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李国生 , 刘栩晗 , 朱华 , 黄澜 , 刘亚莉 , 马春梅 , 秦川
2007(9):497-500,F0003.
摘要:目的为研究2型糖尿病机理和糖尿病药物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鼠注射STZ后第2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糖尿病的表现,其中雄鼠约在给药第14天,雌鼠约在给药第6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4周,均满足成模标准。结论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是目前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其稳定成模时间与性别有关,雌鼠稳定成模时间较雄鼠早,而成模率及模型稳定性与性别无关。
王虹剑 , 李卫菊 , 王虎 , 傅春燕 , 孙凯 , 石毅 , 杨旭 , 甄一松 , 宋晓东 , 杨晓敏 , 惠汝太
2007(9):501-505,518.
摘要:目的研究syndecan-3(SDC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C1330T在中国汉族农村人群中与高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胆固醇血症(HTC)定义为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200 mg/dL。本研究中男性336人(其中HTC161人,胆固醇正常者(NTC)175人),女性1491人(其中HTC935人,NTC556人)。研究对象中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基因分型,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葡萄糖(GLU)。结果在男性研究对象中SDC3基因C1330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HTC组和NTC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1330C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OR=1.42,95%CI=1.040-1.926,P<0.03),在校正年龄,BMI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后仍保持显著相关(OR=1.51,95%CI=1.06-2.14,P<0.03),而在女性研究对象中未发现明显相关(OR=1.06,95%CI=0.92-1.24,P=0.41),1330C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呈临界统计学显著性(borderlin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742)。进一步应用显性模型分析C1330T与男性血脂水平(HDL-C,LDL-C)相关。结论SDC3基因C1330T多态性与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血脂水平有关。
2007(9):506-510,529,522.
摘要:目的本研究观察高脂餐诱导的兔AS模型中,COX-2在AS发生和早期病变中的表达,以及在此过程中增生内膜降解基质的能力、胶原含量、内弹力板的变化;以及DFU[5,5-dimethyl-3-(3-fluorophenyl)-4-(4-methylsulphonyl)-phenyl-2-(5H)-furanone]-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作用。方法42只6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NZW),饲以高脂餐(2%胆固醇 3%猪油),参考血脂反应程度,随机分为四组,在高脂餐的同时,分别管饲安慰剂与不同剂量的DFU。4周后取主动脉(主动脉根部-髂动脉分叉)。主动脉弓前1/3切片,行HE染色;后2/3匀浆,测明胶酶活性及免疫印迹检测MMP-2。其余主动脉标本纵向剖开,以4%中性甲醛固定,苏丹Ⅳ染色,内膜拍照,Matlab软件分析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内膜总面积比例。结果主动脉内膜COX-2随AS的进展表达逐渐增高。DFU对各组体重、血浆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无显著性影响。不同剂量DFU组AS面积比例分别为:对照组,0.330±0.052(n=7);实验1组,0.273±0.042(n=6);实验2组,0.314±0.089(n=8);实验3组,0.288±0.036(n=9)。与对照相比,DFU对实验1、23、组主动脉AS面积没有明显影响(P>0.50)。DFU对病变血管内MMP-2的表达和活性亦没有影响。结论COX-2与AS发生和进展相关,但未发现特异性COX-2抑制剂DFU对AS进展的抑制作用。
2007(9):511-515.
摘要:目的对14个品系近交系小鼠24个微卫星座位进行遗传分析,以期用微卫星位点分析法区分不同近交系小鼠。方法通过Mouse Genome Informatics数据库确定合适的微卫星位点和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不同品系小鼠在所选微卫星座位的基因片段,与数据库小鼠品系数据进行比较,并对14个品系近交小鼠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24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之间具有多态性,不同品系小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5~1.526;在不同的亚系之间也有具有多态性。结论微卫星标记方法能区分不同的近交小鼠品系、近交小鼠亚系,为小鼠遗传质量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的方法。
张俊晶 , 孟兴凯 , 岳根全 , 钟海燕 , 乔建梁 , 张瑞芳
2007(9):516-518,559.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结扎总胆管制备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的成功率,寻求评估肝储备功能、肝硬化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普通猪10头,剖腹、游离结扎胆总管,定期取材采样进行相关检测、测量门静脉压。结果4头猪分别于第3、45、周死亡,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为40%,肝硬化形成率100%,用药早期,ALT、AST呈逐渐上升趋势,后期ALT、AST趋于平稳,并有下降的趋势,总胆红素持续上升;白蛋白持续下降。结论肝硬化模型成功率较高,造模时间短,但死亡率较高,病理活检仍是目前确诊肝纤维化的金标准,ALT、AST变化对于评价肝硬化的发展无意义;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在肝硬化形成不同阶段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评价肝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灵敏性较低,积极寻求对肝硬化进展程度评估价值较高指标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2007(9):523-525.
摘要:目的探讨模型动物的营养要求与饲养管理规范。方法利用人肝癌细胞系接种于BALB/c裸小鼠(nu/nu)建立人肝癌动物模型,从提高饲料营养成分和加强饲养管理入手,逐步控制了模型动物瘤体生长,为肿瘤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结果改进了饲料营养和加强了饲养管理,模型动物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带瘤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饲料蛋白质营养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模型动物的生存质量和动物实验效果,对其他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借鉴意义。
杨晓玲 , 张大军 , 曹军 , 李桂忠 , 王菲 , 徐华 , 杨晓明
2007(9):526-529,F0003.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钙化和高脂血症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钙化组、高脂组、钙化高脂组、钙化辛伐他汀组、钙化高脂辛伐他汀等6组,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血管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并对血管进行Von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结果钙化组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比正常组增高288.89%和259%,高脂组血清总胆固醇比正常组增高520.11%,高密度脂蛋白降低22%。钙化高脂组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比钙化组增高36.49%和21.94%,血清总胆固醇比高脂组增高571.56%,高密度脂蛋白降低30%。结论辛伐他汀能减轻血管钙化的程度,高脂血症和血管钙化间互为因果关系,辛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能减缓血管钙化的进程。
2007(9):530-532.
摘要:目的了解喜爱迪20和灭菌可灵用于实验动物生产环境喷雾消毒和器具擦拭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培养皿表面接种的方法,在环境和器具消毒前后对两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喜爱迪20用于喷雾消毒时,对房顶、左右两侧墙壁、走廊等位置的灭菌效果非常好,消毒前后细菌的减少率在88.2%~100%之间,各个位置消毒后第3天和第5天的细菌数则差别较大。灭菌可灵的擦拭消毒的结果显示对笼架和地面的短时间消毒效果非常好,细菌的减少率在99.22%~100%之间,但消毒效果的保持情况不是非常理想。结论喜爱迪20和灭菌可灵可以用于实验动物环境和器具的消毒。
刘安军 , 孙海波 , 张国蓉 , 孟娜娜 , 马艳弘 , 徐世平
2007(9):533-535,538,559.
摘要:目的探讨硒酸精氨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连续灌服酒精的方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硒酸精氨酸处理组和二氧化硒处理组。连续灌胃8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对肝脏切片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硒酸精氨酸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AST的升高(P<0.01),有效保持了肝脏中GPx和SOD的活性(P<0.01)。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酶学变化相一致,硒酸精氨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二氧化硒。结论硒酸精氨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效果也优于二氧化硒。
2007(9):536-538.
摘要:目的对近交系Wistar大鼠进行繁殖性能的测定。方法选取血缘扩大群共18对,90日龄开始按1♀*1♂进行交配,统计其生长繁殖性能。结果第二、三、四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断奶窝重比第一和第五胎高。第一胎仔鼠从出生第3天到第7天(增重9.42 g)、第14天到第21天(13.98 g)快速生长。母鼠怀孕期、哺乳期体重、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有明显的差异,母鼠哺乳期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均比怀孕期高,母鼠怀孕期体重明显比哺乳期重,母鼠怀孕期体重后期比初期增加150 g左右,曲线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群Wistar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符合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规律。
刘巍 , 王晶晶 , 闫明 , 吴琼 , 卢静 , 乔欣 , 焦守恕 , 王钜
2007(9):539-543,560.
摘要:目的探讨在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中,在不同的再灌注时间点NOS各亚型酶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用异氟烷吸入性麻醉,MCAO90 min后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1,2,6,9,12,24 h后检测左、右侧大脑组织中NOS各亚型酶的活力(cNOS和iNO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脑,切片,用TTC染色,经图像分析仪分析脑梗死灶体积。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了严重的脑缺血,再灌注激活了NOS的活性,使得cNOS和iNOS的活力在再灌注后的各个时间点都大幅度增加,至少持续到再灌注24 h。cNOS的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6h,iNOS的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9 h。梗死灶体积的增加与NOS活力的增加呈平行状态。结论原生型酶(cNOS)包括eNOS和nN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被诱导表达,其活力在再灌注6 h后达到高峰。iNOS,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很少表达,其高峰出现在缺血后再灌9 h。cNOS和iNOS在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7(9):547-549.
摘要:ERKJ、NK和p38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过生长因子、激动剂或应激反应等介导生长、分化、凋亡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过程。ERKJ、NK和p38是参与心衰病理过程的主要信号元件,MKP-1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的去磷酸化因子,是一种应激蛋白,在应激反应中可以抑制ERKJ、NK和p38的活性,并通过调节ERK、JNK和p38的活性,参与对心衰病理过程的调节。本文以转基因研究结果为主要线索,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1在心衰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2007(9):550-554,500.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35%。目前为止,发现的和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是心肌蛋白基因突变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此外还有线粒体DNA的突变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本文对引起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进展进行了总结。
2007(9):555-558,532.
摘要: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中,基因缺陷分别占发病的50%和35%,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收缩力产生缺陷,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收缩力传递缺陷等。心肌肌钙蛋白T将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连接到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上,在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中发现了多种心肌肌钙蛋白T的基因突变,围绕心肌肌钙蛋白T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了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