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HLA-DRα和HLA-DRB1^*0405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2007(6):311-316,F0003.

      摘要 (1159)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HLA—DRα和HLA—DRB1^*0405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得到表达。方法:从含HLA—DRα全长cDNA的质粒中扩增HLA—DRα的ORF序列,通过酶切将载体pIRES2-EGFP中的EGFP切除,将HLA—DRα ORF插入到载体中;采用RT-PCR方法从HLA—DRB1^*0405阳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HLA—DRB1^*0405 ORF序列,将其插入pIRES2-DRα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Rαβ1^*0405。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DAP2.3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HLA—DRα和HLA—DRB1^*040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正确且序列与GenBank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约41.41%的转pIRES2-HLA—DRαβ1^*0405载体的细胞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显示HLA—DRα和HLA—DRB1^*0405在转基因细胞中得到表达并形成完整的HLA—DR4分子,表达于胞膜及胞质内。结论成功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ES2一DRαβ1^*0405,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中得到表达,为下一步进行稳定细胞系的建立和转基因鼠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HLA-DRα和HLA-DRB1*0405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2007(6):311-316.

      摘要 (20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HLA-DRα和HLA-DRB1*0405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得到表达.方法 从含HLA-DRα全长cDNA的质粒中扩增HLA-DRα的ORF序列,通过酶切将载体pIRES2-EGFP中的EGFP切除,将HLA-DRα ORF插入到载体中;采用RT-PCR方法 从HLA-DRB1*0405阳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HLA-DRB1*0405 ORF序列,将其插入pIRES2-DRα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Rαβ1*0405.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表达载体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DAP2.3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HLA-DRα和HLA-DRB1*040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目的 基因插入正确且序列与GenBank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约41.41%的转pIRES2-HLA-DRαβ1*0405载体的细胞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显示HLA-DRα和HLA-DRB1*0405在转基因细胞中得到表达并形成完整的HLA-DR4分子,表达于胞膜及胞质内.结论 成功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Rαβ1*0405,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中得到表达,为下一步进行稳定细胞系的建立和转基因鼠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征订启事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合订本征订启事

      2007(6):316-316.

      摘要 (7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SD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07(6):317-320.

      摘要 (17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SDF-1α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DF-1α基因功能提供工具。方法:从大鼠平滑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SDF-1α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并用PCR、酶切法和DNA测序鉴定。结果: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SDF-1α。通过对SDF-1α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测序证实其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SDF-1α真核表达载体,为SDF-1α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中国恒河猴CD8+T细胞缺失模型制备

      2007(6):321-324.

      摘要 (19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试用抗-HuCD8+T细胞单克隆抗体方法 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效果,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恒河猴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抗-HuCD8+T抗体cM-T807在0、3、7 d注射2只中国恒河猴,不同的时间取外周血,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制备CD3/CD4/CD8标记的外周血和淋巴细胞悬液,流式法测定恒河猴外周血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的去除效果.结果 注射了cM-T807的中国恒河猴,24 h后,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缺失99.9%,持续27 d;168 h后,淋巴结中CD8+T细胞缺失约90.0%,持续21 d. 结论 首次证实抗-HuCD8+T细胞抗体cM-T807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动物模型(CD8+T Cells del)奠定基础.

    • 中国恒河猴CD8+T细胞缺失模型制备

      2007(6):321-324.

      摘要 (12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试用抗-HuCD8^+T细胞单克隆抗体方法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效果,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恒河猴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抗-HuCD8^+T抗体cM-T807在0、3、7d注射2只中国恒河猴,不同的时间取外周血,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制备CD3/CD4/CD8标记的外周血和淋巴细胞悬液,流式法测定恒河猴外周血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的去除效果。结果:注射了cM-T807的中国恒河猴,24h后,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缺失99.9%,持续27d;168h后,淋巴结中CD8^+T细胞缺失约90.0%,持续21d。结论:首次证实抗-HuCD8^+T细胞抗体cM-T807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动物模型(CD8^+T Cells del)奠定基础。

    • 实验用食蟹猴的生物学指标

      2007(6):325-328.

      摘要 (24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供实验用食蟹猴有关的生理学、血液学指标。方法:选取24只3~5岁食蟹猴,雌雄各半。分别测量其心电图、体温、血压、呼吸率、心率、尿常规、骨髓象、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相关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雌雄相比凝血:TT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生化GLU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体温、血压、呼吸率、心率、尿常规、肠道长度:雌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髓象:晚幼红细胞、粒红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差异不显著;脏器重量、脏器系数:雌雄之间体重、肺和胸腺的脏器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胸腺的重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所测得的各项指标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巴马香猪、人和大鼠洛伐他汀体外代谢的比较

      2007(6):329-332,337.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巴马香猪、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洛伐他汀代谢的酶动力学差异,并用人体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3A(CYP3A)酶特异性抑制剂酮康唑(KCZ)进行抑制,观察抑制活性反应的差异,评估巴马香猪作为人体CYP3A酶代谢药物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巴马香猪、人和大鼠的肝微粒体,构建肝微粒体与洛伐他汀的反应体系以及抑制剂抑制反应体系。利用RP—HPLC测定洛伐他汀代谢的变化,并对其相应活性值进行比较。结果:巴马香猪肝微粒体代谢洛伐他汀的酶动力学变化比大鼠更为与人体相似。人体CYP3A特异性抑制剂均可以显著抑制三者的代谢,但是巴马香猪代谢速率下降程度与人体接近。结论:巴马香猪与大鼠相比,更适用于作为人CYP3A酶代谢的相关药物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 黄芪多糖对小鼠1-细胞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初步研究

      2007(6):333-337.

      摘要 (1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1-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作用。方法:以mCZB添加抗生素为对照组,以添加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ulus Polysacharin,Aps)为试验组,观察胚胎体外发育率、孵化胚胎细胞数目及切割取样后桑椹胚发育率和细胞数目。结果:体外培养96h,试验组囊胚发育率(86.0%、85.8%、8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P〈0.05),各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外培养144h,试验组胚胎孵化率(28.9%、31.0%、25.4%)均高于对照组(22.6%),以Aps2(100μg/mL)组孵化率为最高(31.0%)。孵化胚胎细胞数试验各组(76.00±6.25、81.73±7.01、75.89±4.5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9.06±5.15)(P〈0.01)。切割取样(≤5或〉5个)后桑椹胚体外培养72h,试验组发育率和细胞数分别为(≤5组为50%和44±2.7、50%和53±2.7、44.4%和55±2.7;〉5组为23.1%和42±1.6、20.0%和44±1.0、14.3%和41±1.0)均高于对照组(33.3%和41±1.7;0%和0)。结论:中药有效成分黄芪多糖能促进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及胚胎细胞增殖,并对切割取样后胚胎的体外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切割样本数≤5对胚胎发育比较有利。

    • 不同剂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对未成年大鼠超数排卵效果与质量的影响

      2007(6):338-340,344.

      摘要 (20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SD大鼠的有效超数排卵程序,为大鼠胚胎生物工程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10、20、30、40、5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SG/hCG)对4~5周龄、6~7周龄、8~9周龄SD大鼠进行超数排卵,比较超排效果,并将超排处理后体内受精的2-细胞胚胎移植给受体雌鼠,观察妊娠产仔情况。结果:4~5周龄组SD大鼠在激素剂量为20IU/只时,平均超排卵54.6枚,明显高于其他组合;6~7周龄组在激素剂量为40IU/只时超排卵数最多,为32.7枚,但与30IU和50IU剂量组差异不显著;8~9周龄组超排效果最差,平均超排卵20枚左右。超排处理的2-细胞胚胎移植给代孕鼠后,妊娠率为63.3%,与对照组(60%)差异不显著。结论:SD大鼠的超排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4~5周龄雌鼠超排效果最好,其中激素剂量为20IU/只时超排卵数最多,且超排的卵子质量正常,受精后可以完成全程发育。

    • 丙泊酚的遗传毒性

      2007(6):341-344.

      摘要 (17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的遗传毒性及对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测丙泊酚对基因突变、染色体改变和原发性DNA损伤3个遗传学终点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在每皿1.0mg~0.01mg范围内,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时,TA97、TA98、TA100和TA1024种菌株的每皿平均回变菌落数未见阳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小鼠经丙泊酚1.5mg/kg、3.0mg/kg、6.0mg/kg和12.0mg/kg染毒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率分别为4%,6%,5%和6%;彗星尾长分别为:(21.51±0.48),μm、(21.67±0.58),μm、(21.89±0.48),μm、(22.01±0.66),μm。各组彗星率、彗星尾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髓微核实验:4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87±0.64)‰、(3.0±0.53)‰、(3.12±0.64)‰和(3.25±0.89)‰,各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2.50±0.5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3个配套遗传学终点实验中未见丙泊酚有遗传毒性作用。

    • 玉米秸垫料饲养SD大鼠的安全性评价

      2007(6):345-347.

      摘要 (13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玉米秸垫料用于饲养SD大鼠的安全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玉米秸垫料组、对照组,饲养6个月,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观察实质脏器组织切片。结果:玉米秸垫料对SD大鼠的8种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O.05),组织切片观察未见有意义的病理改变。结论:玉米秸垫料在实际应用中是安全的。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2007(6):347-347.

      摘要 (11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人)之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较医学真正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是随着实验动物科学诞生而同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先兴起比较医学,在20多个医学院校中建立了比较医学系,使分散的各分科动物实验集中于比较医学这一新的学科中,发挥边缘学科杂交优势,使病原(病因)…

    • >研究报告
    • 氯胺酮用于大鼠麻醉的效果观察

      2007(6):348-350.

      摘要 (24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不同剂量氯胺酮麻醉大鼠后,进行麻醉效果评价及生理指标观察。方法:3组不同剂量氯胺酮(100、120、150mg/kg)分别腹腔注射大鼠,进行大鼠左肾切除术。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无创心电监护仪监测大鼠心率(HR)、呼吸(RR)、氧饱和度(SO2)、体温(T);进行镇痛评价、呼吸道评价、肌肉松弛度评价。结果:3组剂量中,以氯胺酮12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持续时闯45±9.59min,HR、RR波动小,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度较好;以氯胺酮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较差,麻醉时间在27.0±3.033min,HR、RR、S02指标波动大;以氯胺酮150mg/kg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虽好,但呼吸受抑制,体温较另外两组低。结论:以氯胺酮12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评价较其他两组好,可满足于45min左右的大鼠实验。

    • 2%过氧乙酸吸入毒性实验

      2007(6):351-352,356.

      摘要 (22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4h,通过行为学测试和病理学解剖结果,判定大鼠吸入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后,在4h~7d间大鼠出现行为活动异常。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浓度为1g/m^3时,对动物有毒性作用。

    • 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2007(6):353-356.

      摘要 (20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建立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健康家猪14只,3~5月龄,体重25~40kg(35.5±6.6)。麻醉后穿刺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冠脉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即第二间隔支动脉分出处。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动物(n=7)行缺血预适应处理,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min,每次间隔60s,然后扩张60min,扩张压力为2atm。B组动物(n=7)不行缺血预适应处理,直接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扩张60min,扩张压力为2atm。建立模型前、建立模型后1h行心脏MRI及心电图检查,术中行心电监护。结果:成功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12例,B组动物死亡2例。术中共有12例动物发生室颤,其中10例经过电复律等抢救成功转复。12例建模成功动物术中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图形变化,术后心脏MRI检查出现间隔及前壁首过灌注缺损,延迟强化。结论:经皮腔内冠脉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以建立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缺血预处理可提高建模成功率。

    • >技术方法
    • C57BL/6小鼠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的复制

      2007(6):357-358,362,F0003.

      摘要 (12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复制小鼠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正常对照组;B-竹叶青蛇毒2mg/kg注射组;C-竹叶青蛇毒4mg/kg注射组;D-竹叶青蛇毒6mg/ks注射组。按照分组要求计算B、C、D3组小鼠中每只小鼠需注射的竹叶青蛇毒的总量,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竹叶青蛇毒液,B、C、D3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竹叶青蛇毒液0.2mL,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以进行对照。结果:竹叶青蛇毒注射后的小鼠均出现中毒性症状。C、D组小鼠因蛇毒注射剂量较大,死亡率高达50%,且集中于前3d内死亡,3d后中毒小鼠的活动基本如常。B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无死亡。中毒小鼠的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较无明显差别,但均出现了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及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竹叶青蛇毒尾静脉注射是一种复制小鼠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较好的方法。

    • >综述与专论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血管损害的动物模型

      2007(6):359-362.

      摘要 (17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对全身各脏器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目前,有关SAS的多种动物实验尝试从不同环节模拟人SAS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设计出研究心血管损害的动物模型,但均属尚未成熟的构架形态。本文就当前各类研究中SAS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动物模型及进展作一综述。

    • 维生素A在鼠类雄性生殖中的作用

      2007(6):363-366.

      摘要 (13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维生素A对视觉及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到基础作用。在鼠类中,它与睾丸的功能调节有关。过量的维生素A使生精紊乱。维生素A缺乏导致生精停滞。维生素A受体突变小鼠不育。本文将从维生素A受体在睾丸中的分布、代谢及其对胚胎和成体睾丸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概述其重要作用。

    • >经验交流
    • GLP认证对动物实验管理的要求

      2007(6):367-369.

      摘要 (15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我国GLP法规和GLP检查办法,结合本单位申请GLP认证的实践,对GLP认证中与实验动物管理有关的人员、动物饲养设施设备、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和配备、动物实验的管理以及相关原始资料的归档保存等作了论述。

    • >会议见闻
    • 欧洲推进替代——参加EPAA第二次会议见闻

      2007(6):370-372.

      摘要 (23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派,2006年12月17~22日由广东、北京、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合作联盟”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是继2005年首次年会后召开的又一次盛会,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