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3(12).
摘要: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脱皮等皮肤病症。目前,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近年来,在动物福利和政府监管的推动下,采用体外培养细胞代替动物模型进行化学物致敏性的研究已成为趋势。人细胞系激活试验主要通过检测人THP-1细胞接触化学物后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信号通路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具有致敏性。该试验方法已被欧美和日本的多个实验室验证其可行性,但目前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未被认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标志物和评定方法也在不断被开发和验证。
田小芸 , 尤金炜 , 董敏 , 许龙祥 , 赵志刚 , 方天 , 恽时锋
2013, 23(12).
摘要:目的 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大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原种群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 白内障大鼠、小眼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产仔数和离乳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比,在出生后第2周时白内障大鼠生长速度比小眼白内障组和正常对照组体重大(p>0.05);雄性间比较,2 周时白内障大鼠组比其它二组生长速度快,4周时更为明显(p>0.01);雄雌间比较,5周时白内障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雄雌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p>0.01),小眼白内障组在第6周时生长速度才出现差异(p>0.01)。结论 白内障疾病基因对大鼠的繁殖率没有影响,而对仔鼠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2013, 23(12).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饮食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的影响,明确高脂饲料对关节炎的作用。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关节炎模型,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观察不同饮食条件下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滑膜HE染色以及检测血清中血脂和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普通饲料CIA大鼠组比较,高脂饲料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增加且持续加重,病理切片的滑膜增生层次、血管翳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高,高脂饲料CIA组血清中TC、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HDL则明显降低(P<0.05),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17的浓度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脂饲料可能通过增强滑膜增生和促进炎症因子来促进CIA关节炎的进展。
2013, 23(12).
摘要:实验动物的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于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的最高境界在于与临床相结合。动物实验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将实验动物与临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增加一个坚实的支点,从而极大地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必须配套建立一套完善的动物实验管理体系,方能使之良好运营。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医研院所动物实验管理之中的相关环节,能够为国内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室等同类运行平台提供切实有益的参考,与此同时能够拓展学科的外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2013, 23(12).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近视诱导及正常C57BL6小鼠体重的昼夜波动特点。 方法 采用离焦镜片进行未成年小鼠的近视诱导,连续2天以上每隔2小时测量小鼠体重,与同龄对照小鼠的体重昼夜波动进行比较。 结果 同龄的近视诱导组小鼠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体重的昼夜波动达1.3 ~1.6克,其中正常小鼠体重波动呈“正弦曲线”样变化,缺乏相对稳定点,而近视诱导组小鼠体重在下午相对稳定。 结论 C57BL6小鼠体重的昼夜波动不容忽视。近视诱导可能影响C57BL6小鼠体重的昼夜波动趋势,建议在下午评估实验组小鼠的体重,而正常小鼠的体重测量应固定时间点。
2013, 23(12).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鼠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优势明显。目前常用的DN小鼠模型难以完全模拟人类DN病变,限制了DN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进展。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杂交技术建立了一些新的DN小鼠模型,其中部分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DN的典型病变。本文总结常见DN小鼠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对新建立的DN小鼠模型疾病表现、肾病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有助于DN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及DN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合理选择。
2013, 23(12).
摘要:目的Mamu-B*007:03-sv1是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的一种剪切异构体,其α3结构域缺失。本实验初步获得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信息,并与全长的Mamu-B*007:0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 方法 分别构建Mamu-B*007:03-sv1-myc-pEGFPN3和Mamu-B*007:03-myc-pEGFPN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这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这两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分析这两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结果Mamu-B*007:03-sv1和Mamu-B*007:03基因均能在293T细胞内正常表达。Mamu-B*007:03-sv1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Mamu-B*007:03基因在细胞膜上表达,Mamu-B*007:03-sv1基因在细胞内表达。结论 Mamu-B*007:03-sv1基因的α3结构域缺失,其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与全长Mamu-B*007:03基因有明显差异,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013, 23(12).
摘要:【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小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法,并与传统的Wu方法相比较,为脊髓水平的药物生理研究及疼痛治疗提供更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40只24-28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Wu组和寰枢椎(AA)组,分别从腰5-6椎间隙、寰枢椎间隙置管至蛛网膜下腔。模型建立后,观察各组小鼠置管后死亡率、肢体瘫痪率,并测定其缩足反应阈值(50%PWT)、甩尾反应潜伏期(TF)和吗啡作用。对比两组是否有差异。结果 置管后Wu组和AA组在死亡率无差异的情况下,AA组的肢体瘫痪率明显低于Wu组;术后7d内,AA组大鼠的50%PWT值和TF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最为接近;吗啡镇痛及耐受实验说明此新方法可以进行小鼠长期给药。结论 小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具有瘫痪率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法。 【关键词】寰枢椎 鞘内置管 动物模型
2013, 23(12).
摘要:目的 观察热量限制培养条件下,氧化损伤的SH-SY5Y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3.0 g/L-glucose)、H2O2损伤组(250umol/LH2O2)、低糖组(2.0g/L-glucose)、低糖 损伤组、白藜芦醇(1.25、5umol/L)组、白藜芦醇(1.25umol/L) 损伤组,测定各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用低糖和白藜芦醇1.25umol预处理细胞24h,给予250umol/L H2O2损伤细胞1h,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OD减少,低糖组明显增多,白藜芦醇1.25umol/L组无明显改变;与损伤组比较,低糖+损伤组明显增加,白藜芦醇+损伤组稍有增加。给予250umol/L H2O2损伤细胞7h,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OD减少,低糖组明显增多,白藜芦醇1.25umol/L组无明显改变;与损伤组比较,低糖+损伤组明显增加,白藜芦醇+损伤组稍有增加。低糖+损伤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白藜芦醇+损伤组。结论 低糖培养可提高细胞培养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示热量限制可能通过增加SH-SY5Y细胞的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 减少氧化产物的含量,降低氧化应激的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攻击,延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白藜芦醇不通过提高细胞培养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
2013, 23(12).
摘要:目的 探讨诸氏鲻虾虎鱼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其饲料。方法 用常规方法测定诸氏鲻虾虎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 诸氏鲻虾虎鱼的含肉率为(65.20±3.82)%,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9.40±0.03)%、(17.54±0.31)%、(0.62±0.09)%和(2.34±0.07)%,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含量较低。结论 诸氏鲻虾虎鱼饲料应低脂,适当添加色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硅藻、红藻或褐藻等成分。
2013, 23(12).
摘要:目的 使用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对北京地区实验小鼠多瘤病毒(POLY)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分析。方法 对2011-2012年度我中心收检的不同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不同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67份,共197份样品进行POLY病毒血清学检测;根据多瘤病毒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不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的80份肠内容物样品是否存在POLY病毒。结果 抽检的2011-2012年度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未检出POLY病毒抗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样品检出POLY病毒抗体7/67阳性。使用的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生产设施不同级别的80份小鼠肠内容物未检出POLY病毒核酸。结论 北京地区实验动物饲养机构的实验动物基本排除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中实验用动物仍然存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对各级别实验动物应每年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项病毒检测,以便更客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应对如何加强实验中动物的质量控制问题加以关注。
2013, 23(12).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大鼠Langendorff 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功能评价。方法 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 Control,n = 12):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平衡20min后K-H液持续灌注105min;模型组( model,n = 14):同对照组平衡20min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支以下部位,造成局部停灌(缺血)30 min,而后剪断结扎线复灌(再灌注)75min。伊文思蓝、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全程记录左心室压力及心率变化过程,比较各组平衡20min末、局部缺血30min末、再灌15min、再灌30min、再灌75min末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灌流液中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漏出量,使用 SPSS 11. 5 作统计学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染色结果示对照组血供正常,模型组局部缺血、梗死明显;对照组、模型组平衡末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5),模型组局部缺血、再灌注各个观测时刻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5),说明模型组经历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漏出明显升高;LVEDP、-dp/dtmax下降,反映左心室顺应性降低;LVDP、 dp/dtmax下降,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HR升高,反映耗氧量升高。结论: 大鼠Langendorff 离体心脏局部缺血灌注模型稳定可靠,掌握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后,可顺利快速地成功制备,为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通过途径。
2013, 23(12).
摘要:【摘要】 目的 通过调整精卵交汇时间,提高C57BL/6J小鼠超数排卵的受精率。方法 实验一以常规超排方法作为对照组,计算受精率;实验二验证C57BL/6J雄鼠受精能力;实验三在合笼后三个时间点检栓,确定超排鼠交配时间,计算精卵相遇时间;实验四将C57BL/6J雌鼠超排处理,停留6.5h后配雄鼠,计算受精率,比较方法改进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取受精卵10.88枚/只;实验二取受精卵20.55枚/只,表明雄鼠的精子可以使卵子高比例受精,精子、卵子交汇时间是影响受精率的关键因素;实验三,在合笼后4h雌鼠见栓鼠最多,确定对照组精卵交汇时间需7h;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实验四将合笼时间推迟6.5h,取受精卵22.27枚/只,比对照组提高了105%。结论: 调整精子、卵子交汇时间可显著提高C57BL/6J小鼠超数排卵受精率。
2013, 23(12).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通过反复短时间冷冻法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不同,并比较大鼠死亡率及心功能指标。方法 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冷冻组、结扎组。冷冻组大鼠无呼吸机支持下采用浸过液氮的铜金属棒反复3次,每次5秒冷冻左室前壁。结扎组大鼠在呼吸机支持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比较手术、术后及28天大鼠死亡率,比较大鼠心功能指标(SAP、DAP、LVEDP、LVMI、眃p/dtmax)。结果 ①冷冻组大鼠术中死亡只数、术后死亡只数、术后至28天时死亡只数与结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结扎组(P<0.05)。冷冻组大鼠死亡只数明显少于结扎组;②28天后冷冻组与结扎组大鼠心功能SAP、DAP、LVEDP、LVMI数值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眃p/dtmax下降,提示两组大鼠心功能恶化,两组心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冠状动脉结扎法,反复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大鼠损伤小,死亡率低,并且不需应用呼吸机支持,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