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9(1):1-5.
摘要:环磷酰胺处理雄性小鼠后每周与超排卵雌鼠交配,制备分析受精卵染色,持续整个生精周期(7周)。处理组小鼠雄原核染色体出现多种畸形,最敏感期在处理后第8天,相当于诱变剂作用于睾丸精子期。处理后第8天的小鼠精子体外受精试验表明,睾丸精子期受环磷酰胺作用后精子的活力和密度及其受精能力未受显著影响,但胚胎发育受到显著阻滞(<001)。
1999(1):9-14.
摘要:目前临床检验中的固相化学法主要是多层膜法(Multiple Layer-Film),它集当代化学、光学、酶学、化学计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并已作为定量分析法达到常规湿化学法的测定水平。由于其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标本量少;不需配制试剂操作简便、快速,可随时随地进行.无废液产生等优点,更适用于实验动物特别是小动物的体内生化成份测定。本项研究目的在于应用囿相化学法的优点以新西兰大耳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对兔血清中的ALT、AST、GLU、TB、BUN和Ca^2 进行分析测定,并应用临床化学分析法的选择和评价原理,在重复性实验、稀释实验、回收实验和方法比较实验等方面进行丁固相化学法对实验动物血清中生化成分测定的可行性实验探讨。
1999(1):21-23.
摘要:本研究在冬季日温度为6~15℃的饲育室中对达乌尔黄鼠(Citellust dauricus Brandt)。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 Laxmann)冬眠情况和激醒过程中的体温变化进行了观察。在从10月至次年2月共约150d的实验期中.两种动物都能进入深冬眠,冬眠时间约占16%,冬眠阵以一天、二天和三天为主,占冬眠天数的45%.最长者为16d。在测量冬眠中动物体温时观察和记录了这两种动物激醒过程中的体温变化,花鼠激醒约需1h,黄鼠需2-3h。
1999(1):24-27.
摘要:利用三种实验模型研究了芒果甙的肝保护作用。三种大鼠肝损伤模型分别由醋氨酚(A-PAP),四氯化碳(CCI4)和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形成。芒果甙能明显降低三种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芒果甙并能使大鼠肝损伤显著减轻,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
1999(1):34-38.
摘要:作者对本所近6年(1991~1997年)来饲养中死亡的328例恒河猴进行尸体剖析,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病因统计,呼吸系统病最高(39.6%).消化系统为第二位(27.1%),合并症次之(14.0%);全年中1~4月份为猴子死亡高峰.占全年死亡率的43.4%。按死亡猴年龄统计,幼年猴中雄性猴死亡率(64.2%)高于雌性猴(35.8%),青年猴中雄性猴死亡率(56.6%)略高于雌性猴(43.4%),但成年猴中雌性猴死亡率(73.4%)高于雄性猴(26.6%)。本文根据恒河猴饲养的环境条件.死亡猴的病理变化.对动物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和讨论。
1999(1):39-41.
摘要:通过摸索猫鼻气管炎病毒、嵌杯状病毒、泛白缅胞减少症病毒的培养条件,制备兔抗猫IgG.建立二种检测猫病毒抗体血清学方法即免疫酶染色法(IEA)及免疫荧光法(IFA).用两方法检测5份猫血清标本,IEA与IFA的阳性数均为4份,结果表明IEA和IFA都适用于猫病毒抗体的检查。
1999(1):45-47.
摘要:本文根据沙门氏菌保守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寡桩苷酸引物,建立一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沙门氏菌的方法。通过对14株沙门氏苗和8株非沙门氏菌的检测,发现只有沙门氏菌才能扩增出495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可达50条沙门氏菌水平。该法检测小鼠粪便中沙门氏菌的阳性率高于培养法,且整个实验过程仅需6~8h。可见,该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对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1999(1):51-52.
摘要:我部利用C57BL/6小鼠在半屏障系统环境设施条件下进行剖腹产术。采用触诊法、推算法判断妊娠小鼠分娩期获得剖腹产仔鼠成活率分别为89.52%、91.75%.两种方法结果十分接近,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认为触诊法对半屏障系统下清洁级剖腹产小鼠分娩期的判断更为方便、实用。
1999(1):53-57.
摘要:泡沫病毒(Foamy Viruses,FV),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dae),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1]。逆转录病毒的另两个成员: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是人类及各种动物疾病的病原,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及重视。泡沫病毒在自然界也广泛存在,有着较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从多种哺乳类动物中分离出来,包括人类、非人灵长类、牛、猫、狗、仓鼠、海狮等。
1999(1):58-61.
摘要:当今心血管病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就是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研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1]。尽管已有各种动物模型模拟再狭窄的各个过程,但不同动物的不同动脉有着各不相同的病理生理特性,而且常常研究的只是正常动脉损伤后的愈合反应,而非粥样硬化血管壁球囊损伤后的反应.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用这种动物模型实验成功的药物或措施应用于大规模临床试验时结果却令人失望。
1999(1):62-64,F003.
摘要:在骨质疏松的研究中,动物实验被广泛使用。正确地建立一个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我们开展各种与骨质疏松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进行新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台理的动物模型的选择,对保证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而采用动物实验进行的人类家系或影响人类骨代谢遗传因素的研究,对了解特殊骨骼类型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特点作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