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1):1-4.
摘要:目的本实验分别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次黄嘌呤、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复制小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造模后受试动物血清尿酸值的变化,以确定次黄嘌呤、尿酸氧化酶抑制剂造模的最佳方式、给药途径和剂量,并通过阳性药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次黄嘌呤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腹腔或皮下注射给药,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小鼠血尿酸值。结果复制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尿酸氧化酶抑制剂50mg/kg,1、3、5h后,血尿酸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阳性药可显著降低升高的尿酸值(P〈0.01)。结论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和皮下注射尿酸氧化酶抑制剂50mg/kg配合使用,是复制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适当组合。
2006(1):5-8.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体与离体动物模型肺泡液体清除率。方法将Evans蓝(0.15mg/mL)标记5%白蛋白等渗生理盐水溶液及特布他林、氨氰吡咪混合后分别灌注到在体与离体大鼠肺内,根据灌注前及孵育后白蛋白浓度的变化计算肺泡液体清除率。结果在体和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在15min内差异无显著性,30min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是在体大鼠的83%,1h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仅为在体大鼠的60%。氨氯吡咪分别使在体和离体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降低了54+3%和50.4%,特布他林分别使在体和离体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增加了49.7%和44.5%。结论虽然离体肺模型肺泡液体清除率低于在体肺模型,但两者对于药物的反应都是相似的。肺脏离体短时间内。可用于肺泡液体清除功能的研究。
2006(1):8-8.
摘要: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Congenital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威胁发育期胎儿的重要因素,虽然研究表明只有一小部分感染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在美国,每年约有8000个孩子出现先天性CMV感染后遗症,大多数是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考虑到对胎儿的潜在毒性,目前还没有HCMV疫苗和抗HCMV的药物上市。临床上对减轻HCMV对孕妇感染,以及减少病毒经胎盘传播的措施需求非常迫切。
2006(1):9-11.
摘要:目的建立犬细小病毒的核酸诊断方法(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根据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犬细小病毒标准株、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和正常增殖细胞DNA为模板,犬细小病毒扩增出221bp的特异带,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 Vecter,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经blast比较,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将建立的PCR方法应用于30份犬粪便和病犬组织的检测,并测序。结果PCR产物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粪便检测均无犬细小病毒的特异带,从病犬组织中有6份样品扩增出221bp的特异带,经测序比较,同源率为100%。结论建立了犬细小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并能应用于临床诊断。
2006(1):12-15.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实验效果观察,供鼠取双侧肾脏;左侧原位移植,静脉用临时内支架端-端吻合,动脉端-侧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右肾蒂预留丝线体外延迟结扎代替肾切除。结果经4个月80多次训练,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显微外科技术;第二阶段总手术时间180±15 min;手术成功率85%(34/40);受体存活4~9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排斥反应等。结论此模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成功率较高,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对肾移植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2006(1):16-18,F0003.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注射STZ后第3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雄鼠自给药第14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6周,均满足成模标准,雌性大鼠约4周后血糖才趋于稳定。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发生Ⅰ型糖尿病,是目前制备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佳途径。但其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鼠于腹腔注射STZ 14d后模型即稳定,雌鼠腹腔注射STZ4周后模型比较稳定。
2006(1):22-24.
摘要:目的观察ITP小鼠模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宁血丸改善ITP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MI(抗GPⅢ3a)、CD61(抗GPⅡb)。结果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宁血丸能显著提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使CIM-1、CD61上升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ITP的存在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中药宁血丸可明显提高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还可提高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2006(1):25-28.
摘要:目的建立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鼠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25mg/kg,之后与同系雄性大鼠合笼见栓者定为孕0d。孕6d测定血糖高出孕前20%者为模型组(M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妊娠至孕21d行剖腹产术,分离胎鼠。结果M组胎鼠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大于C组(均P〈0.001)、胎鼠血糖高于C组(P〈0.001)。结论腹腔注射25mg/kg STZ后挑选孕6d血糖高于孕前20%者可复制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鼠模型。
孙敏 , 涂新明 , 魏强 , 丛喆 , 蒋虹 , 佟巍 , 陈颂 , 赖春晖 , 于浩 , 秦川
2006(1):29-33,F0003.
摘要:目的建立SIVp27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SIVp27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基因重组的SIVp27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使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相对亲和力、抗原识别表位、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SIVp2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IC3、286为IgG1类,2E12为IgG2b类,3G3为IgG2a类。4株单抗均能识别SIV的p27蛋白,与逆转录病毒SRV、STLV无交叉反应,286、2E12与H1Vp24有交叉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10240~1:40960。1C3、286、2E12、3G3染色体平均数分别为103、97、96、101。2E12与3G3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地制备出4株SIVp27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SIV/SAIDS及其艾滋病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6(1):33-33.
摘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刘云波 , 梁永利 , 康爱丽 , 王伟 , 徐龙进 , 吕素军 , 孙淑华 , 王艳蓉
2006(1):34-37.
摘要:目的设计半网式饲养盒,探讨半网式饲养大鼠的可行性。方法R5型饲养盒改进后,以普通饲养盒和半网式饲养盒饲养大鼠,计算换盒工作量,计算动物生产能力,按GB14925-2001测定不同时间盒内氨气浓度。结果1)半网式饲养与盒式饲养相比可减少动物垫料用量50%,工作量可减少75%以上。2)两种饲养方式用于大鼠饲养,效果没有区别。3)两种饲养方式在换盒后的前4天氨气浓度几乎无差异,5d以后.半网式饲养方式的饲养盒内氨气浓度低于盒养式饲养方式。结论半网式饲养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既能取得盒式饲养方式的饲养效果和适用范围.又能具备网式饲养方式节约垫料和减少工作量的目的。
2006(1):41-44.
摘要: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并将为心肌梗死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本文就心肌梗塞模型建立的方法、检测及基本原则加以综述。
2006(1):45-48.
摘要:许多种类的动物都被用于结核病的研究,每一种动物都有其优缺点,非人灵长类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能发展成类似人类的疾病,包括肺的病变。疾病的不同进展过程,以及免疫特征。在体内和体外能表现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通过接种BCG疫苗获得保护。因此,非人灵长类感染结核病的感染模型在研究结核病感染和免疫,探讨结核病感染过程中,结核菌是怎样摧毁机体的免疫系统;住评价肺结核病疫苗的有效性方面,足许多常规动物模型所不可替代的。然而,目前世界上对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较少,可利用的数据也缺乏,先进的免疫学技术还很少应用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严重限制了结核病的研究进展。因此,建立非人灵长类结核病模型,是目前人类结核病研究势在必行。
2006(1):49-53.
摘要:本文在分析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6(1):54-57.
摘要: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所引起的心肌炎症。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所引起的心肌炎约占临床病例的20%-50%。因此,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脏损伤主要有三种发病机制:(1)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2)免疫反应;(3)生化机制。
2006(1):58-61.
摘要:Wnts家族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在细胞的增值、分化及肿瘤的发生中发挥蘑要作用。Wnt配体通过与细胞膜上的两种受体分子相互作用发动信号传导。Wnt受体包括Frizzled受体家族和LDL相关蛋白家族。Wnt的拈抗剂分为两类,sFRP类和DKK类。sFRP类的成员包括sFRP、Wif-1和Cerberus,他们直接与Wnt配体结合,从而改变了他们与Wnt复合体结合的能力;DKK类只结合Wnt受体复合体的一个亚基。sFRPs和DKKs均能激活规则途径。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拮抗剂能抑制另一种拈抗剂的作用。研究揭示Wnt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或转移有关,因此深入研究Wnt信号通路,设计出阻断Wnt通路的物质,可为将来癌症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性的途径。
2006(1):62-62.
摘要:一、本刊的性质、报道范围和栏目设置本刊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月刊),征稿范围是与人类生命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等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重点刊载比较医学成果和进展。本刊开设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管理科学、国外研究进展、学术信息、简讯等。二、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文稿内容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通顺精练,标点符号准确,用词规范,图表清晰。2.每篇论著(包括图、表格、参考文献和英文信息)一般不超过4500字。3.来稿须附第一作者主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