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9(3):129-132.
摘要:本文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 预处理后,观察了三氯乙烯(3000mgkg B- W-) 一次性经口染毒24h 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1) ;而维生素E 干预组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 0-01) ,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 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999(3):133-136.
摘要:目的 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与血压、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 取SHR(n=40)及正常对照组WKY(n=41),分为4周龄、8周龄、12周龄、24周龄及36周龄组.测收缩压、体重,左心室重量及用放免法测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AⅡ)含量,并进行两两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对5个年龄段的SHR和WKY的收缩压、左心室重与体重比(LVM/BW)及心肌局部AⅡ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AⅡ与心肌肥厚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压与AⅡ在SHR大鼠的左心室肥厚中起着重要作用。
蔡玉文 , 张连洪 , 刘海兴 , 蔡朔 , 赵磊 , А.Г.Переващиков
1999(3):137-141.
摘要:以DEN与AFB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定位并与正常组对比酶活性变化。结果 显示:(1)ATP酶反应颗粒主要定位在质膜的内侧,G-6-P酶反应颗粒定位在内质网及线粒体等膜相结构,5′-ND反应颗粒定位在细胞膜外表面。(2)肝癌模型组ATP酶与G-6-P酶活性明显下降,5′-ND活性明显增强:(3)此结果与人肝癌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及活性变化结果相同。结果提示:实验性肝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活性变化可怍为研究肝癌免疫功能的客观指标。
1999(3):142-145.
摘要:本文对一级、三级实验小鼠的Peyer氏斑(Peyer’s patches.PP)在数量、大小、分布、结构及功能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小鼠和三级小鼠的PP在数量和大小上有显著差别。一级小鼠的PP更发达,提示PP在小鼠胃肠粘膜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1999(3):146-149.
摘要:通过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的实验条件探讨,作者建立了其增殖反应的MTT定法。同时与传统同位素法进行了比较,MTT法准确、安全、可靠,可以替代同位素法。实验结果还表明小鼠品种间淋巴转化增殖反应存在极大差异性。
邱国光 , 黄冰 , 黄文革 , 陈颖青 , 邓新燕 , 钟女奇 , 何爱菊 , 陈系古
1999(3):150-152.
摘要:目的 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脂人类动物模型的建立积累基础资料。方法C57BI/6J雌性小鼠与KM雄性小鼠交配,见栓3.5d采集小鼠晚期桑椹胚和早期囊胚,应用显微手术刀直接分割法进行胚胎二等份分割,所得半胚体外培养,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晚期桑椹胚分割成功率是91.3%,半胚发育率为57.1%,早期囊胚分割成功率约为89.2%,半旺发育率为71.2%。结论 C57BI/6J小鼠与KM小鼠的F1代胚胎经切割后能在体外良好发育,该资料可用于同卵双胞胎分化发育的研究及人类双胞胎动物模型的制作。
苏卫 , 蔡炯 , 刘素梅 , 孙淑华 , 田金菊 , 刘德惠
1999(3):153-156.
摘要:本研究是针对我国目前实验动物饲料生产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估:根据在全国范围内采集大小鼠饲料样品24个、家兔饲料样品9个、犬饲料样品、猕猴饲料样品各2个,对其进行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分析。其结果表明:五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的大小鼠饲料为20.8%,其中北京为25%(1/4),东北地区为0(0/1)、华北地区为0(0,3)、华中地区为0(0/2)、华东地区为33.3%(2/6)、华南地区为20%(1/5)、西南地区为33.3%(1/3);五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的家兔饲料为22.2%、犬和猕猴懦料均未达标。
1999(3):157-160.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供应的现状,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验动物的生产供应也必然会走向产业化,探讨了产业化供应的途径和策略.
1999(3):161-163.
摘要:用微量细胞计数仪、全自动生化仪测定52 只Beagle 犬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除APTT 值雌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外(P< 0-05) ,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1999(3):168-170.
摘要:通过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实验动物弓形虫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几种实验动物的检测表明,购自农村的教学用兔体内可能有弓形虫,应予以重视。
1999(3):171-172.
摘要: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靛基质是嗜肺巴氏杆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但在常用的手册及标准方法中,仅介绍了常规的靛基质试验方法,按此方法一般不易检测出嗜肺巴氏杆菌产生的较微量的靛基质。为此,我们就嗜肺巴氏杆菌靛基质试验时细菌的接种量,结果观察时靛基质萃取物二甲苯的使用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报告如下。
1999(3):172-172.
摘要:
1999(3):173-175.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暖的住宅环境和丰富的食品,使蟑螂(蜚蠊)有了适于栖息和繁殖的孳生场所。然而蟑螂是病原体与有害物质的携带者。不仅令人厌恶,还由于它繁殖力强和活动范围广而可能传播疾病。1987年“封涂法”在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开展大面积灭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针对药物封涂对居室环境有可能造成污染,对家具也有所损害,而高档电器等又难以施药,所以群众接受有难度。为此,1992年改进为“药膜法”并在内蒙古东胜市灭蟑再次获益。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具备高教、快速、低毒、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特点。但因其均属“强迫蟑螂接触”法,并且要求在系灭活动的组织实施上,要采取短期内突击与家家户户同时行动才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而本课题设计了模拟蟑螂生态环境自然接触法(以下简称“拟生态”法)。即在既有水与食物又有活动场所的环境里进行灭蟑的实验室研究,筛选低造价“禁蟑片”复合配方,以探索群众最易接受的,长期有效的蟑螂防治新方法。
1999(3):176-176.
摘要:目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反直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是其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及血管的反应性变化。方法:1.由本所提供15只普通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6周龄开始测量血压,同年龄,同性别的WKY大鼠作对照,血压测量使用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制造的MRB-ⅢA电脑大鼠血压心率仪,尾袖法间接测量大鼠动脉血压与心率。2.动脉环实验,参考Mulvang MJ所描述的方法,24周龄后将动物断头处死,取胸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行动脉环离体实验,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与硝普钠观察其收缩与舒张的曲线变化,加不同的前负荷1.0g、1.5g、2.5g、3.5g观察其收缩及舒张的反应性。
1999(3):177-181.
摘要:动物机体锌缺乏常划分为重度(severe)、中度(moderate)和轻度(mild)或边缘(marginal)。重度缺乏指饲料中几乎没有可吸收的锌,动物表现出皮炎、厌食等症状。中度缺乏时动物血浆锌浓度降低,生长延迟,免疫反应受抑。轻度缺乏只有和其它应激(如快速生长期)同时出现时才表现出明显症状。
1999(3):182-186.
摘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MIS)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分化潜能。在饲养层上或含有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或分化抑因子(Differentiation inhibitory activity DIA)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但在适当条件下被诱导分化。在这种细胞注入受体胚胎时,能参与各种组织器官发育,形成嵌合体。正是由于这些特征,ES细胞在培养的细胞与个体发育之间架起了桥梁,在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架起了桥梁,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现在人工构建基因不成问题,可以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加一定的选择系统对ES细胞进行基因打靶,把外源基因定点掺入或内源基因定点敲除。
1999(3):187-190.
摘要:从十九世纪初叶实验医学的兴起,实验动物科学便一直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人类认识自我、保护人类的重要科学手段。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竞争,实验动物科学做为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由医学向药学、化学、农学、宇航及军事科学等不同领域浸透,成为众多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将实验动物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999(3):191-191.
摘要: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CLAS)第十二届理事会于5月24~29日在西班牙召开。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中国科学家代表刘一农教授作为该组织会员国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刘一农教授在未被作为侯选人的特殊情况下,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支持,进入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常务理事团,被选为第十二届总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资助和领导下于1956年成立。该理事会在官方联系上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
1999(3):192-192.
摘要:编者按:1999年7月22日由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发来一份关于1999年5月26~28日在西班牙举办的国际实验动物学会选出新的领导机构、理事会成员以及工作计划的信息。现已译成中文以飨读者。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高兴地宣布新的领导机构已经成立。1999年5月26~28日在西班牙举办的国际实验动物学会选出了新的领导机构,领导成员每4年选举一次。国际实验动物学理事会是一个国际的学术性组织,研究实验动物的伦理学和应用,以促进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大约35个国家和29个科学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