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启事

      2005(3).

      摘要 (6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昆明小鼠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研究

      2005(3):129-132.

      摘要 (21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获能受精液成分及成熟卵母细胞的处理方法,观察对昆明小鼠体外受精(IVF)效果的影响和用于早期胚胎培养的三种发育培养液培养效果,探讨并建立起适合于昆明小鼠卵子体外受精与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实验体系。方法用T6或FM两种获能受精液对采自昆明雄鼠附睾尾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IVF),受精前对成熟卵母细胞选用透明质酸酶去除卵丘细胞和不去卵丘细胞(对照组)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受精卵分别用M16、改良的CZB液(mCZB)和改良的M16液(mM16)三种发育培养液对体外受精胚进行培养。结果选用FM获能受精液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T6液(92.3%对64.7%),且体外受精前先用透明质酸酶处理的成熟卵母细胞比对照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要低(59.2%对64.7%),但差异不显著;用mM16培养液进行培养时桑胚率及囊胚率(55.3%和35.6%)显著高于mCZB(13.3%和8.1%)和M16培养液(17.3%和14.7%),后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昆明小鼠卵子体外受精时宜选用FM受精获能液,不宜用透明质酸酶去除卵丘细胞,且宜选用mM16培养液对昆明小鼠体外受精卵进行早期培养,其中的亚硫磺酸钠可有效的克服2-细胞胚后的体外发育阻滞现象。

    • 多氯联苯对大鼠肾脏bcl-2及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

      2005(3):133-135,F005.

      摘要 (1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PCB)对大鼠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饲喂正常饲料,Ⅱ组饲喂含10-8mol LPCB饲料,Ⅲ组饲喂含10-7mol LPCB饲料,Ⅳ组饲喂含10-6mol LPCB饲料,饲喂3个月后建立慢性PCB毒性动物模型,用光镜、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CB对大鼠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PCB对大鼠肾脏结构的损伤同PCB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PCB组肾脏组织结构受损严重;PCB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表达,两者的表达强度同PCB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组bcl2和TGFβ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组(P<0.05);结论PCB对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及功能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

    • >管理科学
    • "ICLAS-CALAS国际实验动物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5(3):135-135.

      摘要 (9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香菇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005(3):136-138,i001.

      摘要 (20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NT)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LNT治疗组。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LNT治疗前后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镜下可见脑水肿、脑软化、白质脱髓鞘;透射电镜下见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神经纤维脱髓鞘,血脑屏障受损;脑组织内SOD活性下降,NOS活性及MDA、NO含量增高。LNT治疗后病变明显减轻,脑组织内SOD活性明显升高,NOS活性及NO、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LNT能清除自由基和降低一氧化氮水平,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HBV转基因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研究

      2005(3):139-142.

      摘要 (1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OPS法对不同基因型的HBV转基因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的效果,为建立转基因小鼠胚胎库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二醇作为冷冻保护剂,以野生型P21^ / 小鼠为对照,用OPS法对P21^HBsAg/HBsAg及P21^HBx/HBx两种HBV转基因小鼠3.5d的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鼠的超数排卵数,胚胎的复苏率及发育率。结果P21^ / 、P21^HBsAg/HBsAg及P21^HBx/HBx小鼠平均超排数分别为27.89、15.56、9.14枚;复苏率分别为88.7%、81.1%、80.3%;发育率分别为82.6%、79.4%、56.6%。结果表明HBV转基因小鼠的超排数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的超排数,解冻后三种小鼠的胚胎复苏率之间无显著差别,而解冻后发育率,P21^HBx/HBx小鼠要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小鼠。结论超排数、胚胎复苏率及解冻后发育率受小鼠的基因型影响。

    • 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的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2005(3):143-146.

      摘要 (12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7d、14d、21d脑积水动物的头颅连骨投入Borin氏液中固定,连续冠状切片。三期动物内脏、腺体用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头部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自发性脑积水大鼠一般在出生后24h内可被发现,死亡日龄一般为20日龄至两月龄,且无生育能力。肉眼观察脑脊液为淡黄色,透明,无异味。涂片镜检未见炎症细胞。各年龄组动物内脏、腺体未见显著异常。脑积水动物颅骨可见发育不良,质软,脑实质菲薄,色苍白,侧脑室扩张、中央导水管部分段有粘连、狭窄、阻塞或闭合,第三脑室有脱落细胞团。各年龄组动物脑积水动物脑室脉络膜丛未见异常。MRI示颅内重度脑积水,大脑皮层受压萎缩,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及信号正常。结论本病因导水管狭窄而导致阻塞性的非交通型脑积水,其病理和MR成像特征具有典型改变。

    • 牛磺酸预防大鼠高血压发生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探

      2005(3):147-149.

      摘要 (15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TⅡ含量和ACE活性是否与动物年龄的增长存在着相关性及牛磺酸(Taurine)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机理。方法对不同周龄大鼠和补充不同水平牛磺酸和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大鼠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血液中ATⅡ含量随之增高(p<0.05),ACE活性也随之增加(p<0.05),补充牛磺酸后使血液中ATⅡ含量、ACE活性降低(p<0.05)。结论给动物补充牛磺酸对高血压的产生具有预防作用。

    • 2,3,7,8-四氯苯二噁英对NIH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2005(3):150-153.

      摘要 (22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3,7,8四氯苯二英(TCDD)对NIH小鼠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在NIH小鼠妊娠早期的1~8d,胚泡着床前期的1~3d和着床后期的4~8d,经口腔灌服0、2、50和100ng(kg·d)剂量的TCDD,在小鼠妊娠第9天和第18天时观察子宫内的胚胎发育形态。结果50、100ng(kg·d)剂量在妊娠早期1~8d染毒,使多数妊娠小鼠在第9天观察时子宫内胚胎全部丢失;在妊娠1~3d和4~8d染毒,使部分妊娠小鼠胚胎丢失,另外有部分胚胎吸收或发育阻滞。同时发现早期成活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继续死亡,妊娠第18天时,胎鼠出生前成活率下降。结论小鼠妊娠早期染毒,引起小鼠妊娠早期胚胎丢失,着床后胚胎发育异常,出现阻滞和死亡。

    • 杜仲对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光镜观察实验研究

      2005(3):154-156.

      摘要 (20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光镜下研究单味药杜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手术造成兔胫骨中下段骨缺损模型45只,随机分成治疗组(n=23只)和空白对照组(n=22只),分别给予杜仲浓缩液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后7、17、27、37、47d分别对骨断端进行光镜观察,对其半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组织学光镜观察评分分别为4.6±1.14,8.0±1.58,12.6±0.55,14.6±1.34,16.0±1.22,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较早出现修复反应。结论杜仲浓缩液可促进骨折愈合。

    • 逍遥滴鼻液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症状的影响

      2005(3):157-160.

      摘要 (19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逍遥滴鼻液通过鼻腔给药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太极通天口服液灌胃组、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及逍遥滴鼻液滴鼻组。根据Cristina Tassorelli报道的方法加以改进,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观察药物,采用时间分段计数法持续观察给药后大鼠行为症状变化。结果逍遥滴鼻液滴鼻组大鼠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和太极通天口服液灌胃组。结论逍遥滴鼻液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偏头痛症状。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2005(3):160-160.

      摘要 (10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研究报告
    • 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及子代记忆力的影响

      2005(3):161-163.

      摘要 (14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及仔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3组即高碘组、适碘组、缺碘组,每组20只,用缺碘饲料和不同浓度的碘水,复制动物模型。将雄性大鼠与造模成功的雌性大鼠按1∶2的比例合笼交配,观察生育状况及4周龄仔鼠学习记忆力。结果3组大鼠受孕率分别为适碘组85%大于高碘组65%大于缺碘组55%,每孕鼠产仔数量分别为适碘组(10.2±2.5)大于高碘组(7.4±1.5)(p<0.01),适碘组大于缺碘组(6.5±1.5)(p<0.01)。跳台实验中高碘组、缺碘组仔鼠错误次数明显多于适碘组,跳台潜伏期缺碘组和高碘组仔鼠明显低于适碘组仔鼠。结论碘过量会降低雌鼠的生殖力及仔鼠学习记忆力。

    •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2005(3):164-166.

      摘要 (23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合订本征订启事

      2005(3):166-166.

      摘要 (9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技术方法
    • 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

      2005(3):167-169.

      摘要 (16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分别手术切开腹部及颈部,经左颈总动脉途径并直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内。结果插管与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结论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方法简捷,技术成功率高,具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综述与专论
    • 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2005(3):170-173.

      摘要 (19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基因技术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就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领域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简要概述。

    • 肥胖研究进展

      2005(3):174-178.

      摘要 (2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异生物因子控制的食欲调节功能和能量代谢功能长期紊乱会引起体内脂肪的蓄积,导致肥胖,以及与肥胖相关联的各种并发症。最近10年左右,人们对肥胖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肥胖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体重增加的交叉作用研究以及各种类型的肥胖动物模型研究方面。

    • 分子文库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研究中的应用

      2005(3):179-181.

      摘要 (17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文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制。特别是当病原体不易人工培养或难于制备纯化抗原时,这种技术较传统诊断抗原筛选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基因文库、噬菌体展示肽库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血清学诊断试剂研制中的应用及其各自的优点。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研究进展

      2005(3):182-185.

      摘要 (18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所以具有很重要的免疫学意义。本文介绍了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分析,及MHC在异种移植中与T细胞、NK细胞的相互作用,MHC基因转移诱导免疫耐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实验动物福利

      2005(3):185-185.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动物福利,这个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把实验动物福利贯彻于教学活动中,不仅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动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向学生(可能是未来的生命科学工作者)灌输这种理念。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生物第2册课本中,介绍青蛙呼吸时讲到,青蛙的肺不发达,结构简单,青蛙靠密布毛细血管的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 PCR技术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2005(3):186-189.

      摘要 (11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致病性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危害非常广泛,在人类、动物、植物和昆虫中,可引起多种疾病。但在支原体的诊断中,因其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以及交叉抗原的存在,限制了培养法和血清学方法在支原体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支原体的诊断中。本文主要概述了普通PCR、PCR—ELISA、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逆转录PCR、多重PCR技术在支原体检测中显示的优越性,这些技术为支原体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

    • >管理科学
    • 生命科学发展推动实验动物科学进步

      2005(3):190-192.

      摘要 (18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科学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动物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生存环境中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对生命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各种药物、疫苗的研制、异体器官移植以及克隆技术等重大技术突破,都是首先在实验动物上获得成功。据统计,1966年至1996年30年间,30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23位(占80%)的工作需要使用实验动物。2002年21位医学诺贝尔获奖者,其中13位(占60%)的工作与实验动物有关。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年广告征订

      2005(3):192-192.

      摘要 (9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3H理论
    • 日本动物实验替代法研究

      2005(3):193-194.

      摘要 (11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从1959年W.M.S.Russell和R.L.Burch提出动物实验的替代、减少和优化(3R)的理论以来,国外的3R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我国近些年来积极开展3R研究,从国家层面支持了一些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动物实验替代研究、动物福利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以应对加入WTO后的技术壁垒。从世界上看,3R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亚洲主要是日本等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了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特别是亚洲近邻的成功之处,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