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7(1):1-3.
摘要:本文观察了来源于同一母系的不同转移克隆细胞株在多攻传代(12~14代)后,其体内转移潜能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克隆株在不同宿主(近交系T739和SCID鼠)体内转移性的表达及维胺酸作用后对其转移性及表皮钙粘连分子(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克隆株其体内转移潜能具有相对稳定性。SCID鼠也是克隆抹转移潜能表达的良好宿主。体外维胺酸作用后,LA795瘤细胞各在T739小鼠体内肺转移性下降,而对不同克隆体内表皮钙粘连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1997(1):4-6.
摘要: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小鼠真皮包囊取代皮下脂肪,而C57BL/6无毛小鼠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
1997(1):7-9.
摘要:本实验采取结扎小鼠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急性脑缺血模型。并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病理形态.进行组织化学测定及脑组织保护剂的应用等方法。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1997(1):10-12.
摘要:探讨颞骨内面神经麻痹开放面神经骨管的意义。制作压榨性损伤颞骨内面神经麻痹实验模型,测定面神经骨管开放组和非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并行光镜、电镜观察。骨管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为45.7%±7.0%;非开放组面神经膨胀率31.1%±5.2%,两组间差异显著。非开放组比开放组神经纤维间的浮肿程度轻,而髓鞘板层间开离现象重。提示开放面神经骨管能解除骨管对面神经的反作用力损伤。
1997(1):13-16.
摘要:本研究,采用组内相关法和混合家系相关法分别估测了NIH小鼠的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10天窝重、产活仔数、断奶窝重、断奶仔数等七个繁殖性状的重复率(re)和遗传力(h2)。估测值依次分别为:0.0655、0.0406、0.0291、0.2327(P<0.05)、0.2958(P<0.01)、0.0765、0.0435和0.2005、0.0157、0.1422、0.3857、0.1267、0.1266、0.2400。用混合家系相关法,估测了产仔数与断奶仔数、产仔数与断奶窝重、产活仔数与断奶窝重、断奶仔数与断奶个体重、产仔数与断奶个体重等五对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环境相关关系。
1997(1):17-20.
摘要:本文研究了A-LAK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18hLDH-L释放实验结果表明,A-LAK细胞与LAK细胞一样对NK敏感的K562和对NK非敏感的Anip973细胞均有抗肿瘤作用。但A-LAK对杀伤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LAK细胞,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体内实验表明,A-LAK对高转移入肺腺癌在裸小鼠体内的肺转移抑制率达82.7%,而LAK的肺转移抑制率46%,两者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A-LAK和LAK细胞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也有显著的抑癌作用,并有明显的延长动物生存期的作用,而A-LAK细胞的抑癌作用较LAK细胞强。
1997(1):21-25.
摘要:采用液压装置,使其密闭管道系统的37℃的生理盐水在锤击活塞后的瞬间形戒高速液流,冲击于大鼠颅骨钻孔下的完整无损的硬脑膜而致大鼠实验性颅脑损伤,打击压力以mmHg表示.100~250以下为轻伤.250~380为中伤,380~550为重伤,550以上为极重伤.取伤后脑组织作肉服、光镜、电镜观察及于湿法测水分古量,结果表明:随着打击压力的增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范瞳更广泛.脑组织病理损害的部位更深更严重,中、重和极重损伤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改变。
1997(1):26-28.
摘要:本实验观察10其家兔的主要脏器(肾脏、肺脏、肝脏和脾脏)的组织细胞,对其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发现兔在超微结构上与人、猴、鼠等无显著差别。这对应用家兔进行科学实验、脏器移植、药物筛选等项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1997(1):29-30.
摘要:扫描电镜下,隐藏管状线虫及地鼠管状线虫卵的亚端部各具一境界清晰的卵盖,前者卵盖表面光滑,后者卵盖表面可见数条纵行嵴.明显的为卵壳表面嵴的断裂,嵴间低各区具微孔.盖两侧及亚端都尚有数目不等的较大微孔。鼠管状线虫卵无境界清晰的卵盖,在卵的一极.相当于卵盖区的卵壳表面凸凹不平,似丘状起伏的粗糙区即幼虫孵出区。
1997(1):31-33.
摘要:本文用液氮快速冷冻标记有色小鼠,获得良好的永久性个体识别。对该方法进行研究表明.用镊子夹持直径约为6mm的棉球蘸取液氮.贴敷有色小鼠皮肤6s.2~4d内肉眼可见皮肤有轻度红斑.10d后红斑消失。20~24d液氮冷冻区域可见清楚的白毛区.成为永久性标记。
1997(1):34-37.
摘要:在传统中药方剂的基础上,加入药敏试验筛选的对幽门螺杆菌(HP)有效的中药,组成“灭HP煎剂”,用此煎剂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HP感染胃炎模型进行4周治疗,各组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分别为:“灭HP煎剂”组为87.7%和75.0%;二联(丽珠得乐+痢特灵)组为87.5%和75.0%;三联组(丽珠得乐+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为100%和87.5%;中西药联合组(三联+“灭HP煎剂”)清除率和根治率均为100%。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灭HP煎剂”组活动性炎症消失率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含有本煎剂的治疗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表明“灭HP煎剂”及中西药联合治疗,既有较好的杀灭HP的作用,又有消除活动性炎症和恢复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
1997(1):38-41.
摘要:c-fos基因属于与生长和分化相关的立即早期基因。通过对该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是揭示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相互关系的重要线索。这方面的研究甚为活跃。
1997(1):42-46.
摘要:近等来,DNA病毒作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转移载体倍受关注。其中,腺病毒(Adenovirus,Ad)是研究较彻底、使用最广泛的一种。Ad的优点包括:(1)腺病毒基因组较大(36kb),插入大片段外源基因的潜力大,理论上.除最末端序列(复制必需)和接近左端的序列(包装必需)外,基因组的绝大部分(约35kb)均能被外源基因取代。目前构建的载体其外源DNA的插入容量可8.3kb;(2)宿主范围广、感染率高,对非增殖细胞也有感染性;(3)理化性质较稳定.通过柱层析或超离心可获得高谪度的病毒载体;
1997(1):47-50.
摘要: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定位整合技术(gene targeting)以及同期建立的小鼠胚胎多潜能千细胞系(Es,emgbryonic stem cell)的体外培养方法,使转基因技术更加前进了一步,为人们在动物体内分析某一特定基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或ES细胞,也就是将动物原来没有的基因或不占主导地位的基因导入该动物的基因组中并使之表达,观察其表达后对动物产生的影响。而基因打靶技术则是应用外源DNA与染色体上一段与其具有高度同源性序列进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使动物体内某种正常基因失活,
1997(1):51-53.
摘要:自从基因治疗的兴起,肝细胞组织如同造血干细胞一样,成为最令人注目的基因治疗靶细胞之一,各种以肝组织为对象的基因转移策略都在努力研究发展之中。肝组织之所以为研究者们所重视,不仅是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直接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活动,有许多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获得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以往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急待发展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1997(1):54-55.
摘要:临床同种器官移植在近几十年中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已引起了器官移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人等待接受器官移植,并且人数以每年20%速度增长。在美国满足心脏移植者为需要者的1/6,需肝脏的30,000人能满足的不足3,000,其余均在等待器官中死去。这个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因为我国有十多亿人口且正在步入老龄化,心脏和肝脏疾病发病率又高.还有意外事故等原因,需要移植的器官可谓数量巨大。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开展异种器官移植,利用基因工程来改造动物,使具有的器官组织能逃避人体的免疫排斥来获得供体器官。
1997(1):56-59.
摘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自然习性及其对环境温度和光照的适应性:动物对温度和光照时间的需要变化范围极大。因此,建立统一、严格的温度、光照控制体系对某一特定动物则不尽能够满足其特殊需要。目前一般认为长光照,即每天光照时间为12~14h,同时配合以环境温度22℃对大多数哺乳类实验动物为最适条件。并且在大多数实验动物设施内这一体系已被广泛采用,但是这一制度在许多情况下,对啮齿类实验动物来说却远非理想化的最适环境条件。
1997(1):60-64.
摘要:自19世纪中期实验医学问世以来,生物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由此而产生,并莫定了它在整个生物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100多年的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突破.主要或大部分经动物实验而完成。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所建立的功勋将永载史册。但近年来,由于动物保护主义的兴起,实验动物界又面临是否能坚持科学原则.不受干扰和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