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7(3):129-134.
摘要:利用1990年发现一窝9只纳鼠中有3只患脑积水的同窝表型正常鼠,连续进行近交旨在建立关于此大鼠自发性脑积水的保种、育种方法,探讨该脑积水性状的受控基因类别及有燕生物学特征,试图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人类脑积水发病机理的动物模型。
1997(3):135-139.
摘要:淋巴细胞脉络丛性脑膜炎病毒(LCM),仙台病毒(Sendai)、鼠痘病毒(Ectromelia)、小鼠肝炎病毒(MHV)等11种大.小鼠病毒IEA试剂盒已建成。建立IEA监测方法的过程中,选择了大鼠冠状病毒(RCV)、小鼠腺病毒(MAd)、小鼠K病毒等病毒抗原,进行了血精学监测方法的比较。对10只人工感染小鼠K病毒的抗体检查,结果表明IEA检出率和抗体滴度均较HI方法高。观察10只人工感染MAd小鼠的抗体增长情况,IEA和IFA的结果基本相符.IEA和补体结合试验(CF)两法检测59份大鼠血清的R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2%和71.2%,阳性标本平均滴度分别为1:516和1:68.8。在比较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后,还做了试剂的保存试验,冻干酵4℃和室温存放20d,其活性从1:1600下降到1:800,存放30d,其活性降至1:100;原倍酶和1:10稀释后的酶4℃存放60d,其滴度由1:6400分别降至1:3200和1:1600。存放150d后,其滴度降为1:1600;冻干血清存放于4℃和室温,70d仍保持滴度不变;抗原片存放4℃和室温40d,其抗原性不变。
1997(3):140-142.
摘要:本文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查了云南、贵州、四川的528只恒河猴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血清抗体,查出抗体阳性动物12只(2.3%),除一只动物血清抗体滴度为1:28外,其余荧光反应较弱(滴度≤1:16)。云南省捕获的25个猴群中,4个猴群查出抗体阳性动物,分布在思茅地区的三个县.临沧地区、玉溪地区和文山州未查出阳性动物。结果表明,西南三省存在有SIV血清抗体阳性动物,阳性动物的分布有地理和群间差异。
1997(3):143-146.
摘要:本文通过动物试验,观察亲代软骨移植的效果。用封闭群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每一鼠尾皮下植入剥除软骨膜的软骨2块。A组:自体对照组;B组:亲代软骨处理组;C组:亲代软骨移植组;D组:异体对照组;E组:异体软骨处理组。移植后观察3个月.取标本,分别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疗法观察。结果证实A,B两组软骨细胞成活良好,Pan T试验D组全部阳性、E组部分阳性(7/16).且各组软骨均见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明经0.5%戊二醛处理的亲代肋软骨移植效果优于未处理的亲代肋软骨及同法处理的异体肋软骨。是自体肋软骨较为理想的替代品。
1997(3):147-149.
摘要:改进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研究出血量、出血速度与昏迷的关系。采用体外定位穿刺脑室内注血方法,按注血量2.5ml、5ml、10ml和注血时间:小于5s或大于80s进行实验。7只昏迷,注血速度与昏迷有显著性差异(ANOVAP<0.05),注血量与昏迷无显著差异(ANOVAP>0.05),但存在正相关关系。脑室内注血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简便易行,符合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理过程。大量快速的出血可出现昏迷,少量低速出血则不产生昏迷。
1997(3):150-153.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大脑电图的测定方法,对健康Beagle犬的脑电图进行了动态观察,对长期应用不同剂量复方樟柳减的Beagle犬的脑电图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健康Beagle犬硫喷妥钠麻醉状态下的脑电图呈睡眠波形,一般经过不规则α渡、α波伴丘波、丘波、低幅丘渡的α波间峰波期。其中丘波期比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适于观察比较.复方樟柳碱在剂量为121.2mg/kg/d时,连续皮下注射给药2个月,可造成Beagle犬脑电图振幅变小,周期也呈变慢的趋势。在剂量为4,04或40.4mg/kg/d时.对Beagle犬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1997(3):154-156.
摘要:为了解沈阳市普通级昆明小鼠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市内不同区5个单位的小鼠肠道内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短膜壳绦虫(小肠及结肠),隐藏管状线虫(盲肠)及四翼无刺线虫(结肠)。感染率在95%~100%,而三种分别的感染率为30%~70%、53%~100%及40%~100%。
1997(3):157-160.
摘要:本研究利用负离子反应检测铵盐的原理,检出掺入鱼粉中的铵盐,共建立了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等四种铵盐的检出方法.并作灵敏度测定,灵敏度依次分别为;检出限量,5μg硫酸铵、1μg硝酸铵、50μg碳酸氢铵、0.3μgPO4,限界稀度;1:10000、1:10000、1:1000、1:10000。实验结果表明,本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的方法。
1997(3):161-163.
摘要:本文观察了以豆饼添加蛋氨酸(MET)代替鱼粉的颗粒饲料饲喂KM小鼠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豆饼添加0.8%蛋氨酸代替鱼粉的颗粒饲料饲喂小鼠,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与含鱼粉颗粒饲料无明显差异(p>0.05),饲料价格明显降低,以及对长期使用这种饲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7(3):164-166.
摘要:利用桑原子表格系统(SYB)对实验动物饲料配方的营养成分进行计算.具有方法简便、速度快和修改调整数值容易等优点,可以省略以往使用手工计算的繁琐过程,与已经开发出的一些计算机设计实验动物饲料配方的运算程序比较,该方法对使用者无需要求太多的计算机运算知识,容易使更多的人掌握使用。
1997(3):167-169.
摘要:本文研究了江西婺源绿茶和景德镇祈红茶对家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饮用0.8%茶汤或饲喂2%、4%茶叶干粉,两种茶叶组家蝇寿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饮用1.6%茶汤,两种茶叶组家蝇寿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茶叶具有延长家蝇寿命的作用。
1997(3):170-175.
摘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农村的逐步城市化,NIDDM的发病人口急剧上升,全世界目前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2.5亿人。初步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为2000万人。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NIDDM的发病是受多基因决定的。
1997(3):176-179.
摘要:小鼠是人类了解最全面、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在揭示生命自然规律,研究人类疾病等诸多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7(3):180-183.
摘要:转基因动物技术自八十年代初建立以来,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动物和人体基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的操作,发展到了离体和在体相配合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操纵的,由动物整体水平产生效应的崭新阶段。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及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等。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由于病毒感染力高,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操作,并且是单拷贝整合而被视为高效基因转移技术。
1997(3):184-188.
摘要: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包括益生素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益生素(probiotie)是指参与肠道微生物平衡。主要具有增强动物肠内微生物群落的屏障,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预防肠道疾病,间接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作用的活微生物培养物,如乳酸杆菌类添加剂。微生物生长促进剂(microbia growth promoters)是指参与肠道微生物平衡,主要是直接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活微生物培养物,如芽孢杆菌类添加剂。实际应用中,既有单一菌制剂,也有复合菌制剂,众多商品中多以复合菌剂为主。
1997(3):189-191.
摘要:ICLAS的前身是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CLA),在1956年始建于巴黎。现在的ICLAS主要是由国家成员、科技专家及团体会员组成,每4年召开1次成员大会。学会的宗旨主要是促进和协调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与合作,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编辑和提供有关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信息、资料,提倡科学研究中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