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赵君 , 张守峰 , 刘彬 , 任文陟 , 高晓伟 , 宋德光 , 扈荣良
2002(5).
摘要:以pCAT WAP和pWM为原始质粒 ,构建WAP启动子调控c myc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WCS。载体用Bg1Ⅱ +BamHⅠ酶切 ,回收基因片段 3 5kb的WAP c mycl SV4 0 PolyA ,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C57BL 6J×DBA 2JF1 代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共注射 10 0 0枚卵 ,将存活的约 6 0 0枚卵分别移植至 2 9只假孕母鼠输卵管内 ,获得仔鼠 4 5只。PCR检测 ,阳性鼠 9只 ,Southernblot检测 ,阳性鼠 3只 ,其中 1只母鼠 ,2只公鼠 ,在饲养过程中 ,1只母鼠意外死亡。对 2只转基因公鼠的F1代PC…
李华 , 王吉贵 , 刘维全 , 王苹 , 董婉维 , 齐顺章
2002(5):257-262.
摘要:目的构建人胰胰岛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胰岛素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人基因组文库中扩增胰岛素基因的第一内含子,经测序证实其序列完全正确后,与pCMV-mINS中的mINS基因融合,构建成带有第一内含子的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MV-ImINS.分别用pCMV-mINS和pCMV-ImINS转染BHK细胞,经G418筛选,将阳性克隆传至20代后,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经放免测定,pCMV-mINS和pCMV-I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4.077μIU/ml 和5.068μIU/ml.经免疫组化分析,pCMV-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90.0±19.56;pCMV-I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86.4±10.24.结论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第一内含子对胰岛素的表达起正调控作用.
2002(5):263-265.
摘要:目的 提高615小鼠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 采用经超量排卵的615雌鼠与正常雄鼠交配,取受精卵,再经手术分别将单胚卵、双胚卵移入发情的假孕雌鼠的输卵管中,妊娠产仔。结果 单胚卵移卵后妊娠率为63.3%、产仔率为35.8%;双胚卵移入第1.5天、第0.5天的假孕雌鼠妊娠率为0.72%,后者的产仔率为52.7%;结论 移植双胚卵可提高615小鼠的胚胎移植成功率。
2002(5):266-268.
摘要:目的 研究Wistar大鼠皮瓣移植前后FGF受体分布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染色。结果 Wistar大鼠皮瓣表皮基底层细胞,真皮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毛囊、汗腺的上皮细胞都有FGF受体。FGF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皮瓣移植术后1~5天逐渐增加,第5天达高峰,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Wistar大鼠皮瓣各层组织细胞中都存在FGF受体。FGF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术后1~5天逐渐增加,第5天达高峰。
2002(5):268-268.
摘要:
2002(5):269-271.
摘要:目的探讨进食蛋黄卵磷脂对高血脂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高血脂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和蛋黄卵磷脂三剂量组,后者按高、中、低三种剂量给予样品,并同时喂饲高脂饲料.于给样后第14天和28天分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蛋黄卵磷脂高、中、低三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的升高(p<0.05)以及HDL-C的降低(p<0.05).结论蛋黄卵磷脂有较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2002(5):275-275.
摘要:SPF级动物实验室是国家级生命科学研究、新药品开发必须具备的实验环境。虽非要求无菌 ,但因其要求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其操作规程和工作方法等理应与无菌动物实验室完全相同。外购SPF动物的运输与传入、实验人员的出入室控制 ,动物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等必须等同于无菌动物实验程序操作 ,方使SPF动物实验成为可能。所需实验动物应具有生产或保种合格证。实验人员头脑中无菌观念的保持至关重要 ,有效的无菌保持技术亦是进行SPF动物实验最基本、最首要的先决条件。其次 ,为了更好地保证SPF级动物实验正常运转 ,逐步完善管理…
孙坚 , 何贵金 , 张申众 , 金永柏 , 曹明洲 , 姜维国 , 戴显伟
2002(5):276-278.
摘要:目的 寻找动物胆管金属内支架植入方法,观察动物胆管植入^103pd(^103钯)放射性支架,胆管腔内照射的放射性损伤。方法 实验动物为雄性健康杂种犬,体重15-20kg。照射方法及条件:麻醉下经手术植入^103pd放射性金属支架于犬的胆管腔内,^103pd的方向性活度分别为3.4,4.5,6,7,8和10mCi,不同的放射性活度照射,30天后取出^103pd放射性金属支架和胆管标本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 ^103pd的不同放射性活度照射犬的胆管后,在胆管HE染色片上,光镜下可见的胆管放射性损伤:放射性活度为3.4mCi时,粘膜损伤;放射性活度为6mCi时,损伤达肌层,放射性活度为10mCi时,损伤达外膜层,并出现胆管穿孔。根据不同放射性活度,胆管放射性损伤的效应曲线,得到ED50为7.64mCi。结论 ^103pd金属支架胆管腔内近距离照射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动物实验方法接近于临床,实验方法是可行和实用的。
2002(5):278-278.
摘要:为缺铁性贫血症的研究及治疗建立动物模型 ,用 4周龄SD大鼠 ,体重 (80± 6 )g ,雌雄各半 ,饲以低铁饲料 ,并且每周尾静脉放血 2次 ,每次 1~ 1 5ml。结果 8周后 ,尾静脉采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计数 ,均显著低于正常值。实验证明低铁饲料喂养 ,放血是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的好方法SD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张俊英$黑龙江省药检所!150001 @崔美芝$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李春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2002(5):279-280.
摘要: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在雌雄不同配比情况下雌鼠的受孕率,旨在实验需求孕鼠量不同时,以选择最佳的雌雄配比方式。方法 采用阴道内精子检查法检查被检动物,雌雄配比分别为1:1、2:1、3:1的交配方式。结果 Wistar大鼠在雌雄配比分别为1:1、2:1、3:1交配时,其受孕率分别为19%、15.8%、9%。结论 短时间内孕鼠需要量较大情况下,选用受孕率较高的1:1雌雄交配方式较为合适;在允许时间内需要适当量孕鼠情况下,选用2:1雌雄配比的交配方式,既可满足实验需求,节省动物资源,又可节省经费开资。
2002(5):281-282.
摘要:目的 观察饲养室内氨浓度过高,对引起金黄地鼠肺炎的影响。方法 在严冬(12月份),在饲养面积、饲养数量相同的两个房间,排风方式、次数及时间不同,测试氨气量。结果 饲养室内氨气高的实验组饲养间,种鼠死亡率达24.38%,仔鼠死亡率达31.72%,对照组饲养间,氨浓度控制在50~20ppm时,种鼠、仔鼠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饲养环境中的氨气含量过高,可以使金黄地鼠发生肺炎,甚而致死。故应加强饲养间通风换气,控制氨浓度,确保金黄地鼠健康生长发育。
2002(5):283-284.
摘要:目的 评价SPF级动物室熏蒸灭菌后的粉尘对空气洁净度指标的影响。方法 依照国家标准GB14925—2001分别检测空气落下菌及空气洁净度指标。结果 SPF动物室用甲醛熏蒸后,空气落下菌能达到3个/皿,但熏蒸后的粉尘未擦试干净可使空气洁净度指标超标。结论 甲醛熏蒸后应对所产生的粉尘彻底擦试。
2002(5):285-287.
摘要: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引起低白细胞大鼠的白细胞分类变化。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连续5天;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 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且低水平维持时间较长;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高,停药15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叶核粒细胞在给药期间有明显减少,停药后即恢复;对淋巴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给大鼠反复注射环磷酰胺能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的变化,杆状核粒细胞显著升高和分叶核粒细胞明显降低,都可作为实验研究的观察指标。
郑学民 , 林毅 , 乔文军 , 王珲 , 王英 , 李敬林
2002(5):288-291.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中西医造模方法。方法 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高脂饮食的方法造成糖尿病早期。肾病(DN)模型及痰浊血瘀中医证候模型。应用自拟的具有祛痰化瘀功效的中药糖克煎剂于造模成功后灌胃治疗4周,以反证此中医证候模型是否成立。实验前后测定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A1b),血脂、血流变、肾小球滤过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表示)。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在造模一周后即有明显排出,。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及血流变也有改变。结论 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的方法,可以造成痰浊血瘀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动物模型。
2002(5):291-291.
摘要:大小鼠鼻腔检查在吸入试验中有着重要意义。按鼻腔解剖结构和不同上皮的分布 ,介绍了鼻腔三段横断面检查法、病理检查要点、常见的自发性病变及一些外来化学物质引起的鼻腔病变。大小鼠鼻腔检查法及其常见病变@梁震$中国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110021 @王智琴$中国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110021 @宫丽鸿$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10032
2002(5):292-293.
摘要:目的 在稳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观察NIH小鼠生长繁殖能力。方法 从生产大群中,随机抽取20笼,统计产仔数,计算其繁殖能力。其中10笼母鼠各带10只仔鼠,另10笼母鼠各带8只仔鼠。分别测试其出生重,1、2.3周龄体重增长比较,统计离乳成活率。结果 NIH小鼠平均产仔数为10.85,带8只仔鼠离乳时体重比带10只仔鼠体重每只重1.74g。离乳成活率也高出8.25%。结论 NIH小鼠繁殖能力强,生长繁育快,母鼠哺乳8只时更明显。
李贵才 , 高洪喜 , 颜淑琴 , 姜媛丽 , 杨淑萍 , 薄文学
2002(5):294-296.
摘要:目的 在软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的两种饲料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用相同方法饲喂KM小鼠 ,观察比较其生长、发育、繁殖及疾病。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饲喂同一饲料配方制作的颗粒料 ,实验组软料中添加 0 0 4 %多种维生素、0 0 2 %维生素E及 0 0 5 %鱼肝油 ,而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结果 实验组KM小鼠妊娠率、产仔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仔鼠损失率及疾病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 <0 0 1)。结论 KM小鼠除喂含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的饲料外 ,还需要足够的不同种类的维生素 ,否则其生长、繁殖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2002(5):299-299.
摘要:
2002(5):302-302.
摘要:
2002(5):311-311.
摘要:高质量饲料是SPF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目前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SPF鸡标准的饲料配方。由于动物种类、环境、用途以及学者的观点不同等原因 ,国际上还没有通用的饲料营养标准 ,只有参考标准。因此 ,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的同时 ,充分考虑SPF鸡与普通鸡的差别 ,建立一套实用的SPF鸡饲料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 ,开发生产出高质量的SPF鸡饲料 ,以解决SPF鸡饲料来源问题 ,实现SPF鸡饲料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SPF鸡在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饲养 ,从幼雏到产蛋直至淘汰 ,终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内 ,鸡群…
2002(5):312-313.
摘要:目的 繁育裸鼠。方法在屏障系统内的层流柜中放置过滤帽鼠盒,建立裸鼠种群。结果经11个月后,培育40余对裸鼠。平均每窝产仔8.90只,产裸鼠3.70只。结论 此方法是繁育SPF裸鼠的方便快捷的好方法。
2002(5):314-315.
摘要:一些现行实验动物的屏障系统中的电源、通风、过滤等方面在设计上尚有些缺陷,可能留有安全隐患。就此问题主要从压力梯度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2002(5):316-319.
摘要:什么是实验动物医学?现在公认的定义是:“实验动物医学是兽医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那些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用作研究对象的动物的疾病,以及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在实际工作中,凡是有关用于教学,研究和生物医学活动的动物的选择,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都包括在实验动物医学领域内。通常,它还包括对动物自然发生之疾病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研究那些可以用作人类疾病过程研究的有关的模型(疾病模型)。因此,一名实验动物医学专家,必须具备特殊的生物学以及常用实验动物的知识。比如:小鼠、大鼠、豚鼠、家兔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疾病和管理知识。
2002(5):320-320.
摘要:由于眼对某些化学物质比较敏感,在动物实验中,尤其是在医药、农药的长期毒性试验中,各国非临床试验规范都要求作眼科检查。迄今国内尚无健康大鼠自发性眼病变发生率范围的背景资料,给评价药物诱发的眼病变带来一定困难,现就常用大鼠的自发性眼病变作一介绍。
2002(5):U001-U002.
摘要:1980年Van Zwieten等首先报道在患肺炎的大鼠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间发现和纤毛平行排列的丝状杆菌,在1985年由Ganaway等确认。根据本菌的生长位置命名为CAR菌(cilia-associated respiratory bacillus)。在以后的研究中证明本菌可引起大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
2002(5):U003-U004.
摘要:1 国内外研究现状。鱼类作为实验动物在国外已较普遍,目前国外已有近交20代的纯系鱼类实验动物,无菌鱼类实验动物也在研究探索之中。鱼类实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胚胎学、遗传学、内分泌学、毒理学、行为科学、比较病理学、环境保护科学等实验研究领域。鱼类动物具有某些无可取代的优点和特点,其生物学性状完全可以与人类的相应性状所类比。在国内,对鱼类学科及其养殖方面研究不少,但作为实验动物而加以开发研究和应用方面则做的较少,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002(5):U005-U005.
摘要:所谓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严格人工培育、人工繁殖、物种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人为控制微生物及寄生虫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现阶段,我国实验动物状况令人堪优。一些部门受某些因素影响,把实验动物的诸多控制简单化为经济控制。只强调单只供应成本及数量,忽视了繁育实验动物所必须的四大控制,由此提供的动物不能称其为实验动物,
2002(5):U006-U006.
摘要:讨论的中心内容包括 :1 医学院校发展实验动物学科的必要性2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科的现状①医学院校领导对实验动物的认识仍未达到应有的高度。②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尚提供不了合格的科研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实验室。③医学院校的研究者大部分未学习过实验动物学。④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尚未完全普及 ,实验动物学教学队伍也未形成。⑤目前医学院校的科研用动物并非都是合格动物 ,实验并非在合格的实验室进行。⑥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设施各立山头 ,效果不佳。3 医学院校应如何发展实验动物学科①院领导重视是搞好实验动物的关键。②建设合格…
徐勇 , 张嘉保 , 任文陟 , 王玉平 , 高晓伟 , 郭连奎
2002(5):U007-U007.
摘要:本研究结合DNA指纹杂交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探索了适用于动物基因组的操作简捷、快速以及敏感性可靠性强的分子标记方法———单引物PCR指纹技术。应用单引物PCR指纹技术 ,采用的 1条小卫星引物M13(5′GAGGGTG GCGGTTCT3′)和 2条微卫星引物 { (GTG) 5、(GACA) 4}对Vc Ⅰ系、Vc Ⅱ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 (ZDB)和青紫蓝 (QZL)四个品系各8只 ,总计 32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根据结构应用PhylogeneticComputerTools软件计算出四个品系间及 32个个…
2002(5):U008-U008.
摘要:经微生物学检测 ,发现在实验动物的各种群体中 ,存在有致病性真菌感染 ,形成不同程度的感染率。主要病原体是石膏样毛癣菌 (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石膏样小孢子菌 (Miorosporumgypseum)和羊毛状小孢子菌 (MiorosporumLanosam)等。这类致病性真菌不仅在实验动物中传播和扩散 ,危害动物群体 ,也常常危害动物实验人员和动物饲养人员。这提示有关人员对此不可忽视实验动物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鲁连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