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SPF级KM、NIH、Balb/c小鼠生长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2013, 23(3).

      摘要 (2010) HTML (0) PDF 0.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SPF级KM、NIH、BALB/c小鼠体重、体长、胸围并比较。方法 分六批次对三种品系小鼠进行交配,获得仔鼠后分别于1d,14d,21d,28d,35d,42d,49d,56d,63d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重,软尺测量体长和胸围。结果与结论KM小鼠与NIH小鼠相比,体重、体长、胸围差别不大,而BALB/c小鼠与两者都有较大差别。

    • 基因工程大鼠研究进展

      2013, 23(3).

      摘要 (1638) HTML (0) PDF 0.00 Byte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相对小鼠而言,大鼠在生理、行为、代谢等方面更接近人类。近年随着基因工程大鼠技术的开发,大鼠开始回归于生命科学实验和医药研究,基因工程大鼠的研究成为实验动物科学的热点。目前适用于大鼠基因工程的技术各有优缺点。本文对大鼠转基因技术,转座子技术,ZFN锌指酶技术,TALENs技术和基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比较。

    • 直视下行大鼠气管插管的方法研究

      2013, 23(3).

      摘要 (1286) HTML (0)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更简单有效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 将40 只大鼠随机分成经额镜辅助组和经颈透照直视组两组,比较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一次成功率及拔管1周后存活率。结果 经颈透照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优于经额镜辅助组(P<0.05),拔管1周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制器材的经颈透照直视插管法优于经额镜辅助插管法,自制器材值得推广应用

    • 丹酚酸A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3, 23(3).

      摘要 (1591)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丹酚酸A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气管单次给予博来霉素注射液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第2天开始给予丹酚酸A,连续28天,记录体重与一般体征变化;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自由基、肺功能及观察组织透射电镜等情况。结果 造模后给予丹酚酸A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一般体征状况;提高血清SOD、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改善肺功能;减轻肺泡炎症,缩小肺泡间隔宽度;电镜观察发现给予肺纤维化大鼠丹酚酸A后,胶原纤维生成减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减弱。结论 丹酚酸A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实验性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酚酸A抗氧化作用有关。

    •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并发症模型研究进展

      2013, 23(3).

      摘要 (2014) HTML (0)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患者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且病程缓慢,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肾、视网膜、以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为其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动物模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并发症,该造模方法能较好的模拟出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并发症病变特征,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恒河猴脊髓半断模型行脑和脊髓fMRI检查麻醉方案的实验研究

      2013, 23(3).

      摘要 (1588) HTML (0) PDF 0.00 Byte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需要进行核磁共振的动物实验持续麻醉提供一种简捷、方便、和安全的麻醉方法。持续麻醉提供一种简捷、方便、和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用恒河猴7只,均为雌性,体重4-7公斤,采用基础 持续静脉麻醉(氯胺酮 丙泊酚)基础麻醉氯胺酮10mg/kg,im,待猴入睡后开放静脉建立持续静脉通道,三通连接丙泊酚200mg/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和氯胺酮100mg/20ml,丙泊酚0.3mg/kg/min,氯胺酮间断1mg/kg/30min。fMRI中将猴置于特制的实验架上并将门齿托起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试验中监测呼吸、心率、角膜反射及瞳孔。结果:共进行实验44次,未发生动物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动物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实验顺利完成,实验结束停药后,实验动物很快清醒返回。监测数据如下:结论:在较长时间的核磁共振动物实验中氯胺酮基础麻醉 丙泊酚持续静脉麻醉能提供较为安全、便捷,实用的方式。

    • 用氯胺酮联合乙醇对处于舰船摇摆状态中的犬只实行全麻手术效果的观察

      2013, 23(3).

      摘要 (1988) HTML (0) PDF 0.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观察舰船摇摆状态氯胺酮联合乙醇在手术犬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4只杂种犬分为舰船静止状态组(Ⅰ组,10只)和舰船航行摇摆状态(Ⅱ组,24只),分别给予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再以乙醇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氯胺酮基础麻醉起效时间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基础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犬的皮肤准备和放置静脉套管针。手术中乙醇维持麻醉效果优良率2组均为100%。结论 氯胺酮联合乙醇全麻安全有效,可以满足舰船摇摆状态时手术犬的麻醉。

    • 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3, 23(3).

      摘要 (1594)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 实验采用3日龄西藏小型猪,二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PCCs),同样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肋软骨细胞(MCCs),观察两个物种软骨细胞的形态,并分别以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PEF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为阴性对照,对所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以及胶原蛋白II、蛋白聚糖的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和小鼠肋软骨细胞,两种细胞的形态有差别,所分离培养的两个物种的软骨细胞均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胶原蛋白II、蛋白聚糖免疫荧光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 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3, 23(3).

      摘要 (1447) HTML (0) PDF 0.00 Byte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衰老动物模型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采用自然衰老动物或者是人为因素致衰老的动物为模型是人类研究衰老过程的有效手段,结合各类实验动物的自身特点以及生理特性,建立与临床衰老症状相似的动物模型,已成为探索人类衰老机制,并寻找预防和治疗衰老的新方法。

    • DEN诱发PLCε基因敲除小鼠肝癌模型的建立

      2013, 23(3).

      摘要 (1809) HTML (0) PDF 0.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突变诱发剂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联合肿瘤增强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PB)诱发PLCε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肝脏肿瘤动物模型。方法 随机选取出生12日龄的雄性PLCε-/-小鼠和PLCε+/+小鼠各40只(分别为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先腹腔注射DEN,4周龄后开始加饮PB药水,持续喂养;同样随机选取出生12日龄的雄性PLCε-/-小鼠和PLCε+/+小鼠各40只(分别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正常喂养;实验周期均为24周,实验结束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肿瘤的形成。 结果 经病理学结果证实,实验组Ⅱ小鼠发生肝脏肿瘤18只,成癌率为60%,实验组Ⅰ小鼠发生肝脏肿瘤15只,成癌率为46.9%。而对照组Ⅰ、Ⅱ的小鼠均未发生肝癌。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PLCε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肿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LCε基因在肝脏肿瘤形成中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 布氏田鼠的研究概况和其分类学名称变化

      2013, 23(3).

      摘要 (1524) HTML (0)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布氏田鼠 Lasiopodomys brandtii(Radde,1861)分布广泛,分三个亚种。本文简介了布氏田鼠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态、形态、生理、遗传以及实验动物化研究等。此外,布氏田鼠的中、英文名称和其分类学地位,因历史原因和研究方法不同,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本文介绍了布氏田鼠在我国各时期的名称和分类学变动情况

    • 血必净对大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3, 23(3).

      摘要 (1603)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XBJ)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XBJ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 μg / kg)建立MODS模型。观察各组的体征表现,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L-1α、IL-4 和 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 对照组、模型组和XBJ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37%和20%;② 与模型组相比XBJ可促进了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IL-1α的表达,且TNF-α和IL-1α高表达集中在6h~24h;③ 模型组与XBJ组IL-4的表达量在6h~12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IL-10在6h~48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XBJ组IL-10的表达水平在6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XBJ能降低LPS介导的大鼠MODS的死亡率,可同时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α、IL-4和IL-10释放,有效改善MODS的反应状态。

    •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3, 23(3).

      摘要 (1404) HTML (0) PDF 0.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的疾病,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学者们在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上作出不懈了努力,本文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做一综述。

    • 不同饲养密度对斑马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3, 23(3).

      摘要 (2186) HTML (0) PDF 0.00 Byte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饲养密度对斑马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按1、2、4、6、8 Tail/L的密度将斑马鱼饲养于容积为3L饲养盒中,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体长、脏器重量等指标,计算日增重(DWG)、增重率(GBW)、增长率(GBL)和成鱼脏器指数,并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饲养密度介于1-4Tail/L之间时,各组间的DWG、GBW、GBL及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增加饲养密度时, DWG、GBW、GBL及脏器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低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考虑空间利用率、斑马鱼生存环境质量等因素,4Tail/L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饲养密度。

    • GDF-9和BMP-15在不同品系小鼠中的多态性和生殖能力关联分析

      2013, 23(3).

      摘要 (1717) HTML (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GDF-9和BMP-15在不同品系、不同繁殖能力小鼠中的多态性和作用机制,找出繁殖力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筛查多态性位点,并对多态性位点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检测5’UTR对下游基因的影响。结果 ICR小鼠的产仔数是BALB/c的2.8倍左右;在ICR和BALB/c中分别发现了GDF-9和BMP-15的三个多态性位点,一个位于5’端的非编码区,另外两个位于蛋白编码区;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GDF-9的5’UTR区可以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结论 GDF-9在ICR和BALB/c这两个品系小鼠中存在多态性位点,这些位点的变化对下游基因的表达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 山羊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手术管理

      2013, 23(3).

      摘要 (1945)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山羊手术对管理要求的特殊性。方法 依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要求,针对手术动物的特性,制定了围术期环境控制和术后特殊维护的管理措施。 结果 通过科学严谨的管理实践,成功实施10例山羊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LVAD)手术,确保手术的正常运行。

    • 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恒河猴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3, 23(3).

      摘要 (1390) HTML (0) PDF 0.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建立标准化的恒河猴监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1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恒河猴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经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用POPGENE 1.32软件及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出了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了等位基因164个,各座位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在6 ~ 11个之间,平均为8.6316个;各基因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3.5727 ~ 8.9416个之间,平均为6.0709个;各微卫星座位的观察杂合度在0.2560 ~ 0.6364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4309;期望杂合度在0.7230 ~ 0.9010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8270;多态信息含量在0.6771 ~ 0.8874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7979;香隆信息指数在1.4249 ~ 2.2662之间,群体平均值为1.8901;本研究检测的19个微卫星座位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结论 所研究的恒河猴群体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本实验为今后建立恒河猴质量监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猕猴B病毒gB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合成和表达

      2013, 23(3).

      摘要 (1622) HTML (0) PDF 0.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获得可以用于B病毒检测的gB蛋白特异性表位重组抗原 方法 利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包含B病毒gB蛋白主要特性抗原表位的基因,通过定向克隆的方法,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结果 成功的获得了B病毒gB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该蛋白以可溶的形式表达。 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产生B病毒gB蛋白特异性表位重组抗原,可以作为B病毒的检测抗原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