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9(12).
摘要:目的 对树鼩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鼩实验技术.方法 选用成年树鼩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手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鼩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鼦经口灌胃给药.结果 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鼦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 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鼩连续灌胃10 d,成功率100%.结论 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鼩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李加美 , 朱华 , 刘颖 , 李秦 , 徐艳峰 , 黄澜 , 马春梅 , 冯铭 , 卢姗 , 安沂华 , 赵春华 , 王任直 , 秦川
2009(12):1-4,I0001,I0002.
摘要:目的探讨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移植后IL-10的表达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食蟹猴8只,在脑定位仪定位下,应用光化学法构建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脑缺血部位附近注射高、低密度的hBMSCs和生理盐水。手术后,通过影像学、神经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对hBMSC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以及real-time PCR法检测检测脑损伤周围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BMSC治疗组损伤部位周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IO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IL-10在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hBMSCs对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具有修复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谢军芳 , 佟巍 , 侯丽波 , 乔红伟 , 丛喆 , 王卫 , 蒋虹 , 魏强
2009(12):5-9.
摘要:目的制备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标准血清,建立ELISA检测方法,实现一种病毒多种检测方法的比对研究。方法用TMEV感染3周龄SPF级BALB/c小鼠,制备免疫用抗原。分别在0、7、14d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免疫血清用IFA、IEA法进行鉴定;TMEV感染BHK-21细胞,制备EHSA抗原,确定酶结合物、抗原和标准阳性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TMEVEHSA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制备TMEV免疫血清,以IFA、IEA测定血清效价分别为1:640和1:320,与痘苗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和呼肠孤病毒-Ⅲ型均无交叉反应;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确立了各种试剂的最佳工作浓度,其中酶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抗原为2.5μg/mL,阳性参考血清为1:200;EHSA检测灵敏度为1:3200。板内特异抗原、正常抗原平均变异系数为4.67%和5.7%,板间为4.39%和7.61%。稳定性实验相对偏差均小于20%。结论本研究制备的TMEV免疫血清可作为血清学检测方法中的标准质控血清;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强,可用于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2009(12):9-9.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启动了全球卫生图书馆(Global Health Library,GHL)项目。该项目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卫生虚拟图书馆,旨在便捷的向全世界提供卫生相关信息。全球卫生图书馆由非洲区、美洲区、中东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及西太平洋地区共同组成,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全球医学索引,提供全世界的医学文献题录及文摘。
2009(12):10-13,I0003.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缺氧时间,创建与人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Macia,PVL)病理相似的可靠PVL动物模型。方法对2Et龄新生大鼠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分为缺氧2h组,缺氧1h组,缺氧0.5h组和缺氧0h组,另设Sham组。分别于术后2d比较各组动物死亡率,并进行大体和光镜下脑病理评估。结果缺氧大于0.5h有更高的动物死亡率(X^2=58.464,P〈0.01),缺氧0.5h组和缺氧0h组在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672)。脑大体病理显示,缺氧大于0.5h以液化坏死为主,缺氧0.5h和0h则以脑水肿或萎缩为主。光镜下脑病理显示,缺氧大于0.5h,其病变涉及灰质和白质。缺氧0.5h和0h,则主要造成白质损伤,皮质神经元损伤轻微。Sham组则无脑病理改变。结论对2日龄新生大鼠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伴缺氧0.5h,创建PVL新生动物模型的效果最为理想。
2009(12):14-18,I0003.
摘要:目的利用小鼠糖尿病模型,探讨母体糖尿病环境对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ICR雌性小鼠腹腔注射150mg/kg剂量STZ诱发糖尿病,与正常雄鼠交配受孕,取14d胎龄的胚胎,提取胚胎的总RNA。将Cy3和Cy52种荧光分别标记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NA上,制成RNA探针,并与包含24859个基因的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重复3次实验,采用Agilent扫描仪进行扫描软件读取数据。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97个,其中有328个基因在实验组表达量比对照组大2倍,69个基因在实验组表达量比对照组小2倍。结论母体糖尿病环境能影响早期胎儿的基因表达,通过上调代谢相关基因和下调发育相关基因影响小鼠胚胎的早期发育。为深入探讨糖尿病胚胎病理和代谢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本数据和研究的方向。
2009(12):19-23,I0002.
摘要: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ALR和ALR表达,初步探讨AT1R和AT2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月龄组(S1)、2月龄组(S2)、3月龄组(S3)、6月龄组(S6)和9月龄组(墨)雄性SHR共5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有相应月龄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WKY)作对照。采用RBP-I型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肾脏AT1R和ALR表达水平。结果(1)SHR SBP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上升,S6后趋于稳定。(2)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S1(P〈0.05),而S2、S3、S6和S9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而WKY各月龄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3)SHR肾脏AT1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SHR肾脏AB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降低,S6明显降低(P〈0.05),S6和S9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且均低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WKY各月龄组AT1R和AT2R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SHR肾脏AT1R表达水平比WKY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AT2R表达水平比WKY低,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2009(12):24-26,34.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菌群感染情况及其各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通过肠道细菌采样、培养、分离和菌落生长特性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管试验和9种药敏试验分析,初步鉴定了107例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本次细菌培养共从树[鼠句]肠道中培养分离出5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同时确定了菌株的药敏情况为:(1)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最为敏感,对药物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定、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高敏;(2)沙门氏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对药物头孢哌酮青霉素G高敏;(3)链球菌对试验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显示为中敏;(4)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磺胺类磺胺甲晤唑/甲氧苄定、沙星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最为敏感,对其它药物均为中敏;(5)假单胞菌对药物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对大多数药物都显示高敏。结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可能是树鼢肠道中正常寄生的主要菌群,同时其它菌群也有寄生。用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用药和动物的生物净化提供指导依据。
2009(12):27-34.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RR-B、RW-H、BY-F三个近交系和非选育剑尾鱼的研究比较,建立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生化标记检测技术。方法依照国标GB/T14927.1-2008的遗传操作规程优化实验条件,对三个近交品系及非选育群剑尾鱼的不同组织的6个遗传生化位点进行研究,以得到其遗传生化图谱。结果在6个生化位点中,同一品系剑尾鱼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多数同工酶在肝中活性较强。同一生化位点在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RR-B系在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pd)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RW-H系在过氧化氢酶(Ce)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同一生化位点在各品系内表现较为一致,而在非选育剑尾鱼中在上述三个生化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位点,各品系谱带不易区分其差异。结论建立了剑尾鱼近交系生化标记检测技术,可望用于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质量监测。
2009(12):40-43,75.
摘要:N1禽流感为新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建立良好的哺乳动物模型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禽流感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报道了禽流感哺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对病原株、造模方法、模型的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了小鼠模型、雪貂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特点。各种禽流感动物模型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病毒株和实验动物进行造模。
2009(12):44-51.
摘要:由于近年实验用鱼作为新兴模式动物在国内外生命科技界发展迅速,因此实验用鱼的标准化特别是对其水环境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实验用鱼类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和综述了实验用鱼类所需的水源及供水要求、水质和水环境的技术指标特点和对鱼类的影响,以期为斑马鱼、剑尾鱼等水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
2009(12):66-69.
摘要:目的建立近交系实验用鱼DNA检测方法,用于遗传质量控制。方法以RR-B、RW-H、BY-F三个近交系剑尾鱼的基因组DNA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非选育剑尾鱼作对照,采用STR(short tandem repeat)引物扩增方法检测不同品系在DNA上的异同。设计10对STR引物,优化PCR电泳条件,使用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重复,以得到可靠的扩增条带,筛选出特异性引物。结果有4对引物可扩增出稳定条带,1对引物(AY204223)的PCR扩增条带在非选育群中表现多态性,在RR-B与BY-F系表型一致,与RW-H表型不同。这些STR位点能够区分剑尾鱼三个近交系品系。结论STR检测技术可望用于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质量监测。
2009(12):76-78,I0004.
摘要:目的对树[鼠句]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选用成年树[鼠句]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于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鼠句]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鼠句]绎口灌胃给药。结果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鼠句]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鼠句]连续灌胃10d,成功率100%。结论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2009(12):79-92.
摘要:研究报告 H5N1接种恒河猴和食蟹猴后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分析……佟巍,高红,蒋虹,等(1) ECMS对0.AsiaI型FMD疫苗免疫功能增强的初探……刘迪文(5) 流体动力学法表达乙肝病毒x蛋白小鼠模型的建立……胡安康,范宝峰,朱孝荣,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