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7(2):66-66.
摘要:
王卫 , 刘强 , 许琰 , 冯育芳 , 丛喆 , 佟巍 , 蒋虹 , 杨贵波 , 魏强 , 秦川
2007(2):67-71.
摘要:目的研究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可能性,确定其有效病毒浓度,明确实验猴感染SHIV-KB9后的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情况,建立SHIV/SAIDS模型,并确定、完善SH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6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式细胞术、血常规检测、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持续测定3个月。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细胞数等证实,4.8×106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SHIV-KB9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为进一步建立SHIV/SAIDS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2007(2):71-71.
摘要:实验动物研究所于2006年11月接受了AAALAC认证专家组对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进行评审,并通过了现场评估。
2007(2):72-75,F0003.
摘要:目的探讨虫草培养基添加剂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虫草培养基添加在正常大鼠饲料中进行大鼠喂养试验,观察Wistar大鼠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以及产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取大鼠卵巢和睾丸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虫草培养基添加剂饲喂大鼠后,大鼠增重缓慢,雄性大鼠的饲料利用率有所增加,大鼠交配成功率和窝产仔数基本与对照组没有差异,大鼠卵巢和睾丸组织未受到器质性显微损伤。结论虫草培养基添加剂对大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无特殊影响。
2007(2):76-79,F0003.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高尔基体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处理小鼠未成熟,成熟卵母细胞,利用特异性标记物阻COP标记高尔基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A处理对高尔基体产生的影响;同时。观察并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未成熟/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孤雌激活率、体外受精率及2-细胞率。结果GV期卵母细胞经BFA处理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和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其体外成熟率(2.5%)与对照组(70.4%)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洗掉BFA后,其体外成熟率(67.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成熟卵母细胞经BFA处理后。其体外受精率及2.细胞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正常进行需要高尔基体主导的膜运输。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卵裂过程中不需要功能性的高尔基体。
冯育芳 , 王卫 , 许琰 , 丛喆 , 蒋虹 , 佟巍 , 吴小闲 , 卢耀增 , 魏强
2007(2):80-83.
摘要:目的建立SIV黏膜感染的恒河猴模型,并与静脉感染相比较,研究不同途径感染后病程进展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SIVmac251经静脉、阴道、直肠3种途径分别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进行全血病毒分离,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比值及抗体检测。结果感染后7d至目前56d为止,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前病毒DNA检测、全血病毒分离全部呈现阳性,只有直肠感染猴S172在7d和42d时出现较高病毒滴度;血浆病毒载量检测阳性出现先后顺序为静脉感染、直肠感染、阴道感染,14d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血浆抗体检测从第14天开始3种途径感染的恒河猴体内抗体均为阳性;感染后CD4^+/CD8^+比值下降,在第28天时出现比例倒置。结论经不同途径均成功感染恒河猴后在病毒分离和血浆病毒载量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王丽萍 , 邱泽文 , 梁桂英 , 王靖宇 , 姜春玲 , 姜长斌
2007(2):88-91.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痴呆老龄鼠智能影响的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18月龄ICR小鼠45只,应用整体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给药前后各组迷宫试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IR)、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在相关脑区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后学习及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与用药前比较ChAT-IR明显增加(P〈0.01),NGF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外源性NGF对痴呆老龄鼠的智能有改善作用;能够使相关脑区ChAT-IR增加;相关脑区Anti-NGF表达增加;外源性NGF能够保护、支持、修复神经原。
2007(2):91-91.
摘要:
许琰 , 冯育芳 , 王卫 , 丛喆 , 蒋虹 , 佟巍 , 魏强
2007(2):92-95.
摘要:目的建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及SHIV病毒的RNA拷贝数。方法利用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对本室SIV/SHIV病毒RNA定量外标准品RS的定量分析,优化反应体系,检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4.60×101copies/μL,特异性及重复性良好,对同一样品进行16次重复检测,其循环阈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0.066。结论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特异性、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定量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及SHIV病毒RNA载量。
2007(2):96-98.
摘要:目的观察直接注入法和瘤块种植法制作Wistar大鼠肝癌模型的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含有Walker-256肿瘤细胞的腹水离心洗涤后接种于另一组大鼠的后腿后外侧皮下,待肿瘤长到直径约为1.0em,取下肿瘤并切成1.0-2.0mm^3大小。然后将瘤块接种于15只大鼠的肝叶上;另一组(15只)按上述方式将癌性腹水接种于正常大鼠的肝叶上;两组均在第7天后采用CT和开腹后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种植性肝癌的直径。结果腹水直接注射法与瘤块种植法的肿瘤成瘤率分别为:86.7%和80%,两者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直接注射法所形成肿瘤的直径大于瘤块种植法的肿瘤(P〈0.05)。但瘤块法所引起的腹腔转移的可能性要少于腹水直接种法。结论直接注射法和瘤块种植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均可以满足临床实验研究的需要,但直接注射法的成瘤时间短,腹腔转移可能性也大;瘤块种植法成瘤时间略长,但腹腔转移可能性少于直接法。
2007(2):99-101.
摘要:目的建立用于肠黏膜处理研究的大鼠代膀胱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2组,实验组以4cm末段小肠重新构建大鼠膀胱,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1月测量代膀胱容量,代膀胱内黏液残留量,观察代膀胱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分泌功能等。结果术后1月,实验组大鼠膀胱容量增加(P<0.01);黏液残留量0.907±0.193g;代膀胱黏膜对水、K+、NH4+表现为吸收,对Na+、Cl-、HCO3-表现为分泌。结论此模型适用于肠黏膜处理的研究。
张大维 , 邴国强 , 徐彩云 , 李萍 , 杨东华 , 于艳波 , 刘占军 , 郭超
2007(2):102-104.
摘要: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是否有刺激性。方法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短期接触豚鼠皮肤(斑贴)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判定对豚鼠皮肤所产生的刺激反应。结果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有水肿现象发生,1h后症状消失,并有棕黄色着色性,其他几种消毒药品均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应。结论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有轻微刺激,并有棕黄色着色性。
2007(2):105-106.
摘要:目的应用电镜技术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病毒。方法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均可见到大量的鼠痘病毒颗粒。结论应用电镜技术是一种检测动物病毒可靠有效的方法。
2007(2):107-109.
摘要:目的了解1,2-二氯乙烷染毒24h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及其机理。方法运用显微荧光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同时,测定了大鼠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作为大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结果所有剂量组的1,2-二氯乙烷的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DH活力仅在浓度为5mmol/L的1,2-二氯乙烷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1,2-二氯乙烷其他染毒组(即浓度为10mmol/L和20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较高浓度(10mmol/L和20mmol/L)的1,2-二氯乙烷能损伤大鼠肝细胞,损伤的途径不是通过破坏肝细胞内钙稳态机制。
2007(2):110-114.
摘要:目的在斑马鱼标准化养殖中,建立饲养环境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数据库,用于分析和判断饲养环境是否出现病原菌感染。方法在不当的饲养过程中,斑马鱼会出现死亡或疾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原菌感染。采用MicroStation细菌鉴定系统,微生物群落将鉴定板上的95种碳源作为唯一可利用碳源,当各孔中微生物利用碳源底物时,呼吸作用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颜色变化,板上出现的颜色反应作为鉴定的指纹。结果多变量分析代谢的类型与程度,得出健康的斑马鱼饲养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对GN和GP板上的22种有共同利用的模式。结论本文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单碳源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多变量分析后定位健康的斑马鱼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
2007(2):115-118.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2007(2):119-122.
摘要:近年来,在兔、大鼠、小鼠和犬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巴豆油、醋酸、感染与创伤诱导的痔疮动物模型,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应用合理的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随着治痔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有很好发展和应用,本文综述了痔疮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2007(2):123-124.
摘要:目的总结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协助医生对20只大鼠制作脑胶质瘤模型及给予X刀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成功率80%,X刀治疗成功率100%,治疗后的存活率为86%。结论熟悉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技术,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提示熟练的护理配合在动物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2):I0001-I0002.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人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卡(GICAs)。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猪鼻支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选择并优化层析条件,研制双抗体夹心模式的免疫胶体金检测卡,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其灵敏度检测限可达到1.72×103CFU/mL,50ng/100μL支原体全菌蛋白,与其他细菌和支原体无非特异性反应,检测用时约10min,4℃可保存6个月以上。结论本文研制的GICAs检测猪鼻支原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可用于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