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1(Z1).
摘要: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BALB/c和NIH乳鼠发生流行性腹泻,证实其病原是小鼠轮状病毒。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肛门阻塞。解剖可见肠内稀便,肠胀气,胃内充满未化乳块。乳鼠发病率高,但少有死亡。发病与鼠龄有关。BALB/c与NIH品系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不同。
1991(Z1).
摘要:分别以2mol/L的甘油,二甲基亚砜和乙二醇做防冻剂对昆明小鼠桑椹胚和早期囊胚进行冷冻保存,并在同剂量防冻剂中分别添加了0.5mol/L蔗糖进行对照实验;将胚胎在-20、-25、-30℃投入液氮,观察其对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mol/L乙二醇和2mol/L甘油 0.5mol/L蔗糖处理组冷冻效果最好;在-30℃时投入液氮的胚胎成活率最高;将解冻后的胚胎移植给7只受体雌鼠,共得到26只仔鼠。
1991(Z1).
摘要:胸腺上皮细胞((Thymicepithelialcell,TEC)是构成胸腺微环境的主要细胞成份,它直接参与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T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T淋巴细胞的选择、T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自身免疫耐受性及MHC限制性等许多免疫现象都与TEC相关,部分TEC还能分泌多种胸腺激素或因子,在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网络中起重要作用。另外,TEC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可能相关,如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胸腺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衰老等。研究TE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胸腺淋巴
1991(Z1).
摘要:发现一例生殖器官畸形的人工养殖的恒河猴,且有正常大小的睾丸,但阴茎缺如,阴囊带伸缩性不明显且缺皮皱。尿道口位于阴裂中,尿道口下方有一肉质突起,长1.1cm,粗0.4cm,类似阴蒂。睾丸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睾丸小叶结构正常,生殖季节虽有大量分裂相的初级精母细胞,但只有少数精子和精子细胞出现;大
1991(Z1).
摘要: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弄清楚。人类和小鼠的y连锁及x连锁锌指基因(Zincfingergenes)已经克隆出来,且被确认。最初认为y连锁锌指基因是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gfactor),但目前看来,这个基因似乎不是启动一系列导致性别决定反应的主管基因(mastergene)。人类睾丸决定基因定位在y染色体短臂的非同源区,很接近标志人伪常染色体区(Pseudoautosomalregion)边端的Alu重复序列。近来发现这个区有一个新的基因,有可能是雄性决定因子。在人类、实验小鼠及田鼠中,性别决定出现的异常情况表明,睾丸发育依赖于睾丸决定基因及其与x连锁基因、常染色体基因的共同作用。卵巢发育可能依赖于睾丸决定因子的缺失,也可能还依赖于参与性别决定的常染色体基因及x连锁基因转录物的选择性拼接(alternativesplicing)。
1991(Z1).
摘要:小鼠的胚胎移植技术是生殖生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自从1935年Little首次报道小鼠胚胎移植成功以来,经过大量研究,该项技术不断改进,移植成活率不断提高。近来,为配合胚胎冷冻及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1雄小鼠输精管结扎术1.1选择健康、交配能力强的雄鼠为结扎对象。腹腔戊巴比妥钠(50mg/kg体重)麻醉剃除其下腹部被
1991(Z1).
摘要:在动物实验中,一些小动物由于血管细,用常规方法采血很难找到血管。应用二甲苯涂擦血管的方法,具有血管扩张明显、暴露充分容易辨认,对动物影响小等优点。操作方法1).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血管走行区,并用手轻揉血管,使之充分扩张,充血。2).血管扩张、充血后立即进针取血或向血管内注药。3).操作完毕并退针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眼1~2min止血,防止血肿。4).用95%酒精棉球涂擦血管走行区,清除残留在皮肤上的二甲苯。注意事项1).二甲苯易挥发、燃烧,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应被免明火,操作时应戴手套,
1991(Z1).
摘要:根据中国科协“关于颁发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的精神,1992年2月27日上午九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孙靖教授主持召开在京实验动物学专家评审会。到会的专家卢耀增、吴小闲、王静兰、周吉盛、史顺娣等同志参加了评审。
1991(Z1).
摘要:用塑料薄片直接浸渍和直接接触两种体外细胞培养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动物塑料笼具的细胞毒性试验,并作扫描电镜观察。钙塑盆和再生塑料盆均有明显毒性,塑料笼具有1/4样品表现轻微毒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塑料的毒性强弱直接影响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
1991(Z1).
摘要:本实验首次经酶学方法观察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和鸦胆子油的长爪沙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与甘油三酯含量变化。结果提示高脂饲料影响沙鼠血脂成份明显,易形成高脂血症,鸦胆子油有一定程度的降血脂作用。
1991(Z1).
摘要:简介1980年出现了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从此科学界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基础理论工作,在应用领域中亦有广泛前景。转基因动物是在其受精卵完整基因组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的动物。构建转基因动物有多种方法,其中最普遍的是将外源DNA注入单细胞胚胎的前核,使其整合入基因组中。将这种单细胞胚胎植入同种生物母体子宫,使其发育为变化了的个体——转基因动物。据报道,这种方法制造转基因动物约有25%的成功率。
1991(Z1).
摘要: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因其体型小,抗病力强,繁殖快,作为待开发的新的实验动物资源,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脑神经外科,神经生理及寄生虫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于1991年4月由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引进7只子一代野生子午沙鼠(3只雄性,4只雌性),在实验
1991(Z1).
摘要:着重观察了引种的Wistar—Imamichi大鼠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4日稳定性周期的出现日龄,并与日本动物繁殖研究所的原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引种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雌鼠4~10周龄,雄鼠6~12周龄的每周平均增重量与原种的同期相比均无显著差异;雌鼠的4日稳定性周期出现於39~55日龄,其中70%(14/20)分布於40~50日龄之间。与原种相同时期的93.3%(14/15)相比无显著差异。
1991(Z1).
摘要:本文对引入的良种实验动物W—Ⅰ大鼠一年来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引入种鼠由25只增殖为3336只,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群,并在受胎率、分娩率、平均产仔数以及仔鼠性比和离乳仔数的平均体重等重要繁殖指标方面的均与原种资料保持一致。引入后的W—Ⅰ大鼠,在扩大繁殖的现阶段基本保持原种的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生殖生物学特性。
1991(Z1).
摘要:本文研究了小鼠轮状病毒(MRV—北京株)感染BALB/c乳鼠的超微病理学改变及MRV形态发生过程。MRV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装配外膜,形成完整的MRV。观察了包涵体的构成成分。MRV引起小肠上皮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泡和脂类物质沉积以及包涵体,微管样结构的出现等超微结构的改变。
1991(Z1).
摘要:用所制备的复制型M13mp18和寡核苷酸(GACA)_4探针,分别与近交系AKR小鼠的9个个体及NOD小鼠的5个个体进行DNA杂交,结果提示,一种探针和近交系内各个体杂交的DNA指纹图完全一致;同一探针与不同近交系小鼠杂交的指纹图完全不同;不同探针与同一近交系小鼠杂交的指纹图也完全不同。说明用DNA指纹图分析,对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标准的DNA指纹图,用于遗传监测、杂交育种、基因制图以及寻找遗传标记等均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作用。
1991(Z1).
摘要:白化黑线仓鼠睾丸比同体积小白鼠睾丸显著大,发育正常;颊囊薄,微血管十分清晰;与大、小白鼠不同,该鼠细支气管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与人类细支气管上皮更为相似;与普通黑线仓鼠相比,该鼠脾脏小,白髓不发达;其眼球体积为小白鼠的2~3倍;无胆囊。
1991(Z1).
摘要:在PBS 20?S 0.5mol/L蔗糖中加2.0和3.0mol/L甘油组的胚胎发育率分别为51.4%和44.4%,冷冻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浓度甘油;在PBS 20?S十2.0mol/L甘油中,加0.5mol/L蔗糖组的胚胎发育率为47.7%,冷冻效果好于其它浓度蔗糖;慢速降温冷冻组的胚胎发育率为48.8%,效果明显好于快速冷冻法;在各期胚胎冷冻后的发育率中,2细胞胚最低,桑椹胚的存活率明显高于4细胞胚和早期囊胚;冷冻保存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率显著低于体内受精胚:112枚经冷冻保存的体外受精胚移植给受体鼠,2/9妊娠。
1991(Z1).
摘要:共检测内部和外部送检动物3大类22个品系,2020只,查出寄生虫34种,恒河猴寄生虫感染率平均为37.75%,主要虫种为富氏类圆线虫、结囊线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阿米巴原虫等15种;犬平均为47.53%,主要为耳痒螨、钩口线虫、跳蚤、复孔绦虫、蠕形螨等9种:啮齿类平均为13.01%,主要为鼠癣螨、肉螨、蠕形螨、痒螨、虱、滴虫、膜壳绦虫、蛲虫、球虫等10种。
1991(Z1).
摘要:SIV感染CEMx-174和HUT-78细胞后,显示出SIV对CEMx-174细胞敏感,产生明显的CPE并能杀死该细胞;SIV感染HUT-78细胞亦能引起CPE,但CPE不易与正常HUT-78细胞中的大细胞相区分;60℃加热30分钟能杀死SIV,4℃可存放2周,22℃可存放1周,-20℃存放3周滴度由1:8192分别下降到1:1024、1:16和1:2048,-70℃存放2周滴度由1:8192下降到1:4096并维持此水平2个月。
1991(Z1).
摘要:通过笼内氨浓度和垫料含水量的测试,判断一般鼠笼和载过滤帽鼠笼的气体交换情况,结果:在24~48h期间,带过滤帽鼠笼内氨浓度由45.64μg升至133.32μg,而笼内换气方式是53.1~16.67μg,垫料含水量增加情况与氨浓度变化相似。我们认为,过滤帽阻碍笼内外气体交换,导致笼内氨浓度和湿度明显升高。而笼内换气方式能改善动物所处的微环境,并减少笼与笼之间的干扰,便于清洗和易于操作是笼内换气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1991(Z1).
摘要:本文测定了45只恒河猴血清蛋白质。IgG、IgM、IgA及C_3补体含量,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所测各数值均可作为该动物正常免疫学及血清化学参考值。IgG含量及外周血T_4、T_3与国外数据接近,其它数据未见详细报道。血清蛋白含量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本文对血清蛋白作详细分类,对各种蛋白质含量作了全面检测。
1991(Z1).
摘要:本研究改进和简化了小鼠胚胎分割方法,在普通立体显微镜下用玻璃针手工切割,每切割一枚胚胎只需1min。共切割4日龄鼠胚701枚,得1346枚可用半胚,分割成功率为96.01%。半胚培养发育率达73.70%。冷冻裸半胚,装透明带半胚和装透明带后再用琼脂包埋半胚的解冻后培养发育率分别为26.67%、56.67%和64.29%。
1991(Z1).
摘要:本文报告了建立人前B细胞(NALM-6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实验方法。经免疫学、组织学鉴定,移植瘤确系NALM-6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移植率高、周期短、简便易行。
1991(Z1).
摘要:1990年8月本所繁育场发生了Wistar大鼠乳鼠流行性腹泻。对840只大鼠繁殖群1~4胎仔鼠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观察结果表明,发病与鼠龄关系密切,主要集中在10~14日龄乳鼠;第一胎仔鼠的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并且随着胎次的增高窝发病率明显下降;患病仔鼠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镜检查证实大鼠轮状病毒为其病原;患病乳鼠死亡集中于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