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2003(2).

      摘要 (11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 2 0号 ,是全军最大的医学实验动物生产繁育、保种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占地面积 70余亩 ,绿化面积 1.5万平方米。共有设施面积 2 .8万平方米 ,其中动物生产面积 1.7万平方米 ;科研用房面积 2 0 0 0平方米 ;动物实验设施面积 360 0平方米 ,动物饲养辅助面积4 0 0 0多平方米 ;饲料生产面积 12 0 0多平方米。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下设实验动物生产室、实验动物研究室、动物实验室、免疫生化室等专业实验室 ,学科设置包括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遗传学、模型动物、营养和…

    • 不同月龄Wistar大鼠肝组织内I、Ⅲ型胶原分布的计量形态学研究

      2003(2):65-67,T001.

      摘要 (11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不同月龄Wistar大鼠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分布的计量形态学研究

      2003(2):65-67.

      摘要 (15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月龄Wistar大鼠肝Ⅰ、Ⅲ型胶原的形态计量的差异。方法 以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显微镜及Mias 2 0 0 0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对各鼠龄组 ( 3、13、2 5、33月 )肝门管区及窦周隙Ⅰ、Ⅲ型胶原之灰度、面积比及体密度进行了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窦周隙Ⅰ型胶原之面积比、体密度在 33月龄组分别大于 3、13、2 5月龄组 (P <0 0 5 ) ,其平均灰度 2 5月龄组明显深于 3月龄组 (P <0 0 1) ,窦周隙Ⅲ型胶原之平均灰度 2 5月龄组分别深于 3月龄组 (P <0 0 1)及 13月龄组 (P <0 0 5 )。结论  33月龄组窦周隙Ⅰ型胶原数量分别多于 3、13、2 5月龄组 ,2 5月龄组窦周隙Ⅰ型胶原平均含量明显高于 3月龄组 ,2 5月龄组窦周隙Ⅲ型胶原平均含量分别高于 3、13月龄组。

    • 大鼠胎肝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

      2003(2):68-71.

      摘要 (21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胚龄(ED)13.5d大鼠胚胎肝脏中肝前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细胞移植及基因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肝前体细胞,观察不同体外培养对肝前体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细胞的分化标志。结果:肝前体细胞在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PREF)培养,其增殖能力较无饲养层培养强,原代培养可保持未分化状态。细胞分化标志鉴定提示EDl3.5d大鼠胚肝前体细胞中存在双分化能力的细胞。结论:EDl3.5d大鼠胚肝前体细胞存在双分化能力的原始肝细胞,肝前体细胞可在PREF进行体外扩增。

    • 成年犬钙磷需要量研究

      2003(2):72-75.

      摘要 (19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在不同日粮钙磷含量时 ,实验比格犬钙磷的表观吸收、真吸收量及钙磷需要。方法 消化试验及平衡试验。结果 当日粮含钙量从 0 5 2 %提高到 1 0 2 %时 ,粪钙排泻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肠钙吸收量各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当日粮含磷量从 0 39提高到 0 87%时 ,粪磷排泻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除 0 39%低磷组外 ,其余各组肠磷吸收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犬随尿排泄钙、磷量较少 ,因此各组均表现为钙、磷的正平衡。结论  0 5 2 %的日粮钙含量及 0 39%的日粮磷水平可以满足成年比格犬对钙、磷的需要。

    • 雌激素和胆酸负荷对妊娠大鼠肝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3(2):76-79.

      摘要 (14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雌激素和胆酸负荷对妊娠大鼠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近交系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试验 1组 :于妊娠第 16天 ,颈后皮下连续注射 5天苯甲酸雌二醇 ,5mg (kg·bw) ;试验Ⅱ组 :于妊娠第 16天尾静脉连续注射 5天游离胆酸 ,2 4mg (kg·bw) ;对照组 :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颈后皮下连续注射 5天。所有动物于肝胆汁收集前后采血 ,分离血浆。收集羊水和胎鼠血浆 ,测定血浆、羊水和胆汁中总胆酸 (TBA)、总胆红素 (TBiL) ,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KP)、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固醇 (CHOL)各值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雌激素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 ,胆汁收集前后母鼠血浆中TBiL、AST显著升高 ,CHOL显著下降。胆汁中TBiL、AST、ALKP、CHOL显著升高 ,TBA显著下降。胎鼠中TBA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高 ,TBiL下降。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 ,胆汁收集前后孕鼠血浆中TBA显著升高 ;胆汁收集前ALKP、CHOL下降。胎血中AST显著升高。结论 雌激素可以引起母鼠的肝内胆汁淤积 ,使胎鼠血TBA升高 ,但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胆酸也可导致母鼠肝内胆汁淤胆 ,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 ,但对胎鼠血胆酸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影响胎盘功能。

    • 笼养停经期猕猴行为、体征及体内性激素变化规律初探

      2003(2):80-83.

      摘要 (1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停经期猕猴外部体征、表情行为及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根据性皮肤规律性变化周期,观察停经期猕猴外部体征及表情行为变化,并选择时机拍照录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体内雌、孕激素变化规律。结果:8只停经期猕猴性皮肤规律变化周期天数平均为33天;停经期猕猴性皮肤浅淡期与正常猕猴经前期体征及行为基本一致,性皮肤红肿期与正常猕猴卵泡期基本一致;性皮肤浅淡期阴道涂片细胞学变化与正常月经期猕猴经前期基本一致,性皮肤红肿期与卵泡期基本一致;二猴E2在停经期性皮肤规律变化过程中有一明显分泌高峰,大约在指定周期的11天左右,随后在周期第19天左右亦出现一上升段;二猴体内孕酮在停经期性皮肤规律变化过程中有一分泌高峰段,大约在指定周期的19天。结论:停经期猕猴行为、体征及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与其正常月经周期时基本一致。

    • 大豆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影响

      2003(2):84-86.

      摘要 (20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大剂量、小剂量及雌激素灌肠胃 6周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腹部脂肪及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 (T)、泌乳素 (PRL)、促卵泡生成素 (PSH)、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去卵巢 7周后血清TG( 3 94± 0 2 )、TC( 4 17± 0 2 5 )水平、腹部脂肪重量 ( 15 2 4± 3 95 )、体重指数 (BMI=体重 (g) 身长 (cm) 2 ) ( 0 6 77± 0 0 41)较假手术组增加 (P <0 0 5 )。雌激素 (E2 ) ( 1 2 6± 0 76 )、孕酮 (P) ( 2 8 13± 17)、睾酮 (T)( 0 2 6 7± 0 2 7)较假手术降低 (P <0 0 5 )。服用雌激素、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组、雌二醇 (E2 )增加 ,腹部脂肪重量下降 ,体重指数、血清TG、TC下降 (P <0 0 5 ) )。结论 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具有降低去卵巢大鼠腹部脂肪、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能使去卵巢大鼠血清E2 增加。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2003(2):87-89.

      摘要 (20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实验研究,探讨该菌的致病机理。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SAl800)和鼠源性分离株(SA.m0109)攻击小鼠,造成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其病变特点,并进行检测,确定感染率与毒力。结果:SAl800和SA.m0109均能造成小鼠发病,其中SA.m109致病性较强。SAl800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4.1/0.2m1;SA.m0109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5.1/0.2m1。结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

      2003(2):90-92.

      摘要 (19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单侧输尿管梗阻、环孢素A(CsA)灌胃三种不同的方法 ,损伤大鼠的肾小管间质 ,测定尿液、血液各项生化指标 ,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三种模型的肾脏指数均明显增加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庆大霉素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在 7d时急剧增高 ,而在 15d时NAG酶差异已无显著性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均显著增高 ,CsA模型的尿蛋白则呈下降趋势 ( 7dP <0 .0 5 ,15dP <0 0 1) ;三种模型的血清SCR、BUN均显著升高 ,TP、ALB均显著下降 ,15d时庆大霉素模型和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差异无显著性。镜下可见 :三种模型的肾间质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管明显扩张 ,上皮空泡变性 ,仅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间质趋向纤维化 ,CsA模型的病变相对轻微。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明显 ,与临床肾脏病的表现相似 ,是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而庆大霉素模型 7d即能严重损伤肾小管间质 ,可作为急性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CsA模型则不如庆大霉素模型与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理想。

    • 华南猕猴红细胞ABO血型研究

      2003(2):93-95.

      摘要 (19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华南猕猴红细胞ABO血型研究,为建立此类动物的输血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单克隆抗—A/抗—B和人源抗—A/抗—B血清(效价为1:256)进行直接凝集试验,采用Terao等报道的吸收放散试验,从30只猕猴中检定类人AB0血型。结果:直接凝集试验未能检测出猕猴红细胞上的ABO血型物质。吸收放散试验筛选出A型猴3只(10%)、B型9只(30%)、AB型3只(10%),其它15只(50%)未检出(暂定为非A非B型)。结论:华南猕猴的红细胞上具有较弱的类人ABO血型物质。

    •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兔肝癌研究

      2003(2):96-99.

      摘要 (19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兔肝癌模型,获得兔肝细胞癌组织。方法: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在1/6肝切除后,以20mg/L的DEN水溶液代替饮水4周,每周5d,此后将DEN的浓度降至10mg/L,直至濒死或触诊发现肝肿物。实验过程中每间隔2个月检测一次血清AST、ALT、γ—GT和AFP值,所有动物最终均进行解剖检查,可疑脏器做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21只动物在给DEN后22个月内中毒死亡或濒死期处死,仅有1只动物于第22个月发现肝癌,5只存活至23个月的动物均诊断出肝癌,6例肝癌中,5例为高分化多发性肝细胞癌,1例为低分化肝细胞癌,3例发生肺转移,1例肾转移。所测血清指标与肝癌发生、发展未见明显相关性。

    • 剖腹产人工哺乳净化用哺乳工具的制作与应用

      2003(2):100-101.

      摘要 (1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剖腹产人工哺乳净化 ,提高实验动物质量 ,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剖腹产人工哺乳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是没有合适的得心应手的哺乳工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纵观国内外 ,凡从事实验动物人工哺乳净化的人 ,哺乳工具无一例外是自制的。为此 ,必须亲自制作大小、形状、弹性、硬度、粗细适宜 ,又适自身操作的哺乳工具 ,以提高人工哺乳成活率。现就人工哺乳工具的制作和应用、介绍如下。1 材料乳胶和凝固剂购自北京乳胶厂。金属丝、玻璃棒、竹签、木筷均可用来制作模具。但直径小于 0 2mm的因浸胶难成型而不适用。金属…

    • 胃管插入兔十二指肠直接感染霍乱实验方法的建立

      2003(2):101-101.

      摘要 (13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兔做为霍乱动物模型 ,主要是兔小肠肠段结扎实验。本实验研究以十二指肠灌注非外伤性方法感染并与胃直接注入法进行比较 ,发现该法能导致发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为成年南昌兔 12只 ,雌雄各半 ,每只体重平均为 ( 2 6 8± 0 30 )kg ,由江西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菌种来源 :O139霍乱弧菌菌株来源于江西萍乡 2 0 0 1年 9月腹泻病人。准备物品 :2 0ml注射器 1只 ,普通医用胃管 1只 ,消毒隔离衣和无菌手套数套 ,广范pH试纸一本。具体方法为 :①将O139群霍乱菌株稀释成 1个麦氏单位 ,放 35℃…

    • 浅谈动物实验后器具房间及废弃排泄物处理

      2003(2):102-103.

      摘要 (17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推动着实验动物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近几年来 ,随着亚屏障以上系统的普及使用 ,在相应级别的设施场所前提下 ,如何在动物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实验后始终维持好清洁级以上动物环境非常重要。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环境及设施 ,包括的内容很多。国家有“国标[1] ” ,如何结合本单位设施条件和工作实际 ,想方设法使各个方面都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值得我们广大实验工作者、科研人员进一步探讨。做某项动物实验前各种准备 ,对如何引进动物 (包括运输 )、房间地面、墙壁门窗消毒、人流物流等一般都比较重视 ,也有不少书 ,文…

    • 一种新的快速灌注法在心脏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2003(2):103-103.

      摘要 (13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豚鼠 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经典模型之一 ,但是豚鼠的解剖生理特点给下腔静脉灌注带来一定困难。经过反复实验 ,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式的“快速灌注法”(肝上下腔静脉灌注法 )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手术过程 豚鼠术前禁食 12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 30mg 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腹侧自颈部至下腹部消毒 ,自颈部至下腹部纵行剪开皮肤并适当向两侧分离。沿腹白线纵行剪开腹肌。显露肝下下腔静脉 ,穿刺进行全身肝素化 ( 10 0U)。将肝脏轻轻向下牵拉 ,剪开镰状韧带。剪开腹主动脉 ,立即钳夹剑突并提起 ,迅速沿…

    • 在胎牛血清生产和使用中有关伦理和科学方面的问题

      2003(2):104-107.

      摘要 (2180)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胎牛血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本就胎牛血清生产和使用中的伦理和科学问题以及减少胎牛血清和开展血清替代物研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 豚鼠补体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03(2):108-111.

      摘要 (21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补体系统是机体内重要的效应与效应放大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豚鼠血清补体含量是实验动物中最高的,本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 家兔经穴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2003(2):112-114.

      摘要 (20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解剖学、生理学方面对家兔经穴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其目的在于总结家兔经穴的研究资料,为针灸实验研究提供相关知识,促进针灸学深入发展。其方法是检索近20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资料及相关兽医献,进行分类综述。各家研究结果表明:家兔具有与人相似的体表经脉线及穴位,其经脉线皮肤下角质层较薄,富集神经未梢及肥大细胞等,其穴位同人体穴位同样是立体的三维结构,并有相类似的生物学特性。

    • 实验动物瘙痒的评价

      2003(2):115-116.

      摘要 (17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介绍了实验动物对痒刺激的各种反应,动物瘙痒反应可被类鸦片拮抗药物纳屈酮抑制。根据对动物受到痒刺激时所表现的行为和一系列的电生理活动进行分析,可客观地定量地评价动物瘙痒程度,利于抗瘙痒药物的药效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实验动物模型

      2003(2):117-120.

      摘要 (15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至今已建立的IUGR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几种常见的实验模型进行了比较。

    • SHRSP大鼠的脑肾病理学变化

      2003(2):121-124.

      摘要 (14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SHRSP大鼠是脑卒中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是从SHR大鼠中通过选择交配,再经继代近亲繁殖培育而成的。SHRSP大鼠的脑卒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病灶周围脑血管管壁肥厚并有玻璃样变性。血浆高血压蛋白酶原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大,血压升高是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前提。经HFC负荷试验,血液中总胆固醇升高5.9—9.7倍,肾病变加重,出现肾小球泡沫细胞。高血压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细胞出现的频率越高,高血压造成的肾毛细血管损伤加大了脂质的通透性,而高血脂是促进肾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泡沫细胞好发于正在硬化的肾小球,这种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人与大鼠是一致的,故有可能作为本病的模型使用。

    •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2003(2):124-124.

      摘要 (15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肝病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 ,其中 2 5 %~ 40 %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阻断肝纤维化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一个关键问题。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肝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1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①用 40 %CCl4油溶液 ,按 2ml kg体重的剂量 ,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 ,每周 2次 ,共 8周。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 ,肝纤维化病变过程可靠。②用 40 %~ 5 0 %CCl4油溶液 ,按每百克体重 0 3ml的剂量 ,大鼠皮下注射 ,每周 2次。第 2周开始 ,隔日以 2 0 %~ 30 %乙醇 1ml灌胃。饲混有 0 5 %胆固醇低胆碱饲料 ,连续…

    • 长爪沙鼠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2003(2):125-128.

      摘要 (23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爪沙鼠毛色的突变迄今已有11种之多,本综述了有详细特征描述的8种毛色及其遗传机制。这8种毛色中的野生色,受A位点(刺鼠毛色)和a位点(非刺鼠型黑色)控制;白色,受c位点控制,其等位基因有c^h基因(喜马拉雅型毛色)、c^chm基因(中度青紫蓝);白斑毛色,受Sp位点控制;灰色,受g位点控制;粉眼淡化色,受p位点控制。另外还有无毛突变、扩展位点的突变及淡化位点的突变等毛色出现。因长爪沙鼠是一种多用途的实验动物,其毛色研究有着较广阔的前景。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