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8(2):65-69.
摘要:为了分析转基因显微注射的注射剂量对胚胎发育效果的影响,用尖端直径为0.5~1.0um的显微注射针在不同气压和不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微注射测试,并对133枚小鼠受精卵分别注射不同剂量,观察注射后胚胎发充情况。实验采用的气压电控式显微注射器,具有注射时间短(msec),注射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好的特点,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注射时,误差小于0.004pl。结果表明.小鼠受精卵原核内注射剂量在2~4pl时.胚胎体外发育不受影响,当大于10pl时,胚胎在注射后1h内全部死亡.也证明了注射针尖端直径小于1.0um时,导致细胞损伤和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注射剂量的大小。因此,对于小鼠肛胎原核内注射剂量2-4pl是较为合适的“安全剂量”.
1998(2):70-72.
摘要:本文报告以1%苯扎溴铵溶液代替消毒皂或氯化物消毒剂作为剖腹产手术隔离器渡槽液进行无菌剖腹小鼠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前者可以替代后者,而前者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对人和动物无毒、无刺激性。
1998(2):73-76.
摘要:用分离培养法和ELISA法对受嗜怖巴氏杆菌隐性感染的昆明小鼠群中不同鼠龄段小鼠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带菌率随着鼠龄的增加而降低.而抗阳体阳性率则随鼠龄增加而升高。在方法学上,低鼠龄段小鼠,分离培养法明显优于ELISA法.而在老龄鼠则反之;用ELISA法进行该菌的常规监测时,选用老龄鼠将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
1998(2):77-80.
摘要:为了解决全身多脏器损伤时主要受损脏器的甄别及疗效评价的问题。本文在常规病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犬、兔及大鼠不同烧伤模型.采用积分加权法综合评价致伤后实验动物的5类主要脏器25项病理指标。结果.烧伤后动物不同脏器积分值均降低,尤以心脑肺降低更明显;同等面积的磷及氢氟酸烧伤各脏器积分进一步降低.钙治疗后则显著改善,均与其它方面报道的资料一致。讨论认为积分加权法使不同脏器间的损伤情况有了可比性.从而有助于了解主要受损脏器以及药物作用对象与药物治疗效果.且方法简单.不需要增加设备,易于推广。
1998(2):81-84.
摘要: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实验大鼠的饲料配方进行了多目标设计及优化组合,通过对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目标规划法设计的饲料配方料较原手算拟定的配方原料配比更趋合理,主要营养成分趋于均衡.动物饲喂多目标设计配方的饲料后,生长加快,怀孕率及离乳率提高。
1998(2):85-87.
摘要: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捕猎到的活体塔里木兔标本,在饲养室人工饲养成功的基础上.和选自封闭群的新西兰兔同时进行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免具有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如Na^ 、Ca^4 血脂、胆固醇、转氨酶、总蛋白等的含量与新西兰免有扳显著的差异,SOD含量差异显著。
1998(2):88-90.
摘要:本文应用改良PPLO培养基对开放饲养的实验大鼠、小鼠进行肺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同时用ELISA法对小鼠进行了血清抗体的检测.其结果:大鼠肺支原体的分离率为97%,小鼠肺支原体的分离率为30%,小鼠血清抗体阳性辜为31.5%,并对培养基的配方、采样技术提出讨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实验动物肺支原体的监控工作提供参考。
1998(2):94-97.
摘要:分别皮下注射IL-63.3×106μ/kg/d和0.17×106μ/kg/d,不同时间的雌雄小鼠合笼交配。实验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受孕率,活胎数,死胎数,活胎重,胎仔的内脏和骨骼变化,自然产仔数,F1代仔鼠的生长发育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对小鼠早期胚胎有影响,但对F1代仔数的生长发育无影响。未见有IL-6的低剂量引起的生殖毒副作用
康巧珍 , 汲振余 , 金树兴 , 章金涛 , 王纯耀 , 凌雁 , 祝庆蕃
1998(2):98-100.
摘要:对我中心发现并培育的昆明无毛小鼠的17项血液正常生化值进行测定并与原昆明小鼠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毛小鼠血清白蛋白(ALB),磷酸激酶(CK)含量均显著高于昆明小鼠(P<0.01)。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2项指标高于昆明小鼠(P<0.05)。血清球蛋白(G)低于正常昆明鼠(P<0.01)。其它12项测定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HO)、血糖(GLu),r-谷氨酰转肽酶(r-GT)、谷草转氨酶(GOT)及血液中cl、Na、K、Ca、Ip离子浓度,无毛小鼠与正常昆明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昆明无毛小鼠有某些独特的生物化学特性
1998(2):101-103.
摘要:通过对40只普通棉耳型狨猴的大便培养研究发现,大肠杆菌(Eseherichia coli)的分离率为100%。在肠道兼性需氧菌群中所占比例为10%~95%,粪肠球菌(Escherichia faecalis)的分离率为90%所占比例为4%~60%,葡萄球菌(Genns steaphylococcus)、变形杆菌(Proteus)分离率分别为55%和58%,此外还分离出产气肠杆菌(Enteobacler derogene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9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分离率及所占比例同人类肠道菌群近似,而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分离率及比例同人类肠道菌群的差异较大.
1998(2):104-108.
摘要:二十一世纪将步人生命科学的新时代,生命、人脑、遗传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群体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实验动物科学则是在现代科学带动下崛起的一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医学、生物学为核心的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医学、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现代实验科学的重要内容.
1998(2):109-111.
摘要:T-2霉菌毒素是由Fusarium属多种真菌产生的主要毒性成分,属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经常污染农产品、饲料及食品而引起人、畜中毒。早在1971年,前苏联有几千人由于误食被霉菌污染的面粉作成的面包而中毒死亡。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日本的家畜“酶谷病”也是T-2毒素引起的。
1998(2):112-115.
摘要:SCID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tciem Mice)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为一种先天性T和B细胞双重免疫缺陷动物。美国Bosma 1983年首次报道。受移植后的SCID小鼠形成鼠一人嵌合体,即SCID-hu。SCID-hu小鼠可提供体内类似人体的动物模型,可以用来进行肿瘤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1998(2):116-119.
摘要: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Bachner 1889),亦称米氏田鼠(Microtus rnichnoi Kastschenko 1910)、长江田鼠、沼泽田鼠、远东田鼠、大田鼠、苇田鼠,谷称湖鼠,在分类学上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田鼠亚科(Microtinae)、田鼠属(Microtus)。东方田鼠具有携带病原并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等)、抗血吸虫感染、近交遗传病高发的特性。
1998(2):120-122.
摘要:我校于1996年8月末修建了半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经辽宁省动管会专家组验收,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硬件的建设是根本,但最难的工作是控制微生物的传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校修建的半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在投入使用前对软件建设进行了认真的充分准备,对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现将这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1998(2):127-128,76.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临近,实验动物科学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地位日益引人瞩目。要迎接生命科学新时代的挑战,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发展实验动物这一支撑学科。这一观点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