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1(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基本动物群体。我们经过几年努力,建立了一套预防、监测、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疾病措施,从生产管理、环境控制入手,提高猴群的总体健康水平,结合常规检疫,采用隔离治疗、大群投药、分群饲养方法,比较有效地控制了猴群疾病的发生、发展,在1988~1990年中,志贺氏痢疾杆菌感染率从14.3%降至2.2%,平均8.8%;沙门氏菌检测连续阴性;B病毒感染率低于5%;AIDS病毒SIV.SRV-1、SRV-2检测均为阴性;肠道寄生虫阳性率
1991(2).
摘要:由于猪胚胎透明带是一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防止病原体侵入,所以自1951年猪胚胎移植成功以来,许多学者利用该技术培育SPF种猪群并获得成功。为将此项技术尽快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养猪业以及培育卫生合格的小型猪、近交系实验动物,1987至1990年。我们重点研究
罗厚良 , 李兵 , 钟细苟 , 谢汝能 , 田泽敏 , 何顺华 , 褚芳 , 刘海忠 , 包锦英 , 刘琳 , 张凯琳 , 刘尧服
1991(2).
摘要:在一群Wistar大鼠中发现一起类似小鼠脱脚病的疾病暴发.发病率高达44.5%,病死率为11.3%。在病鼠皮肤、卵巢和子宫细胞中,以及接种病料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ECM)上皮细胞中检发现大量A型包涵体。病料可诱导大、小鼠患病,可致CECM形成痘斑,使培养的IBRS_2细胞系发生CPE。用含毒IBRS_2细胞培养上清或CECM痘斑组织匀浆回归同系健康大鼠和小鼠,均可复制本病。SPA协同凝集试验证明,所分离病毒的抗原性与致病因子的相同.电镜下病毒粒子形态与痘病毒相似,有囊膜,直径250~350nm。
1991(2).
摘要:以一种新的培养基用于斜光照射法快速鉴别李氏菌,它优于加入抑制剂的分离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几种选择性增菌液的比较,发现CRT的增菌效果最好.它与新的分离平板结合使用,分离灵敏度比原方法提高5~10倍。同时简化了内脏匀浆分离李氏菌的方法。并用此法和改进后的CRT方法对人工感染的动物进行了分离,结果证实这两种方法切实可行.对北京地区几个单位的动物也进行了分离,结果为阴性。
1991(2).
摘要:本文比较了恒河猴(Macaca mulatta)、平顶猴(Macaca nemestrina)和熊猴(Macacaassamensis)的血液及血液生化参数。三种动物的血象观察结果表明,因驯养时间和条件不同,导致白细胞总数出现明显差异,其它各项参数均相近。恒河猴血清中淀粉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人类正常值,而其它各项均在人类正常值范围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五条带间的百分比不同于健康人的百分比。健康人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有一条带,而恒河猴显示两条带,MM带占70%左右,MB带约占30%。
1991(2).
摘要:利用随机引物法反转录合成SRV-1 ss-cDNA和ds—cDNA.将ds—cDNA平端连接到质粒pUC19中,转化E.Coli.DH5α菌.氨苄青霉素、X-gal培基和菌落杂交筛选,克隆阳性重组率为20.7%.EcoRⅠ、BamHⅠ双酶切分析,12.7%的插入片段大于500bp。Southern杂交进一步确证,所选三株重组质粒(pSRV-127、pSRV-156和pSRV-169)的探针用插入片段(0.9kb、1.0kb和1.4kb),是SRV-1 cDNA片段.光敏生物素标记纯化pSRV-169DNA和pSRV-156cDNA片段制备探针,前者用于检测SRV-1病毒RNA,后者用于检测纯化病毒颗粒。碱性磷酸酶系统染色,灵敏度分别为18pg和4×10~5vp
1991(2).
摘要:对豚鼠骨髓细胞和全血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218个细胞的分析,豚鼠染色体数2n=64.选择分散良好,着色清晰,长度适中的20个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测量,然后对G—带清晰的20个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绘制了G—带模式图.分析了部分细胞的23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1991(2).
摘要:隐匿管状线虫(S.obvelala)顶端有6个乳头。鼠管状线虫(S.muri)顶端为4个乳头,两侧的背腹乳头间有微孔。地鼠蛲虫(S.mesocriceti)顶部左右两侧各有3个乳头相互连接形成近椭圆形的结构;S.muris无侧翼,体表有微孔。S.obvelata体表横纹间有纵行线条状隆起,阴门唇状。S.mesocriceti体表为方格形纹理。
1991(2).
摘要:丝状病毒(filovirus)包括马尔堡(Marburg)和埃波拉(Ebola)两种病毒,引起人出血性疾病,是一种病程急,死亡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在非洲曾多次暴发流行,数百人丧生。1989年11月,从菲律宾进口到英国的食蟹猴(cynomolgus monkey)发生出血性疾病,病原被证实为Ebola样病毒,而且在猴群中传播,也引起接触者感染,对人造成了直接威胁,引起人们的恐慌和重视。
1991(2).
摘要:人工哺育无菌家兔,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强制哺乳,即把胃管经咽喉插入仔兔食管,注入乳汁。此法虽操作主动,哺乳快,易控制哺乳量,但易损伤咽部和食管粘膜;另一种是把乳头插入仔兔口中,诱发其吮吸。此法有利于乳兔消化,不会损伤食管和咽部的粘膜,但哺乳被动、费时,经反复比较我们选用了吮吸法,并成功地哺育了无菌家兔。
1991(2).
摘要:无菌状态对于无菌动物的培育及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无菌保持技术是其基础和前题。无菌状态的保持具有连续性,绝对无菌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一次偶然的污染均会招致失败。所以在全部过程中,操作者除具有高度责任心外,还应具备严格的操作程序和防污染手段。造成隔离器污染的主要原因大致有:空气过滤器的损坏;进出物品操作时的污染;隔离器的破损:因高变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本文简介几年来饲养无菌兔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1991(2).
摘要:1991年3月27日~28日,中日第三次实验动物专题研讨会在日本筑波召开。会议由日本科技厅组织,日本实验动物学界50多人参加。中国国家科委生物中心徐新来、科委合作司封兆良、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徐植岚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研究员邢瑞昌赴日出席会议。
杨建一 , 殷国荣 , I.M.Hastings , W.G.Hill
1991(2).
摘要:生产肉用动物的价值决定于其生长率、食物利用有效性及肉用品质。在制定选择和杂交计划时,必须了解动物的遗传控制情况及内部关系。直接用家畜做试验周期长而耗力,用实验动物,尤其是小鼠做试验可在短期内以较小投入而达此目的。
1991(2).
摘要:巴马小型猪的选育是以广西巴马香猪作为原始材料。进行适于实验应用的小型猪品系繁育。选育的主要性状是小体型。既要控制其体型不增大,又要使其尽量微型化,同时兼顾繁殖性能。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4.77%。妊娠、哺乳母猪日给料量为其体重的2~3%。经三年三世代小群闭锁繁育,0~2世代群体有效含量分别为6.93、13.44、11.42。二世代平均近交系数为9.18%,平均亲缘系数为24.93%。0~2世代6月龄后备母猪平均体重分别
1991(2).
摘要:本所经数年努力,在国内首先培育成功无菌(GF)大鼠,结束了高质量实验大鼠依赖进口的历史。本研究旨在为GF大鼠的饲养管理和各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值。一、GF大鼠的人工培育与繁殖剖腹产6只普通(CV)孕大鼠,选取39只GF仔鼠,以吮吸法饲育于无菌隔离器。以改良的RF89灭菌人工乳,每日哺乳5次,日哺乳量约占体重20%。哺乳期温度28℃~34℃,饲育期温度21~27℃;湿度60~70%。隔离器换气为2~10/h。GF仔鼠2~3日龄张耳、
1991(2).
摘要:实验动物作为商品,其生产成本核算研究将逐渐成为实验动物科学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本工作以SPF级BALB/cA小鼠消耗饲料为例,对实验动物生产的一项最基本的要素,饲料消耗成本进行探讨。此项工作用SPF级BALB/cA小鼠。在符合SPF级饲养要求的条件下,配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方法,对试验用23对BALB/cA小鼠种鼠及其生产的仔鼠252只进行饲料消耗测定。首先测定种鼠在孕期的饲料消耗状况,计算出首胎及二胎的平均孕期、平均每天每对的饲料消耗量;其次测定种鼠首胎及二胎生产仔鼠后哺乳期的饲料消耗状况,计算出每窝的平均产仔数、平均哺乳期及每天每窝的平均饲料消耗量。
汪歌 , 李珊 , 王珑 , 畅波 , 张义静 , 李穗 , 邢中柱
1991(2).
摘要:我们根据实验小鼠和大鼠大群生产的需要,设计出一个动态统计记录实际生产中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数据资料涉及到动物的繁殖、供应、死亡和淘汰,以及疾病发生和饲养环境因素等诸参数。本设计方案操作简单,便于未经计算机专业训练的管理工作者使用,为动物生产提供了准确而又方便的管理手段。该计算机系统以周为统计的基本时间单位,年为统计周期。每年度共含52周。使用者每周按规定项目和格式填写输入报表一份,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以特定的运算公式计算之后,将统计结果以周、月、季和年报表形式输出反馈给使用者,并且自动地连续统计年与年之间的数据。
朱德生 , 王玉清 , 仇凯 , 刘玉林 , 娄清林 , 施新献 , 孙长生 , 欧阳学 , 王嫣 , 程卫青 , 李良寿
1991(2).
摘要:由实验用大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而传播引起人该病流行的病例在许多地区相继发生,该病疫区在不断地扩大。疫区内饲养实验用大鼠易被感染,新换种群常受到反复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十分紧迫。本文利用两个自然感染该病毒的大鼠群进行了空气传播途径的研究。分两个实验组,一组设置在笼架饲养、水冲粪便(即湿式作业)的大鼠群中;另一组设置在盒内饲养(即干式作业)的大鼠群中。所用垫料、笼具及用品皆经~(60)Co照射消毒,水为自来水,饲料在90℃干烤8小时后装箱备用。实验组五只或单只饲养,各笼间距离为10cm。实验前用灭害灵杀虫,
1991(2).
摘要:跛行是动物四肢机能碍障的综合症状。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等,其诊断比较困难,必须注意鉴别。本中心饲养的日本大耳白兔于1988年9月至1989年3月,新生幼兔出产箱后1~2周,不断有跛行症状发生,发病率为36.7%。病理变化为四肢骨骼扭曲变形,前肢肘关节、后肢膝关节和附关节变形变大,活动不灵。另外,对兔
1991(2).
摘要:作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了24例犬附红细胞体病。本病病原体为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的一种多形态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不一,直径为0.20~0.85μm。目前,对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尚有争议,但研究表明,动物附红细胞体是原核生物,不是真核生物,其超微结构和代谢特点都与立克次氏体相似,所以,作者认为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较适合。自然感染的病犬,其病程可呈隐性、急性或慢性过程。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黄疸和体温升高等为主要特征,在病程后期,病犬往往继发细菌性肠
1991(2).
摘要:肺炎双球菌感染是猴的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常猴是该菌的携带者,多隐于口腔及上呼吸道。在应激情况下,机体抵抗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该菌可引起肺炎,临床上常见于新到达的、尚未适应环境的动物,其死亡率可达82%。受肺炎双球菌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发病急但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病程短,往往在发病48h内死亡,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两例检疫期突发死亡的恒河猴进行了病理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宏观所见主要表现为胃、小肠、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肾上腺、心肌、脑膜下和胸腺的严重充血和出血,尤以小肠为甚;并见全身性溶血现象,血液呈
1991(2).
摘要: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有一大鼠饲育室饲养的清洁级Wistar-Imamichi大鼠(以下简称W-I大鼠),自去年11月以来不断出现以气喘、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文暂称气喘病)流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9.3%和0.7%,病理变化为肺气肿,气管分泌物增多。肺小支气管周围、气管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增生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有细胞变性、坏死等。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病理学变化,首先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治疗并进行了细菌、病毒分离培养及动物接种试验,然后将其它动物室W-I大鼠移至
张素胤 , 陈陵际 , 张鸿良 , 陈崇光 , 王升年 , 吴微微 , 葛锡锐
1991(2).
摘要:人肺癌单克隆抗体LC-1为IgM抗体。经ABC染色法证实它与人肺癌组织产生较高的阳性反应,并在人肺腺癌裸小鼠移植癌(LAX-83)中显像定位明显、清晰。本文报道LC-1与天花粉毒蛋白(TCS)经化学修饰,交联生成的结合物对LAX-83的抗肿癌效果。结合物LC-1.TCS的克分子比为1:3。用裸小鼠肾包膜检测法评价疗效,在裸小鼠双侧肾包膜下接种10~15omu(10omu=1mm)大小的癌块,于种后2d开始治疗,每天腹腔给药1次,连续给药7d,于停药后隔日解剖,测量瘤径,计算各组织块增殖大小,与对照组比较,求出各给药组肿瘤抑制率,经统计学处理后评价疗效。实验结果表明,LC-1或TCS单独治疗组以及两者混合物组对LAX-83均无明显疗效,而LC-1与TCS交联后的结合物组对人肺腺癌裸小鼠移
1991(2).
摘要: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与高度恶性的小细胞肺癌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尚无此类肿瘤动物模型的报道。我们用煤沥焦青烟气使封闭群昆明种小鼠(50只)吸入的方法,成功地诱发了小鼠肺类癌。所用烟气中B[a]P浓度为19.50μg/m~3。小鼠每天吸入3h,每周6d,共4个月。于8个月实验结束时,动物肺癌发生病达92.3%,绝大多数为肺类癌,而对照组小鼠(50只)无肺类癌发生。肺类癌为多发性,散在于两肺各叶,肿瘤呈灰白色半透明。组织学可分为典型型、不典型型、乳头及腺样型和混合型。电镜下见类癌细胞结构相
1991(2).
摘要:上海医学实验动物颁发合格证制度实施至今已五年,为了解现用大小鼠带菌情况,进一步提高大小鼠微生物学质量,为全面推广清洁级动物提供合理措施,我们于1991年上半年,再次对本市11个已获实验动物合格证的单位进行了大小鼠病原菌检测。共计选取9个品系小鼠共75只,7个品系大鼠共51只,分别取气管和盲肠内容物,按常规检测分离鉴定细菌和肺炎支原体,并按部颁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标准进行评估。
1991(2).
摘要:本文在实验大鼠仙台病毒、肺炎病毒和肺支原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方面开展了研究.包括酶结合物的制备及工作浓度的选择,抗原包被量的确定,正常大鼠血清99%可信限OD值范围及阴性对照血清的标化等。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重复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试剂盒在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方面均令人满意。与其它方法比较,ELISA试剂盒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优点。通过对实验大鼠仙台病毒、肺炎病毒和肺支原体的检测发现,在普通级大鼠中其感染率分别为41%、36%和91%,而在清洁级大鼠中未发现有这三种病原的感染。
1991(2).
摘要:犬瘟热是一种感染犬、貂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传染性强,常可引起感染动物尤其是幼犬、幼貂死亡。有效的免疫措施和快速的检测手段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本文以美国ATCC的犬瘟热病毒株经鸡胚培养,获得大量大瘟热病毒抗原,经60%蔗糖垫底超离和氯化铯平衡梯度离心提纯,可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犬瘟热病毒颗粒。以此提纯的犬瘟热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测定抗犬瘟热病毒抗体,具有可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本部38份Beagle幼犬和55份Beagle成年犬血清抗犬瘟热病毒IgM和IgG效价,38份幼犬血清
1991(2).
摘要:微生态学的研究表明,干扰肠道菌群的正常生态,可使得肠道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并达到较高的数量。如果宿主再接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该条件致病菌有可能从肠道转移至血液及其它脏器,造成菌血症甚至死亡。杂实验使用无菌小鼠和SPF小鼠,其中SPF小鼠中的一部分做了抗生素处理,干扰其正常菌群。在饮水中投入链霉素(2mg/ml)和青霉素(0.9mg/ml),持续作用时间分别为3d和38d。抗生素投予后的第3d,无菌小鼠和SPF小鼠经口接种绿脓杆菌,分别在接种后第1、3、7、14、21d做小鼠粪便中绿脓杆菌的定量检查。结果抗生素处理与未处理的小鼠,其粪便中绿脓杆菌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1991(2).
摘要:本实验研究应用剖腹取胎术,净化被寄生虫和微生物污染的动物,建立SPF小鼠种不群。以SPF ICR小鼠为(女呆)姆鼠,用手术隔离器,对近交系小鼠BALB/c,C_(57)BL/6J及封闭群昆明小鼠施剖腹取胎。先后四批取得仔鼠96只,成活75只,成活率78.1%。孕鼠分娩时间以阴道栓判定为主,临产前阴道口张开、触膜胎仔头部与腰部比例相当等状态观察为辅,一般为栓后第19天剖腹。经剖腹取胎后饲养于隔离器的上述小鼠,按北京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所规定的监测项目,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真菌及病理等进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三级小鼠标准。
陈思义 , 张德成 , 李进昌 , 吴润培 , 陈国强 , 朱家新 , 聂金荣
1991(2).
摘要:应用免疫花环法测定了53例健康恒河猴(其中公猴21只,母猴32只)红细胞上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恒河猴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的数量为12.83±1.95(其中公猴为13.95±1.85,母猴为12.08±1.62)。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数量为6.37±1.25(其中公猴为6.74±1.17,母猴为6.13±1.26)。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恒河猴的红细胞,除了具有携氧、运输气体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恒河猴的红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C_3b受体,结合有害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把它运输到肝、脾等器官,由吞噬细胞吞噬而排出体外,红细胞的这种功能并不亚于白细胞,因为红细胞的数量比白细胞多1000余倍,它与免疫复合物接触的机遇也比白细胞多500~1000倍。
1991(2).
摘要:自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后,许多学者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调控系统、红细胞免疫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我们对BALB/c及C_(57)BL/6J两 个品系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初步测定。用本中心一级近交系小鼠BALB/cola及C_(57)BL/6J各12只,体重15~20g,雌雄各半,用郭峰的“红细胞C_3b受体及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方法分别测定花环形成百分率。结果为:在BALB/cola,C_3b花环形成百分率雌雄平均为6±0.83,IC为2.83±0.78,合计为8.83;在C_(57)BL/6J,C_3b为5.46±0.89,IC为2.83±0.78,合计为8.29。
1991(2).
摘要:本实验用猴逆录D型病毒Ⅰ型(SRV-1)感染幼龄恒河猴8只,建立SAIDS模型。本文仅报道SAIDS主要免疫器官的超微形态观察。根据SAIDS的临床症状、免疫特性、病理改变,将实验猴分为致死型、感染型、迁延型和恢复型。分别取腹股沟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常规制备电镜标本。
1991(2).
摘要:应用人及动物的基因组存在着高度可变的串联重复区域(小卫星DNA)具有高度多态性这一特点发展起来的DNA指纹技术,目前已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内获得了应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出两种来源丰富、使用方便、用于建立人及实验动物DNA指纹图的多位点探针—M13mp18噬菌体探针和寡聚核苷酸(GACA)_4探针。并用这两种探针对两种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进行了初步研究。
1991(2).
摘要:以小鼠2~4细胞胚为材料,进行分离、培养和移植试验,探索通过早期胚的分离技术获得一卵双胎或多胎动物的可能性。方法是先将胚胎在含链霉蛋白酶的溶液中去透明带,然后移到不含Ca~(2 )、Mg~(2 )的EDTA溶液中并用吸管轻微吹打,使每个胚胎分为1/2半胚或1/4半胚,然后移至培养液微小滴中,在37℃、5%CO_2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并根据发育为正常囊胚为指标观察了不同的培养基、不同胚龄以及动物品种间对分离胚发育的影响。在部分实验中还将发育为桑椹胚、囊胚的分离胚移植给假孕小鼠观察了产仔情况。结果是,分离胚的发
1991(2).
摘要:香猪是我国黔桂西省接壤地带一个独特的小型猪种,母猪成年体重为30.80kg左右,其基因较纯,可以培养成实验动物,适用于各种科学研究。我们在制定中国小型香猪饲养标准时,利用北京农大KB-1型呼吸测热室研究了香猪的能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分别取平均体重9.09、15.00和30.63kg的4、6和9月龄香猪8、8和16头,绝食24小时后,分别进入大型开闭式呼吸测热室进行呼吸测热试验,两天的平均绝食产热量,4、6、9月龄猪按序为105.56、92.87和82.07kCal/w·75/天,说明随着香猪体重增加;绝食产热量
李仲孝 , 刘志发 , 周正谋 , 吴醒身 , 姜伟 , 卢妙茹 , 李毅 , 宋欣
1991(2).
摘要:噪声已被世界各国列为八大公害之一。为探讨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强噪声暴露12h的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糖浓度及某些酶学和胃肠激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1)真性和假性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增高二者均为P<0.001;(2)SGPT活力和葡萄糖浓度显著增加(P<0.001和P<0.02);(3)低切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P<0.02,P<0.05和P<0.005);(4)血清Mn-SOD活力明显下降,而胃窦粘膜Mn-SOD活力明显上升,二者皆P<0.001。其Cu/Zn-SOD却无显著变化;(5)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P<0.005);血浆胃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而胃窦粘膜胃动素含量显著升高(P<0.002)。
1991(2).
摘要:我们将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引进的HDP豚鼠,与购自浙江民间并在本中心封闭繁殖的豚鼠杂交,经过十代近亲繁殖后,获得新的封闭群豚鼠。本文研究此封闭群豚鼠的某些生物学特性.1.抗豚鼠IgG血清的制备及豚鼠IgG含量的测定。正常豚鼠血清经过3次盐析、2次层析,选第二峰洗脱蛋白作下列鉴定:用ELISA法、免疫电泳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并与豚鼠IgG对照,证明此洗脱蛋白确为IgG,纯度达到电泳纯。以此IgG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用免疫电泳法、双向琼脂扩散法和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血清,证实其特异性符合要求,效价1:16,可作为抗豚鼠IgG血清使用。
1991(2).
摘要:选用体重2.0~3.5kg的成年猫12只,处死后用10%福尔马林溶液灌流并断头浸泡固定。两周后取出,去除皮肤、肌肉及部分颅骨,在DGY-79A型定位仪上切片,用MULLGAN脑厚片染色法染色,拍照并放大成像。从皮层往下以1.0mm间距分别读取各脑片的外形、尾核及海马外形数据,求出各动物同一脑片同一部位数据的均值。用此均值绘成各脑片座标图。于图上穿孔取点,取点的疏密视其结构特点而异,曲率变化大则点多,反之则少。测得各点之X、Y座标值,以脑片序号为Z值,此即数学模型所需数据。
1991(2).
摘要:饲料约占实验动物生产成本的70%,降低饲料成本对实验动物饲养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用廉价的蚕蛹、血粉、黄豆等代替奶粉,配制成普通鼠料和纯系鼠料,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断奶后的Wistar大鼠、昆明小鼠及BALB/c、C_3H纯种小鼠,进行饲料配方改革试验。纯系鼠料中,实验组含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钙、磷含量分别为22.7、5.54、1.25、0.40、1.24、1.07%,对照组则分别为24.7、6.9、1.34、0.45、1.44、1.11%;普通鼠料中,实验组上述物质的含量分别为20.3、5.3、1.06、0.33、0.94、0.88%,对照组则分别为21.6、5.9、1.13、0.39、1.5、0.9%。各组均另加鱼肝油和实验动物片。以满足其维生素的需要。
石贵山 , 赵玉杰 , 何满 , 柳怀玉 , 李玉满 , 聂亚贤 , 邵国轩
1991(2).
摘要:实验动物标准化是实现生命科学研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饲料是养好动物的基础.草、料、菜是我国长期以来饲养家兔和豚鼠的基本饲料,由于日粮的种类和结构经常变换,营养水平不易控制,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国外早已应用全价颗粒饲料,近十几年来在国内也有些地区和单位在推广应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用做饲料的原料种类繁多,即便是同一种原料由于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一定差异。根据我们多年分析比较,各地配方差异很大,有的标准偏高,有的营养不全,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为了研究筛选既能应用我省地产原料又能适合动物不同生产过程和实验研究的不同需要,我们从1984年至1989年用五年的时间经过多次对比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大群生产观察,在24个配方中筛选出适用于繁殖兔和豚鼠、育成兔、待发兔、实验兔等6个配方以及与这6个配方相适应的三种添加剂配方构
1991(2).
摘要:目前,国外应用颗粒料饲养树鼩成功地建立了树鼩属马来西亚亚种系。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树鼩颗粒饲料的研究,一般均用糊状、白菜、牛肉等饲养。由于原料多变,加上不合树鼩食性,常造成树鼩拒食或细菌感染而死亡。随着科学实验对此动物需要量的增大,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饲料选择。本文首次报道了颗粒饲料Ⅰ号和Ⅱ号对树鼩生长发育的影响。颗粒料Ⅰ号含蛋白质19.51%,颗Ⅱ蛋白含量为21.73%,随机选取20只树鼩与国内周化愚教授成功喂养树鼩的软料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三月内树鼩死亡率仅为10%,其周体重增长率与软料喂树鼩情况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X_1±SD=128±4.50g X_2±
1991(2).
摘要:1979年北京师大首先报告“大黄脾气虚动物模型”、至今国内外未见有关脾气虚脾不统血证(上消化道出血)模型研究报道。本研究选用Wistar大鼠,以中医理论过食五味损伤脾胃的病因病机为指导,经四年探索,17批次造模方法试验筛选,8批次模型稳定性研究,在偏食法塑造大鼠脾气虚证基础上,根据味过于酸脾气乃绝,选用具有酸味的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1991(2).
摘要:我们新设计了与人自然感染途径相似,并选用恒河猴背部皮下接种JEV方法,成功地复制成具有典型脑炎症状及病理改变的乙型脑炎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单克隆抗体(McAb)治疗JEV感染恒河猴的实验研究。JEV感染猴体温升到39℃以上的第2天,注射制剂进行实验治疗。结果显示,McAb经肌肉、静脉、硬脑膜下加肌肉等不同途径注射后,均有良好的疗效,对恒河猴的保护率达100%,其中以硬脑膜下加肌肉途径注射的效果最佳。恒河猴的JE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及其特异性防治创造了有力工具,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1991(2).
摘要:蛤蝓是有肺的软体动物,药用其全体,口服外用均可。古籍记载:蛞蝓功能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瘀通经。新鲜蛤蝓全体置烘箱内烘干,粉碎后经125目过筛。实验前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置4℃冰箱备用。灌喂给药。本实验以肿瘤重量抑制率或腹水抑制率、肿瘤平均直径倍增时间(MDDT)、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T)及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体重变化为指标,观察了蛤蝓对荷ARS肉瘤(腹水型)、S_(180)(腹水型)和P_(388)及S(180)(实体型)、B_(16)黑色素瘤或Lewis肺癌的NIH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无菌条件下进行肿瘤接种。腹水瘤以5×10~6细胞/只接种于NIH小鼠腹腔;实体瘤以5×10~6细胞/只接种于NIH小鼠右腋下,以5×10~5细胞/只接种于NIH/小鼠右后腿外侧皮内。计算X±SE。
1991(2).
摘要:棉仁富含蛋白、棉子饼常用作禽、畜饲料,但因其棉酚含量高(0.13~1.04%)毒性大、使用受到限制。7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低棉酚的无腺体棉,近年来种植面积扩大,如何利用其副产物——棉仁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腺体棉仁粉由华东师大无腺体棉综合利用课题组提供,其蛋白质含量为30%,脂肪含量35%,棉酚含量仅为0.007%,低于WHO/FAO 0.065%的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