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3(4).
摘要: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三株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研究肿瘤转移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以及活体分析方法。方法 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66c14和4TO7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07 细胞/mL, 取0.1 mL进行乳腺原位及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制作小鼠乳腺原位和尾静脉移植瘤模型,比较三株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 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乳腺原位接种7d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28d后,4T1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最大,66c14细胞瘤体次之,4TO7细胞瘤体最小;接种35d后,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较一致,但4T1和66c14原位移植 瘤均发生转移,其中4T1细胞较66c14细胞转移严重,而4TO7细胞未见转移;接种42d后,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无明显差别,而4T1和66c14细胞随天数的增加,移植瘤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1较66c14细胞转移更严重,呈广泛性转移,4TO7细胞仍未见转移。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尾静脉接种7d后,小动物活体成像发现小鼠肺部均能检测到荧光,其中4T1细胞接种的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强,且小鼠陆续死亡;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次之;66c14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弱。尾静脉接种14d后,4TO7和66c14细胞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较66c14细胞强且小鼠陆续死亡。结论 乳腺原位自发转移模型较尾静脉转移模型更真实反应了肿瘤细胞在体的转移特性,且能完整地呈现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可作为研究肿瘤转移的最理想模型。
2013, 23(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繁殖能力和食子现象的异同。方法 分别将Muc2和DCN基因敲除纯合子雌雄小鼠按1:1或1:2的合笼,观察1-3胎产仔量 、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现象。结果 Muc2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5.80±0.95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42.29±2.28天;DCN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3.85±0.76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24.86±10.42天。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在产仔量 、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两组基因敲除小鼠繁殖性能有差异,揭示可能与Muc2和DCN基因有关。
2013, 23(4).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影象分析评价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肝脏、主动脉弓部和心脏功能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超声影象分析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不同时期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只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分别给以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第0、3、6、9、14、16、20、24、40周时监测血脂水平,第20和40周时各组金黄地鼠行超声影象分析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 高脂饲料喂饲后金黄地鼠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随着高脂喂饲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主动脉弓部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001),超声影象分析和病理学结果均显示高脂喂饲金黄地鼠20周时已形成脂肪肝、主动脉弓部已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40周时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结论 超声影象分析可应用于测量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主动脉弓部内膜-中膜厚度,连续监测脂肪肝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013, 23(4).
摘要:目的 建立实验动物血清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保证微生物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 采用微生物抑制法,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对1640份实验动物血清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并与Premi@Test抗生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结果 在受试样品中,检测出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犬的血清中存在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分别为27.2%、16.4%、39.9%、23.7%和47.6%。抽取82份血清和18份阴阳对照品,与Premi@Test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X2=16.680,P>0.05)。血清中抗生素的残留与DHL琼脂平皿的菌落生长有一定相关性(X2=9.939,P<0.05)。结论 本研究采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的微生物抑制法,能够对动物血清中的抗生素进行检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成本低,操作简便。为实验动物体内抗生素残留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2013, 23(4).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 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烯草酮原药14.9mg/kg.bw.d组、89.6mg/ kg.bw.d组、537.5mg/ 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 烯草酮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89.6mg/ kg.bw.d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4.9mg/kg.bw.d。
2013, 23(4).
摘要:目的 针对湖北省2012年度实验动物许可证年检环境设施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建议,促进湖北省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可靠运行。方法 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采用30%区域抽检方式,依据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各区间微环境指标进行检测检测。 结果 除气流速度、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外,其他检测指标均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 结论 应加强对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整体提高湖北省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条件。
2013, 23(4).
摘要:摘要:目的:单核-巨噬细胞在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变化情况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方法: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LDL制成ox-LDL,动态观察小鼠巨噬细胞内脂质成分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纯化的LDL纯度可达92.39%。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内红色脂质颗粒增多,电镜显示细胞核周围包含染色质,胞浆稀少含有大量的核糖体,线粒体丰富。随浓度的增加LDL组及OX-LDL组细胞内TC、FC、CE均明显增加。结论:OX-LDL同单核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可使动脉壁局部形成AS病变的特征病理性细胞, OX-LDL较LDL更易使单核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高浓度的OX-LDL可以导致细胞膜结构的损伤。
2013, 23(4).
摘要:卵巢早衰是一种典型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卵巢早衰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对研究卵巢早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建立的较成熟的动物模型作以综述,并简单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013, 23(4).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葡萄糖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M组)和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并错时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胰岛素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MF组)。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测定大鼠一般生理学指标,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体中IL-1β、IL-2、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1)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M组、MS组及MF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N组(P<0.01),M组、MS组及MF组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下无差异(P>0.01)。(2)尾静脉注射STZ 1周后,M组、MS组、MF组的Glu、TG、LDL-C都有显著性的提高(P<0.01),HDL-C显著性下降(P<0.01)。(3)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海马组织的IL-1β、IL-6、IL-8以及TNF-α均呈现显著性变化(所有P<0.05),组间IL-2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组和MS组水平(P<0.01)。尽管IL-2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仍可见血糖波动模型MF组中表达水平最低。(4)M组、MS组、MF组的逃避潜伏期、经过平台的次数以及在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与N组相比均呈极显著提高(所有P<0.01),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的逃避潜伏期和过平台次数显著高于M组和MS组(P<0.01),提示MF组空间定位和记忆功能受损最严重,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在三种糖尿病模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较急性高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而言,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脑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以及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2013, 23(4).
摘要: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郭雯 , 林忆阳 , 陈频 , 李春梅 , 肖剑鹏 , 林桂英 , 徐向进
2013, 23(4).
摘要:目的 观察强化控糖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先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控糖治疗,患者血糖达到目标值后(FPG<7.0mmol/L,2hPG<10.0mmol/L),改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继续强化治疗,1周后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使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一组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日(治疗组)。1-4周我院住院治疗,5-12周门诊随访,若出现FPG及2hPG明显下降或低血糖反应,则减少胰岛素用量。观察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时FPG、2hPG、HbAlc、胰岛素用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FPG、2hPG均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组HbAlc有所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bAlc也有所下降,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治疗组TG下降,HDL-C升高,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强化控糖血糖达标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继续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能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对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益处。
2013, 23(4).
摘要: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辐照对节段性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直径12mm长20mm泡沫TiC/Ti植入6只Beagle犬的左侧胫骨节段性骨缺损区。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辐照(频率1.5MHz、强度30mW/cm2、脉冲宽度200μs、脉冲周期1kHz、20min/次、1次/d),对照组为不开功率源的假辐照,术后4w、8w后分别行X线检查及骨密度测定,观察及分析材料周围骨愈合情况。结果 6只beagle犬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4w超声组骨早期成熟度优于对照组,表现在材料周围骨痂影密度增高,骨痂影由两端向中央生长;对照组仅见骨痂区密度低,还可见部分骨痂缺如。术后8w超声组新生骨痂面积优于对照组,骨干结构相对稳定;对照组骨缺损区未闭合,在骨干两侧看到少量骨痂,愈合较差。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4w时超声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8w时超声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联合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辐照与人工骨材料修复可提高新骨形成速度及骨组织密度,缩短节段性骨缺损的骨愈合时间。
2013, 23(4).
摘要:目的 利用超声技术来评价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0只)。模型组按每周测定的体重早晚各1次乙醇灌胃,第1周浓度为40%,第2、3周分别为45%和50%,第4周为55%灌胃直至12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于第4、8和12周时对两组大鼠进行超声监测,并从两组中各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析,与超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成功,超声可以监测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病变从轻到重的渐变过程以及对照组大鼠无脂肪病变过程。这与肝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超声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进行活体评价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2013, 23(4).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实验动物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以及毒理学、新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正常依据。方法 选取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检测标准检测合格的恒河猴30只、昆明小鼠20只、SD大鼠20只、日本大耳白兔18只、比格犬16只、树鼩20只。除昆明小鼠采用颈椎脱臼致死外,其余动物麻醉后放血处死和病理解剖,对气管、肺脏进行病理大体检查和取材,常规病理制片,进行HE 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气管、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异同。结果 (1)实验动物气管上皮杯状细胞有差异:恒河猴、比格犬、日本大耳白兔杯状细胞较多,大鼠、小鼠、树鼩则较少或无。上皮分泌的粘液类型以中性粘液为主,比格犬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类型有中性粘液和酸性粘液。(2)实验动物粘膜下腺泡分布有差异:比格犬粘膜下层的腺泡最多,恒河猴、大鼠、小鼠、树鼩腺泡数量偏少,日本大耳白兔粘膜下层的混合腺泡最少。(3)实验动物的肺内支气管分支有差异:比格犬、恒河猴、日本大耳白兔由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组成,树鼩、大鼠、小鼠只由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组成。(4)实验动物细支气管组织结构有差异:恒河猴、比格犬的细支气管平滑肌为完整环形平滑肌层,没有缺失,而大鼠、小鼠、树鼩及日本大耳白兔的细支气管平滑肌薄或缺失。恒河猴、树鼩、大鼠细支气管有少量杯状细胞,其余实验动物均无杯状细胞。(5)实验动物clara细胞形态有差异:比格犬clara细胞呈立方形,其余动物呈柱状。结论 实验动物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质是相同的,差异在于量的不同。研究人员在制定病理学检测标准、实验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时应予充分考虑。
2013, 23(4).
摘要:目的 筛选试验鱼适宜急性毒性试验的发育期。方法 将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幼鱼及成鱼暴露于一定浓度的钻井液中,比较钻井液对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的急性毒性。结果 早期仔鱼48h LC50为157mg/L,中期仔鱼48h LC50大于500 mg/L;中期仔鱼96h LC50为79mg/L,晚期仔鱼96h LC50为625 mg/L,稚鱼、幼鱼、成鱼96h LC50显著大于500 mg/L;卤虫无节幼体96h LC50为105 mg/L;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对钻井液的敏感性顺序为: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幼、成鱼。结论 诸氏鲻虾虎鱼的早期仔鱼适用于海洋污染物急性毒性评价。
2013, 23(4).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树鼩心率和无创血压测定方法,为开展树鼩动物实验提供心率、血压正常的生理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挑选实验树鼩180只,按来源分为野生成年组、F1代自繁成年组和青幼年组三个组,每组雌雄各半,共60只。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鼠仪)逐只测定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BP(平均动脉压)。结果 野生成年树鼩、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心率分别为394.33?7.74BPM、351.61?2.76BPM和378.19?9.04BPM,野生和自繁成年树鼩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自繁成年树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青幼年树鼩,有极显著差异(P<0.01)。野生成年树鼩和自繁成年树鼩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了树鼩无创血压、心率的测量方法,同时获得了野生成年树鼩、F1代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的心率和血压参考值范围,丰富了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2013, 23(4).
摘要:目的 利用人工合成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多肽制备特异性抗HDAC2抗血清,用于相关疾病的体内外诊断。方法 根据HDAC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与载体偶联后免疫动物,所制备的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结果 ELISA检测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同多肽抗原发生阳性反应,效价1:4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血清可与多肽抗原及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脑组织发生反应;免疫血清在4个稀释度1:100, 1:200, 1:400, 1:800四个稀释度均能与小鼠脑组织中的HDAC2反应。结论 所制备的多肽抗血清可识别组织及血清中的HDAC2,可应用于相关领域的体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