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3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应用过氧化氢发生器对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及设施消毒效果的观察

      2013, 23(10).

      摘要 (1928)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H2O2)蒸汽对屏障环境内表面、台面以及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用BIOQUELL Z过氧化氢气体发生器将浓度为30%的H2O2液体分别按6 mL/m3、9 mL/m3和12 mL/m3的用量进行汽化熏蒸处理,作用60 min,检测屏障环境空气落下菌数和表面细菌数。结果 6 mL/m3用量能够杀灭二更、清洁走廊、洁存间、次清洁走廊和缓冲间等空气落下菌较少区域的空气细菌;9 mL/m3用量可以完全杀灭动物饲养室的空气细菌,但不能完全杀死动物饲养室内表面细菌;而12 mL/m3用量可以完全杀死动物饲养室内表面细菌。结论 H2O2蒸汽消毒适合屏障环境微生物控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3, 23(10).

      摘要 (2122)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是一种危害胎儿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多样。胎盘功能紊乱是引起IUGR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和带来的影响还不清楚,治疗及预后较差。建立与人类临床病理特征相似的IUGR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IUGR模型的自然选择法、手术摘除子宫肉阜法、被动吸烟法、营养不良法、子宫动脉结扎法等方法及其效果。

    • EV71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3, 23(10).

      摘要 (1515)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之一,并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随着发病率的升高,严重威胁了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可感染EV71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致病机理、疫苗评价和药物研发等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EV71感染标准化动物模型。本文将对不同物种的EV71病毒感染模型进行总结,并着重就利用基因修饰手段建立的EV71病毒感染模型进行讨论和展望。

    • 携带A53T突变人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3, 23(10).

      摘要 (1811)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大鼠在神经系统疾病模型方面比小鼠有更好的表现,建立人α–syn A53T突变型转基因大鼠模型,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提供更优良的疾病模型。方法 构建人α–syn A53T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大鼠。PCR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人α – sy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观察人α – syn蛋白在转基因大鼠黑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和分布。Rotating rod实验和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转基因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 获得1个α- syn A53T高表达且可以稳定传代的转基因大鼠品系。转基因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69% (P<0.05),残存神经元胞浆中有大量的α- syn蛋白聚集。转基因大鼠在滚轴上保持平衡的时间显著减少40% - 60% (P<0.05), 并表现出步态障碍如步宽加大、摆动期缩短和足迹最大接触面积减小等。结论 建立了人α – syn A53T突变型转基因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 Sleeping Beauty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3, 23(10).

      摘要 (1684)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表达Sleeping Beauty(SB)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SB转座子在小鼠中的应用提供工具动物。方法 利用人的泛素C启动子驱动SB转座酶基因的表达,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建立C57BL/6J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PCR鉴定首建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SB转座酶基因在小鼠生殖腺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筛选睾丸中高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结果 通过显微注射方式产生了4只首建小鼠,其中3只能稳定传代,利用WB和IHC成功的筛选出一株在睾丸中高表达SB转座酶的转基因小鼠。讨论 成功建立了睾丸组织中高表达SB转座酶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为将SB转座子应用于建立基因修饰小鼠模型提供非常重要的工具动物。

    • 实验兔酪氨酸酶基因家族表达水平与毛色和虹膜颜色性状的关系研究

      2013, 23(10).

      摘要 (1447) HTML (0)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家兔酪氨酸酶家族基因表达量与动物不同毛色和虹膜颜色性状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白毛黑眼兔、日本大耳白兔、獭兔和青紫兰兔4个品系家兔各12只,分别取皮肤和虹膜组织提取RNA,采用荧光定量PCR和ΔΔCT方法检测其中Tyr, Tyrp1, Dc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在品系间和组织间进行比较。结果 Tyr基因在白毛黑眼兔和青紫兰兔虹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该基因在日本大耳白兔和獭兔虹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yrp1基因在青紫兰兔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该基因在日本大耳白兔、獭兔和白毛黑眼兔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而Tyr基因在各品系实验兔的皮肤组织中,Tyrp1基因在各品系实验兔的虹膜组织中,以及Dct基因在各品系实验兔的皮肤和虹膜组织中虽然有一定的高低变化,但均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 黑毛家兔皮肤组织中Tyrp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毛家兔。黑眼家兔Tyr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红眼家兔。本研究揭示了家兔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Tyrp1和Tyr的表达量分别与家兔的毛色和虹膜颜色表型具有相关性。

    • Slit2蛋白过表达的阿尔茨海默症杂合子小鼠的构建与鉴定

      2013, 23(10).

      摘要 (1561)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利用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构建Slit2蛋白过表达杂合子小鼠,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在动物整体水平研究Slit2蛋白过表达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 将AD模型鼠Tg2576的杂合子小鼠(Tg2576 /-小鼠)进行繁殖并鉴定,然后将鉴定结果为阳性的子代Tg2576 /-小鼠与Slit2蛋白过表达的Slit2-Tg纯合子小鼠进行杂交,鉴定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 成功繁育Tg2576 /-小鼠和Slit2-Tg小鼠,并通过鉴定得到Tg2576 /-小鼠,与Slit2-Tg小鼠杂交并繁殖,获得基因型为Tg2576 /-;Slit2-Tg小鼠5只。 结论 本研究利用AD模型鼠成功构建了Slit2蛋白过表达杂合子小鼠,为进一步研究Slit2蛋白过表达在AD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诱导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持续性研究

      2013, 23(10).

      摘要 (1540)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诱导的内脏高敏感大鼠的高敏感持续性。方法 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模型组(n=16),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2周法刺激模型组大鼠,以大鼠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评估肠道敏感性。依据AWR评分,随机将对照组均分为对照组A(n=8)和对照组B(n=8),将模型组均分为对照组C(n=8)和对照组D(n=8);麻醉下解剖获取A组和C组结肠标本。B组、D组继续正常饲养至18周龄后,以相同方法刺激D组大鼠,获取AWR评分和结肠标本。电镜观察标本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甲苯胺蓝染色行MC计数,Western Blot检测结肠蛋白酶原激活受体2(PAR2)表达水平。结果 C组AWR评分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MC计数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见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余各组均未见明显脱颗粒;C组PAR2表达水平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建立的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敏感性随周龄增加下降。

    • 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在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2013, 23(10).

      摘要 (1703)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在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中的表达与作用。 方法 将eNOS基因插入载体PSUCMV中构建重组质粒PSUCMVeNOS,经酶切、插入、转染后包装扩增成腺病毒颗粒;大鼠胫骨获取骨髓,制备EPCs,鉴定正确后传代纯化,将第三代细胞随机分为PBS对照组(C组)、Lac基因转染组(L组)和eNOS基因转染组(N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d、3d、7d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检测培养液中NO含量和各组细胞e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AdCMVeNOS病毒DNA成功包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测其滴度为1.58?010PFU/ml;将其转染鉴定正确的EPCs,结果于体外转染后 1天内,即可检测到eNOS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增加;N组同一时点eNOS含量明显高于L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内比较,N7、N3与N1组比较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NO生成量递增,第3天与第7天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eNOS基因可在大鼠EPCs中高效表达,并可促使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增高。

    • 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胡黄连提取物对其的作用

      2013, 23(10).

      摘要 (1625)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胡黄连提取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胡黄连提取物(10μg/ml、 100μg/ml、 1000μg/ml)进行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细胞TNFαmRNA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TNFα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TNFα表达逐渐增强;胡黄连提取物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抑制TNFα表达的上调。结论 缺氧复氧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进而诱导TNFα表达上调;胡黄连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抑制TNFα的上调。

    •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的影响

      2013, 23(10).

      摘要 (1747)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RIPC) 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IR组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min,再灌注60 min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RIPC组分离股动脉后夹闭5min,松开动脉夹再灌注5min,反复3次,于1h后建立IR模型;S组麻醉开腹后右肾切除。各组动物于再灌注6h后处死,取血液分离血浆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IL-1β、TNF-α以及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IR组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有肾小球肾炎表现,RIPC组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S组相比,IR组和RIPC组血浆中BUN、Scr、IL-1β、TNF-α以及尿液中Ki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RIPC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肾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 猴副流感病毒5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2013, 23(10).

      摘要 (1329)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猴副流感病毒5型(SV5)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猴样本检测。方法 根据SV5病毒NP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使用分子生物方法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SV5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测定;并使用该方法对24个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SV5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6.8?09copies/μL~6.8?05copies/μL,灵敏度为6.8 copies/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0.63%~8.71%,批间CV为1.52%~12.38%,而且方法特异性好;在24个猴肺样品中未检测出阳性。结论 该方法的建立为实验动物和动物源性生物制品中SV5的定量检测奠定了基础。

    •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恒河猴适应株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位点筛查

      2013, 23(10).

      摘要 (1431) HTML (0)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明确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基因位点,指导SIV/恒河猴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SIVmac239恒河猴适应株感染恒河猴,之后进行PMPA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 T细胞数;使用CEMx174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单拷贝PCR测定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PMPA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猴血浆病毒载量,且对血CD4 T细胞数没有显著影响;细胞水平药物敏感实验证实该病毒株对PMPA不敏感。序列比对发现S205L和M502I可能影响到病毒对PMPA的药物敏感性。结论 本研究为SIV/恒河猴模型的合理使用及HIV-1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信息。

    • 三种麻醉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3, 23(10).

      摘要 (1621) HTML (0)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HS)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获取适宜巴马小型猪麻醉的最佳方案。方法 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氯胺酮肌肉注射组(A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组(B组),异丙酚静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8头。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管后(T2)、HS即刻(T3)、HS后30min(T4)、复苏时(T5)、复苏后30min(T6)及实验结束拔管后10 min (T7),观察并记录各组猪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PAP)、鼻温( NT)、pH值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中追加麻药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三组实验猪实验前身长、体重、血红蛋白量及放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期长,HR和NT升高明显,术中需多次给药并有躁动现象,术后有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麻醉比较平稳,但在术中仍有躁动现象且需补加麻药;C组麻醉效果最佳,诱导期短,术中安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好,术中平稳安全,术后苏醒快,适宜巴马小型猪手术麻醉。

    • 模拟航天特因环境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3, 23(10).

      摘要 (1525)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拟航天复合特因环境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尾吊、隔离、孤养和昼夜节律改变等复合应激为建模条件,分别于14、28天,采用奖励性条件反射和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结果 奖励性条件反射中,14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复合环境组鼻触次数减少(P<0.05);28天时,复合环境与正常组和尾平组间形成显著性差异(P<0.01)。水迷宫测试中,14天时,复合环境组与正常组和尾平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和总游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P<0.05); 28天时,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正常组与尾平组间无差异。结论 航天复合环境模型可致大鼠认知功能严重损伤,28天时,认知功能损伤模型较为稳定。

    • 棕头蜘蛛猴Atfu-B基因α2结构域缺失剪切异构体的表达及其细胞内定位

      2013, 23(10).

      摘要 (1746)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Atfu-B*sv1是棕头蜘蛛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的一种剪切异构体,其α2结构域缺失。本实验旨在初步获得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信息,并与全长的Atfu-B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别构建Atfu-B*sv1以及全长Atfu-B基因Atfu-B*02:03和Atfu-B*03:0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这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这三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分析这三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 结果 Atfu-B*sv1、Atfu-B*02:03和Atfu-B*03:01均能在293T细胞内正常表达,并且都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三种基因都在细胞膜上表达。结论 虽然Atfu-B*sv1的α2结构域缺失,但其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与全长全长Atfu-B基因没有明显差异,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SIVmac251感染增强恒河猴巨噬细胞对galectin-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2013, 23(10).

      摘要 (1785)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SIVmac251感染对galectin-3诱导恒河猴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猴和SIVmac251感染猴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GM-CSF与IL-6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与galectin-3共孵育5.5小时后,细胞经PE-Annexin V/PerCP-7ADD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无galectin-3诱导条件下健康猴与SIVmac251感染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5.08%与4.87%。Galectin-3诱导条件下健康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升至17.62%, SIVmac251感染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升至45.56%,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IVmac251感染增强恒河猴巨噬细胞对galectin-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