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波尔山羊批量胚胎移植

      2002(2):67-70.

      摘要 (22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波尔山羊繁殖率.方法采用激素处理经产母波尔山羊,超数排卵,经与纯种公波尔山羊配种后48~60 h,手术回收输卵管中早期发育的胚胎,再经手术移入同步发情的受体莎能奶山羊的输卵管内,妊娠产仔.结果①超排56头波尔山羊(其中10头重复使用),获1 222枚早期胚胎,其中2~8细胞的胚胎占84.0%(1 026/1 222),1细胞胚胎占15.0%(183/1 222),异常卵占1.0%(13/1 222);②移植559头受体,移植后30~35 d,B超妊娠诊断302头,其中177只怀孕,167只足月产仔;受体羊总怀孕率58.7%(328/559),妊娠羊足月产仔率80%(261/328),共产仔365头,其中产双胎的受体有79只,占妊娠羊数的30.3%(79/261);③羔羊出生重平均为(3.8±0.86) kg,最重达6.5 kg.以上结果表明,在半年内经过一次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每头波尔山羊(n=46)平均可产4.4(203/46)头羔羊;半年内重复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每头波尔山羊(n=10)平均可产16.2(162/10)头羔羊;结论与常规繁殖相比,不仅提高了纯种波尔羊的繁殖速度,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 Wistar大鼠L-蛋氨酸灌胃后血脂变化观察

      2002(2):71-73.

      摘要 (16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普通级Wistar雄性大鼠灌胃给药L-蛋氨酸(L-met)后对其血脂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 模型实验组给药(L-met)剂量分别为230mg/只、450mg/只,持续给药时间为8周,每隔7d对模型组动物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检测。结果 各给药组随着服用L-蛋氨酸时间的增加,TC、TG、LDL-C、apoB值基本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血清中各血脂检测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Wistar大鼠服用L-met后可引起血液内血脂的升高。

    • B病毒抗原片在猕猴B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2002(2):74-75.

      摘要 (17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8病毒玻片免疫酶法(BVEIA)。方法 与HSV-1玻片免疫酶法(HSV-1 EIA)及美国生产的B病毒DIA dot(BV DIA dot)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 BV EIA法的阳性检出率比HSV-1 EIA法提高18.10%,比BV DIA dot法提高7.9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结论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B病毒抗原片。

    • 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输卵管液蛋白含量

      2002(2):76-78.

      摘要 (17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输卵管液蛋白含量变化与输卵管粘膜上皮分泌和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关系。方法 采用Bradford分光光度测定输卵管液蛋白浓度,PAS定量分析输卵管粘膜上皮糖蛋白的分泌。结果 发情间期、发情期、交配后6、17、24、36、48h和3.5d蛋白含量分别为0.0613、0.0256、0.0088、0.1678、0.0664、0.0093、0.2450、0.0412mg。结论 输卵管液蛋白含量随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而发生变化,蛋白含量的变化主要源于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

    • 灰旱獭实验感染HBV的血清学反应

      2002(2):79-81.

      摘要 (28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灰旱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实验前普查28只实验灰旱獭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的血清学变化,选阴性健康旱獭用含HBV DNA的人血清进行皮下、肌内和腹腔多点注射(4.96×106 cop/ml×1.33 ml),接种后1~8周(每日)和2~12个月(每1~2个月)观察行为变化,检测HBV M,HBV DNA和ALT/AST.结果攻毒前抗-HBc+率为7.1%(2/28),攻毒后抗-HBc+率为31.8%,HBsAg+率为4.3%,HBV DNA+率为16.6%,ALT一周后开始升高,2~3个月达高峰(高于正常2~9倍)并持续6个月,AST低平曲线高峰迟发一个月.全程死亡7只(25%),攻毒后死亡1只(1/7).结论攻毒后HBV和ALT/AST的变化提示HBV感染后能产生肝细胞炎症反应.

    • 红鲫主要器官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2002(2):82-86.

      摘要 (15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观察红鲫主要器官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龄红鲫鱼的肝、脾、肾、心脏、腹大动脉、腹大静脉、肠、脑等主要器官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 红鲫肝脏内有游离的胰腺组织,脾脏内具有较大的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鞘所包绕毛丛动脉而形成的椭球;肾单位没有肾小球,而由刷毛缘段和集合管两部分组成;胃分区不明显,只是肠管略增大,壁稍增厚,从胃段至小肠和大肠消化道基本由粘膜层、粘膜下层、粘膜肌层和浆膜层四层构成,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消化道的结构,但粘膜肌层薄,只是上皮下有一层平滑肌细胞;心血管系统管壁组织结构 疏松。结论 阐明了红鲫主要器官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小鼠之间异基因骨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2002(2):87-87.

      摘要 (20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有效诱导异种骨髓移植耐受的方法和对异基因骨髓移植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C57BL 6J小鼠辐射后 ,尾静脉注射 1× 10 7个BALB c小鼠骨髓细胞 (输入骨髓细胞前 4h ,注射供鼠的活化NK细胞 ) ,观察生存期、体重、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结果 经骨髓及NK细胞输注的小鼠能显著提高受体小鼠的生存率 ,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病理伤害程度。结论 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初期 ,输入供鼠的NK细胞和骨髓细胞 ,能促进造血重建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 新西兰兔髂动脉血管球囊导管损伤后内膜肥厚模型的建立

      2002(2):89-91.

      摘要 (15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术前3h及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浓度,两个月后取髂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务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血清中血栓素A2浓度明显升高,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腔壁比(wall/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结论 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A2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这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后血栓形成和管腔的狭窄。

    • 野生小鼠抗肺肿瘤特性筛选实验初探

      2002(2):92-94.

      摘要 (17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进行野生小鼠抗性基因的筛查。方法 利用由中国三北地区捕获10地区野生小鼠中唯一经过筛选、近交驯化至F8代的野生小鼠(TW,Tianjin Wild小鼠),与肺肿瘤易发模型品系A/wy小鼠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小鼠(即ATF1小鼠),进行野生小鼠抗肺肿瘤基因的筛查研究。结果 野生基因纯合的TW小鼠,与仅含有一半野生基因的ATF1小鼠均具有极强的抗肺肿瘤特性。TW和ATF1小鼠对肿瘤发生的抑制率分别是78.33%和84.62%。结论 该项工作对筛查野生动物抗性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 ICR小鼠妊娠期能量需要研究

      2002(2):94-94.

      摘要 (21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采用头产ICR妊娠母鼠,饲喂5个能量水平的日粮.研究妊娠母鼠对能量的利用率,观察不同能量日粮对妊娠母鼠的日增重的影响,探讨妊娠期小鼠日粮的适宜能量水平.

    • 戊二醛和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鸡常见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研究

      2002(2):95-98.

      摘要 (15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戊二醛和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鸡常见的几种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类炭疽杆菌培养,用PBS缓冲液和含有有机物的溶液(5%鸡粪和10%小牛血清)分别稀释成含菌5×106CFU/ml,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消毒剂中,作用不同的时间之后,进行平板细菌计数;将含2×105EID50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复合消毒剂作用不同的时间,尿囊腔接种9日龄SPF鸡胚(0.2mL),孵育7天,测其尿囊液中病毒血凝效果.结果 1∶500稀释的复合消毒剂在水溶液和有机物溶液中,10min能百分之百的杀灭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1∶100稀释时,在10?min内能杀灭类炭疽芽胞杆菌;0.1%的消毒剂在5?min内可有效杀灭NDV和AIV.结论戊二醛和季铵盐复合消毒剂有很强的杀菌和杀病毒能力,即使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也不影响其杀菌效果.

    • 312例正常小鼠心电图分析

      2002(2):99-101.

      摘要 (22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而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最缺乏的指标就是病理生理学的指标.找出正常小鼠心电图变化规律,以期为基础和临床的动物模型提供检测指标,为临床药物研究等提供较特异的依据.方法用频响为0~90Hz,纸速为50mm/s的普通心电图仪.描记正常小鼠312只,选择Ⅰ、Ⅱ、Ⅲ标准导联和aVR、aVL、aVF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心电图.结果总结出了正常小鼠心电图规律,结果显示出生35?d以后小鼠心电图各鼠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均值心率为(354.22±49.86)次/min;心电轴71.64°±10.3°;P-R间期(0.036±0.005)s,Ⅱ导P波波幅平均为(0.079±0.025)mV、时间为(0.017±0.003)s、波形及QRS时间平均为(0.021±0.005)s.结论小鼠心电图的正常值可为感染小鼠与其比较提供依据,对判断小鼠疾病发生过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免疫、药物治疗研究提供病理生理学实验指标.

    • 猕猴早期妊娠的B型超声测值

      2002(2):102-104.

      摘要 (20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猕猴的早孕诊断及监测胚胎发育提供超声学数据。方法 应用B型超声波跟踪观察125只孕猴在15d至50d的早期妊娠情况,记录不同孕期的子宫三径、妊娠囊长径及胎儿头臀径,并测量87例未孕子宫作为对照。结果 ①未孕猴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子宫三径变化微小;早孕猴妊娠15d后,子宫开始增大,但在30d前,子宫的增大与未孕子宫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仅在30d后这种差异才显著(P<0.05)。②未孕子宫无妊娠囊回声图像,早孕18d左右出现妊娠囊。③妊娠20d后胚芽形成,28d后胎儿轮廓清晰可见。④子宫三径、妊娠囊、胎儿头臀径均伴随孕龄增加而增大。结论 超声学数据及图像有助于早期妊娠的确诊和胎猴发育的监测。

    • 消眩止晕片对实验动物脑缺血影响的研究

      2002(2):105-108.

      摘要 (15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消眩止晕片对实验动物脑缺血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大鼠脑缺血试验,小鼠断头试验及小鼠脑膜微循环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消眩止晕片对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模型后其脑水肿程度及组织学改变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息作用时间有明显作用。结论 消眩止晕片对实验动物脑缺血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和增殖影响的研究

      2002(2):109-112.

      摘要 (22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肝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流式细胞光度方法定量检测灌喂不同剂量的ST和ST作用不同时间对小鼠肝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口灌喂不同剂量的ST(3μg/kg,30μg/kg,300μg/kg,3 000μg/kg)12 h,ST处理小鼠肝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3~300μg/kg剂量范围内,ST剂量与凋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正相关(r=0.642,P<0.01).同时,灌喂剂量为3 000μg/kg的ST后6~48 h,随ST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凋亡的增长率也明显增高(r=0.722,P<0.01).另外,ST尚有一定抑制肝细胞的增殖的作用,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相同剂量ST(3 000μg/kg)处理小鼠后不同时间(6~48 h)与其对肝细胞增殖指数抑制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0.469,P=0.021).结论经口给予ST可诱导、促进肝细胞的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肝细胞的增殖显示抑制作用.

    • 早老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2002(2):113-116.

      摘要 (1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Alzheimer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病(AD),它是一种涉及多因素发生学、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在对其发病遗传因素研究中,早老素(Presemilin,PS)基因突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PS基因与Alzheimer病的病理进程,如与老年斑的形成有关。最新的研究认为PS基因与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发生均有关。

    • 广州市药检所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2002(2):117-119.

      摘要 (16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在加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软件”建设。实验动物屏障设施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既加强了设施的管理,使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又规范了设施内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保证进入了屏障内的所有物品得到有效的灭菌处理。清洁级动物饲养管理工艺的完善使得实验小鼠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药品检定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药品检验和新药开发研究的进行。

    • 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参数的自动化控制

      2002(2):120-124.

      摘要 (16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压强梯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空气洁净度、落下菌数、氨浓度、噪声、照度等参数)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实验动物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国家标准所限定的。其中温度、相对湿度、压强梯度等参数是随外界气象环境条件而变的,其余参数在建设过程中由建设部门设计确定,一旦设施建设完毕,这些参数是相对稳定的。为了保证一个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备的自动化保证体系,确保上述几个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的重要参数的稳定。

    • 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结构分析

      2002(2):125-127.

      摘要 (13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具体化.营造适合创新与高科技发展的环境条件成为国家的重要科技计划.实验动物作为科研条件建设的四大支柱之一,提升为我国R&D条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 福氏佐剂的替代物和抗体生产

      2002(2):128-128,F003.

      摘要 (20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是制备抗体的经典方法.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在免疫的时候,常辅以佐剂以改变抗原的物理状态而延长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同时非特异性的促进局部吞噬细胞反应来增强动物的免疫效果.佐剂的类型较多,目前常用的还是福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FA).它是一种对大多数抗原都有效的佐剂,但由于它的一些副作用限制了它在实验动物上的使用.因此,福氏佐剂只能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如使用的抗原为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或半抗原)和强佐剂活性时使用.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