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绿色荧光转基因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3, 23(1).

      摘要 (1487) HTML (0)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推进,大鼠干细胞的研究日趋迫切。本研究旨在为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干细胞归巢、细胞移植体内示踪研究,提供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大鼠模型。 方法 通过显微注射方式获得EGFP转基因大鼠,采用活体荧光影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EGFP转基因大鼠各个组织的荧光表达水平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大鼠血液和骨髓细胞、骨髓干细胞的荧光标记率,筛选骨髓干细胞高效标记绿色荧光的转基因大鼠。 结果 建立了心脏、肝脏、肌肉、肺、胰腺、脑、膀胱、胃、肾脏、肠和脾脏组织中,系统性表达EGFP的SD-TgN(CAG-EGFP-1)ZLFILAS转基因大鼠;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该品系血液细胞绿色荧光标记率为94.4%,骨髓干细胞绿色荧光标记率为97.8%。结论 建立了多组织系统性高表达绿色荧光,骨髓干细胞荧光标记率高达95%以上的转基因大鼠,为影像分析,造血干细胞的归巢等研究提供了大鼠模型。

    • 隔离器饲育SPF鸡微生物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2013, 23(1).

      摘要 (1983) HTML (0)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隔离器饲育SPF鸡生产管理方式,探讨并建立其微生物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对引进和自繁育的SPF鸡分别采取10、20、40周龄的鸡血清进行微生物质量监测,检验当前SPF鸡生产管理和微生物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 隔离器饲育SPF鸡初期由于对孵化环节控制不严出现了微生物污染现象。在对孵化环节操作管理改进后,隔离器饲育SPF鸡的微生物状况得到控制。 结论 通过加强各个环节消毒,隔离器饲育环境能够保证SPF鸡的微生物质量。适当控制隔离器内SPF鸡的密度不仅有利于SPF鸡的繁育和种蛋回收,而且有利于环境微生物的控制。

    • 激光打孔技术在小鼠卵子保存上的运用研究

      2013, 23(1).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卵子冷冻复苏后、以及复苏卵子经过激光打孔后,与新鲜精子、冷冻复苏精子体外受精,受精率的变化。方法 (1)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判断卵子冷冻前后透明带糖蛋白-2、微丝以及细胞核的变化;(2)冷冻C57BL/6J小鼠卵子,复苏后一部分打孔,一部分不打孔,与9个品系的新鲜精子和冷冻精子体外受精,比较各种组合受精率的变化。结果 (1)新鲜卵子组透明带糖蛋白-2、微丝及细胞核结构清晰,而冷冻组以及冷冻剂处理组,微丝结构略有变化,透明带糖蛋白-2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细胞核在冷冻前后无明显变化;(2)9个品系的新鲜精子与C57BL/6J复苏卵子受精率为17.6%~42.9%,平均为29.6%;新鲜精子与复苏打孔卵子受精率为29.1%~72.3%,平均为49.7%,差异显著(P<0.05);9个品系复苏精子与复苏卵子体外受精率为5.4%~23%,平均为15.5%;复苏精子与复苏打孔卵子受精率为16.7%~48.6%,平均为28.8%,差异显著(P<0.05)。结论 (1)冷冻对卵子的透明带糖蛋白-2有较大的损伤,对微丝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染色体没有影响;(2)冷冻卵子复苏后,体外受精率下降明显,但是复苏卵子经过激光打孔后,可以显著提高体外受精率。

    • 家兔经皮枕大池穿刺方法及常见问题

      2013, 23(1).

      摘要 (1619)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经皮穿刺兔枕大池成功率的方法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方法 采用2ml无菌注射器针头对30只2-2.5kg新西兰兔行枕大池穿刺,确定穿刺的最佳深度、角度,解决常见问题。结果 25只家兔穿刺成功,其穿刺深度在1.2-1.6cm之间,平均1.432cm ,5只失败。讨论 兔枕大池穿刺不要局限于固定深度、角度,应根据动物大小,体位适时作出调整;另外合适的穿刺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 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3, 23(1).

      摘要 (1831) HTML (0)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 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 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13, 23(1).

      摘要 (2020) HTML (0) PDF 0.00 Byte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激动剂药物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对肝肾功能、血脂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该模型能否能应用于药效学研究中。方法 选择27只6周龄的PPARα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一个月, 随机分成3组, 9只/组,分别为对照组1,高剂量组(非诺贝特60 mg/kg)和低剂量组(30 mg/kg)。同时选择9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2。连续灌胃一个月,在动物给药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 结果 ①给药后各组比较:与对照组1比较,非诺贝特各剂量组在PPARα转基因小鼠体内均能明显升高血脂中CHO和HDL-C(P<0.05),明显降低TG(P<0.05)。各组之间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②给药前后比较: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T、AST、ALP、BUN、TG(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1)。而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LP(P<0.05);能明显升高CHO、HDL-C(P<0.05)。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比常规C57BL/6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 袖状胃切除术Wistar大鼠模型建立及初步观察

      2013, 23(1).

      摘要 (2556) HTML (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 SG)对Wistar大鼠体质量、大鼠前胃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G的减重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12只实施手术做为袖状胃切除术组(SG group); 8只行胃干预组做为假手术组 ( sham group ) ,术前、术后1月内每周,而后每两周进行体质量测量,术后12周处死大鼠后制作前胃石蜡切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 SG组大鼠存活10只,成活率83%。sham组大鼠在术后增重明显,SG组大鼠体质量在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随后体质量增长明显较sham组慢( P < 0.05 ) 。SG组大鼠术后前胃有代偿性扩张,光镜下形态测量结果提示: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较sham组变薄( P < 0.01 ),黏膜皱襞变浅。结论 SG大鼠模型中对前胃的形态学观察可能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该术式大鼠模型的减重和体质量反弹机制。

    • 大鼠仙台病毒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2013, 23(1).

      摘要 (1475)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FA(immuno- fluorescence assay)和WB(Western blot)三种方法在大鼠仙台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差异。方法 仙台病毒蛋白抗原经凝胶电泳分离转移后用于血清学检测的WB方法;使用IFA、ELISA方法对20份无菌大鼠、227份SPF大鼠以及63份清洁级大鼠送检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及可疑样品用WB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 20份无菌大鼠血清样品被3种方法检测为仙台病毒抗体阴性;SPF级大鼠样品被IFA方法判定为阴性,1.32%(3/227)被ELISA方法判定为阳性,其中有2/3被 WB确认为阳性;ELISA、IFA和WB在清洁级大鼠样品中检出仙台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为18.12%、11.34%和15.87%。结论 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ELISA、 WB和IFA。WB方法可作为IFA和ELISA难以确定结果的替代方法。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实验动物的情况概述

      2013, 23(1).

      摘要 (1788)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meningtis virus,LCMV)能广泛感染啮齿类动物和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近些年LCMV感染人的检测得到加强, 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我国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要求豚鼠、地鼠必需检测LCMV,小鼠只在必要时检测,而国外普遍要求对大鼠等动物也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为了提高对实验动物感染LCMV的检测意识,本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LCMV感染实验动物的情况做一综述。

    • 猴免疫缺陷病毒衣壳蛋白p27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2013, 23(1).

      摘要 (2187) HTML (0) PDF 0.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获得用于SIV检测的衣壳蛋白p27重组抗原。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选择衣壳蛋白p27抗原表位集中的区域,合成SIV p27基因;将该基因与pMAL-p5x载体连接构建pMAL-p5x -p27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 结果 SDS-PAGE分析显示,pMAL-p5x-p27重组质粒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0×103Da ;经纯化获得目的蛋白p27纯度可达90%。结论 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SIV p27蛋白,为SIV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标准专栏
    • 不同剂量阿霉素致大鼠局灶节段硬化肾病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2013, 23(1):0-0.

      摘要 (1606)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霉素对大鼠局灶节段硬化肾病模型的影响。方法:左侧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阿霉素致大鼠肾脏局灶节段性硬化,观察不同剂量霉素对模型大鼠成活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的影响。结果:不同阿霉素注射剂量组大鼠4周、8周成活率随着注射剂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且4周、8周时阿霉素注射剂量4.5mg/kg~6mg/kg组模型大鼠成活率均低于50%;8周时成活率与注射剂量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r=0.9045,P<0.01)。各阿霉素注射剂量组于1周出现尿蛋白明显升高(P<0.01)、2周出现血清肌酐明显升高(P<0.01)、4周出现血清尿素氮明显升高(P<0.01),并均呈进行性增高,2周时除3mg/kg组外,其余各组血清尿素氮较正常组高(P<0.01,P<0.05);8周时各注射剂量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与阿霉素注射剂量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r=0.9429,P<0.01 ;r=0.9384,P<0.01;r=0.9568,P<0.01)。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均提示肾小球出现局灶节段硬化表现,且硬化程度随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加重趋势。结论: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剂量3mg/kg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低,同时大鼠肾脏病理又能表现出符合人类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的改变,是较为理想的造模剂量。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