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2(3):131-134.
摘要:目的 了解东方田鼠的消化特征和科学,合理配制其饲料。方法 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胃肠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以及对三组不同营养水平饲料氨基酸消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东方田鼠的胃可分为前胃和后胃,后胃除腺体之外的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盲肠特别大,长,盲肠与肠道的比值[盲肠长度/(大肠长度 小肠长度 盲肠长度)]为0.18。盲肠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肉层明显比其他部分的肠壁薄;配方Ⅰ氨基酸平均转化率为67.56%;配方Ⅱ为57.48%;配方Ⅱ为57.48%;配方Ⅲ为76.75%。结论 纤维素的含量会影响东方田鼠氨基酸的体内转化率。
2002(3):138-140.
摘要:目的 研究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筛选的HBcAg多肽Ⅰ、Ⅱ二个片段,选对HBV-DNA产生血清反应的10个灰旱獭,均5组实验,第一组HBV-M全阴性单注HBcAg多肽Ⅰ、Ⅱ。第二组HBV-M全阴同注多肽Ⅰ、Ⅱ和含HBV-DNA的人血清,第三、四组为HBcAb^ 组注多肽Ⅰ、Ⅱ。第五组为HBV-M全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 第一组注多肽后28dHBcAb^ 伴有酶血症,190d时出现抗-HBs^ 持续存在210d。第二组注射后观察305dHBV-M仍为全阴性。第三、四组注后随访150d和360dHBV-M均为阴性。第五组(对照组)无任何反应。结论 选择的多肽片段有阻断HBV感染和使HBcAb转阴的作用。即抗-HBV的作用。
2002(3):141-143.
摘要:目的 分析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主要脏器自由基代谢状况。初步探讨该模型的羰基毒化机理。方法 以D-半乳糖头颈部皮下注射,制造大鼠衰老模型,检测相应脏器组织细胞及线粒体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并进行模糊综合分析。同时对相应脏器细胞蛋白质的羰基毒化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发现该模型鼠脑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肝脂肪变性,胃肠炎性细胞浸润,粘膜糜烂及其衰老改变;发现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与线粒体丙二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降低均相关,相关程度为45%,与细胞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亦相关。相关程度为40%〈羰基化鉴定发现,D-半乳糖模型鼠的脑,胃,肝细胞蛋白质有显著的羰基化。结论 初步认为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可能是通过羰-氨反应,形成交联产物,通过羰基毒化机制致使大鼠体内蛋白质功能丧失,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衰老改变,交联产物进一步降解可生成丙二醛等不饱和醛酮中间产物,因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各主要脏器细胞质或线粒体丙二醛浓度升高。
2002(3):153-156.
摘要:目的 提供HSF1 Knockout小鼠的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 选用成年HSF1Knockout小鼠 5 0只 (雄性 2 1只 ,雌性 2 9只 ) ,分别测定体重和 8个主要脏器重量 ,计算脏器系数 ,测定其主要血液生化指标 ,并对雌雄鼠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进行比较 ,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雌雄鼠脾脏系数、肾脏系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胃系数、脑系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心脏、肺系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1)。结论 应注意HSF1 Knockout小鼠实验时的雌雄鼠胃系数、脑系数的显著性差异 ;脾脏系数、肾脏系数的明显差异。但可忽视性别对脏器系数的影响
2002(3):157-160.
摘要:目的 复制具有中医“肝郁”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进行病理观察。方法 采用手术移植法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复制模型,取动情期大鼠子宫内膜片段移植于卵巢周围或腹壁内侧面,3-4周后再以0.1%肾上腺素0.15ml/只,作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共4次,3周后,“肝郁”模型即成,对照组只作腹壁切开术,不作内膜移植。结果 移植物大体呈小囊状,色白透明或暗红,显微镜下小囊具有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型动物具有中医“肝郁”的临床症状及其肾上腺的病理改变,结论 造型方法简便易行,周期短,成活率高,有利于中医药研究应用。
2002(3):160-160.
摘要:1 课件设计以《中医实验动物学》(邹移海主编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 1版 )为蓝本 ,在MicrosoftPowerpoint 2 0 0 0平台上 ,用Authorware 6 0软件分章节制作多媒体课件。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拟采用软件工程中较为流行的方法———生命周期法。其优点是工具软件可视化 (不用编写程序 ) ,符合CAI课件设计的特殊性。生命周期法将整个CAI的制作过程大体分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设计、课件开发和评价、修改等几个阶段。课件设计结构设计多媒体素材准备课件编制、试用软件产品成型 …
2002(3):166-167.
摘要:实验动物对于医学、生物学研究极为重要.几乎所有人类及动物服用的药物,都是先在动物活体上进行试验后研制而成的.而新型的外科技术及材料在供人类或家畜使用前,同样要用实验动物进行开发和研究.
2002(3):167-167.
摘要:本研究初步观察了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特征,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分泌睾酮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为无菌取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的双侧睾丸,置于盛有适量PBS的培养皿中;用尖镊撕去附睾及白膜,用吸管吹打至曲细精管与间质组织分散;加入10倍体积的胶原酶,37℃下消化10~15 min后移入10 mL离心管,待曲细精管及间质组织沉降后移出上层细胞悬液;取一滴细胞悬液,加入适量台盼蓝混匀后用红细胞记数板计算细胞数目,调整细胞密度至3×105个/mL;将细胞接种在直径35 mm的塑料培养皿中,常规条件下培养;当细胞开始贴壁时,小心吸去旧液,加入新鲜培养液(D-MEM+10%小牛血清+1%双抗+1%谷氨酰胺)培养,定时观察;当培养细胞80%汇合时,弃去培养液,用PBS缓冲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 h,PBS洗2次;用异丙醇油红法略加改进后进行脂质染色,苏木精复染;另用95%乙醇和PBS缓冲4%多聚甲醛(9∶1)室温下固定细胞40 min,PBS洗2次,1.4%甲基蓝染色后进行观察.本实验每次所获细胞悬液量均为3 mL,细胞密度为1.76×106个/mL,平均每侧睾丸可获间质细胞5.28×106个,其中活细胞、死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88.94%、12.06%.在体外,间质细胞贴壁性状良好,不需特殊粘附分子.接种后一般8~10 h后即发生极化,胞质铺展,伸出突起.培养约14~15 h后即开始贴壁.镜见贴壁细胞透明,基本无颗粒,轮廊不清,增殖的细胞相互连接成单层膜状.细胞化学:甲基蓝染色显示,间质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位于胞质中央;核仁1~2个,清晰可见,一般位于核的边缘部;其胞质轮廊为多角形,一般有3~4个突起,遥抟中可见有多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结构.油红O脂质染色显示,这些空泡状结构为脂质小滴,呈红色或红褐色,大小不一,圆形悬浮状存在,聚集于胞质两极或散布于核的四周.本实验结果表明,间质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脂滴,推测这些脂质是为其雄激素分泌功能提供必备前体物质而存在的.
2002(3):168-170.
摘要: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快速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非常重要的关键课题。 2 1世纪 ,人类将进入生命科学新时代。实验动物科学系未来生物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前沿的基础科学和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 ,将直接影响未来生物高科技发展进程。现代生物高科技———克隆技术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 ,后基因组学的基因整体表达模式动物等等 ,均需要以高质量实验动物及模式动物资源为基础 ,否则 ,上述高科技发展就等于空中楼阁。作者提出了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问题 ,欢迎广大同仁对此展开讨论
2002(3):171-173.
摘要:锦州医学院在建设SFP级动物实验室过程中为降低造价,并最大限度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设计时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和水源热泵供暖技术,夏季由冷却塔排走空调制冷产生的热量,冬季从采暖系统取低位热能经热泵逆向循环制热,电动三通阀自动调节空调机供冷,供热能力在确保空调参数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以降低运行成本。
2002(3):174-175.
摘要:加工、贮存因素是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制粒,烘烤,消毒,贮存等环节,在这种环节中颗粒饲料要经过不同工艺条件的处理,如温度,湿度,压力,辐射,及存放时间,饲料质量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我们着重从颗粒饲料制作,贮存环节阐述对其质量影响。
2002(3):176-179.
摘要: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许多动物如猪、豚鼠,兔,猫,羊,狗,大鼠,小鼠等已诱导成功,所用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冷冻,电凝,结扎,药物,免疫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进行CRF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故本文对有关建立CRF动物模型的原理,方法及特点作一综述,期望能对CRF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002(3):180-182.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实验动物是外源化合物作用的对象,又是外源化合物最终表达的主体,外源化合物需经动物体内代谢起作用,不同种属和个体的动物影响外源化合物在其体内的代谢,因而影响外源化合物的作用,环境因素不仅影响实验动物。同时也影响外源化合物,给予途径影响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其最终表达。
2002(3):183-185.
摘要:对封闭群灰仓鼠按实验动物标准的要求进行系列实验动物化研究,简单了该鼠饲养繁殖条件。繁殖及主要脏器系数特征,生长发育,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值特点,基础代谢特点及体温调节,冬眠特性和生化遗传检测测定(近交系)等。并就灰仓鼠在鼠疫,包虫病,耐饥耐渴,抗凝血剂和雄性不育剂-α-氯代醇等动物模型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2002(3):186-189.
摘要:迄今为止,人骨肉瘤仍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利用骨肉瘤动物模型对该疾病进行研究,是进一步探索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2002(3):190-192,F003.
摘要:近年来在动物体内发现了大量的含硒蛋白,本文对最新发现的硒蛋白种类,功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概述,研究表明,硒营养状态的变化通过广泛的生化途径来调节动物的生理功能,随着硒蛋白的不断发现,将使一些以前不能与硒缺乏联系起来的临床问题得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