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科技动态

      2007(5).

      摘要 (8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Hot’newtreatment for HIVRadioactive antibodies can seek out and kill HIV-infected blood cells in mouse models.If the same proves true inhumans,radioimmunotherapy may provide a newwayto combat HIVinfection by eliminating viral reservoirs.The AIDS epidemic is now25 years old,but there is still no cure for the disease.The treatment of HIV wasrevolutionizedinthe late 1990s withthe advent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drug combinations thattarget and block HIVenzymes(s…

    • >研究报告
    •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007(5):249-252.

      摘要 (19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实验动物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动物心肌梗死后24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连续注射10d;对照组动物心肌梗死后24h开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0d。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情况、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骨髓干细胞动员前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与单个核细胞比例近乎相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外周血骨髓干细胞一般在5d左右达到峰值,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63.10±16.72)×10^9/L及单个核细胞比例(97.1±2.88)%明显高于动员前,同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动物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50.11±6.37)%vs(42.27±9.3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大量岛状存活心肌,毛细血管计数(3.68±0.78),HP,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内岛状存活心肌少,坏死心肌由均质瘢痕组织替代,毛细血管计数(1.38±0.87)/HP,对照组明显少于实验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皮下注射可有效动员骨髓干细胞入外周血参与梗死心肌修复,增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 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方法及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2007(5):253-255,271.

      摘要 (18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制作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方法;观察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羊共16只,经剑突下入路结扎左冠状动脉。麻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内全麻及机械通气。术中连续监测ECG、MAP、CVP等。结扎前、结扎后1、3、6、12、24h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CK-MB浓度。结果麻醉时间76—145(100.83±16.18)min。异丙酚用量9—23(16.79±3.16)mg,Kg,阿曲库铵用量0.8—1.4(1.07±0.39)mg/Kg。拔管时间为12—25(15.63±9.75)min。死亡4只,存活12只,存活率为75%。左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为主,常伴有MAP下降及CVP升高。术中需用利多卡因的为7例,需用阿托品的5例,需用升压药的6例,使用肾上腺素的5例,心内除颤的4例。存活动物模型中,LAD结扎后1、3、6、12h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浓度均明显升高。结扎后3、6、12、24h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ECG复查结果显示所有存活模型均有心肌缺血及梗死的表现。心导管检查示结扎部位血流完全中断,梗死区心肌运动均明显异常(收缩与舒张运动减弱),3例模型中存在室壁瘤。组织病检示典型心肌坏死表现。结论气管插管及异丙酚,阿曲库铵静脉全麻用于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简便、有效、安全。术中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 激素合并内毒素诱导大鼠股骨头坏死扫描电镜观察

      2007(5):256-258.

      摘要 (20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扫描电镜观察大鼠激素合并内毒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病理变化,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8只,尾静脉注射大肠埃希氏杆菌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10μg/kg(wt)一次,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kg(wt)三次。另2只为空白对照。6周后处死,取股骨头,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造模大鼠股骨头表面失去小丘样结构,不光滑并有塌陷,呈蜂窝状改变。结论糖皮质激素合并内毒素可诱导出大鼠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理变化。

    • 肝移植过程中枯否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供肝损伤

      2007(5):259-261,F0003.

      摘要 (19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移植早期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方法供肝在4℃乳酸林格氏液中保存45min(对照组)、4h、6h后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1、2、4及24h分别取肝上下腔静脉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术后2h取供肝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细胞化学定位,术后24h取供肝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在原位肝移植过程后早期肝后血TNF-α活性显著升高,且在血管再通后2h达到高峰(4h组为3.81U/mL,6h组为7.96U/mL),其升高程度与供肝的损伤程度有关;②6h组可见TNF-α阳性染色的多角形或梭形细胞,散在分布于肝窦中,4h组染色较弱,对照组无染色。结论冷存可使供肝枯否细胞激活,产生TNF-α参与供肝的损伤过程。

    • 玻璃化冷冻保存对小鼠卵巢组织的影响

      2007(5):262-265.

      摘要 (1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保存对小鼠卵巢组织内卵泡形态及卵巢组织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只4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新鲜卵巢组、去势组和玻璃化冷冻组,应用乙二醇(EG)和二甲基亚砜(DMSO)玻璃化冷冻小鼠卵巢组织。冷冻前后取部分小鼠卵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同时将部分新鲜和复苏组织自体移植入小鼠肾被膜下。移植术后5d开始观察小鼠的动情周期,术后30d测定小鼠血清雌激素浓度。结果冻融卵巢组织内存活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与新鲜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而次级卵泡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移植术后玻璃化冷冻组和新鲜卵巢组小鼠均出现动情周期,两组动情周期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术后第30天两组小鼠血清雌激素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可以较好地保存小鼠卵巢组织内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且不影响卵巢组织的激素分泌。

    • HBV基因在第20代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复制和表达

      2007(5):266-268,I0001.

      摘要 (20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HBV基因在已传20代BALB/c-TgN(HBV D型1.3)SWS458小鼠中复制和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ELISA检测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复制和表达情况。结果F20代BALB/c-TgN(HBVD型1.3)SWB458小鼠血清HBVDNA为(104—106)copy/mL,HBsAg表达量为(124.41±33.46)ng/mL,preS1和HBcAg的OD值分别为0.248±0.076和0.635±0.338。肝组织有HBsAg和HBcAg表达,且HBsAg为胞浆型,HBcAg为核型。结论经过筛选和培育,本转基因小鼠传至20代时HBV基因复制表达稳定,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一个传代表达稳定的HBV转基因小鼠品系。

    • 大鼠新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病理学观察

      2007(5):269-271,I0001.

      摘要 (16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新型的造模方法。方法SD大鼠24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8只(分3个时相点5d、14d和28d,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用2.0Fogarty球囊导管自右股动脉插管建立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每组动物于相应时相点麻醉心脏放血处死后,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TR-A02弹力纤维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病理观察。结果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5d可见内皮细胞脱落,表面炎性细胞浸润,附壁少量血栓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14d动脉内膜逐渐增厚,VSMC增殖。胶原和弹力纤维组织大量增生,28d可见内膜明显不规则增生,管腔明显变窄。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复制了球囊损伤术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改变相似。而且该造模方法与自颈外动脉插管建立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相比失血少。创面小,操作简便迅速,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三种小鼠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正常值比较

      2007(5):272-274.

      摘要 (18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正常水平,比较三种小鼠的差异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CBA试剂盒测定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种小鼠5种Th1/Th2细胞因子呈正态分布,95%可信区间可以被认可;三种小鼠IL4、IL-5水平差异性不大(P〉0.05),INF-γ、TNF-α、IL-2差异性较大,其中BALB/c小鼠Th1细胞因子水平均比两种C3H小鼠高,其中INF-γ和TNF-α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的正常参考值;BALB/c小鼠比C3H/HeJ、C3H/SW小鼠处于高免疫反应状态。

    • 猪链球菌2型等细菌不同感染途径研究

      2007(5):275-277.

      摘要 (19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猪链球菌2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26(Entemhemorrhagic Escherchia coil,EHEC O26)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研究其感染传播途径,并作细菌毒力监测。方法6周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丝裂霉素0.2mg/只。降低其免疫力,然后分别经皮肤创面,灌胃和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和EHEC O26,另外用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阴性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猪链球菌2型经皮肤创面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2—5d;经口灌胃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7—10d。从病死鼠的心脏穿刺液中重新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经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及粪肠球菌ATCC29212的小鼠未见死亡,而腹腔注射EHEC026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后,小鼠在10h内死亡。结论本实验采用人工划破小鼠尾巴并在创面接种猪链球菌2型.证实该菌经皮肤创面感染这一重要途径,同时发现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会引起小鼠非特异性死亡。这对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疫苗的研制评价和抗菌药物的效果观察有重要意义。

    • 新西兰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007(5):278-282.

      摘要 (23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实验兔群中的感染情况,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江苏南京地区四家实验兔场采集有鼻炎症状的患兔鼻腔分泌物63份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对小鼠的毒性,对断奶幼兔的致病性,对抗生素敏感性和生长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19株,分离率为30.16%,分离菌中有15株为强毒,1株为弱毒,3株无毒;对其中5株强毒株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毒株对新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而对痢特灵、链霉素、洁霉素均不敏感,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则各不相同。结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引起实验兔鼻炎的重要病原菌,分离率较高,并与季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离菌对小鼠毒性较高,对幼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具有特定的生长特性、形态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特性。

    •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常用消毒药品皮肤毒性实验

      2007(5):283-284,I0002.

      摘要 (1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动物破损皮肤短期内接触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利用2%戊二醛、0.2%过氧乙酸、2%过氧乙酸、0.2%次氯酸钠对豚鼠进行人为皮肤破损毒性实验,观察豚鼠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结果2%戊二醛给药后出现红肿、出血点,4d后出现脱皮现象,5d红肿消失,并伴有棕黄色着色性;2%过乙酸给药后出现轻度水肿,3d后症状消失;0.2%过乙酸和0.2%次氯酸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结论2%戊二醛、2%过乙酸对动物和工作人员有毒性作用。

    • 蚕丝人工腱止点转归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7(5):285-287,291,I0002.

      摘要 (13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的动物模型,对重建人工腱的转归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经化学处理脱胶的蚕丝,一端穿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长屈肌腱内侧1/3的近端穿过骨道固定。分别于术后6周,12周,24周处死取标本,行HE、甲苯胺蓝及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工肌腱的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评价愈合速度。结果人工腱通过胶原与骨道连接,随着时间延长,连接越广泛,并逐渐出现软骨化及骨化,有形成正常腱骨止点的趋势,但较对照组慢。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估人工腱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组织学情况的方法。

    • >技术方法
    • 小鼠胚胎干细胞制备嵌合体的方法——聚合法初探

      2007(5):288-291.

      摘要 (24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胚胎干细胞株E14.1及新建立的C57BL/6J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聚合法进行嵌合体的构建。方法以E14.1及C57BL/6J干细胞为供体细胞,分为由5-10、10-15、15-20、20-25个单细胞组成的干细胞团。分别与C57BL/6J及ICR的8-16细胞期胚胎细胞聚合共培养24h再进行胚胎移植。结果E14.1与C57BL/6J胚胎的聚合及C57BL/6J与ICR胚胎的聚合均以10-15个单细胞组成的干细胞团产生的嵌合体效果最好,分别得到嵌合体小鼠11只和5只,嵌合率分别为27.50%和16.13%。结论使用聚合法成功构建嵌合体,为嵌合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 >综述与专论
    • 记忆性T细胞和HIV疫苗

      2007(5):292-296.

      摘要 (17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以前研制的HIV疫苗,大多数能诱导机体产生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持久的抗体,但并不能保护机体免受HIV的感染。记忆性T细胞的研究给研究HIV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着重描述了记忆性T细胞的分群、分化、形成和维持的一般规律及其在HIV疫苗研制中的意义。

    •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2007(5):297-301.

      摘要 (2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生物体细胞的主动消亡过程,是多细胞有机体调控机体发育、控制细胞衰老、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靶分子而产生细胞效应,引发细胞凋亡。一般认为,细胞凋亡存在三条主要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

    • >科技动态
    • Hot' new treatment for HIV

      2007(5):301-301.

      摘要 (10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adioactive antibodies can seek out and kill HIT-infected blood cells in mouse models. If the same proves true in humans, radioimmunotherapy may provide a new way to combat HIT infection by eliminating viral reservoirs.[第一段]

    • >综述与专论
    • 人参改善模拟中风大小鼠模型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分析

      2007(5):302-305.

      摘要 (15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人参对中风后大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测试的改善作用和人参调节胆碱能系统、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调节一氧化氮活性等作用的生化机制两方面分析了人参改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

    • 实验动物设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2007(5):306-310.

      摘要 (13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设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嗜肺军团菌、β-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可能,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并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应该在新建、改建、扩建和运行阶段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与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 >科技动态
    • New standard for rabies vaccines?

      2007(5):310-310.

      摘要 (8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A new paper focusing on the long-standing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recommended test for the potency of rabies vaccine indicates that it may not be the best method for testing the vaccine, and that another method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and use fewer animals.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