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7(9):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1
摘要:目的 优化不同方法刺激THP-1细胞定向分化为M1、M2巨噬细胞及DC细胞,为M1、M2和DC三种体外细胞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用PMA和GM-CSF/M-CSF两种方法刺激诱导THP-1细胞分化,再分别添加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为M1、M2和DC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刺激细胞CD分子表达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THP-1-M1细胞表面CD80和CD86表达量显著增加;THP-1-M2细胞高表达CD163和CD209;THP-1-DC细胞CD14表达量显著降低,高表达CD80、CD86和CD11c。PMA刺激后,M1、M2和DC细胞均贴壁生长;GM-CSF/M-CSF刺激后,只有DC细胞部分贴壁生长,M1和M2细胞仍呈悬浮生长。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诱导THP-1细胞向不同细胞亚型分化,但是诱导出来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刺激方法。
徐慧雯 , 郝文婷 , 陈德生 , 张雅文 , 陆云娟 , 李向阳 , 秦苏萍 , 潘伟
2017, 27(9):7-1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2
摘要:目的 建立DBA/1J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从形态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多方面对该模型进行鉴定。方法 将牛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CⅡ)与佐剂混合并充分乳化,于DBA/1J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1 d后同样的方法进行再次免疫。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关节肿胀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踝关节病理检查,并用CB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造模组小鼠体重于首免后35 d开始下降并持续低于对照组。于28 d,造模组小鼠出现足爪红肿,35 d足爪肿胀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至62 d发病率高达90%。病理学检测显示,造模组小鼠关节腔变窄,滑膜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软骨结构不同程度破坏。相比于对照组,造模组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FN-γ、MCP-1显著升高(P < 0.05),而抗炎因子IL-10轻微下降(P > 0.05)。结论 DBA/1J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可成功诱导CIA模型。
梁耀月 , 董世芬 , 程龙 , 宋敬怡 , 施佳晨 , 马丹 , 孙建宁
2017, 27(9):11-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3
摘要: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舌部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差异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和通路,以期为研究血瘀证相关理论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复合慢性不可预知刺激复制气滞血瘀动物模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舌中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所涉及通路。结果 气滞血瘀证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277个,其中上调基因68个,下调基因209个。GO和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气滞血瘀证分别与炎症、脂代谢、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PPAR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异物代谢通路等7条通路的改变有关。结论 CYP450以及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PPAR信号通路中的差异基因可能涉及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为血瘀证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刘助红 , 王静 , 李秀珍 , 尹雪琴 , 张钰 , 郭鹏举 , 黄韧
2017, 27(9):17-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4
摘要:目的 构建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p27蛋白,并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用于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 通过PCR扩增p27基因片段,与pGEX-4T-1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转化至BL21(DE3)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形式及最佳诱导时间。采取GST树脂纯化目标蛋白,包被磁珠,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 重组蛋白以可溶的上清液进行表达,诱导的最佳时间为4 h。包被磁珠后,成功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对阳性血清稀释81倍仍可检测为阳性,对猴类其他病原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与ELISA法同时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其中3份样品的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检测结果为2份阳性,1份阴性,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 成功表达猴D型逆转录病毒p27蛋白,并运用该蛋白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本需求少的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为后续推广应用多重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李舸 , 刘晓霖 , 陈锐 , 刘书华 , 李韵峰 , 关雅伦 , 李雪娇 , 裴中 , 黄韧 , 张钰
2017, 27(9):24-2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5
摘要:目的 基于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的延迟应答测试是评价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常用方法,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何设定规范的训练和评价参数,对正确评价猴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8~9岁雄性食蟹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利用改良的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检测,通过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来评价训练次数,评价频率,间隔评价时间,延迟时间和陷阱食盒数量等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当减少训练阶段的训练次数(小于10次)时,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不稳定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获得足够训练的前提下,评价频率对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影响较小;常规训练后3个月进行评价,食蟹猴仍然能够获得65%的获取食物正确率;增加延迟时间后,会导致部分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显著降低;此外,当增加到3个以上陷阱食盒时,导致食蟹猴获取食物正确率普遍低于65%以下。结论 合理的设置训练和评价阶段的实验参数对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2017, 27(9):30-3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6
摘要:目的 制备小鼠MHV、LCM、ECT和HANT液相芯片,建立转基因小鼠传染病抗体的xMAP多重检测方法。方法 将荧光微球分别与小鼠MHV、LCM、ECT和HANT蛋白进行偶联,并且对最佳蛋白偶联量、检测抗体最佳工作浓度和Streptavidin-PE最佳工作浓度进行优化,制备小鼠MHV、LCM、ECT和HANT液相芯片,对56个转基因小鼠血清样品、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和质控血清进行xMAP多重检测。并应用传统的ELISA方法对xMAP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1)小鼠MHV、LCM、ECT和HANT蛋白的最佳偶联量分别为20 μg、20 μg、40 μg和20 μg,检测抗体最佳浓度分别为2 μg/mL、2 μg/mL、2 μg/mL和4 μg/mL;Streptavidin-PE抗体最佳浓度均为2 μg/mL;(2)xMAP检测结果显示,14号、23号、55号和56号转基因小鼠血清MHV MFI值和index值均高于质控血清,其余小鼠血清的MFI值和index值均低于质控血清,表明14号、23号、55号和56号转基因小鼠MHV抗体阳性,其余小鼠MHV、LCM、ECT和HANT抗体阴性;(3)ELISA检测结果显示,14号、23号、55号和56号转基因小鼠MHV A450值和index值均高于质控血清,其余小鼠血清的A450值和index值均低于质控血清,表明14号、23号、55号和56号转基因小鼠MHV抗体阳性,其余小鼠MHV、LCM、ECT和HANT抗体阴性,该ELISA检测结果与xMAP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建立的xMAP多重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转基因小鼠的传染病检测。
许雅琦 , 徐德峰 , 赵子建 , 马忠华 , 赵谋明 , 张婷 , 苏国万
2017, 27(9):36-4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7
摘要:目的 对SD大鼠皮肤进行脱毛参数研究,为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提供基本实验条件。方法 以毛发残存量和皮损面积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Na2S作用浓度及时间对脱毛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D-最优设计优化Na2S脱毛参数。结果 Na2S浓度是影响脱毛能力的关键因素,5%以下几乎无脱毛效果,7%以上则开始出现皮损并逐步加重,6%为脱毛基础浓度;在6% Na2S浓度下作用5 min开始脱毛,10 min时皮肤表面较光滑,15 min时非常光滑,15 min之后皮损显现,20 min时皮损加重,25 min时肉眼可见皮肤灼烧样外观,D-最优设计表明7% Na2S作用10 min效果最好,未见皮损且无残余毛发。结论 基于D-最优设计的SD大鼠皮肤化学脱毛可实现高效脱毛。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 尤力都孜·买买提 , 阿不都热衣木·肉孜 ,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2017, 27(9):41-4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9.008
摘要:目的 探讨土大黄根提取物对实验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背部无毛区涂抹以5%咪喹莫特(5% IMQ)乳膏连续6 d,建立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以0.2 mL/10 g容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消银颗粒、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土大黄根提取物(1、2、4 g/kg)对小鼠