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有效且符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宫腔粘连( intrauterne adhesion, IUA)实验动物模型及四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方法 将雌性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 组,按照损伤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机械损伤组、化学损伤组、热损伤组和机械损伤合并感染组,在术后 4、7、14 和 28 d 收集兔双侧子宫组织,观察两侧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和 Masson 染色分析两侧子宫内膜的厚度、腺体数目和纤维化面积比率,以评估粘连的严重程度;并通过生殖功能实验检测其妊娠率和子宫胚胎着床数目等生育功能方面的差异。 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造模后 7 和 14 d,化学损伤组、机械感染双损伤组和热损伤组相比假手术组,其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目均有下降(P<0. 05),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增高(P<0. 05),而机械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造模后 14 d,相比假手术组,化学损伤组妊娠率和子宫胚胎着床数目下降(P<0. 05),热损伤组兔子宫胚胎着床数目下降更加明显(P<0. 001)。 造模后 28 d,除热损伤组外其余三组基本恢复。 结论 总体而言,化学损伤造模法其雌兔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临床人类中重度 IUA 特征更为接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模拟人类中重度 IUA 模型的方法,进一步为深入研究 IUA 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