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6):325-326,I0003.
摘要:目的观察西药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7月龄SD大鼠,12只为假手术组,24只为造模组。造模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一段肠系膜。去卵巢后60d,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2组,尼尔雌醇组用尼尔雌醇液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60d后处死动物,常规切片,染色,光镜观察,摄片。结果模型组8只大鼠子宫内膜呈增生或萎缩型改变。假手术组5只大鼠呈增生期改变,3只呈分泌期改变。尼尔雌醇组8只大鼠子宫内膜均呈分泌期改变。结论尼尔雌醇可使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改变,这一实验结果有悖于目前的内分泌学说,亦不同于既往的实验报道。
2006(6):327-329,I0004.
摘要:目的研究几种真皮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资料。方法将复合胶原凝胶、胶原海绵、明胶海绵、PLGA和PHBV共5种真皮支架分别埋人大鼠皮下,观察其在体内的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结果复合胶原凝胶和胶原海绵引起轻微的炎性反应,以创伤修复性结缔组织增生为主。PHBV和PLGA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多核巨细胞增生为特征。明胶海绵与PLGA相似但程度稍轻。结论这几种真皮支架是支持成纤维细胞生长、易于血管化和可降解的组织相容性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桂文武 , 陈静 , 丘彦 , 幸贵邦 , 李恬 , 王炼炼
2006(6):330-332.
摘要:目的复制用雄激素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的两种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差异。方法模型1组给9日龄SD雌性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模型2组给予24日龄SD雌性大鼠皮下埋植左炔诺孕酮,3d后所有模型2组大鼠皮下注射HCG9d。复制出两种类PCOS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两组模型的排卵情况、卵巢形态学改变、血浆雄激素(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模型1组与模型2组大鼠卵巢均成多囊性改变,卵泡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膜间质细胞增生;但模型1组大鼠卵巢体积较其正常对照组缩小,模型2组大鼠卵巢体积较其正常对照组增加。模型1、2组大鼠血清总T、FINS、FPG水平均明显升高;模型1组大鼠血清E2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FSH、LH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降低;模型2组大鼠血清FSH、E2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下降,血清LH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升高。结论丙酸睾丸酮和HCG诱导的两种类型PCOS大鼠动物模型多囊卵巢、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现象均与人PCOS类似,两组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人PCOS存在一定差异,但却各自有其与人PCOS相似的特征,两者均可作为类PCOS动物模型用于不排卵的研究目的。
刘志勇 , 戴黎光 , 杨新跃 , 周银平 , 刘琳 , 刘昌英
2006(6):333-334.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鼠腋下移植肿瘤S180后给荷瘤小鼠灌胃花粉多糖液,以观察花粉多糖液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50mg/kg)、阴性对照组、花粉多糖实验组(200、400、600、800mg/kg4个剂量),连续灌胃给花粉多糖液10d。观察:①小鼠一般状况②抑瘤率③吞噬指数。结果800mg/kg花粉多糖组可明显降低瘤体重量,抑瘤率明显提高,达4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同时,吞噬指数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花粉多糖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抑制肿瘤和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李瑞生 , 董罡 , 陈燕敏 , 王晓辉 , 邱正良 , 吴晓燕 , 陈振文
2006(6):335-338.
摘要:目的采用微卫星DNA技术监控近交系小鼠仔代基因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交配繁殖,以达到快速培育新的重组近交系动物。方法利用PCR扩增微卫星DNA技术对近交系C57和BALB/c小鼠所交配繁殖的仔代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与母代C57小鼠相似系数高的与中的进行定向交配繁殖。结果F2代小鼠多态性位点为14个,纯合基因率为53.3%;到F10代时基因纯合位点达29个,纯合基因位点率为96.7%。每代相似系数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率为3%一10%。采用皮肤移植方法验证了F10代小鼠为近交系。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培育重组近交系动物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近交系的培育方法,为今后研究分析动物间的血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奠定了基础。
2006(6):339-340.
摘要:目的观察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雌雄兼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用药量比推荐剂量少,平均麻醉诱导期6min,麻醉维持时间270min。速眠新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复合麻醉使速眠新效果更佳,诱导期短,维持时间长,复苏较快。结论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2006(6):341-344.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家兔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丙泊酚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以1:4比例稀释配比,6号头皮针兔耳缘静脉穿刺,以20滴/min的速度维持静滴,15min时,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液学指标14项、血生化学指标22项,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测血气指标14项。结果(1)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较麻醉前降低(P〈0.01),红细胞比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较麻醉前有所上升(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血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11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酰转肽酶(ALP)、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葡萄糖(GLU)、钙(Ca)、钠(Na)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P〈0.05);(3)血气指标:PCO: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pH、钾(K)、HCT、碳酸氢根(HCO3-)、氧合血红蛋白(THb)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家兔对其血液学、血生化学、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6(6):345-349.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不同地域来源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恒河猴的血液学指标22项和血液生化指标19项,同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了相同性别和相同年龄阶段的海南和广西恒河猴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在所测定的血液生化值中,海南猴的血糖(GLU)值都明显高于同组的广西猴;成年的海南猴的肌酐(cr)、白蛋白(ALB)、间接血清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成年的广西猴。海南恒河猴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值明显高于同组的广西猴;雌性组中,海南恒河猴的嗜酸细胞总数(EOS)、嗜酸细胞百分数(EOS%)、MCV、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偏高;青幼年组中,海南恒河猴MCV、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明显偏低;成年组中,海南恒河猴MCV、NEU明显偏高,而MONO的值明显偏低。结论除了年龄和性别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外,地域来源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参考值的差异。
2006(6):350-352,355.
摘要:目的电镜观察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肺损伤病理改变。方法采用百草枯(Paraquat,PQ)染毒建立ARDS动物疾病模型,取肺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肺组织肺泡壁完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质内板层小体没有排空现象,而ARDS大鼠肺组织能从多个视野中观察到肺炎症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结论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ARDS肺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肺泡Ⅱ型细胞胞质内板层小体排空为ARD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肺泡Ⅱ型细胞板层小体排空或许可以作为判断ARDS的重要依据。
2006(6):356-358,361.
摘要:目的对山茶叶、轮叶党参、卵叶芍药、苦味西葫芦、狼毒大戟5种中草药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犬细小病毒(CPV)筛选,筛选出抗病毒效果较好的山茶叶,并由山茶叶、黄芪等组成复方,并对该复方进行了抗病毒效果评价与药理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整体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山茶叶抗CPV作用较强,其对CPV的抑制率为55.24%,由山茶叶组成复方对CPV的抑制率为63.04%,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单方的山茶叶和药物对照黄连,对CPV50%抑制浓度(IC50)为1:587.5。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结论提示本复方有较强抗病毒作用。
2006(6):359-361.
摘要:目的研究停跳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观察停跳液处理时心肌缺血及再灌前后LVEDP、DP、+dp/dt、-dp/dt、CF以及灌流液中蛋白含量和LDH活性变化。结果在缺血期间,停跳液预处理显著延迟了心肌缺血性挛缩的发生时间。再灌注期间,促进了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心肌细胞中蛋白和LDH的漏出。结论停跳液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该方法可能有临床应用前景。
薛敬礼 , 杜春燕 , 王纯耀 , 邢金山 , 史崇敏 , 阴志刚 , 李洪涛 , 陈德占
2006(6):362-364.
摘要:目的探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实验动物设施检测指标参数。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14925-2001,检测相关环境技术指标。结果换气次数、气流速度、落下菌落数、温度、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设施内不同区域个别技术指标差异有显著;对于屏障系统,空气洁净度、梯度压差是影响设施达标的关键。结论建议尽快研究建立我国实验动物设施设计施工规范,统一施工标准,尽可能缩小各设施之间及同一设施内各局部环境之间的差异,并在以后国标技术参数修订时考虑采用目标值、最适值和允许偏差范围的概念,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
2006(6):367-368.
摘要:目的探讨取活体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及交感神经节的有效方法。方法Wistar大鼠62只,经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取背根神经节时,大鼠为俯卧位,分离脊柱两旁肌肉,行椎板切开,打开椎间孔,分离并挑出背根神经节;取交感神经节时,大鼠为仰平卧位,剪开右侧胸腔,辨认位于脊柱旁的胸段交感干,分离胸膜后的交感神经节。结果实施背根神经节取出术41例,经该手术方法取得的背根神经节所行细胞培养全部成功;实施交感神经节取出术21例,经该手术方法取得的背根神经节所行细胞培养成功19例,另2例因污染失败。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地获得活体的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能够保持神经节细胞良好的活性。
2006(6):369-372.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结构、遗传距离测定、个体识别、纯度测定等领域,近年来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其在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6(6):372-372.
摘要:由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实验动物检测网络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于2006年4月21日在北京召开,会期1天。来自全国22个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家以及国家科技部、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的领导、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秘书长秦川教授主持,会上秦川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网络体系结构状况。潘振业教授代表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专家组和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办公…
2006(6):376-378.
摘要:ErbBs(ErbB1—4)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传递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信号。目前已知有4种亚型:ErbB1、ErbB2/HER2/neu、ErbB3及ErbB4。ErbBs信号系统在胚胎期心脏的发育过程中和维持成体心脏的功能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性ErbB2剔除的小鼠为研究ErbB2受体特异的抑制剂Trastuzumab所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提供了动物模型,并揭示了ErbB2是ErbB3和ErbB4重要的辅助受体。在胚胎发育和成体心脏中ErbB2/4异源二聚体可以转导神经调节素信号,启动细胞内许多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诸如ras/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抗凋亡激酶、钙调蛋白依赖的激酶、p21激活的激酶-1及磷脂酶C途径,影响心脏的功能。
2006(6):379-382.
摘要:随着医学研究模式的转变,替代动物实验的体外模型研究成为毒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应用于化妆品毒性检验的替代方法已从单层细胞培养、离体器官培养、鸡胚培养发展到人工器官的三维构建。不少替代产品已实现商品化供应,一些替代方法已通过有关机构的验证并被欧盟、美国等推广应用。因此,从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和动物实验替代的角度出发,开发新型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方法是目前检验检疫行业迫切需要应对的壁垒性技术问题,也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2006(6):F0002-F0002.
摘要:秦川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协委员 2006年5月23—2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在推进自主创新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
2006(6):F0003-F0003.
摘要:1本刊的性质、报道范围和栏目设置本刊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月刊)。征稿范围是与人类生命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等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重点刊载比较医学成果和进展。本刊开设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管理科学、国外研究进展、学术信息、简讯等。2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2·1文稿内容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通顺精练,标点符号准确,用词规范,图表清晰。2·2邮寄第一作者主管单位介绍信原件,声明无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或多投。每篇论著(包括图、表格、…
2006(6):I0001-I0002.
摘要:目的探讨沙鼠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含l%胆固醇+10%猪油+10%蛋黄粉的高脂饲料饲养沙鼠120d,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变化,在120d时处死动物,取各组织作形态学观察。结果高脂组沙鼠的TC、HDL-c、LDL-c的值一直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以LDL-c升高为主,且出现了严重的脂肪肝,肝硬化,脾脏肿大和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结论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能导致长爪沙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沙鼠可能是一种适合研究脂肪肝的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