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李宏光 , 刘毅 , 祖秀宏 , 李勤凯 , 蔡曼波 , 侯洪杰 , 尹卫东 , 王宗保
2006(10):577-581.
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活化剂NO_1886对糖尿病小型猪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广西巴马小型猪按体重随机均分3组:正常对照组(CD)饲以正常饲料;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组(HFSCD)饲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饲料;加药组(HFSCD NO_1886),HFSCD饲料中加入1·0%NO_1886。每月末测定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第5个月末取部分心尖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D组比较,HFSCD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而HFSCD NO_1886组与HFSCD组相比,血浆HDL_c显著升高,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明显下降。三组心肌组织VEGF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CD0·2798±0·0794;HFSCD0·4394±0·0399;HFSCD NO_18860·3333±0·0773(P=0·004)。结论NO_1886可降低HFSCD诱导的糖尿病小型猪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升高HDL_c水平,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并对心肌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具有下调作用。
2006(10):582-584.
摘要:目的 探讨遗传因子A^y基因对KK/Upj-A^y/J小鼠繁殖性能及血糖的影响,并确定最好的繁殖方式。方法 KK/Upj-A^y/J小鼠保持在SPF状态,采用3种繁殖方式,分别为:杂合子雄鼠与隐性纯合子雌鼠交配;杂合子雌鼠与隐性纯合子雄鼠交配;杂合子雌鼠与杂合子雄鼠交配,同时尾尖取血测量小鼠血糖。结果 3种繁殖方式中,杂合子雄鼠与隐性纯合子雌鼠交配的受孕率,平均窝产子数最高,分别为92.6%;6.38只。杂合子雌鼠与杂合子雄鼠繁殖方式的离乳率最高为91.67%。仔鼠A/a杂合子与a/a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1。结论 (1)杂合子雄鼠与隐性纯和子雌鼠交配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优势。(2)遗传因子A,黄色肥胖糖尿病基因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显著。
2006(10):585-587,594.
摘要:目的探讨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合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表达与减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肾移植模型。实验随机分为5组:I组为同基因移植组,II组为急性排斥对照组,III组为氨基胍治疗组,IV组为骨化三醇治疗组,V组为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受鼠生存期和移植后5d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匀浆中iNOS/NO的变化。结果I~V组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9.1±1.9)d、(5.3±0.8)d、(9.7±2.1)d、(8.6±1.6)d和(12.9±3.4)d。III、IV组受者存活期、肾功能、移植肾排斥反应程度及肾组织iNOS/NO表达水平较II组明显改善或降低(P<0.05);V组效果更佳(P<0.05),但对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用对减少移植肾iNOS/NO的表达有正协同作用,但不能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
2006(10):591-594.
摘要:目的 比较普通级家兔与SPF级家兔在9个同工酶的异同,为分析不同基因背景的家兔对热原检测等实验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同工酶醋纤膜电泳法对分别来自北京科宇实验动物养殖场40只普通级家兔和来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的40只SPF级家兔进行ADH等九个生化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乙醇脱氢酶(ADH)6个生化位点呈多态性。SPF新西兰家兔与普通级家兔不同,在Gpd1位点普通级家兔发现有c型基因,而SPF家兔没有此基因;在Idh1位点发现普通级家兔有ab型基因,而SPF级家兔没有此基因型。在ES、GPD-1、MPI-13个生化位点,单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82.5%(Esb)、88.75%(Gpd—1a)和70.%(Mpi-la)。结论 SPF家兔与普通级家兔之间在基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建议在热源检测等试验中注意种群的选择,应该考虑SPF家兔因多态基因的下降对试验产生的影响。
2006(10):598-598.
摘要:由全军医学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承办的“全军第九届医学实验动物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3日至16日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来自全军从事实验动物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厂方代表共71人参加会议。总后科训局李亚平助理、全军实验动物办公室邵军石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条件处李悦处长、新疆自治区科技厅条财处汤云荣处长、乌鲁木齐总医院黄泽阳院长、李志枚副院长、医务部葛宣副主任等领导亲临大会祝贺。
邱正良 , 李瑞生 , 王晓辉 , 吴晓燕 , 胡娟峰 , 陈振文
2006(10):603-605,F0003.
摘要:目的 采用皮肤移植技术对利用微卫星DNA监控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方法利用背部皮肤移植法和尾部皮肤移植法同时对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结果 对所培育12只大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全部成活,没有排斥反应;12只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有1只出现技术失败,其余未出现排斥反应。对所培育12大鼠的尾部皮肤移植除有1只技术失败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小鼠的尾部皮肤移植有1只技术失败,1只死亡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通过皮肤移植遗传监测初步证实了所培育的大小鼠群为近交系。
2006(10):606-607,614.
摘要:目的 在SPF级动物饲养条件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C57BL/6J小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方法 挑选80~90日龄C57BL/6J小鼠40只(雌、雄各半),采取1:1间歇同居,兄妹近交繁殖,并统计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参数指标。结论 SPF级C57BL/6J小鼠离乳后体重增长较慢;第2、3胎繁殖性能较好,第5胎最差,种鼠连续繁殖5胎后要更换。
2006(10):617-620,F0002.
摘要:目的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建立3种小鼠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模型,分别比较造模方法和血管内膜病变形成的特征。方法 16.24周的C57BL/6小鼠,分别应用塑料微导管损伤、金属丝损伤及金属直弹簧丝损伤3种方法。对小鼠的股动脉、颈动脉进行造模,研究3种方法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分别于造模后1、2、4周后观察受损动脉内膜病变形成特点。结果 3种小鼠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模型的造模方法中,以微导管股动脉损伤模型最易操作,金属直弹簧丝股动脉损伤模型次之,金属丝颈动脉损伤模型难度较大。C57BL/6小鼠股动脉塑料微导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病变不明显,但apoE缺损小鼠却见非常显著的内膜肥厚病变。金属直弹簧丝股动脉损伤模型稳定性较高,而金属丝颈动脉损伤模型内膜病变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 目前最常用的3种小鼠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模型在关键技术及病变形成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病变形成的病理过程和模型的稳定性不尽一致。
2006(10):621-623,F0003.
摘要:目的 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囊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含有大鼠触须毛囊的颊侧组织剪去全层皮肤后拔出毛囊,在37℃缓慢搅拌(100r/min)的条件下加入0.2%胶原酶Ⅰ消化3h,然后经800目筛网过滤,收集带有毛囊上皮鞘的毛干,在25℃用0.1%的胰酶消化10min,最后收集消化后的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并检测角蛋白K19的表达。结果 两步酶消化法分离毛囊上皮细胞能显著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污染机会,极大提高了毛囊上皮细胞的分离效率。结论 两步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囊上皮细胞的方法。
2006(10):624-626.
摘要:目的 总结常用实验(用)动物气管插管的经验。方法 选择正确的气管插管用具,实施合理的插管步骤,预防导管并发症,对实验(用)动物实施气管插管。结果与讨论气管插管成功率100%。
2006(10):635-638.
摘要:本文对焦虑相关神经递质(氨基酸类,单胺类,神经肽类)研究以及焦虑动物模型(如高架十字迷路,明暗箱,冲突模型等)研究进行综述,为进行抗焦虑药物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