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3(2).
摘要:【摘要】 目的 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理过程。最近研究显示其参与外周组织糖原的代谢过程及胰岛素分泌。在成年C57BL/6小鼠脑部,探讨SIRT1与胰岛素受体(IR)是否存在共定位,为揭示SIRT1与IR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IRT1与胰岛素受体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SIRT1表达于小鼠海马CA1区椎体细胞,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重叠图片显示,SIRT1与IR存在共定位,且其主要分布在小鼠的海马区、皮层、下丘脑等部位。体外研究显示胰岛素调节SIRT1的表达。结论 SIRT1主要表达于脑组织的神经元中,并与IR存在共定位现象。本研究结果为探讨SIRT1与IR在脑组织的生理及疾病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2013, 23(2).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60 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对照组只钳夹;实验组钳夹并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治疗。观察钳夹前和钳夹切除后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于2、4、6周分别测对照组、实验组的SNCV。各时间段实验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3, 23(2).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体内产生抗核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目前未明,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内分泌、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与人SLE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有着相似特点,是研究SLE、筛选抗炎免疫药物较理想的实验性病理模型。本文对近年来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制备的方法及评价进行了综述。
满曼 , 蔡月琴 , 徐剑钦 , 陈诚 , 黄宇 , 赵泓舒 , 杨钦钦 , 陈民利
2013, 23(2).
摘要:目的 采用液相悬浮芯片系统同时测定实验兔圆小囊中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Affymetrix的Panomics QuantiGene Plex 2.0 Assay中bDNA信号放大和多磁珠分析技术,来同时检测两种实验兔圆小囊中多重mRNA并定量。建立实验兔免疫相关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结果 可同时检测IL-1β、IL-1R1、IL-8、IL-8R和IL-15各基因的含量,并发现WHBE兔IL-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5),IL-1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1),IL-8RA基因在WHBE兔中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JW兔(P<0.05)。结论 建立了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WHBE兔的IL-15、IL-1R1和IL-8RA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WHBE兔独特的免疫学特性有关。
赵泓舒 , 蔡月琴 , 潘永明 , 徐剑钦 , 杨涛涛 , 黄宇 , 满曼 , 马全鑫 , 陈民利
2013, 23(2).
摘要: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WHBE兔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在IBS中的作用。方法 以湿热环境应激加小剂量致泻剂诱导WHBE兔建立IBS模型,在造模9d和14d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激素和K 、Na 、Cl-含量的变化,并以JW兔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造模9天时WHBE兔的5-HT、DA、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 P<0.01),Na 、K 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JW兔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 P<0.01),K 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14天时WHBE兔5-HT、ACTH、β-EP均显著升高(P<0.05, P<0.01),JW兔ACTH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IBS模型中血清中5-HT、COR 与Na 、K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P<0.01),血清中DA、β-EP水平与Na 、K 、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P<0.01),ACTH水平则与K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IBS的发生不仅与HPA轴兴奋性升高有关,亦与体液因素有关,故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参与了WHBE兔IBS的发生过程。
2013, 23(2).
摘要:【摘要】 目的 比较五指山小型猪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前行股动脉穿刺所使用的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所花费时间,为动物实验时行股动脉穿刺提供依据。方法 拟行股动脉穿刺的五指山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两组即切开直视穿刺组(n=8)和超声引导穿刺组(n=8),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穿刺所花费时间。结果 切开直视穿刺组的成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但出血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花费时间也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切开直视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花费时间相对较少的方法。
2013, 23(2).
摘要: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将10-4mol/L 到10-8mol/L的 BRL-37344分别灌注到离体人肺脏肺泡腔内,测定AFC的变化。然后将10-5mol/L BRL-37344分别与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β2受体阻滞剂ICI-118551、β3受体阻滞剂SR59230A、钠通道阻断剂氨氯吡咪、Na -K -ATP酶阻断剂哇巴因混合后灌注到离体人肺脏肺泡腔内,测定AFC的变化。结果: 10-8mol/L的BRL-37344对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没有影响,10-7mol/L至10-4mol/L的BRL-37344能够显著提高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BRL-37344增加离体人肺脏AFC的作用能够被SR59230A、氨氯吡咪和哇巴因抑制。结论: BRL-37344主要通过调节Na -K -ATP酶的活性增加离体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能力,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
2013, 23(2).
摘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 EAM)作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机制、诊断、药物治疗等实验研究的重要载体,在心肌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EAM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予以综述,分别对心肌自身抗原、心肌自身抗原表位、活化自身免疫细胞、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等介质诱导的EAM模型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比较各造模方法的特点并阐述EAM模型的评价方法,为建立客观的EAM模型提供有效依据。
2013, 23(2).
摘要:目的 探讨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31例严重多发伤动物实验中,应用自制的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观察实验过程中输血、输液、采集血样、静脉给药、中心静脉压测定五项护理技术操作全程顺序进行项目完成的时间和效果。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五项护理技术操作全程顺序进行平均每次时间为80?2秒,平均每项次时间19?.1秒。结论 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在动物实验中应用,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2013, 23(2).
摘要:目的 大鼠是常用的制备心脏病模型的实验动物,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成为评价心脏病模型病理进程和药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目前国内外没有正常大鼠心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影响了这一技术的应用。本文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和定量分析Wistar、Sprague-Dawley和Lewis三种常用大鼠的左、右心室功能参数,为心脏病模型制备和分析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7.0T高场强MRI心脏电影(CINE)序列,分析 Wistar、Sprague-Dawley和Lewis三种常用大鼠活体心脏组织的左、右心室心功能参数。结果 获得三种大鼠左、右心室的8-9周龄功能参数,包括:左、右心室的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EF);左心室乳头肌层面舒张末期内径(EDD)、收缩末期内径(ESD)、短轴缩短率(FS)、舒张末前后室壁厚度(EDAWT,EDPWT)、收缩末前后室壁厚度(ESAWT,ESPWT)、前室壁增厚率(AWT)和后室壁增厚率(PWT);右心室乳头肌层面舒张末室壁厚度(EDWT)、收缩末室壁厚度(ESWT)和室壁增厚率(WT)等十八项心脏主要功能和结构的正常值。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三种大鼠十八项心脏主要功能和结构的正常值,可作为心脏病模型制备成模判定和病理进程、药物评价的参考数据。
2013, 23(2).
摘要:目的 探讨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制备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用同种系巴马小型猪50头,随机分为实验组40头,对照组10头,雌雄不限,4月龄,体重15-20kg。实验组予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喂养,正常组予饲料及清水喂养。于造模的0、4、8、12、16、20、24周末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及耳缘静脉抽血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分析肝纤维化-肝硬化制模过程中的肝脏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24周末,对照组获得数据S0期70例次;实验组获得数据轻度肝纤维化(S1+S2期)82例次,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62例次,肝硬化共39例次。从正常组到肝硬化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及球蛋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白蛋白,A/G比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凝血酶原时间则逐渐延长,统计学分析,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小型猪肝硬化模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脏病理学和生化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
2013, 23(2).
摘要:目的 研究恒河猴BV感染率随季节变化的增长规律。方法 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仔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结果 12月、1月、2月、3月、4月B病毒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其他月份BV阳性猴数量相对稳定。结论 BV的感染受季节影响,春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可在高发季节加强有关的预防措施或调控可改变的环境因素,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
2013, 23(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3种组胺拮抗剂对缺血性心肌细胞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中的影响。方法:利用急性酶解法分离小鼠心室肌细胞。结果:pyrilamine、chlorpheniramine及diphenhydramine均可抑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活性,抑制程度为pyrilamine > chlorpheniramine > diphenhydramine。组胺对KATP通道活性无影响。结论:第一代的组胺拮抗剂(pyrilamine 、 chlorpheniramine 及 diphenhydramine)对KATP通道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膜上H1受体无关。
2013, 23(2).
摘要:目的 观察甘草对大鼠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了解甘草与胃肠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成正常组、甘草制成煎剂4、8、16、32、64 g/kg剂量组,每日1次灌胃给药。末次给药1小时后观察大鼠胃半排时间;采用灌胃给予炭末,测定胃推进率。结果 甘草煎剂剂量大小对大鼠小肠蠕动有直接的影响,较小剂量对大鼠小肠的推进功能有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对大鼠的肠推进有促进作用。
2013, 23(2).
摘要:目的 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双染方法显示胰腺等组织中的特征性病变。方法 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mg/kg)多次静脉注射STZ,濒死状态时将动物安乐死。取胰腺、心脏、肾脏、脾脏、肝脏、眼球、脑等器官制成石蜡切片,用H.E,PAS,masson,天狼星红和甲苯胺蓝等方法进行特殊染色,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同时显示胰岛A、B细胞。结果 模型动物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Masson染色见外分泌部间质内纤维增生。局灶性慢性肾炎,病变区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管萎缩。天狼星红染色见脾脏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免疫组化双染见胰岛A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多,胞浆呈棕褐色。B胰岛素表达减少,胞浆粉红色。结论 H.E染色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可较好地对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组织学评价。
2013, 23(2).
摘要:目的 新生土拨鼠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大部分发展为慢性肝炎,而成年土拨鼠感染后则多发生急性自限性肝炎[1]。本实验目的就是寻找其肝组织中可能导致这种预后差异的关键基因。 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新生与成年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选取目的基因,再通过多个物种序列比对,设计简并引物,在土拨鼠肝组织cDNA中扩增对应基因,测序,再次设计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 与新生土拨鼠相比,成年土拨鼠肝细胞中与钙离子重吸收相关基因DNM1(Dynamin 1)、DNM3(Dynamin 3)及Prkcc(Protein kinase C,gamma)表达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2.65?.25倍,1.90?.34倍,2.94?.54倍。 结论 在钙离子重吸收通路中,以上三个在两组动物肝脏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基因,在新生组与成年组土拨鼠之间也有明显差异。此类基因造成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差别,间接影响其中肝炎病毒的复制。这种表达差异很可能是导致两个年龄段动物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转归不同的原因之一。
王吉 , 卫礼 , 付瑞 , 李晓波 , 冯育芳 , 王淑菁 , 岳秉飞 , 贺争鸣
2013, 23(2).
摘要:目的 建立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小鼠肝炎病毒(MHV)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MHV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对65只长爪沙鼠及12只小鼠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MH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MHV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3.1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3.ml-1。65只沙鼠经RT-PCR检测,均为阴性,12只小鼠经RT-PCR检测,有3只MHV阳性,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HV核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结论 建立的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