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兔肝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2005(4):195-197,F0005.

      摘要 (17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兔肝癌裸鼠模型,为兔肝癌可移植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日本大耳白兔肝癌,将获得的肝细胞癌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反复传代,将传代瘤块经体外培养后回植于裸鼠皮下,并继续在裸鼠体内传代。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前5代对裸鼠致瘤率约40%;经体外传代后移植瘤成活率100%,潜伏期7~10d,无自然消退,无转移。病理检查证实该移植瘤保持着兔肝细胞癌特征,肝细胞抗原阳性,甲胎蛋白阳性。结论兔肝部细胞经传代和体外培养可增加移植成功率,并可缩短时间。

    • 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2005(4):198-199.

      摘要 (23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动物实验中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针对不同实验动物,选用不同药物,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复合麻醉,综合判断麻醉效果。结果 将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和安定三者以4:2: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对犬、猫和猪,以静肌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辅助麻醉药物,能有效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结论 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复合麻醉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 金雀异黄素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2005(4):200-202,F0005.

      摘要 (12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肾功能等代谢指标以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50g左右)4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DM组(4周组:9只;8周组:8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DM+GEN灌胃组(4周组:10只;8周组:8只;普通鼠饲料自由饮食+Gen30mg/kg/d)。DM组及DM+GEN灌胃组均按60mg/kg的剂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模型。于实验4周、8周末将大鼠禁食12h,处死部分大鼠取动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及尿素氮、肌酐;取肾脏制作组织切片行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金雀异黄素灌胃能降低DM大鼠血糖、血清胆固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减轻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以改善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

      2005(4):203-205.

      摘要 (12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6周SCID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非照射组、B组为照射组,两组均为每只尾静脉注射2×106HL-60细胞株,每周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人白血病细胞阳性率、病理组织学检测小鼠瘤细胞弥散生长浸润肝、脾等器官情况。结果注射3周后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外周血涂片人白血病早幼粒细胞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3%、5.4%,B组高于A组(P<0.05)。而病理组织学证实两组小鼠注射瘤细胞28d后均有器官浸润如肝、脾、肾肺等,且B组远较A组广泛而严重。结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Scid小鼠静脉2×106HL-60细胞株均能建成人类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照射组更能模拟临床白血病累及骨髓和弥漫生长特点,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良好的模型。

    • 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模型的建立

      2005(4):206-209.

      摘要 (22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腺嘌呤加乙胺丁醇给高、中、低3个剂量组灌胃,测定实验前后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行肾组织病理与超微病理观察。结果 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尿酸升高,高剂量组肾损害严重。结论 中剂量组作为高尿酸血症动物肾损害模型较为合适。

    • >论著摘要
    • 关于狗和羊外科麻醉的探讨

      2005(4):209-209.

      摘要 (12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狗和羊的麻醉效果方面少有报道。何者在麻醉效果及经济方面更有利于动物外科手术实习的开展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

    • >研究报告
    • 近交系小鼠H-2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对比研究

      2005(4):210-212.

      摘要 (17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进口抗近交系小鼠H-2抗原单克隆抗体和国产抗近交系小鼠H-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是否一致,以尽快推广国产抗体的使用。方法 利用微量细胞毒法,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死亡细胞(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来判定国外抗近交系小鼠H-2抗原单克隆抗体和国产抗近交系小鼠H-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结果。结果 进口抗体:H-2D^b(27-11-13)、H-2D^d(34-5-8S)、H-2D^k(15-5-5.3)、H-2K^k(16-3.22.4)与相应品系抗原反应,脾细胞死亡数达到60%以上。国产抗体:H-2D^b(2)、H-2D^d(4)、H-2D^k(32)、H-2K^b(33)、H-2K^d(31)、H-2K^k(23)分别与相应品系抗原反应,致脾细胞死亡数达60%以上。国产和进口单抗最终免疫反应结果一致。结论 国产抗近交系小鼠H-2抗原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小鼠H-2D区和H-2K区。

    • 去卵巢大鼠模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平衡的实验研究

      2005(4):213-217.

      摘要 (18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依照造成骨质疏松症的骨质中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失衡机制对去卵巢大鼠模型骨质中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组,A组大鼠做假性去卵巢(Sham),B、C、D、E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OVX)。14周后,A、B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C组大鼠注射谷慷太林,D组大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组大鼠联合用谷慷太林和苯甲酸雌二醇,持续30d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松质骨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E组与A、B、C、D组成骨细胞数量均数两两比较,C组与A、B、D组成骨细胞数量均数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D组成骨细胞数量均数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C、D、E组破骨细胞数量均数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C、D、E组破骨细胞数量均数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谷慷太林与雌激素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作用及对体内缺乏雌激素的破骨细胞数量降低作用显著。

    • >论著摘要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2005(4):217-217.

      摘要 (14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epaf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家族的成员。在体内,首先合成为Ⅰ型的跨膜蛋白前体(proHB-EGF),其结构包括信号肽,肝素结合区,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近膜区,跨膜区和细胞质区,然后通过特定的金属蛋白酶水解近膜区,释放出可溶性的HB-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

    • >研究报告
    • 热休克蛋白27、70和90在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2005(4):218-220.

      摘要 (20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主要类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27、70和90在东方田鼠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东方田鼠卵巢癌组织中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并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HSP27、HSP70和HSP90在东方田鼠卵巢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和62.5%,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HSP27、HSP70在东方田鼠卵巢癌中呈高表达,HSP90呈低表达或不表达。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合订本征订启事

      2005(4):220-220.

      摘要 (7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大蒜素延迟预处理对实验性兔心肌梗死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5(4):221-223.

      摘要 (21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兔心肌梗死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心肌梗死重量占危险区心肌重量的百分比(I/R)和心肌超微结构,作为心肌梗死损伤指标,观察大蒜素(1、0.5mg/kg)预处理对24h后实验性兔心肌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1mg/kg剂量大蒜素延迟预处理能显著减少I/R比值达30.62%,并明显改善坏死区心肌的超微结构。结论 大蒜素在实验性兔心肌梗死模型能够模拟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具有药物预处理的潜在价值。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引起大鼠流产的实验模型

      2005(4):224-226.

      摘要 (17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0-菲罗啉作用于妊娠大鼠造成流产的模型,以验证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正常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及妊娠全程腹腔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0-菲罗啉,各组例数均为10例。于受孕21.5d剖宫产,统计胎仔数、胚胎丢失数及流产率,并分别称取胎仔体重和胎盘重量,RT—PCR检测胎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0-菲罗啉能导致大鼠胚胎丢失,自B组至D组流产率逐渐增高,并且C组和D组胎仔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RT-PCR亦证实孕鼠腹腔注射1,10-菲罗啉后其胎盘MMP-9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1,10-菲罗啉的干预时限成正比。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妊娠期抑制MMPs的表达,使MMPs的分泌不足,导致流产或胎鼠宫内生长迟缓,提示MMPs在胎盘滋养细胞浸润和妊娠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 兔阴道黏膜组织学与阴道黏膜刺激性形态学改变

      2005(4):227-228,i0001.

      摘要 (132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西兰雌性白兔阴道的正常组织学及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新西兰兔子宫、阴道分离后固定于11%甲醛内,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讨论 新西兰雌性白兔阴道是一根较粗的肌膜性管道,延续于子宫颈,下接阴道前庭,阴道黏膜表面主要被覆单层柱状纤毛上皮,阴道前庭黏膜表面被覆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在药物刺激下,阴道上皮可发生坏死、脱落,继而形成糜烂或溃疡,局部可有肉芽组织形成及炎细胞浸润。根据病变程度可进行半定量计分。

    • 青海湖裸鲤种质资源及其实验动物化前景

      2005(4):229-230.

      摘要 (19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种,为了保护该种质资源,众多学者从1970年开始对其分布区域与生活习性、形态与分类地位、繁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摄食、核型与同工酶、饲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制定了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根据这些报道,作者从实验动物学角度提出了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实验动物化开发的建议。

    • >技术方法
    • 实验小鼠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2005(4):231-234.

      摘要 (16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弓形虫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抗原片和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制备阳性对照血清,确定了IFA和ELISA检测方法的最适工作条件。根据弓形虫B1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片断,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 与IHA法相比较,ELISA、IFA的抗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HA,抗体滴度分析,ELISA抗体滴度高于1FA法。对弓形虫感染鼠不同组织进行PCR检测,可检出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 建立的IFA和E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判定明确等优点,是比较有效的监测方法。建立了弓形虫PCR检测体系,经对弓形虫DNA及病鼠各组织的初步检测,证明本PCR体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论著摘要
    •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建设管理中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2005(4):234-234.

      摘要 (11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执行2001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我院于2002年按新国标中屏障环境的要求对原亚屏障环境进行了改建,经军内外实验动物专家反复论证,把屏障环境设计建设成既符合国际要求又符合环保、节能,消防要求的精品工程。现将屏障环境建设和管理中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情况作一介绍。

    • >技术方法
    • 大鼠肝动脉插管给药途径的建立

      2005(4):235-236.

      摘要 (20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直接向肝脏给药的血管途径,减少药物经过体循环所致的多种器官功能的影响,以便获取药物对肝脏影响的直接证据。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肝固有动脉插管并留置体外备用。结果 SD大鼠15只,10只存活且术后恢复良好,死亡原因为血管损伤、肝脏损伤、肝素过量、麻醉意外。死亡原因在操作技术熟练后可以避免。结论 大鼠肝固有动脉插管并留置体外备用的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成功率高,这种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研究药物对肝脏的作用。

    • >学会之窗
    • 学会之窗

      2005(4):236-236.

      摘要 (8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05年5月18日举行的“日本实验动物2005年学术年会”上,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推荐的2名青年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分别荣获了2003年度和2004年度“日本实验动物国际奖”。并在会上进行了学术论文演讲。

    • >技术方法
    • 猴疱疹病毒(B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5(4):237-239.

      摘要 (24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HSV-1作抗原的玻片酶免疫法(EIA)用于B病毒抗体检测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HSV-1为抗原的玻片酶免疫法(E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B病毒为抗原的斑点酶免疫法(DIA)、免疫荧光法(IF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猕猴血清进行B病毒抗体检测的比较分析。结果 HSV-1为抗原的EIA与B病毒为抗原的DIA、IFA和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5.6%和97.4%;HSV-1为抗原的EIA检测确定的阴性血清样本,经B病毒抗原的IFA检测均为阴性;在HSV-1为抗原的EIA确定的779份阴性血清中,经B病毒抗原的ELISA检测,有2.6%(20份)为阳性;HSV-1抗原的EIA和HSV-1为抗原的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20份血清样本,经B病毒抗原的ELISA检测,18份仍为检出阴性,2份为阳性。结论 HSV-1为抗原的EIA的检测结果与B病毒抗原的DIA、IFA和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同时,用HSV-1抗原进行B病毒抗体检测,存在极少数阳性动物漏检的可能。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广告征订

      2005(4):239-239.

      摘要 (10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与专论
    • B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005(4):240-243.

      摘要 (12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B病毒是一种P4级传染性病原,能引起人脑脊髓炎,其天然宿主为猕猴,B病毒侵染猕猴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它却能致人死亡。人被B病毒感染途径主要包括被动物咬伤、抓伤或被B病毒污染过的材料感染,人被BV感染后,若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提高生存机率。本文综述BV预防和治疗方法。

    •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

      2005(4):244-248.

      摘要 (18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卫星序列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基因组中,是一种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由于它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分子标记,在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2005(4):248-248.

      摘要 (9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综述与专论
    • 日粮组成及饲喂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05(4):249-252.

      摘要 (11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日粮主要有3种类型,即:天然组分日粮,纯养分日粮和化学纯合日粮。不同生产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次日粮组成上有差异,日粮组成的变化和饲喂方式的不同影响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代谢机能,增强或掩盖动物对刺激的反应,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实验日粮进食量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也能引起偏离的结果,并导致实验数据的错误解释。

    • 奈瑟氏淋球菌感染小鼠实验模型的研究

      2005(4):253-256.

      摘要 (15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奈瑟氏淋球菌容易感染人,却难以感染所有常用实验动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严重限制奈瑟氏淋球菌的研究进展。雌激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利用雌激素处理的小鼠建立奈瑟氏淋球菌实验感染模型,有助于奈瑟氏淋球菌感染机制、疫苗的开发的研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本文将对该实验感染模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学会之窗
    • 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05(4):256-256.

      摘要 (10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3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281(国标委计划[2005]18号文件)。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1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任主任委员。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