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大鼠肢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2(9).

      摘要 (1180) HTML (0) PDF 0.00 Byte (2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h、12h、24h、48h和72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h和48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 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疾病小鼠模型的引进及其繁育保种实践

      2012(9).

      摘要 (1423) HTML (0) PDF 0.00 Byte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进疾病小鼠模型是解决国内迅速增长的科研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寻求目标疾病小鼠模型的途径、引进疾病小鼠模型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小鼠模型繁育保种的一些体会。

    • 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2(9).

      摘要 (1337) HTML (0) PDF 0.00 Byte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建立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o3的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M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Reo3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 建立的Reo3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Reo3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0.42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9.ml-1。结论 建立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o3的检测。

    • 应用手持激光器建立光化学法脑梗死动物模型

      2012(9).

      摘要 (1235) HTML (0) PDF 0.00 Byte (1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光源建立光化学法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开骨窗至硬脑膜,不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 B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C组:保留颅骨内板,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D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冷光源照射40分钟。于术后24、48小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进行MR扫描,术后48小时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比较各组的模型制作成功率。结果:不同方法进行动物模型制作时,24小时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48小时后差异消失。头部MR扫描显示,A组未见脑梗死形成,B组、C组全部有脑梗死灶形成,D组仅部分大鼠形成梗死灶,但体积明显较B、C组小,另外C组有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TTC染色A组未见梗死灶形成,B组、C组可见恒定的梗死灶,D组仅部分形成梗死灶。B、C、D组模型制作成功率分别为100%、80%、50%,将B组、C组合并为手持激光器组,与冷光源组(D组)比较,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照射光源与冷光源相比,有更高的模型制作成功率。

    • 树鼩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的设计

      2012(9).

      摘要 (1184) HTML (0) PDF 0.00 Byte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 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 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 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 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 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2012(9).

      摘要 (1905) HTML (0) PDF 0.00 Byte (1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别给予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后,测定观察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溶血素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等的影响。。结果3.0g·kg-1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可显著提高小鼠吞噬指数和半数溶血值(P<0.01)、显著提高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P<0.05)、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P<0.05),0.5-1.5g·kg-1中国被毛孢都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P<0.01,P<0.05),同时还能抑制脾脏和胸腺增大(P<0.01,P<0.05)。结论 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中国被毛孢免疫抑制及增强天然免疫系统作用要优于蝙蝠蛾拟青霉,而对适应性免疫系统增强作用蝙蝠蛾拟青霉优于中国被毛孢。

    • 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的初步建立及分析

      2012(9).

      摘要 (1422) HTML (0) PDF 0.00 Byte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为人类高脂血症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设计高脂实验饲料配方并检测常规营养成分,用高脂饲料诱导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监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在实验2个月、4个月时的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实验6个月时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的TC、TG、HDL-C、LDL-C在实验前和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个月比较时T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比较时TC、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TC、LDL-C远远高于恒河猴血脂的正常参考值水平,而TG、HDL-C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为,模型组TC和LDL-C水平有递增趋势、TG水平则出现了先递减后逐渐恢复的趋势、HDL-C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模型组恒河猴具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已经初步建立了实验性恒河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 MicroRNA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2(9).

      摘要 (1552) HTML (0) PDF 0.00 Byte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紊乱性疾病。在IBS患者的血液微泡和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失调的microRNA(miRNA)。对于miRNA的研究,最初阶段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途径用来进一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最终将使用miRNA作为新的策略思考IB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miRNA在IBS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Cramp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2012(9).

      摘要 (2070) HTML (0) PDF 0.00 Byte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Cramp基因敲除在衰老过程中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月龄及12月龄Cramp基因敲除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及不同发育阶段B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2月龄Cramp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增多,多潜能造血祖细胞减少;前体B淋巴细胞和未成熟B淋巴细胞减少,成熟B淋巴细胞增多。结论 在衰老过程中,Cramp基因敲除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及B淋巴细胞发育有重要影响。

    • 镜检法在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2012(9).

      摘要 (1582) HTML (0) PDF 0.00 Byte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观察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按2000个原头节/ml剂量,用多房棘球蚴对灰仓鼠进行腹腔接种,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第10d,15d,18d,22d,39d和60d观察灰仓鼠腹腔内包囊、包囊液和原头节的生长情况;设空白对照组10只。结果 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镜检,发现灰仓鼠在接种后的第18d有原头蚴生长;第15d,18d和22d包囊增大、增多;第39d有成熟原头节胚基生长;第60d有不同发育程度的原头蚴。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包囊重量与传代时间成正比。结论 本试验为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观察方法。

    • 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2012(9).

      摘要 (1475) HTML (0) PDF 0.00 Byte (1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方法 用脑心浸出液培养基复苏、培养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 C. kutscheri)并提取基因组DNA作模板; 根据GenBank中C. kutscheri的16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评价;人工感染昆明鼠,建立小鼠棒状杆菌感染模型,采集肝脏和肾脏,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100个阳性质粒;对小鼠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全部8个人工感染样本全部检测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鼠棒状杆菌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eNOS、iNOS 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关系分析

      2012(9).

      摘要 (1524) HTML (0) PDF 0.00 Byte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和心肌细胞损害产生的机制。方法 以辣椒辣素损伤Wistar大鼠感觉神经,饲喂高盐饲料,建立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eNOS、iN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eNOS、iNOS mRNA的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结束时各组比较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第2、3、4周时,辣椒辣素高盐组鼠尾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辣椒辣素高盐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核排列不整齐;心肌iNOS、NO水平升高(P <0.05);eNOS蛋白表达减少(P <0.05)与eNOS mRNA表达减少(P <0.01);iNOS蛋白表达和iNOSmRNA表达显著增高(P <0.01);凋亡细胞数升高(P <0.05)。 结论 eNOS mRNA和蛋白的低表达与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形成相关。iNOS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及iNOS活性升高使心肌组织局部产生大量NO。NO可能使得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的损伤。

    • 从临床肺炎死亡树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2012(9).

      摘要 (1266) HTML (0) PDF 0.00 Byte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 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鼩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 结果 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μm?~6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 结论 6例树鼩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鼩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 实验藏酋猴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研究

      2012(9).

      摘要 (1393) HTML (0) PDF 0.00 Byte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实验藏酋猴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选用15只幼年实验藏酋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1.1%、 16.1%、20.5%、24.5%、和29.8%的日粮,试验期90天,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实验藏酋猴的增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γ-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差异。应用折线法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为23.69%。

    • >专家论坛
    • 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在致敏、哮喘发作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2012(9):1-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9.001

      摘要 (2048) HTML (0) PDF 1.89 M (3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用了几十年的主要治疗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因此发现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相似度有差异。但Ⅰ型变态反应作为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理是比较明确的,据此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哮喘就有很高的相近度,结果的可信度就较高。本文回顾了哮喘动物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某些重要的细节。着重讨论了当今最常用的气道高反应性模型的优劣。如果综合运用不同特点的模型尤其是能观察记录哮喘发作全过程包括速发和迟发反应的模型,将可以更直接地探索哮喘发病过程和治疗药物。对气道重塑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和使用也做了一般性论述。 动物模型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最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找到突破口。 

    • >研究报告
    • 大鼠肢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2(9):8-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1.002

      摘要 (1452) HTML (0) PDF 1.53 M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 h、12 h、24 h、48 h和72 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Cramp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2012(9):13-15,2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3

      摘要 (1374) HTML (0) PDF 1.42 M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Cramp基因敲除在衰老过程中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月龄及12月龄Cramp基因敲除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及不同发育阶段B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2月龄Cramp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增多,多潜能造血祖细胞减少;前体B淋巴细胞和未成熟B淋巴细胞减少,成熟B淋巴细胞增多。结论在衰老过程中,Cramp基因敲除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及B淋巴细胞发育有重要影响。

    • 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比较

      2012(9):16-2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4

      摘要 (2228) HTML (0) PDF 1.23 M (2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予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后,测定观察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溶血素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等的影响。结果3.0 g/kg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可显著提高小鼠吞噬指数和半数溶血值(P<0.01)、显著提高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P<0.05)、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P<0.05),0.5~1.5 g/kg中国被毛孢都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P<0.01,P<0.05),同时还能抑制脾脏和胸腺增大(P<0.01,P<0.05)。结论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中国被毛孢免疫抑制及增强天然免疫系统作用要优于蝙蝠蛾拟青霉,而对适应性免疫系统增强作用蝙蝠蛾拟青霉优于中国被毛孢。

    • 1-苯基-2-硫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与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2012(9):21-2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5

      摘要 (7338) HTML (0) PDF 1.38 M (3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1-苯基-2-硫脲(PTU)可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的产生,保持斑马鱼透明,便于形态观察和信号检测。本文研究了PTU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和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透明性的最佳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PTU处理23 hpf(受精后,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斑马鱼胚胎,作用57 h后观察80 hpf斑马鱼的形态学、生理学改变,计算死亡率和孵化率,测量心率和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结果浓度为0.197 mmol/L、0.296 mmol/L PTU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整体透明,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结构和生理功能无影响,且不影响斑马鱼正常孵化过程。随着PTU浓度的增加,斑马鱼死亡率增加,孵化率下降,出现心包水肿,心脏畸形等改变,心率下降,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增大。结论浓度不高于0.296 mmol/L 的PTU溶液能有效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对斑马鱼心血管毒性研究无影响。

    • 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012(9):26-30,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6

      摘要 (1937) HTML (0) PDF 2.04 M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 βI(PKC 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KC βI在慢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 d、3 d、7 d、14 d和21 d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PKC 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VSP 和RV/(LV+S)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氧后3 d、7 d、14 d和21 d后大鼠肺血管明显增厚;(2)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 PKCβI 的表达,且低氧14 d后 PKCβI 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结论PKCβI 蛋白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 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的初步建立及分析

      2012(9):31-3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7

      摘要 (1535) HTML (0) PDF 1.73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为人类高脂血症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设计高脂实验饲料配方并检测常规营养成分,用高脂饲料诱导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监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在实验2个月、4个月时的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则无明显变化(P> 0.05);而在实验6个月时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的TC、TG、HDL-C、LDL-C在实验前和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4个月比较时T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6个月比较时TC、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TC、LDL-C远远高于恒河猴血脂的正常参考值水平,而TG、HDL-C则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为,模型组TC和LDL-C水平有递增趋势、TG水平则出现了先递减后逐渐恢复的趋势、HDL-C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结论模型组恒河猴具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已经初步建立了实验性恒河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 实验藏酋猴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研究

      2012(9):36-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1.002

      摘要 (1984) HTML (0) PDF 1.26 M (1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实验藏酋猴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方法选用15只幼年实验藏酋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1.1%、16.1%、20.5%、24.5%和29.8%的日粮,试验期90 d。结果随着日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实验藏酋猴的增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γ-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差异。应用折线法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为23.69%。结论日粮蛋白水平对实验藏酋猴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从生物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成年实验藏酋猴日粮蛋白水平以23.69%最合适。 

    • 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eNOS、iNOS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关系分析

      2012(9):41-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09

      摘要 (1633) HTML (0) PDF 1.30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和心肌细胞损害产生的机制。方法以辣椒辣素损伤Wistar大鼠感觉神经,饲喂高盐饲料,建立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eNOS、iN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eNOS、iNOS mRNA的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时各组比较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第2、3、4周时,辣椒辣素高盐组鼠尾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辣椒辣素高盐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核排列不整齐;心肌iNOS、NO水平升高(P<0.05);e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eNOS mRNA表达减少(P<0.01);iNOS蛋白表达和iNOS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凋亡细胞数升高(P<0.05)。结论eNOS mRNA和蛋白的低表达与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形成相关。iNOS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及iNOS活性升高使心肌组织局部产生大量NO。NO可能使得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的损伤。

    • >技术方法
    • 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2(9):46-5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0

      摘要 (1873) HTML (0) PDF 1.41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o3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M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Reo3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Reo3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Reo3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0.42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9/mL。结论建立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o3的检测。

    • 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2012(9):51-5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1

      摘要 (2225) HTML (0) PDF 1.01 M (1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方法 用脑心浸出液培养基复苏、培养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 C. kutscheri)并提取基因组DNA作模板;根据GenBank中C. kutscheri的16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评价;人工感染昆明鼠,建立小鼠棒状杆菌感染模型,采集肝脏和肾脏,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100个阳性质粒;对小鼠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全部8个人工感染样本全部检测为阳性。结论建立的鼠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鼠棒状杆菌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三种高脂乳剂诱导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比较

      2012(9):55-5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2

      摘要 (1931) HTML (0) PDF 744.32 K (1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理想的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参考文献改进3种大鼠高脂配方,并制成高脂乳剂给大鼠灌胃,14 d后眦内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结果三种高脂配方均不同程度的使大鼠血清中脂代谢紊乱。结论高脂配方3可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 镜检法在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2012(9):58-6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3

      摘要 (1239) HTML (0) PDF 2.55 M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观察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00个原头节/mL剂量,用多房棘球蚴对灰仓鼠进行腹腔接种,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第10天,15天,18天,22天,39天和60天观察灰仓鼠腹腔内包囊、包囊液和原头节的生长情况;设空白对照组10只。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镜检,发现灰仓鼠在接种后的第18天有原头蚴生长;第15天,18天和22天包囊增大、增多;第39天有成熟原头节胚基生长;第60天有不同发育程度的原头蚴。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包囊重量与传代时间成正比。结论本试验为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观察方法。

    • 应用手持激光器建立光化学法脑梗死动物模型

      2012(9):63-67,8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4

      摘要 (2242) HTML (0) PDF 1.70 M (2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光源建立光化学法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开骨窗至硬脑膜,不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 B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C组:保留颅骨内板,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D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冷光源照射40 min。于术后24、48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进行MR扫描,术后48 h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比较各组的模型制作成功率。结果不同方法进行动物模型制作时,24h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48 h后差异消失。头部MR扫描显示,A组未见脑梗死形成,B组、C组全部有脑梗死灶形成,D组仅部分大鼠形成梗死灶,但体积明显较B、C组小,另外C组有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TTC染色A组未见梗死灶形成,B组、C组可见恒定的梗死灶,D组仅部分形成梗死灶。B、C、D组模型制作成功率分别为100%、80%、50%,将B组、C组合并为手持激光器组,与冷光源组(D组)比较,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照射光源与冷光源相比,有更高的模型制作成功率。

    • >综述与专论
    • MicroRNA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2(9):68-71,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5

      摘要 (1742) HTML (0) PDF 1.22 M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紊乱性疾病。在IBS患者的血液微泡和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失调的microRNA(miRNA)。对于miRNA的研究,最初阶段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途径用来进一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最终将使用miRNA作为新的策略思考IB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miRNA在IBS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兔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2(9):72-7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6

      摘要 (1673) HTML (0) PDF 1.22 M (2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兔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出现为实验兔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研究手段。但目前,国内实验兔遗传质量不稳定,遗传背景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实验兔的应用。本文对各种分子标记在兔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为实验兔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帮助。

    • >经验交流
    • 树鼩独立换气笼具的设计

      2012(9):77-8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7

      摘要 (1992) HTML (0) PDF 1.32 M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 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 从临床肺炎死亡树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2012(9):81-8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8

      摘要 (1384) HTML (0) PDF 813.71 K (1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鼩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 μm×2~6 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6例树鼩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鼩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 疾病小鼠模型的引进及其繁育保种实践

      2012(9):84-8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09.019

      摘要 (1494) HTML (0) PDF 806.22 K (1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进疾病小鼠模型是解决国内迅速增长的科研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寻求目标疾病小鼠模型的途径、引进疾病小鼠模型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小鼠模型繁育保种的一些体会。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