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人载脂蛋白C3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血脂变化分析

      2012(10):1-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1

      摘要 (1578) HTML (0) PDF 3.36 M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系统性表达人载脂蛋白C3(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方法将人APOC3基因插入系统性表达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人APOC3转基因 C57BL/6J小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血生化分析检测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的血脂指标,脂肪染色观察肝脏脂肪水平。结果建立了高表达人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人APOC3基因在血液、肝脏、小肠、肌肉、心脏、肾脏、脾脏中均有明显表达;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系统性表达人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表现高脂血症表型,可以作为高血脂以及高血脂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工具动物。

    • 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清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效果观察

      2012(10):6-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2

      摘要 (1085) HTML (0) PDF 2.48 M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注射液,Rituximab)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敲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并观察其敲除效果,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方法选取健康的中国恒河猴两只,静脉滴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定期采集外周血、腹股沟淋巴结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系统性测定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后24 h,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的缺失即能达到100%,持续约14 d;腹股沟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在静注后7 d缺失100%;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B淋巴细胞在静脉滴注后7 d缺失达到90%,维持28 d。并且在成功敲除B淋巴细胞的情况下,CD4+ T及CD8+ T淋巴细胞无明显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 超声波均质化对仙台病毒ELISA测试中抗原稳定性的影响

      2012(10):11-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3

      摘要 (1239) HTML (0) PDF 877.98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波均质化(homogenization)处理对于仙台病毒在ELISA测试中抗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BHK-21细胞内扩增培养的仙台病毒通过差速离心,富集后使用超声波做均质化处理,和未处理的病毒分别包被酶标板,使用标准免疫小鼠血清和SPF小鼠血清对包被平板进行测试,比较样品测试孔间测量数据的变异率。结果对免疫血清做梯度稀释,各梯度样品在未经超声处理仙台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在1.97%~6.02%之间;在经超声处理仙台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在0.53%~2.26%之间;SPF血清测量值的变异率均高于免疫血清;所有样品在经超声处理的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均较小。结论超声波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仙台病毒抗原的均质性,在ELISA测试中提高了抗原的稳定性。

    • SIVmac239病毒经不同途径感染恒河猴急性期CD4+T细胞数量与其细胞表面CD95表达量的变化关系

      2012(10):14-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4

      摘要 (1403) HTML (0) PDF 3.03 M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SIVmac239病毒分别通过直肠(rectal infection:IR)及静脉(intravenous infection:IV)感染恒河猴,在感染急性期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与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CD95)表达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将SIVmac239经直肠及静脉途径各感染14只恒河猴。监测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的变化,从而明确感染。同时,在感染急性期内9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 结果静脉组恒河猴CD95表达量于第2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最高,同时CD4+T淋巴细胞数降到最低。直肠组恒河猴也于感染后第2天开始升高,但第10天才达到最高值,CD4+T淋巴细胞数于第17天降到最低。同静脉组相比,直肠组CD95表达量增高及CD4+T细胞数降低均较晚出现,且其CD4+T细胞数量降至最低晚于CD95表达量达到峰值一周后出现。结论SIVmac239经直肠及静脉感染恒河猴后,伴随CD4+T细胞表面CD95表达的升高,CD4+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但不同感染途径对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不尽相同,这可能由于不同感染途径造成CD95在感染急性期CD4+T细胞数量降低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 PLCε基因敲除小鼠微卫星DNA遗传监测分析

      2012(10):19-2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5

      摘要 (2242) HTML (0) PDF 1.30 M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多态性微卫星DNA位点分析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遗传特性。方法用所筛选的15个微卫星DNA位点对28只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DNA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基因片段大小来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3个微卫星DNA位点中(D1Mit365、D3Mit51、D4Mit235、D6Mit102、D7Mit281、D8Mit113、D9Mit23、D10Mit180、D13Mit88、D16Mit145、D17Mit36、D18Mit94、D19Mit97)每个位点的28只小鼠DNA片段泳动距离一致,呈现单态性,表明该群体符合近交系的遗传特性;而利用Dq(敲基因型)和Dy(野生型)两个位点对28只小鼠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鉴别分析,其中敲除基因型小鼠为6只;野生型为7只;杂合型为15只。结论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可以对群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并能有效地鉴别不同的基因型,为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不同造模剂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可行性比较

      2012(10):23-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6

      摘要 (1594) HTML (0) PDF 969.15 K (1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个造模组和对照组。造模组分别予5%氧嗪酸钾(5% OA)饲料、10%酵母粉(10% YE)饲料、10%酵母粉+2%氧嗪酸钾(10%YE+2% OA)饲料饲养3周后予普通饲料饲养1周,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各周留取大鼠血、尿标本,检测尿酸、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 OA组血尿酸在各周均升高(P<0.05);10% YE组血尿酸仅在第2周升高(P<0.05);10%YE + 2%OA组血尿酸在第1、2周升高(P<0.05),第3周下降至正常。造模组与对照组的体重、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水平无差异。结论5% OA模型可形成较稳定的高尿酸血症状态,10% YE模型难以达到高尿酸血症状态,10%YE + 2% OA模型血尿酸水平欠稳定。

    • 妊娠晚期腹腔注射酸性磷酸缓冲液对两个近交系小鼠繁育生理影响的对比分析

      2012(10):27-3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7

      摘要 (1330) HTML (0) PDF 1.59 M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缓冲液对近交系SPF级C57BL/6J (B6) 和BALB/c (B/c) 小鼠繁育生理的影响。方法B6和B/c小鼠随机、全同胞兄妹2∶1/1∶1(♀/♂)过夜同居交配,观察交配方式、阴栓与受孕率的关系;受孕鼠在妊娠的第17.5天(妊娠0d=交配后当天)接受腹腔注射酸性磷酸缓冲液,观察注射对母鼠及胚胎的作用及子鼠从离乳到8周的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B6较B/c雌鼠的受孕率高(29.4% vs. 21.1% [2∶1], 33.2% vs. 29.7% [1∶1]);交配后10 d~14 d,根据雌鼠增大的腹部、结合体重来判断受孕较观察阴栓更为准确;比较而言,妊娠晚期腹腔注射对B6母鼠及胚胎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离乳子鼠数量减少(4.7±3.1 vs. 6.1±2.1,P=0.231),离乳时两性别的子鼠体重(g,雌性:11.7±1.1 vs. 12.7±1.5;雄性:12.8±1.3 vs. 13.6±1.5)显著降低(P均<0.05)及两品系子鼠早期生长发育的方式显著不同(P=0.000)。结论近交系小鼠繁殖生理存在品系差异;两品系受孕鼠对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的耐受不同,并可能影响实验动物产后的哺乳过程及子鼠的早期生长发育。

    • 热量限制对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2012(10):33-3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8

      摘要 (1291) HTML (0) PDF 1.27 M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热量限制培养条件下,SH-SY5Y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方法建立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损伤组(50、100、250、500、1 000 μmol/L H2O2)、低糖组(2 g/L)、低糖+损伤组,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测定各组细胞的噻唑蓝(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100、250、500、1 000) μmol/L H2O2损伤1 h后MTT代谢率测定细胞活力,50 μmol/ 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选定250 μmol/L H2O2组为损伤应激源。 用低糖预处理细胞24 h,给与250 μmol/L H2O2损伤1 h后测定MTT代谢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损伤组活力明显下降,低糖组活力上升(P<0.01);与损伤组比较,低糖 +损伤组活力明显上升(p<0.01);继续培养至7 h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低糖组活力上升(P<0.01);与损伤组比较,低糖+损伤组活力明显上升 (P<0.01)。进一步检测LDH漏出率显示,损伤1 h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漏出率明显增加 (P<0.05),低糖组漏出率稍有减少 (P>0.05);与损伤组比较,低糖+损伤组漏出率明显减少(P<0.01);继续培养7h显示,低糖7h组与低糖1 h组比较,漏出稍有增多 (P>0.05),低糖 + 损伤组7 h组与低糖 + 损伤组1 h比较漏出率稍有增加(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加损伤之前,低糖组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加入损伤药物1h后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加入损伤药物7 h后的细胞形态, 低糖组和对照组细胞突起伸展良好细长,损伤组可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死细胞多,突起回缩,细胞明显变圆,贴壁性不好,透光性差。结论热量限制能提高神经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加细胞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 RT-SHIV rt基因单拷贝PCR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2(10):37-4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09

      摘要 (1253) HTML (0) PDF 2.70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RT-SHIV病毒全长rt基因单拷贝PCR扩增方法,用于HIV-1 rt基因体内遗传与变异研究。方法Oligo软件设计RT-SHIV rt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梯度稀释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筛选,进而优化退火温度和PCR反应最佳循环数等条件,建立rt基因PCR扩增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模板进行有限稀释,摸索rt基因单拷贝PCR扩增条件;使用该方法扩增感染猴体内RT-SHIV病毒rt基因,BioEdit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一组巢式PCR引物,成功建立了RT-SHIV rt基因PCR扩增方法;当模板浓度为100 copies/μL时,扩增产物为单拷贝序列;测序结果显示RT-SHIV感染猴d266和d294血浆样本分别存在1处和6处氨基酸突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长rt基因单拷贝PCR扩增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可以应用于各类RT-SHIV病毒的全长rt基因分析。

    • 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制备

      2012(10):43-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0

      摘要 (2021) HTML (0) PDF 761.21 K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模型A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 /min, SSD=100 cm, 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 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 SSD=100 cm, 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5、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天以假照射。于造模9、12、15 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型A组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 中、美、日三国啮齿类饲料样品比较分析——24个月长期啮齿类致癌性实验的饲料选择

      2012(10):46-4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1

      摘要 (1932) HTML (0) PDF 927.22 K (1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饲料品质、供应风险及价格,为24个月长期致癌性试验寻找最佳的饲料及饲料供应商。方法将日本进口MF18饲料,美国进口LabDiet饲料以及北京科澳生产的啮齿类饲料样品分别包装,委托专业检测实验室对常规营养成分、毒理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评估饲料品质;对各来源饲料的运输风险、非可控因素等可能影响饲料品质及稳定供应的方面进行评估;兼顾饲料价格作为参考评估因素。结果经评估, 3种饲料品质均符合饲料国标GB14924-2001*的要求;以毒性研究关注的毒理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则3种饲料品质排序为:MF18饲料(最佳)—> LabDiet饲料(较佳)—>科澳国产饲料(佳);进口饲料的运输及供应稳定性相比存在较大风险;国产饲料价格相对便宜但未成为关键评估因素。结论经过综合评估, 特殊定制的本地国产饲料被认定为是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4个月致癌性试验用的最佳饲料。

    • 普通环境长爪沙鼠呼吸道菌群的分离鉴定

      2012(10):50-5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2

      摘要 (1248) HTML (0) PDF 1.72 M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普通环境长爪沙鼠呼吸道细菌及支原体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等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环境饲养的65只长爪沙鼠进行解剖,取气管分泌物接种血琼脂,分别放入普通培养箱和5% 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分离菌株后同时进行生化分析和PCR测序鉴定,以期准确判断分离菌株所属菌属;气管浸液提取DNA,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分别计算检出率。结果本研究共检出22种细菌及支原体。不同细菌、支原体感染率相差很大,阳性率在1.5%(1/65)到64.6%(42/65)之间,其中部分细菌为大鼠和小鼠致病菌。结论本研究为长爪沙鼠的微生物学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 >技术方法
    • 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的制备、鉴定及TTX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2(10):55-5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3

      摘要 (1731) HTML (0) PDF 1.26 M (2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建立基于河豚毒素单抗的河豚毒素检测方法。方法用TTX-KLH免疫Balb/c小鼠,用 TTX-BSA间接 ELISA 筛选,建立杂交瘤细胞系,腹腔接种Balb/c 小鼠诱生腹水, Protein A Sepharose CL4B 亲和柱纯化, SDS-PAGE、间接ELISA鉴定;用常规法确定TTX对昆明小鼠的LD50;将单抗和TTX混合物注入小鼠腹腔,检测单抗对TTX的中和能力;建立检测TTX的竞争ELISA法。结果获得了2株TTX中和性单抗,腹水用Protein A Sepharose CL 4B纯化后抗体纯度大于95%;常规间接ELISA检测,显示单抗5E7的结合能力高于5E4。单抗对2 LD50 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 μg/mL。结论获得了TTX中和性单抗,对致死剂量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 μg/mL。

    • >综述与专论
    • 实验用鱼类福利的发展现状

      2012(10):59-6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4

      摘要 (1249) HTML (0) PDF 1.21 M (2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鱼类作为科研重要材料的迅猛发展,实验用鱼类福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鱼类福利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剖析鱼类福利实施困难的因素,提供提高福利的参考对策,以期帮助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地了解实验用鱼类福利,促进在实验过程中鱼类福利的发展。

    • 转基因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2(10):64-6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5

      摘要 (1508) HTML (0) PDF 713.73 K (3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动物模型在人类肺癌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基因肺癌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肺癌,更有利于肺癌病因及发病过程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转基因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2012(10):67-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6

      摘要 (1739) HTML (0) PDF 1.13 M (1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对于人EAAT2启动子的研究发现,NF-kB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对EAAT2表达起关键作用。通过筛选1 040种FDA批准的化合物,发现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是EAAT2的转录激活剂,可以增加EAAT2的蛋白表达水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 哨兵动物概述

      2012(10):72-7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7

      摘要 (2096) HTML (0) PDF 962.25 K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哨兵动物在我国还未作为一个“工具”用于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工作,但随着实验动物种类和特殊动物的日益增加,现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检测需要。探讨哨兵动物的应用,采用国外先进方法,对提高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哨兵动物的概念、使用方法和设置做一概述。

    • >动物福利
    • 在动物福利和“3R”原则的指导下建立贵州小型猪的实验方法

      2012(10):76-7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2.010.018

      摘要 (1178) HTML (0) PDF 760.93 K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动物福利及“3R”原则的指导下,建立贵州小型猪常用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对动物刺激小、痛苦少的方法给贵州小型猪肌内注射、灌胃给药、采血、麻醉、静脉注射、处死给药等方法。结果建立了一套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和“3R”原则的小型猪的实验方法。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