排列紊乱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比NTG手术小鼠严重。结论 在压力负荷下,转基因表达NRG2缩短了肥厚过程,同时加速了心衰进程。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